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全文共1984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
回家路上我被前面一對母子的對話吸引,兒子大概5、6歲的樣子,媽媽側著臉說話的樣子,可能看出來很不高興。
媽媽:「巖巖,你怎麼那麼愛表現啊?今天是你們同學樂樂的生日,應該讓人家多表現,你非得上去湊什麼熱鬧?」
孩子在旁邊沒有說話,媽媽接著又說:「好多次你都是這樣,不表現自己是不是很難受啊?以前不是跟你說要低調一點嗎?你這樣人來瘋的性格,誰會喜歡啊?」
兒子這個時候反駁到到:「媽媽,我們老師說要勇於表現自己。你不是應該誇我勇敢嗎?」
媽媽:「那你要不問問老師你太愛表現了怎麼辦」?
聽到媽媽這樣說,孩子氣呼呼地跑了。
孩子表現欲過強原因
關於孩子喜歡表現這件事情,家長應該先分析孩子為什麼喜歡表現?一般有三種情況:反應快,比較喜歡表現自己和內心渴望得到別人的肯定,還有一種屬於「人來瘋」現象。
首先,反應能力快的孩子,比較喜歡表現自己。
這類型的孩子,他們思維能力、邏輯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都會比同齡人強,所以多數內心比較自信,自然而然的表現出一種活躍的氣質。當其他小朋友被提問說不出答案時,這類小朋友會踴躍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並且在結束之後機靈地看著提問者,等待你的誇獎。
其次,內心渴望得到別人肯定的孩子。
這類型的孩子通常內心比較缺乏自信,當他們某一次的表現得到別人肯定的時候,內心充滿了喜悅與自信。為了希望得到他人的注意,延續這樣的心情,他們會不斷地通過表現自己獲得肯定。如果是這樣的情況,家長就需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狀態,多與孩子交流,了解他真實的內心想法。
最後,是「人來瘋」的孩子。
這類型的孩子,平時多半比較安靜、比較聽話,一旦家裡來人或者帶他去一些公眾的場合,他就會像壞了開關的水龍頭。這樣的孩子通常會讓家長比較尷尬,怎麼都「控制不住」。而家長因為生氣,對孩子言語或者行為上進行約束,結果壓抑了孩子的天性,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下一次他們會表現的更為活躍。
所以,關於孩子表現欲強這個問題,家長要根據孩子的性格、行為進行分析,然後才能對症下藥做到很好的引導,將這種表現欲用到適合的地方。
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表現欲?
1、 肯定孩子的表現欲,引導孩子正確表現自己
對於一些天生活潑好動,擅長社交,愛表現的孩子來說,表現欲強是他們的天性,我們應該理解和尊重。當然家長的擔憂是他們會涉及到一些不合適的場合,比如像上面小男孩的媽媽認為孩子的過強表現欲搶了別人的風頭。
遇到這種情況,媽媽要做的不是責怪孩子,而是應該告訴孩子,為什麼這樣的場合不適合表現自己。
「巖巖,因為今天是你的同學樂樂的生日,是屬於他特別的日子,我們應該給他更多機會展現。你今天這樣表現自己,會讓他失去展示自己的機會,變得不開心哦!如果你的生日,別人這樣做,你一定也會不開心吧?」
用這樣方式引導,讓孩子換位思考自己為什麼不適合在這種場合表現自己。慢慢的孩子就會知道該在什麼樣的時候,表現自己的才華。有家長會說,孩子情商不高吧,才這樣愛表現的?
其實,兩者也有一定關係,但非絕對。如果你覺得孩子缺少同理心,情商有待培養。那可以看看這本書《允許孩子哭,是培養情商的第一步》,家長允許孩子釋放情緒,站在他的角度看問題,他慢慢也會學會,用別人的視角看待問題。適合父母閱讀,更適合親子共讀!
2、 根據孩子的表現欲,為其報一些表演班
有的孩子表現欲強在語言方面,有的孩子表現欲強在肢體方面。我們可以根據孩子不同的表現,為他報專業的興趣班。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的表現欲,得到好的發揮,也可以讓他擁有更專業的舞臺展現自己。
妹妹4歲多的時候,我發現她特別喜歡用肢體展現自己。只要一聽到音樂,她就會無所顧忌地扭動起來。後來為她報了舞蹈班,接觸的舞種多了,發現她特別喜歡並適合拉丁。
現在越練越專業,神奇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定時的練習,她變得很少表現自己,但只要上了舞臺,她就「閃閃發光」。
3、 故意誇張表現自己,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心理
兒子在4、5歲的時候,表現出了一種很強烈的表現欲。只要身邊的小朋友被誇了,他就特別誇張的表現自己,得到誇獎就會沾沾自喜,沒有被誇獎就會很失落。其實,我明白是因為這個年齡段,他開始有了自己的自尊心,再加上男孩子特有的爭強好勝心理。所以,才有了各種誇張的表現。
針對這種情況,認真和兒子進行過幾次交流。肯定了他的表現,但同時也告訴他不需要學習別人,你本來就很棒。目的是讓孩子了解並正確的認識自己,如果家長不給予正確的引導,一味地誇讚,會導致孩子產生虛榮、攀比的心理。
凌晨媽媽來叨叨:
其實爸爸媽媽們不需要因為孩子的過度的表現欲感到尷尬,只要對孩子有足夠的了解,把這種表現欲變成孩子的特長,會讓孩子的未來有不一樣的發展。
一位凌晨開始創作的二胎媽媽,我手寫我心,點滴都是我帶倆孩子的育兒經驗。希望我的育兒經驗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連結一:
相關連結二:
相關連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