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父母和學校的相處,寫出來就是一部鬥智鬥勇的「鬥爭史」。特別是在孩子的幼兒園和小學階段,這個階段的鬥爭往往讓父母防不勝防,一不小心就著了學校的道。
「怎麼辦?」成了父母面對學校「新難題」最常問的一句話。
「你家車是啥牌子?」面對幼兒園老師的詢問,寶媽機智作答
閨蜜曉琳前段時間分享了女兒上幼兒園期間的一件趣事。
閨蜜的女兒今年三歲了,為了讓孩子得到更好的學習環境和優質的教育,曉琳狠狠心花高價將孩子送到了離自己家很遠的一所私立幼兒園。幼兒園的配置讓曉琳和女兒很滿意,可接下來學校的「騷操作」則讓曉琳心裡感到不是滋味。
原來幼兒園向孩子們交代了任務,讓家長配合孩子完成一份「我家開啥車」的調查表。表格內容很詳細,不僅要求寫出車的品牌,車牌號,動力方式甚至還要將車內的設施都要詳細地寫在調查表中。
幼兒園的老師的解釋是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孩子了解生活中的車,達到一種認識的效果。
園方的解釋並沒有收穫家長的認同,曉琳和周圍的家長私底下商量認為,這其實就是幼兒園想要通過這種方法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然後變相地收取興趣班的費用。要不然只需要調查回家的方式就可以了。
「最擔心的就是園內老師的區別對待。」其中一位家長的話更是讓其他的家長感到不是滋味。據曉琳說,家長們當時很為難:畢竟是學校的任務,不寫肯定不行,但是寫了又不知道學校接下來會出什麼么蛾子。
如果你是父母,你應該怎麼填?不妨來看看閨蜜的操作:
曉琳靈機一動,將女兒小時候玩過的玩具車的照片打贏剪了下來,貼在了調查表的一測,並若有介事地在旁邊將各種「要求」標註得清清楚楚。
這樣既完成了老師的任務,也沒有讓園方探查到自己的清楚情況,避免了園方老師的區別對待,可以說是一箭雙鵰。其他的家長知道後也紛紛學習曉琳的做法,園方看到這麼多家長都這麼做,最後調查也就不了了之了。
園方設計這樣的「調查表」真的合理嗎?
毫無疑問,園方設計這種調查表並不合理。這樣的做法與其說是幫助孩子了解周圍的車,倒不如說是對家庭隱私的一種侵犯。父母沒有義務也沒有必要將車牌號,內部裝飾這些涉及隱私的東西一一告訴園方。
如果園方只是想幫助孩子認識汽車,其實只需要做一張車的照片的調查表即可,而不需要對車牌,品牌等詳細內容做出細緻描寫。園方的這種行為很容易讓家長對學校產生猜疑,影響正常園方工作的展開。
同時,父母也不應該過分責怪園方,我們不能否認一些老師設計調查表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幫助還拓寬知識面,甚至會對一些家庭情況不是很好的孩子提供單獨的幫助。相互交流才是解決幼兒園和家長之間「鬥智鬥勇」的關鍵。
受到這張「調查表」影響最大的其實還是孩子
受到調查表影響最大的其實是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可能沒有金錢的意識,但是他們會自然產生有和沒有的區別。如果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那些家裡有車的孩子很有可能會產生優越感,對家裡沒有車的孩子進行孤立。
那些家裡沒有車的孩子也會產生自卑感覺,從而在和別人的交往中產生格格不入的感覺,影響自己正常的心理發展。
父母在孩子上學的過程中,在讓孩子從小避免這種物質上比較的同時,也要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引導,讓孩子明白物質上的差距其實體現不出什麼,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更加健康快樂的成長。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