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製作東北大醬,衛生健康好吃無黴菌

2021-01-19 荷花塘細語

快速製作東北大醬。不用提前製作醬塊子發酵,這樣也避免了黃麴黴菌等有害菌對人體的傷害,安全衛生,顏色純正,特別好吃。

傳統的東北大醬製作流程是每年正月的時候要烀黃豆。一般根據下大醬量的多少決定乎烀多少重量的黃豆。黃豆一要文火烀一天一宿,待黃豆烀成深褐色,用手指輕輕一按就碎才算烀好了。呼好的豆子在攪醬機上攪碎,然後手工做成幾個圓形或者是長方形的醬塊子,外面用紙包好放在陰涼乾燥通風處,要經過兩個月的時間才能「擱」好。「擱」好的醬塊子外表比較幹硬,長滿了灰褐色的灰。刷洗乾淨用刀切開,裡面五顏六色的灰,應該就是發酵過程中長出來的菌絲了。更多的是灰色,黑色,黃色的菌絲菌灰。是洗不掉的,只能跟水一起放醬缸裡,此後每天最少一次,每次最少一百下用醬耙子打耙。打耙過程中不斷把漂浮在最上面的黑褐色漂浮物撇出去。一直到二次發酵後打耙時再不出現漂浮物才能停止打耙。

傳統的東北大醬雖然好吃,但是在製作過程當中,會產生了大量的黴菌,而這些黴菌對身體是有不好的,並且有些黴菌還能誘發癌症,如果能有一種不產生黴菌,還能製作出大醬的好方法是不是更好?經過反覆實踐,我發明了一種快速製作大醬的好方法。 這個方法不受時間季節的限制,當然如果想要他它速發酵,最好是夏天。

這個方法很簡單。買回來的饅頭放在通風處幹幾天,然後用手把幹饅頭揉搓成粉狀。烀好的黃豆用攪醬機攪成泥。按照一斤黃豆一個饅頭,150克水洗鹽,2000毫升溫開水的比例一起放到缸裡。容器外面蓋上白布。放在太陽底下。如果每天溫度都在30度以上的話,一般十天左右就能發酵。發酵好之後就可以吃了。

這個方法下的大醬,既乾淨又衛生也沒有對人體有害的黴菌的產生。同時也不用每天都打耙。只是偶爾打開醬缸蓋兒,看一看是否發酵就好了。當然夏天的時候要注意防雨哦。圖片上是我7月2號下的醬,今天打開看已經發酵了,顏色金黃明亮,看著就有食慾。

相關焦點

  • 【巾幗帶貨幫】(十五)有一種美味,是東北大醬
    東北的傳統美食之一,小蔥蘸大醬,是東北人難以割捨的情懷。小編在東北長大的人都知道大醬,但是大醬的來歷,你知道麼?在順治十年(1653年)又建立了酒醋房,設醬匠16名,專門製作宮中所用的清醬、面醬、豆醬、醬豆豉、醬黃瓜、醬茄子、醬蘿蔔、醬瓜條、醬冬瓜、醬糖蒜、醬紫薑、醬萵筍、醬苤藍、醬包瓜等各種醬和小菜。沒想到吧,我們東北人常吃的大醬還有這樣的歷史!是不是忽然覺得高大上了呢?
  • 醬引子發黴長毛做出的醬才好吃,幾張圖告訴你東北大醬製作過程!
    在東北地區,很多東北人的飲食一輩子都離不開大醬。他們說:「不吃東北大醬幹活都沒勁」。遼東地區加工東北大醬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滿族祖先靺鞨人製作大醬史書上有著詳實的文字記載。大醬製作周期很長,最少4個月,多則1年。這是發酵了一個月零八天的醬引子,周體全是發黴長起的毛毛。
  • 如何在農村製作大醬?製作當天的幾天後可以吃?
    如何在農村製作大醬,需要多少天能做好,可以吃?這個沒確切時間,地區、季節、溫度溼度的不同,大醬製作成熟的時間不一樣。這麼說吧:一、什麼是大醬大醬是醬的一種。北方叫大醬,南方叫豆瓣醬,中間叫黃豆醬。四川更是味道獨特,不僅用的蠶豆,還放辣椒,一曬幾年,我覺得是豆醬裡最好吃的。當然,曬幾年的豆瓣醬一般人吃不著,超市沒賣的,除非你在郫縣地區有親戚,或許能有這口福。二、大醬製作的工藝原理山東大醬,東北大醬,最多的還是黃豆來做。工藝原理,南北都一樣,先把豆子泡透,蒸熟,麵粉拌了,堆積發酵。
  • 南方媳婦嫁到東北後,才領略到大醬的魅力,一碗大醬,萬物皆可蘸
    南方媳婦嫁到東北後,才領略到大醬的魅力,一碗大醬,萬物皆可蘸。單位有個女同事,是土生土長的南方人,來自江蘇南京,後在東北上大學,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就成了一個東北媳婦。作為南方人,在江浙一帶習慣了清淡口味的飲食,剛開始在東北學校還沒真正體驗到地道的東北風味,當嫁到東北後,才讓她體會到飲食上的差異,最讓她震驚的是,在東北的家庭餐桌上,頓頓都少不了東北大醬,可以說任何的蔬菜都可以蘸醬菜,以至於她說:給東北人一碗大醬,萬物皆可蘸醬吃!東北大醬是用黃豆製作的一種醬料,東北人的傳統美食,東北人做豆醬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 請問什麼牌子的大醬好吃?
    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現代生活中,大豆醬在東北人的生活中,始終扮演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已經深深地滲入到東北的飲食文化當中。可以說在超市裡。買到的那種袋裝的,量產的,沒有一種是地道風味的。東北大醬,做法大同小異。但神奇的是,不同的人做,不同氣候條件下做,不同時節做,味道也會有不同的差異。甚至在做好後經過時間的沉澱。味道也會發生微妙的變化。在超市裡包裝好的大醬,都不是家裡下的農家醬的味道。
  • 東北人的「萬能蘸料」,蘸餅拌飯都好吃,製作簡單,怎麼吃都好吃
    東北人的「萬能蘸料」,蘸餅拌飯都好吃,製作簡單,怎麼吃都好吃時間帶給我們的不止有眼前事物的變化,其實還有很多的美食,好多美食都是需要時間來沉澱的,生活在中國東北部的人民,善於用發酵的方法來製作一種獨特的醬料——大醬,這種醬料除了前期的培育,還要經過長達
  • 特地道的東北大醬,鹹香四溢,說起蘸醬菜的特點,就一個字,野
    特地道的東北大醬,鹹香四溢,說起蘸醬菜的特點,就一個字,野春天,東北人最喜歡吃的蔬菜,比排骨還貴,還是非常受歡迎,春季,東北人最喜歡的菜,沒過於蘸醬菜了,東北人對它情有獨鍾,蘸醬菜是一道東北特色菜,無疑是東北菜中最簡單
  • 東北人最愛的大醬,蘸什麼都香!
    在咱東北地區,很多人的飲食一輩子都離不開大醬。有人說:「不吃大醬幹活都沒勁」。在咱們遼東地區加工大醬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滿族祖先靺鞨人製作大醬史書上有著詳實的文字記載。大醬製作周期很長,最少4個月,多則1年。
  • 大醬在我們農村的製作方法
    家鄉的美食可以說很多,大醬及是一道特殊的美食,我們的很多青菜都是蘸醬吃的,俗話說大蔥蘸醬越吃越胖,幹豆腐卷蔥都很好吃,可這裡面得有大醬,不澆上點醬是不好吃的,今天給大家說說東北大醬的一種做法,每個地方有每個地方的特點,都不盡相同。
  • 挑戰不可能,我在冬天成功做出了美味的傳統東北大醬
    既然城市裡面的菌落環境不適合製作大醬了,我們為何不能像工業化生產一樣去培養適合發酵的菌落來發酵呢?感謝現在科技發展給人們帶來的便捷,老青年在網上查詢到了相關的制醬菌種以及所需的環境條件,而且很方便地在買到了它。
  • 看看東北人都是怎麼吃大醬的,現在你該知道東北人根本離不開它
    那時候我們東北農村條件比較差,物質水平也比較匱乏。夏天還好一到冬天就慘了,只能是土豆子加大白菜翻來覆去的吃,頂多再加一個白菜變「變種」——酸菜。什麼煎炒燉炸滷燜的,統統是開玩笑的。不過無論是什麼季節,東北人都能將一種食物擺上餐桌——大醬。作為東北最受歡迎的食物之一,大醬貫穿著整個東北菜的文化中。以前大醬的吃法就比較單一了,不是因為別的,因為那時候沒啥菜啊!
  • 為什麼東北喜歡吃小蔥蘸大醬?
    東北人怎麼會那麼的喜歡吃小蔥沾大醬呢?可能去過東北的朋友就會明白,這種現象真的會讓你驚呆了,尤其是南方的朋友。究其原因,可以說很多,但是唯一不變的就是東北的那一份大醬了。首先飲食習慣的形成與氣候特點有很大關係,一位東北的朋友自述他在廣東工作。
  • 韓國大醬「申遺」遭非議,中國東北首先「炸鍋」
    最近,一則韓國有關部門計劃為「大醬」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消息不脛而走,韓國民眾舉國贊同,然而卻在中國東北引起「炸鍋」。大醬源自中國,濃香中帶著淡淡的臭味,東北痴迷已久,韓國憑什麼拿去「申遺」?那麼,大醬到底源自哪裡?韓國有沒有資格拿去「申遺」?
  • 東北大醬拌菜做好了,來二兩小酒兒,解膩又解乏!
    東北四季分明,冬季尤為漫長,但是這並不影響東北人喜愛涼菜,特別是喝酒時,如果沒有一道涼菜,那就根本不是一個正宗的東北酒局,而且東北菜一向以大菜碼而聞名,來上一盤大拌菜,黃瓜拉皮,就能喝嗨了。千張在東北叫幹豆腐,東北的尖椒幹豆腐可是一道名菜,雖然其名聲不如鍋包肉、殺豬菜那麼有名,但絕對是出現最頻繁的東北菜,而在東北,幹豆腐做涼菜也是很出名的,紅油豆腐絲,板筋幹豆腐,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黃瓜同樣是東北涼菜的頭牌,來個拍黃瓜,來個人就能喝幾瓶,一道夏季,你看街邊的大排檔,桌桌都有黃瓜的身影,特別是黃瓜大拉皮,夏季吃最合適不過了。
  • 那些年,被東北大醬蘸過的菜
    再看,蔥葉上布滿了晶瑩剔透的小水珠兒,嬌嫩欲滴,模樣煞是可人…此時,桌上擺一小碗東北大醬,如果再來一塊白白胖胖的水豆腐,弄點香菜小白菜,拌著吃,蘸醬吃…這頓東北家常飯活活美死! 咋滴,你嫌棄?你肯定是沒來過黑土地的南方人,不了解「東北沙拉」的各種美好。 那個醬,它不一樣啊!
  • 東北大廚教你炸雞蛋醬,正宗東北風味,比肉醬香
    大醬在東北是很神奇的醬料,地位不亞於鹽。而說到雞蛋醬呢!可能對於南方人來講很陌生,是怎麼做的?好吃不?雞蛋醬顧名思義就是雞蛋與大醬的結合,既有雞蛋的鮮香,亦也大醬濃鬱的醬香。相信南方人吃到過一次後,就會惦記著了!
  • 不了情緣,黑土地上的大醬和「飯包」
    東北大醬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吃法與做法。與東北大醬相匹配的是東北人的蔬菜生吃!當然比較經典的還是生蔬菜「蘸大醬」。與東北大醬有聯繫的獨具特色的地方性吃法還是「打菜包(也稱飯包)」農家大醬的製作工藝其實還是比較簡單,一般是把大豆直接用大鐵鍋烀熟,然後上石碾子壓碎再攥緊成一個一個的圓球狀糰子,然後放在室外晾曬若干天,讓豆瓣糰子自然發酵,這就是第一次發酵。
  • 東北菜的靈魂,就是這濃濃的大醬味兒
    這是中國關於製作豆醬最早的記錄。此後,到了宋代、明代,豆醬基本都是大豆和麥粉發酵後,加鹽和水製成。但有一個地區比較特殊,就是東北。東北地區,尤其是長白山地區盛產大豆,但小麥的產量卻並不高,當地人因地制宜,製作了純豆醬。《金史》就記載,女真人「以豆為醬」。
  • 東北幾大特色:火鍋蘸麻醬、小蔥拌豆腐、大蔥蘸大醬、烤串配冰啤
    現在,不僅覺得火鍋麻醬是一道美味的東北特色,而且涼皮、涼拌菜也是相當好吃,勝過魚肉,讓我這個南方人也愛上了這些小吃,只要一饞起來就會去買來吃。小蔥拌豆腐,一清二白。這個小吃也算是東北的特色,剛開始吃的時候,那個生蔥味還是有些不習慣的,不過相對於火鍋蘸麻醬來說,這個適應性就快多了,吃了幾次就覺得非常好吃了。小蔥拌豆腐應該是南北都愛吃的一道美味。大蔥蘸大醬,這可是東北人的標配。
  • 這才是雞蛋醬好吃的做法,2個雞蛋加大醬入鍋一炒,即美味又下飯
    雞蛋醬自然用東北的大醬是最好的,在東北地區大醬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調料,作用不亞於食鹽。幾乎在東北是家家必備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甚至連很多酒店酒席上都會搭配大醬和用它做的美食,如果實在家中沒有東北大醬(也就是咱們平時所說的豆瓣醬)也可用超市甜麵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