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孩子是否真的會閱讀,這七條標準家長一定得認真研究

2020-09-03 小Rocy

教育專家說、學校的老師說、校外培訓機構的老師說、電視上的主持人說,可是對孩子來說他們的閱讀行為就真的是閱讀嗎?

我認為孩子的閱讀應該分為這樣的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建立閱讀興趣,6歲以前的小朋友閱讀的目的都應該是這樣子,好玩、有趣。

第二階段:幫孩子利用系統的閱讀方法,掌握閱讀技巧。

第三階段:理解閱讀是探索世界的一種有效的手段,自發自覺的愛上閱讀。

很多家長存在的認識誤區是這樣的:

1.孩子在看書就是閱讀。

2.孩子把一本書看完了,就會掌握閱讀的各種技巧。

3.孩子讀書多了,就應該會閱讀理解、會寫作文、語文成績就能提高。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要想通過閱讀幫助孩子達成一切目的和可能性,我們的家長就要真的幫助孩子建立閱讀興趣、幫助孩子真的掌握閱讀理解的系列技巧和方法,直到孩子愛上閱讀並真的會主動的去閱讀世界。

一個孩子在看書,他們是否在進行閱讀呢?有這樣幾個簡單的標準,是值得每個家長認真研究的。

1.孩子閱讀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追求書中有趣的故事、為了完成老師或者家長的任務、書中好看的圖畫、還是真的發自內心的喜歡與熱愛?

2.在讀書之前的思維過程很重要。孩子拿到一本書之前,思維過程應該包括:我已經知道和這本書相關的知識有哪些?這個思維過程很多孩子都缺失,拿到書迫不及待的趕緊進入有趣的環節,缺少了主動思考過程的閱讀效率自然不會最高。

3.真的理解他們所讀的內容。很多孩子讀完一本書,甚至連基本的複述完故事都不能,又怎麼能說孩子真的理解他們所讀的內容了呢?

4.學會通過圖片來判斷故事情節。很多孩子喜歡的故事書中有很多圖片,這些插圖和故事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判斷的方法也很簡單,孩子在看書的過程中選擇性暫停,讓孩子描述清楚書中的圖片說的是什麼內容?如果孩子不能,說明孩子融會貫通、猜測、歸納的能力還不夠充分,需要進一步強化相關內容。

5.通過思維的活動聯繫前後文。這可以通過讓孩子複述故事、分析人物特點、分析中心思想來知道孩子的閱讀能力,如果孩子讀完一本書腦袋處於空白的狀態,什麼都不知道,那麼這樣的閱讀對孩子的學習能力來說幫助到底有多大呢?孩子一味追求的趣味環節,這真的不是閱讀。

6.主動找出不認識的漢字和詞語。很多孩子閱讀時,能夠通過上下文猜測出不認識生字的意思,但是在閱讀到生字的過程中,孩子是否有習慣通過閱讀把不認識的漢字都找出來,並認識他們,這也是孩子是否掌握閱讀方法的重要判斷標準之一。

7.堅持每天閱讀。很多孩子只讀老師推薦的書、老師要求讀的書、媽媽讀給他們聽的書,沒有主動閱讀,不會主動閱讀,就算孩子真的認識了所有的漢字,這樣的表現也算不得孩子會閱讀。

七條標準。

是我對閱讀的理解。

孩子的閱讀有一大部分是粗讀,孩子可以追求閱讀興趣。但是一定有一部分內容是精讀,孩子要通過系統學習的方法掌握閱讀理解的技巧,幫助孩子更好的進行學習。

閱讀興趣、閱讀前的思考、閱讀過程中的前後關聯思考、閱讀結束後的總結和歸納、持續的閱讀,這些都可以通過孩子在腦部的思維運轉實現。

如果孩子閱讀時,只有好玩的情節,沒有一系列的連鎖的思維過程,這樣的閱讀又怎麼能真的幫助孩子積累各種各樣的閱讀技巧和方法呢?


相關焦點

  • 判斷孩子是否為「多動症」,要從這七點入手
    想要判定孩子是否為多動症,還要從以下這七個表現入手: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無論任何時候,無論任何場合,無論進行任何活動都無法安靜時,真的就需要給予足夠重視了。所以,接下來這四點改善措施,一定要記牢了!
  • 孩子聰明但是成績差?真的不一定是他們不認真!
    這樣的做法在孩子身上真的不一定見效,如果你的娃都認真學習了但還是成績差,那可能不是他不認真學習,而是有「兒童閱讀障礙症」。很多讀寫困難的孩子,要麼被判定為智力問題,要麼被判定為學習不認真,而少有被正視和關愛。八十年代之前,學界還普遍認為中文作為一種表義文字,閱讀障礙發病率遠低於英語世界,因此對於中文閱讀障礙的研究也就不夠重視。但是八十年代之後,根據跨認知心理學、文化心理學及語言學的研究表明,中文閱讀障礙發生率並不低於英文。故此,所謂「漢語的特殊性」,並不是在中國少聽到閱讀障礙的原因。
  • 寶寶是否適應幼兒園了?不哭不鬧並非判斷標準,家長得看這幾點
    不哭不鬧並非判斷標準在剛入園時,孩子們都會有一些情緒上的牴觸,大聲哭鬧便成了孩子們表達情緒最直接的方式。於是父母們為了判斷孩子是否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就常常會拿孩子是否哭鬧來作為參考依據。那麼孩子不哭不鬧了,是否就證明著他們已經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呢?
  •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患有多動症?多角度為您提供診斷標準
    兒童多動症最開始是沒有被劃為一種疾病,但是後期研究發現,這類症狀符合疾病的診斷標準, 兒童多動症疾病的診斷標準包含方面也比較複雜,包括症狀判斷的標準、多動衝動標準、功能損害的標準、起病年齡等。 症狀標準包含九條,如果發現孩子的表現符合其中六條,就意味著孩子存在注意力缺陷的情況,要到醫院進行診斷和治療。
  • 孩子是否需要白天小睡?這份判斷標準家長收好,孩子小睡時間表
    我家大寶一直不喜歡睡午覺,有時候我強行讓孩子睡覺,孩子一臉不情願,有時候還會衝我發脾氣,你是否也遇見過這樣的情況,然後我就去看了看關於孩子睡眠相關的知識,這才知道,孩子不是不願意睡,只是沒有掌握時間表,所以才會導致不僅孩子睡不著,而且孩子脾氣也會變大。
  • 哈佛研究:如何判斷一所幼兒園好壞?一些判斷標準
    為了幫助父母們更好地為孩子選擇合適的幼兒園,哈佛大學教育學院給父母們提出了相關建議。研究者指出,學齡前最重要的是師生關係,孩子們信任老師、喜歡上學,這樣的環境氛圍才是優質的,而不是我們大眾所認為的過分強調幼兒園設施。下面,幼兒說根據哈佛的建議,結合國內的實際情況,列了幼兒園好壞的十個判斷標準。
  • 孩子是否需要白天小睡?這份小睡判斷標準家長收好,附小睡時間表
    起初以為自家孩子是天生不愛睡覺,脾氣差,就在學習孩子相關睡眠知識才知道「孩子不是不愛睡覺,而是沒法睡覺,這種長時間的白天小睡缺乏造就了孩子越來越差的脾氣」。白天的小睡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恢復孩子的精力和能力,還能起到提高注意力和學習能力的效果。但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必須白天小睡,如何判斷自家孩子是否需要小睡呢?這份判斷標準請收好。
  • 孩子閱讀能力很重要,父母對照標準,看看孩子是否會真正閱讀?
    當然,客觀的評價和量化對於閱讀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並不是說讀了多少本書就是合格,再多十本就是優秀級別,這個量化標準是沒有的。但是,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孩子閱讀行為的狀態進行一個主觀的判斷,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怎麼判斷一個孩子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呢?
  • 如何判斷寶寶發育是否正常?這條「線」才是標準,附使用方法
    你家孩子身高、體重正常嗎?對照新版兒童生長曲線圖,爸媽別大意前段時間,剛滿1歲的外甥女去醫院體檢,報告顯示:身高標準,體重偏低。吃得好睡得香,為什麼會體重偏低?難道是輔食添加不標準,或者是消化系統有問題?急的嫂子團團轉,非要給孩子做個全面檢查不可。
  • 老師上課,孩子看不進去書,一定要在入學前,讓孩子達到閱讀標準
    我們家長一定要在入學前,讓孩子掌握多種看書方法,還要達到閱讀的標準。這時,孩子肯定會想著,要仔細認真的看書,為了不丟字落字,把故事看明白,孩子就會一個字一個字地用手指著字讀。邊指邊讀。這是在最開始看書的時候,孩子常用的方法。開始有些慢不要緊,慢慢速度就上來了。這樣就可以幫助孩子快速建立,眼神與文字的連結,快速鎖定文字,句子。幫助孩子實現,一步步快速閱讀。當孩子可以用眼睛檢索文字和句子的時候,這種方法就可以不用了。
  • 掌握3個小技巧,家長就知道補習班是否負責,孩子有沒有認真上課
    有家長和我說,因為確實沒辦法協調工作,平時上班很忙,孩子上五年級了,馬上開學就要面臨小學畢業了,為了升學考試,也給孩子報了一些網課。可是白天沒有時間盯著孩子學習,家長只有在晚上的時候,才有時間輔導孩子學習。怎麼知道網課的內容是否適應孩子的學習?補習班的老師負責不負責?孩子有沒有認真上課呢?
  • 【育兒百科】只要3分鐘,讓你判斷出孩子的學習方法是否正確
    一項116位專家和特級教師進行的調查研究發現,95%以上的孩子在智力上並無多大差異,可智力水平相近的孩子卻呈現了不同的學習效果,從而影響終身,形成了不同的人生命運,而其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學習方法。您家孩子有正確的學習方法嗎?家長應該如何指導孩子擁有正確的學習方法?
  • 判斷孩子是否適合讀書,看這四點就夠了,家長不用慌
    在孩子求學和成長過程當中,很多老人會說:你就不是讀書的材料。這樣的話語相信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經常聽過,然而在現實生活當中,判斷一個孩子是否有讀書的天賦,往往不能一味地通過考試的成績判斷。 如果在讀書階段,孩子有下面這4個方面的特點,說明在讀書上,孩子是有獨特天賦的。
  • 以"分數"高低來判斷孩子是否進步,對家長是一種誤導
    孩子在小學時名列前茅,到了中學就不一定了。中學中集中了若干所學校的小學畢業生,特別是在重點學校、名牌中學,更是薈萃了眾多的小學優秀生,在小學時的尖子在這裡也就成了普通一員,失去了原來的優勢。況且中學的評分標準跟小學也不同,難得有個100分,有些學科能得個80分也就不錯了。所以家長對待已升上中學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不能用小學時的分數來作比較,不能再要求孩子像小學時那樣總是名列前茅。
  • 18個月前很難判斷孩子是否自閉?對照國家標準,3分鐘出結果
    以美國為例,2004年是1/166,2009年是1/88,這五年就增長了近一倍,今年的數據還沒有發布,結果可能會令人更加擔憂,恐怕要突破1/50,即2%。而韓國的公開數據更為嚴重:1/38! 所以,一些家長自然會擔心,擔心自己孩子是不是自閉症。三歲以上的孩子很好判斷,有很多國際標準和普遍採用的測試量表可用。
  • 教育局再發「減負令」 家長:認真你會輸得很慘
    即使其中有合理的可行的部分,也會一同被忽視。」    小學校長:    名校錄取有內部分數線    一名小學校長也認為,「減負十條」不科學。「小學不留書面式家庭作業,那麼老師怎麼檢驗孩子的知識學得如何?孩子到了初中能立即適應『課堂+作業』嗎?
  • 孩子是否適應了幼兒園?不哭不鬧並非唯一標準,具體得看四方面
    加之父母也有自己的工作生活,不可能每天都24小時地陪伴孩子,所以只能選擇「狠下心來」。但是不是孩子哭過就好了?還是不哭不鬧的孩子就沒有分離焦慮了呢?判斷標準可並非這麼簡單。不哭不鬧並非唯一判定標準每個寶寶的性格及情緒表達都不一樣,所以孩子不哭不鬧不等於適應了幼兒園,而小傢伙是否適應了幼兒園,具體還得看這四方面。判斷標準一:孩子放學後的情緒舉個例子,孩子在遊樂場玩了一整天,家長要求其回家時,孩子會表現的戀戀不捨,甚至還表示日後還要來玩,家長一定能夠體會此時孩子的心情吧。
  • 如何判斷寶寶身高是否達標?助力孩子長高有哪些方法?
    如何判斷寶寶身高是否達標。醫生在給寶寶做體檢的時候,除了問詢家長一些寶寶的基本情況,也會針對性地給寶爸寶媽一些建議,比如每天給寶寶補充400iu的維生素D、開始添加輔食等等,醫生的建議家長一定要認真記住,結合寶寶的情況,給寶寶及時補充營養,幫助寶寶長高高。
  • 孩子有爭執別教他計較,孩子有判斷標準,家長無需幹涉
    然而在不少家長眼中,這就是自己的掌上明珠被「欺負」了,當然心疼不已,甚至會教自己的孩子「下次記得還手,否則別人就會一直欺負你」。家長們仔細想想,自己有沒有這麼教孩子呢?其實,這樣的教導無疑是滋長了孩子斤斤計較的心理,對他們的成長極為不利,家長需要重視。
  • 怎麼判斷寶寶是否脹氣?寶寶脹氣有這幾個現象,家長要時刻注意
    導讀:怎麼判斷寶寶是否脹氣?寶寶脹氣有這幾個現象,家長要時刻注意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怎麼判斷寶寶是否脹氣?寶寶脹氣有這幾個現象,家長要時刻注意!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