孩子特別愛表現,家長覺得丟臉?跟情商高低也有關係

2020-11-08 凌晨媽媽育兒

文|全文共1984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回家路上我被前面一對母子的對話吸引,兒子大概5、6歲的樣子,媽媽側著臉說話的樣子,可能看出來很不高興。

媽媽:「巖巖,你怎麼那麼愛表現啊?今天是你們同學樂樂的生日,應該讓人家多表現,你非得上去湊什麼熱鬧?」

孩子在旁邊沒有說話,媽媽接著又說:「好多次你都是這樣,不表現自己是不是很難受啊?以前不是跟你說要低調一點嗎?你這樣人來瘋的性格,誰會喜歡啊?」

兒子這個時候反駁到到:「媽媽,我們老師說要勇於表現自己。你不是應該誇我勇敢嗎?

媽媽:「那你要不問問老師你太愛表現了怎麼辦」?

聽到媽媽這樣說,孩子氣呼呼地跑了。

孩子表現欲過強原因

關於孩子喜歡表現這件事情,家長應該先分析孩子為什麼喜歡表現?一般有三種情況:反應快,比較喜歡表現自己和內心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還有一種屬於「人來瘋」現象。

首先,反應能力快的孩子,比較喜歡表現自己。

這類型的孩子,他們思維能力、邏輯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都會比同齡人強,所以多數內心比較自信,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一種活躍的氣質。當其他小朋友被提問說不出答案時,這類小朋友會踴躍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且在結束之後機靈地看著提問者,等待你的誇獎。

其次,內心渴望得到別人肯定的孩子。

這類型的孩子通常內心比較缺乏自信,當他們某一次的表現得到別人肯定的時候,內心充滿了喜悅與自信。為了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延續這樣的心情,他們會不斷地通過表現自己獲得肯定。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家長就需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態,多與孩子交流,了解他真實的內心想法。

最後,是「人來瘋」的孩子。

這類型的孩子,平時多半比較安靜、比較聽話,一旦家裡來人或者帶他去一些公眾的場合,他就會像壞了開關的水龍頭。這樣的孩子通常會讓家長比較尷尬,怎麼都「控制不住」。而家長因為生氣,對孩子言語或者行為上進行約束,結果壓抑了孩子的天性,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下一次他們會表現的更為活躍。

所以,關於孩子表現欲強這個問題,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性格、行為進行分析,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做到很好的引導,將這種表現欲用到適合的地方。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表現欲?

1、 肯定孩子的表現欲,引導孩子正確表現自己

對於一些天生活潑好動,擅長社交,愛表現的孩子來說,表現欲強是他們的天性,我們應該理解和尊重。當然家長的擔憂是他們會涉及到一些不合適的場合,比如像上面小男孩的媽媽認為孩子的過強表現欲搶了別人的風頭。

遇到這種情況,媽媽要做的不是責怪孩子,而是應該告訴孩子,為什麼這樣的場合不適合表現自己。

「巖巖,因為今天是你的同學樂樂的生日,是屬於他特別的日子,我們應該給他更多機會展現。你今天這樣表現自己,會讓他失去展示自己的機會,變得不開心哦!如果你的生日,別人這樣做,你一定也會不開心吧?」

用這樣方式引導,讓孩子換位思考自己為什麼不適合在這種場合表現自己。慢慢的孩子就會知道該在什麼樣的時候,表現自己的才華。有家長會說,孩子情商不高吧,才這樣愛表現的?

其實,兩者也有一定關係,但非絕對。如果你覺得孩子缺少同理心,情商有待培養。那可以看看這本書《允許孩子哭,是培養情商的第一步》,家長允許孩子釋放情緒,站在他的角度看問題,他慢慢也會學會,用別人的視角看待問題。適合父母閱讀,更適合親子共讀!

2、 根據孩子的表現欲,為其報一些表演班

有的孩子表現欲強在語言方面,有的孩子表現欲強在肢體方面。我們可以根據孩子不同的表現,為他報專業的興趣班。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的表現欲,得到好的發揮,也可以讓他擁有更專業的舞臺展現自己。

妹妹4歲多的時候,我發現她特別喜歡用肢體展現自己。只要一聽到音樂,她就會無所顧忌地扭動起來。後來為她報了舞蹈班,接觸的舞種多了,發現她特別喜歡並適合拉丁。

現在越練越專業,神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定時的練習,她變得很少表現自己,但只要上了舞臺,她就「閃閃發光」。


3、 故意誇張表現自己,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兒子在4、5歲的時候,表現出了一種很強烈的表現欲。只要身邊的小朋友被誇了,他就特別誇張的表現自己,得到誇獎就會沾沾自喜,沒有被誇獎就會很失落。其實,我明白是因為這個年齡段,他開始有了自己的自尊心,再加上男孩子特有的爭強好勝心理。所以,才有了各種誇張的表現。

針對這種情況,認真和兒子進行過幾次交流。肯定了他的表現,但同時也告訴他不需要學習別人,你本來就很棒。目的是讓孩子了解並正確的認識自己,如果家長不給予正確的引導,一味地誇讚,會導致孩子產生虛榮、攀比的心理。

凌晨媽媽來叨叨:

其實爸爸媽媽們不需要因為孩子的過度的表現欲感到尷尬,只要對孩子有足夠的了解,把這種表現欲變成孩子的特長,會讓孩子的未來有不一樣的發展。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

相關連結二:

相關連結三:

相關焦點

  • 孩子情商高低一看就知道,高情商和低情商的表現,家長對比一下
    ,如果家長想知道自家孩子的情商處於什麼水平,不如看看低情商和高情商的表現,對比一下就知道啦。高情商孩子的表現1、意志堅強:高情商的孩子面對困境時自我調節能力會比較強,如果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面對挫折時並不會立刻放棄,而是越挫越勇,不氣餒,屬於樂觀派的,這就代表他的情商比較高。
  • 寶貝情商不在線怎麼辦?家長先別干著急,提高孩子情商並不難
    能與同學們相處得更好的孩子,情商是相對較高的;而那些成績很好的孩子,可能智商沒問題,但卻跟同學們相處得不太好,可能是情商有點不在線。但是,孩子在學校裡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課程來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卻無處可學如何提高情商。情商雖然看似跟孩子的學習沒有多大關係,但是卻與孩子未來的發展息息相關。
  • 孩子情商的高低,與父母是否積極回應有關,做情緒訓練管理型家長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近年來,孩子的EQ班(情商)和IQ(智商)班,受到很多家長們的歡迎。尤其是情商,有許多家長多年在社會上摸爬滾打,都覺得情商能夠幫助孩子在社會上更好的行走。於是情商從小培養的話題也傳開了,家長們都會選擇在孩子幼兒園期間再報考一個情商學習班。因為這個時間段的孩子正在從個人走向集體,情商的表現和培養都會在這個時候開始萌芽。但是,這只是家長們認為的,其實孩子真正情商萌芽的階段,早在嬰兒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 孩子情商高的表現!如何判斷情商高低。情商高的孩子更受歡迎!
    ,那我們如何判斷孩子的情商高低呢?其實只要我們在生活中細心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就很容易發現它。通常情商低的孩子會有許多明顯的表現。第一, 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愛發脾氣,愛哭。而情商高的孩子自己遇到問題時,總會尋找解決的方法。並不是在那怨天尤人,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總會先從從自身找原因。第二, 不會換位思考。
  • 孩子的這3種表現明明是缺愛,可悲的是,家長卻以為是情商高
    文/小熊育兒日記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不但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也非常在意孩子的情商是否足夠。人們普遍認為圓滑會說話的孩子就是情商高,在今後能夠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更容易取得成就。事實上,在幼兒時期,有些孩子的圓滑表現並不是情緒高,而是缺少愛,如果家長不能夠及時地進行引導,將會給孩子造成非常深遠的影響。
  • 這些表現暗示孩子的情商低,家長可別不在乎,小心長大後處處碰壁
    情商真的有那麼重要嗎?估計很多家長不理解,也不在乎孩子的情商高低,那我們生活中情商到底是如何表現的,給大家講個故事或許就明白了。一個女子剛剛離婚,帶著她6歲的兒子搬離前夫的家,一路上,女子的心情都很難受,這時,她的兒子說了一句「爸爸並不是不要我了,只是不愛媽媽了」。這句話讓一直強忍悲傷的女子瞬間紅了眼眶。這個孩子說錯了嗎?沒有,他只是說錯時機和對象了,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情商低的一種表現。
  • 李玫瑾坦言:情商低的孩子,平時就有這幾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非常火的育兒講座視頻,視頻中演講的人正是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李玉錦教授將孩子的人生分為的幾個重要階段,其中3-6歲正是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若在此時發現孩子有這幾種表現,咱們孩子的情商多半不高,家長要及時糾正。
  • 孩子在玩耍時有這個表現,預示著情商低,家長要提高警惕
    所以在玩的時候可以看出孩子的智商高低。同時也能夠在玩的過程中看出孩子的情商高低。小玲家有一個3歲的小朋友。小林帶孩子出去的時候,孩子總是自己玩,不跟其他小孩一起玩。而孩子總是一個人玩,不跟其他人交流,就是情商低的一大表現。孩子為什麼會情商低呢?你的孩子會有不同的原因,而小玲家的孩子情商低的主要原因,在小玲身上。
  • 家長的教養方式,決定孩子情商的高低,你屬於什麼類型?
    想要孩子的情商更高,離不開家長對孩子的情緒管理訓練,以及為孩子營造健康、和諧的家庭環境。要對孩子進行情緒管理的訓練,首先家長自己得要克服一些障礙,比如家長自身的成長經歷,和兒時父母對待自己情緒的處理方式,還需要掌握傾聽孩子心聲的技巧。想要成為更好的父母,家長必須首先對自己進行審視。不同的教養方式決定了孩子情商的高低。
  • "情商低"的孩子,從小會有這四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現在的時代,人們評判一個人的標準並不僅僅是看一個人的智商,更多的是看一個人的情商。情商開始被越來越多的家庭重視起來,有研究表明,一個人的成功絕大部分取決於情商的高低。情商,是可以通過後天培養的一種能力,家長要抓住時機,對孩子進行情商上面的培養,這會幫助孩子走好未來的人生道路。
  • 李玫瑾:「情商低」的孩子,通常有這3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同時也是出色的育兒專家,她曾經在講座上提出很多關於孩子情商的問題,她認為孩子情商高低,我們從他小時候就能看出來。3-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黃金期,是奠定未來情商的重要階段,所以,細心的家長可以從孩子日常表現,就能看出情商的高低。
  • 「情商低」的孩子,從小會有這4種表現,家長要及時糾正
    當今社會,情商已經成為了我們評判一個人的標準,被越來越多的家庭重視起來。根據研究發現,一個成功人士,20%取決於智商和能力,80%取決於情商的高低。我們都知道人類的智商是先天遺傳的,而情商更多的是後天的培養,如果家長能抓住機會,培養孩子的情商,那麼孩子未來的路會更好走。
  • 情商教育很重要!情商高的人有那些表現?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
    現在絕大多數的中國家長非常重視智商的培養,覺得智商的高低往往決定了孩子的未來。但是心理學家指出,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僅僅需要的是高智商,高情商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情商的影響遠遠大於智商。那麼,什麼是情商教育?怎麼讓孩子情商變高呢?
  • 孩子上幼兒園後有這4個表現,是情商高的表現,父母就偷著樂吧
    面對神獸,家長們往往束手無策。尤其到了上幼兒園的階段更是讓人心力憔悴。但是高情商的孩子不僅會讓家長安心,也能幫助幼兒園裡的老師分擔一些任務,同時還能安撫其他同學的情緒。這樣的孩子在集體當中發揮著穩定局面的作用,在班級裡起著潤滑劑的作用。
  • 你的行為決定了孩子情商的高低,如何培養高情商孩子?
    而這種喜歡對家人發脾氣,不尊重自己的父母,窩裡橫的表現,就是一種低情商的表現。很多時候,家長們只注重培養孩子智商,但忽視情商培養。而情商,是孩子獲得幸福、感受幸福的重要基礎。你的孩子是否有這樣的表現:總愛抱怨,負面情緒多,喜歡把過錯推到別人身上;
  • 孩子說話有這3種表現,證明情商低,很多家長卻以為孩子聰明乖巧
    有一個高智商的寶寶固然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但是有一個情商高的寶寶,對家長來說更是一種幸福且快樂的事情。現在越來越的家長也開始將孩子的發展重心偏移到孩子的情商教育上來了。情商高的寶寶智商肯定不會差,但是智商高的寶寶情商卻不一定高。情商高的寶寶不僅意味著寶寶聰明,更多表現在,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上。情商高的寶寶會經常令家長開心。
  • 「情商低」的孩子,吃飯時都有這3種表現,第一種就讓人討厭
    一個人情商高於低,也就意味著你能不能做好情緒的主人,這很大程度會決定你未來格局的大小,你會發現,跟情商高的人在一起相處會感覺舒服,雖然你說不上哪裡多麼,但是只要跟高情商的人在一起會覺得自己沒有任何壓力。
  • 智商不錯情商堪憂?李玫瑾:孩子有這3種表現,證明情商不低
    每個家長都想有一個高智商的孩子,在家長眼裡學習高於一切。孩子智商高證明孩子聰明,學習好,以後成功的機率比較大,未來能有一個好的生活。但是很多父母都忽略了情商的重要性,忽略了對孩子情商的培養。一個情商高的人走在社會上往往更加吃香。
  • 愛說這「3句話」的孩子,往往「情商」很低,希望你家孩子沒有
    「情商」作為和智商一樣,已經成為不少人與他人交往的必備技能。情商高的孩子,往往人緣比較好,情商低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排擠。從小說,情商影響著孩子的人際交往;從大說,情商也是孩子素養高低的體現,影響著孩子的一生。
  • 情商低的孩子容易吃虧,家長嘗試這樣做,孩子情商「蹭蹭」往上漲
    情商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一項特別重要的能力,情商高的人和情商低的人在很多時候所受到待遇也會有所不同。我都都願意和情商高的人在一起,因為他們的為人處事和溝通方面,都會讓人感覺特別舒服。而情商低的人則不太受人待見,不論是在交友上,還是將來的工作能力上,情商低的人都更容易吃虧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