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故宮博物館研究院在建福宮花園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近期的多項研究成果,並宣布新成立故宮研究院中國書法研究所,通過此項舉措,公眾以後可以觀看故宮收藏的書法藏品。
迄今為止,故宮研究院已成立故宮學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獻研究所、明清宮廷歷史檔案研究所、古建築研究所、宮廷戲曲研究所、明清宮廷製作技藝研究所、文博法治研究所、陶瓷研究所、書畫研究所、藏傳佛教文物研究所、宮廷園藝研究所、中國畫法研究所、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所、中國書法研究所等15個所。
考古研究所在故宮內新發現元明遺址
會上,故宮研究院考古研究所所長李季發布了故宮考古新成果:「隆宗門以西發現的一組遺存,層位關係由晚及早分別為清中期的磚鋪地面和磚砌排水溝;明後期的牆、門道基址、鋪磚地面、磚砌磉墩和明早期的建築基槽;最下層的素土夯築層和夯土鋪磚層基槽。這組疊壓關係清楚的元明清遺蹟,堪稱故宮『三疊層』,是古今重疊式城市考古的一次實踐。此發現對研究紫禁城元明清三代和北京城中軸線變遷,有重要的意義。」
「最下層的這組遺存從層位關係判斷為該遺址最早的一組堆積,結合其包含物推斷其年代指向為元代,是故宮考古的首次重要發現。」李季說。在採訪中,他告訴記者,能夠指明年代「包含物」主要是瓷片與瓦片,考古專家們是根據出土的瓷片與瓦片均為金元以前而斷定其年代。
故宮考古研究所還在慈寧宮花園東院發現了以往未知的大型宮殿建築基址,是一處保存較好、規模宏大、工藝考究的宮殿建築基址,推測其時代為明早期。
「從慈寧宮東邊的花園的基址來看,當時搞土方的力度是非常大的,直接挖到了生土,就是原生土。我們邊發掘就邊感嘆,古人的工程真是做的紮實呀。」李季不無感慨地說。
關於這兩處遺存的處理,李季介紹:「城市考古的局限性所致,我們不會對其進行大規模的挖掘,而是做『拼圖遊戲』,並進行縱向的挖掘。用科技手段進行採樣,對所有的土樣進行定量定性的化學分析。慈寧宮東邊的那個遺址因為基礎很宏大,展示性較強,將來可能會面向公眾開放。但是元代遺存的『三疊層』,可視性不強,但是學術上很重要,我們準備先請搞建築的專家做一個保護方案,等學術研究更充分的時候,再考慮下一步怎麼辦。」
中國書法研究所成立
昨天的發布會還同時宣布了成立故宮研究院中國書法研究所。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蘇士澍在發布會上表示:「故宮所收的法書、碑帖等藏品有六萬五千多件,書法界的同仁與廣大的書法愛好者都很想一睹當時皇家藏品的真容,只是苦於沒有門道。此次成立書法研究所,終於能讓公眾看到古代優秀的書法傳承與藝術造詣。」
書法家張志和受聘為中國書法研究所所長,蘇士澍受聘為中國書法研究所名譽所長,申萬勝、趙長青、王登科、陶然等十位書法界專家受聘為中國書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員。
張志和介紹:「書法研究院將從學術理論研究、書法實踐創作、書法的創作交流以及與社會與學校的書法教學合作幾個方面展開工作。」
故宮方面介紹書法研究所成立後,將首先組織專家整理研究養心殿區域的匾額和對聯,並組織學術力量對書法藏品及相關文獻、文物進行深入研究,並開展書法培訓與研討活動。
百餘種學術專著出版,與多國進行合作
故宮研究院院長鄭欣淼介紹:「故宮研究所已經出版了百餘種學術專著。包括了明清歷史與宮廷史、考古學理論與專項考古、古文獻整理與研究、古代宮廷繪畫與藝術、中國書法藝術研究與創作、清代藏傳佛教歷史與藝術、文學藝術創作等諸多領域。」
古文獻研究已經推出《新中國出土墓誌江蘇》[貳]、《新中國出土墓誌陝西》[叄],《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謝伯殳卷》和《故宮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馬衡卷》也將從2016年開始陸續推出。此外,古文獻研究所與長沙簡牘博物館合作整理的《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竹簡》[柒]、[捌]也已陸續出版。
明清宮廷製作技藝研究所牽頭,故宮博物院多個部門業務人員合作,匯集院藏家具2000餘件,展示故宮珍藏家具的《故宮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已經基本完成二十卷本的整理與出版項目。
陶瓷研究所採集全國範圍內的古陶瓷窯址,收集標本約5萬片,《故宮博物院藏中國古代窯址標本》系列叢書已推出十一卷、十四冊。
考古研究所與景德鎮陶瓷考古研究所等單位的聯合發掘,發現了大量較為完整的正德官窯釉上彩半成品堆積,並發掘出土了部分釉上彩顏料、配製釉上彩的原料,這在景德鎮御窯考古發掘中尚屬首次,為研究明代官窯釉上彩製作工藝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此外,考古研究所參與了印度喀拉拉邦帕特南遺址和奎隆港口遺址的考古發掘與調查工作。奎隆港口遺址出土有十至十六世紀的中國瓷器殘片及千餘枚中國古錢幣,反映出以瓷器為代表,這一時期中國與該地區有過貿易高峰期,從而對南印度歷史及其在東西方交通、商貿史上的地位有了新的認識。
李季介紹:「故宮考古研究所現在正在與德國考古院談著,他們在籌備對於對羅馬時期的皇宮進行考古研究。他們對我們的工作也很感興趣,他們做早期歷史的,我們做晚期的,是互補的關係。」(趙振江 高丹)
來源:澎湃新聞網
轉自鳳凰網
責任編輯:虞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