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製作東北大醬。不用提前製作醬塊子發酵,這樣也避免了黃麴黴菌等有害菌對人體的傷害,安全衛生,顏色純正,特別好吃。
傳統的東北大醬製作流程是每年正月的時候要烀黃豆。一般根據下大醬量的多少決定乎烀多少重量的黃豆。黃豆一要文火烀一天一宿,待黃豆烀成深褐色,用手指輕輕一按就碎才算烀好了。呼好的豆子在攪醬機上攪碎,然後手工做成幾個圓形或者是長方形的醬塊子,外面用紙包好放在陰涼乾燥通風處,要經過兩個月的時間才能「擱」好。「擱」好的醬塊子外表比較幹硬,長滿了灰褐色的灰。刷洗乾淨用刀切開,裡面五顏六色的灰,應該就是發酵過程中長出來的菌絲了。更多的是灰色,黑色,黃色的菌絲菌灰。是洗不掉的,只能跟水一起放醬缸裡,此後每天最少一次,每次最少一百下用醬耙子打耙。打耙過程中不斷把漂浮在最上面的黑褐色漂浮物撇出去。一直到二次發酵後打耙時再不出現漂浮物才能停止打耙。
傳統的東北大醬雖然好吃,但是在製作過程當中,會產生了大量的黴菌,而這些黴菌對身體是有不好的,並且有些黴菌還能誘發癌症,如果能有一種不產生黴菌,還能製作出大醬的好方法是不是更好?經過反覆實踐,我發明了一種快速製作大醬的好方法。 這個方法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當然如果想要他它速發酵,最好是夏天。
這個方法很簡單。買回來的饅頭放在通風處幹幾天,然後用手把幹饅頭揉搓成粉狀。烀好的黃豆用攪醬機攪成泥。按照一斤黃豆一個饅頭,150克水洗鹽,2000毫升溫開水的比例一起放到缸裡。容器外面蓋上白布。放在太陽底下。如果每天溫度都在30度以上的話,一般十天左右就能發酵。發酵好之後就可以吃了。
這個方法下的大醬,既乾淨又衛生也沒有對人體有害的黴菌的產生。同時也不用每天都打耙。只是偶爾打開醬缸蓋兒,看一看是否發酵就好了。當然夏天的時候要注意防雨哦。圖片上是我7月2號下的醬,今天打開看已經發酵了,顏色金黃明亮,看著就有食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