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身高還是看年齡?景區兒童票究竟該怎麼收

2020-12-17 人民日報

國慶小長假,對於單身人士來說是「相親黃金周」,而對於那些有了娃的年輕父母來說,則是「親子遊黃金周」。無論是城市周邊遊還是遠途出遊,在景區門口的售票處,都要將自家的娃推至兒童身高線下「站一站」。孩子在一個景區屬於可免費入園的「優待人群」,而在另一個景區可能就要付5至8折不等的門票了……

資料圖 張燕徵 攝

兒童門票看身高還是看年齡?

10月1日,鄭州的宋女士及丈夫帶4歲半的兒子去鄭州方特歡樂世界去玩,被景區工作人員告知需要補買兒童票,原因是孩子身高超過了1.1米。「當時著急入園,也就補買了兒童票。」宋女士稱。

據鄭州方特歡樂世界門票優待政策顯示,身高1.1米(不含)以下的兒童可免費入園;身高1.1米(含)-1.4米(含)的兒童遊客門票為190元,成人門票260元,約為成人票的7.3折。

宋女士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自己家4歲半的兒子現在身高已經1.2米,有些景區可以免費入內,但也有不少景點被要求購5至8折不等的兒童門票。「他現在上幼兒園中班,由於個子長得高總被認為是六七歲,他實際年齡就是4歲半,同行的小朋友可以免費入園,到了他這裡,還需要額外補票,我們大人覺得價錢倒無所謂,但寶寶覺得挺難受的。」宋女士稱。

其實,宋女士遇到的景區兒童票優惠「標準」問題在近年來一直爭議不斷,甚至有消費者協會代表消費者將景區訴至法院。

據媒體報導,2018年8月,廣東省消費者委員會(以下簡稱「廣東省消委會」)調查發現,廣州長隆集團下屬多家樂園,都以身高作為兒童票價劃分標準,且長隆國際大馬戲園區拒絕對所有未成年人消費者提供優惠票價。

今年2月18日,廣東消委會就廣州長隆集團多個場所存在以身高作為未成年人優惠票標準的問題,代表消費者向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消費民事公益訴訟。這也是全國首次針對未成年消費者權益問題提出的公益訴訟。

廣東消委會認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等有關法律規定,所有未滿18歲的公民在動物園、公園等場所及參與旅遊活動中有權平等享受票價優惠,不應受身高影響。

據悉,當月,長隆集團將旗下長隆野生動物世界等主題公園原「學生票」調整為「青少年/學生」票,身高達到1.5米及以上的未成年人可購買相關優惠票,明確了對全體未成年人的門票優惠。

北京市煒衡律師事務所律師張宇浩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兒童票作為社會關愛未成年人的一種福利性舉措,其界定標準主要是年齡。我國法律衡量未成年人的重要標準是有沒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主要與其年齡、心智、閱歷有關,國家為了更好的保障未成年人權益,從年齡和身高兩方面最大限度的覆蓋未成年人群體。另外,在兒童票標準問題上應該制定相對統一的規範標準,讓兒童福利政策更人性化。

親子遊資料圖 張燕徵 攝

部分景區實行兒童年齡身高「雙軌制」

疾控部門數據顯示,早在2012年,全國6歲城市男童平均身高已達到1.2米,12歲未成年人平均身高已超過1.5米,顯然,很大一部分未年人被排除在優惠範圍之外。

今年6月,滬蘇浙皖四地消保委聯盟(即長三角消費維權聯盟)成員發出景區「兒童票」優惠應「身高兼顧年齡」的倡議,得到了上海迪士尼、江蘇周莊古鎮、無錫靈山景區等200餘家景點和企業的響應。

長期以來,國內旅遊業以身高作為未成年人優惠票標準的現象較為普遍,在旅遊景點、交通運輸等領域,普遍存在以身高作為未成年人享受優惠的標準。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兒童身高標準上限設置大部分在1.4米,少數提高到1.5米。

中新經緯客戶端了解到,以身高作為未成年人優惠票標準的緣由是2004年我國《居民身份證法》實施前,未成年人不能辦理身份證,難以證明其年齡,因此許多行業採取了以身高為未成年人優惠票標準的簡便做法。2004年我國《居民身份證法》實施後,公民一出生便可以辦理身份證,但許多行業並沒有更新這項規定,還一直沿用以身高為未成年人優惠票標準的做法。

值得注意的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發改委」)於2012年發布了《關於進一步落實青少年門票價格優惠政策的通知》,明確規定了各地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管理的遊覽參觀點的青少年門票價格標準:對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兒童實行免票;對6周歲(不含6周歲)-18周歲(含18周歲)未成年人、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下學歷學生實行半票。

由此可見,早在2012年,國家發改委就對青少年門票的優惠問題進行過規範,其實施的是年齡與身高雙軌制,目的在於最大限度地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但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目前國內不少景點還是實行單一的兒童身高限制。

資料來源:各景區官網 張燕徵 製圖

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的一位售票工作人員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6周歲(含)以下或身高1.3米(含)以下且14周歲(含)以下的兒童憑身份證或戶口本可以免費入園;18周歲(含)以下未成年人可憑學生證享受約6.6折。「只要家長持有效證件證明兒童年齡在6周歲以內,無論身高多少都可以免費進入園區,這也是對年齡最小消費群體的關愛和照顧。」該工作人員稱。

張宇浩表示,目前,政府定價管理的景區都按照相關的政策執行青少年門票價格優惠標準,但一些可以自主定價的主題景區則以營利最大化為目的,在保護未成年人的權益方面不夠重視。「遊客可以和未成年人保護組織或者消費者委員會共同提起倡議,讓自主定價的主題景區能夠也儘早的實行身高和年齡兼顧的兒童免票規則。」張宇浩稱。

(來源:中新經緯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兒童票看年齡還是身高?法官起訴上海迪士尼:兒童票標準該改了!
    作為上海迪士尼樂園的一名普通遊客,劉德敏提起的訴訟圍繞一個問題:兒童票到底是賣給真正的兒童,還是只能賣給身高1.4米以下的人?今年1月,他帶著剛過10歲生日的孩子去上海迪士尼樂園遊玩,被工作人員要求給孩子購買成人票,因為孩子身高超過了1.4米。
  • 景區兒童票 按身高還是年齡收費?
    來源:北京青年報景區兒童票的收費標準,該按身高來確定,還是按年齡來確定呢?昨天,一起相關案件引起社會關注。從法律上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是按照年齡標準定義未成年人。從國際上看,大部分遊樂場所通行做法是按照年齡標準劃分未成年人。但國內很多景區、公園等一直沿用身高標準,並且標準上限設置普遍偏低(大部分在1.4米以下,少數提高到1.5米)。
  • 量身高或看年齡 兒童票優惠標準各不同
    長期以來,兒童免票身高線一直停留在1.2米,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身高不斷增高,有的孩子不到6周歲就超1.2米。日前,交通運輸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於深化道路運輸價格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對兒童優惠乘車政策將從「量身高」轉為「看年齡與量身高」並行。
  • 專家建議景區兒童票年齡標準和身高標準並行
    該遊客提出,上海迪士尼樂園應該參照迪士尼全球其他樂園的做法,以年齡而非身高作為兒童票標準。此事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其實,對於兒童票的購票標準,早在2012年,國家發改委下發的《關於進一步落實青少年門票價格優惠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就提出,各地實行政府定價、政府指導價管理的遊覽參觀點,對6周歲(含6周歲)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兒童實行免票。
  • 兒童票該按身高還是按年齡算?
    兒童票該按身高還是按年齡算?  廣東法官劉德敏以普通遊客的身份起訴上海迪士尼樂園,法院已經立案。昨天劉法官收到了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的開庭通知,該案將於7月9日下午在川沙第一法庭開庭。這起訴訟向兒童票的標準問題發起了挑戰。劉法官認為,上海迪士尼樂園「1.4米的兒童票標準早該被淘汰了」,「參考國外標準,以年齡來劃分兒童票才是合理、平等且容易操作的。」
  • 兒童票由量身高轉為看年齡,是回歸常識
    但長期以來,很多行業銷售兒童票往往不是「看年齡」而是「量身高」,以身高作為衡量是否屬於兒童的唯一標準。而且不同地方、不同行業對兒童身高標準設置不一樣,有的是1.3m,有的是1.4m,有的是1.5m,有的是脫鞋後身高,有的是穿鞋身高。
  • 身高還是年齡?兒童票推「雙標準」合理些
    身高還是年齡?兒童票推「雙標準」合理些  小孩子逛樂園、坐車、住酒店,應以哪種標準購買優惠票?傳統而言,國內兒童票主流是以身高為標準,但是對於如今普遍營養狀況良好的孩子來說,出去遊玩總覺得因為身高而「吃虧」。為此,有越來越多的旅遊目的地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試點。國內兒童票既有以身高為依據,也有根據年齡劃定,或者兼而有之。
  • 兒童票看年齡更加公平
    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深化道路運輸價格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規定城市公交、長途客運的兒童優惠乘車政策將從「量身高」轉為「看年齡」,6歲以下兒童可免費乘車,6歲到14歲半價。對未攜帶有效身份證件的兒童,仍會沿用過去「量身高」的方式來確定票價。時至今日,「1.2米以下免票、1.5米以下半票」是許多地方的通行做法。
  • 兒童票論身高還是看年齡?「雙軌制」亟須立法推動
    無論是城市周邊遊還是遠途出遊,在景區門口的售票處,都要將自家的娃推至兒童身高線下「站一站」,孩子在一個景區屬於可免費入園的「優待人群」,在另一個景區可能就要付五至八折不等的門票,讓一些孩子和家長尷尬不已。近年來,圍繞「兒童票論身高還是看年齡」的爭議持續不斷。
  • 兒童票標準不一家長犯暈:買票按身高還是看年齡?
    兒童票標準不一家長犯暈:買票按身高還是看年齡?  案例:系統默認兒童票  張女士告訴記者,不久前,她帶著11歲的女兒從北京西站乘車,前往河南鶴壁。當時,女兒的身高已經達到1.6米了,於是檢票員在進站口時攔住了她,稱孩子身高超出1.5米上限,必須要補全票。
  • 兒童票看身高剝奪大批孩子福利 以年齡作為認定標準已可行
    兒童票看身高不看年齡標準幾十年未改變 按年齡劃分兒童票盼寫入未保法。1.2米以下免票、1.5米以下半票——這個被多個行業和地方使用多年的兒童票規定,或將在道路客運行業被終結。苑寧寧說,國家對兒童給予的政策照顧和福利優惠,應當以年齡而不是以身高來判斷。兒童福利政策是針對整個未成年人群體的,而不是選擇性地給予一定身高群體的。因此,建議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作出規定,把年齡作為購買兒童票的依據。
  • 香港兒童票不看身高看年齡
    在內地,兒童票多以身高為依據,機票則根據年齡劃定。對此,不少民眾和專家認為一是規定不統一,二是不夠科學,呼籲將年齡作為購買兒童票的統一標準。那麼在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是什麼情形呢?梳理各種交通工具的票價後發現,這裡的兒童票不看身高看年齡。總的規律是:3歲以下嬰幼兒免費,3至11歲兒童享受優惠,12歲以上與成人同價。
  • 身高?年齡?靠什麼終結兒童票標準爭議
    廣東君和政通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歐陽挺:按「身高」不公平,看「年齡」更合理。強烈要求有一個國家標準,即按照年齡來進行區分優惠政策。希望以小案件促進社會發展。網友聲音| 怎麼簡單怎麼來 是典型的懶政  醉了散了:明明還是孩子,就因為個兒高就不能享受孩子的福利?  張博:按年齡要查證,按身高可以大概看出來。怎麼簡單怎麼來,是管理的常見弊病。  網友:想要分清是不是兒童很簡單,入園拿有效證件即可,國內大多數景區按身高來,就是典型的懶政!!
  • 廣東一法官狀告上海迪士尼 兒童票該按身高還是該按年齡劃分?
    新華社記者 任瓏 攝這起訴訟向兒童票的標準問題發起了挑戰。劉法官認為,上海迪士尼樂園「1.4米的兒童票標準早該被淘汰了」,「參考國外標準,以年齡來劃分兒童票才是合理、平等且容易操作的。」劉德敏他認為,1.4米的兒童票標準早該被淘汰了,以年齡來界定才是合理、平等且容易操作的。劉德敏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關於事情挺簡單的,只不過很多人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權利,或者不在乎。」他說之所以提起這個訴訟,一方面是不滿迪士尼樂園在我國施行兒童票的雙重標準,一方面也是想推動我國合理化、科學化和統一化。
  • 對長隆集團兒童票只看身高提起公益訴訟,幹的漂亮
    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旅遊景區、汽車站、火車站等很多行業、商家在銷售兒童票時,往往只看兒童的身高並不看兒童的實際年齡,簡單的以一個人的身高作為衡量是否屬於兒童的標準。而且,不同地方、不同行業對兒童身高的標準還設置的不一樣,相當混亂。有的是130cm,有的是140cm,有的是150cm;有的是量脫鞋後的身高,有的是量穿鞋的身高。
  • 兒童票看身高不看年齡標準幾十年未改變 按年齡劃分兒童票盼寫入未...
    苑寧寧說,國家對兒童給予的政策照顧和福利優惠,應當以年齡而不是以身高來判斷。兒童福利政策是針對整個未成年人群體的,而不是選擇性地給予一定身高群體的。因此,建議在未成年人保護法中作出規定,把年齡作為購買兒童票的依據。
  • 兒童票收費新規怎麼收費 河南16家景區試行按年齡賣票
    兒童票收費新規怎麼收費 河南16家景區試行年齡賣兒童票  昨日上午,河南16家景區齊聚鄭州市動物園共同宣布將於6月1日起試行兒童票收費新標準,除了身高標準外,率先嘗試按年齡賣兒童票。10多年兒童票收費改革呼聲越來越高  火車、公交、景區、娛樂場所等通常都設有兒童票,收費大多是以身高為唯一標準。10多年來,推動兒童票收費標準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六一將至,有關人士在媒體上發文呼籲修改兒童票標準。  全國人大代表張莉建議,「兒童票」收費應以年齡為統一標準,有效證件可以作為相關優惠政策的標準參照。
  • 兒童票看年齡不按身高的公平性宜早日落實
    這類家長在網絡實名認證後可以為孩子購買兒童票,但在出行過程中可能會被工作人員要求重新量身高或補票。曾在2018年全國兩會就兒童優惠票標準提出建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生命科學研究部主任何建華向記者表示,從當前情況看,用身高來作為衡量標準已不合理,且具有一定的歧視性。
  • 兒童票「新規」來了!重慶家長怎麼看?
    7月12號,《交通運輸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深化道路運輸價格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發布,提出乘坐城市公交、長途客運的兒童優惠乘車標準,將從「量身高」轉為「看年齡」:6歲以下實行免票6至14歲執行客票半價優待新規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
  • 4歲半就開始買車票,兒童票「看年齡」豈不更合理?
    記者調查發現,不同場所兒童免票標準不一,北京目前仍有景區只看身高不看年齡;同時,不少行業1.2米的兒童免票身高線也多年未調整。家長吐槽■孩子4歲半就開始買車票對於給孩子買票這事兒,市民昃女士一直耿耿於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