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高中同學聚會,幾位媽媽聊到了孩子。李丹說,自己的女兒從小學一年級到四年級,都沒有當過班幹部。另一個在小學當老師的張琳接口道:「其實小學老師選班幹部有三大潛規則,但是許多家長不知道而已。」見大家紛紛表現出興趣,她將心得分享出來,主要有下面三方面:
孩子比較乖巧,比較配合老師的教學。
張琳當了多年班主任,一般她都會選擇那些比較乖巧的學生當班幹部,特別是那一些聽老師話,能配合老師管理其他人的孩子。我們可以看看,身邊那些當上班幹部的孩子,很少有不聽話、愛搗蛋的類型,就是這個道理。
在張琳看來,班幹部就是幫助老師做好班裡管理、服務工作的學生。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其他學生,都能起到正面作用的,才是優秀人選。
孩子的學習成績較好,或者有某方面是班裡其他學生的榜樣。
在小學班裡面,往往有班長、學習委員、勞動委員、體育委員和小組長等等。能當上班幹部的孩子,要麼成績比較優秀,要麼某方面有特長,可以成為其他學生的榜樣。
孩子有表達出想當班幹部的想法。
為什麼有些孩子也很優秀,但一直沒有當班幹部呢?有一個重要原因:他們沒有流露出想當班幹部的想法。在許多老師眼中,孩子儘管合適當班幹部,但也要他們願意當才行。如果孩子對競選班幹部不感興趣,或者對老師交辦的事情也不感冒,沒有這份熱情,那麼老師可能會考慮另外的人選。
孩子家長提要求。
在張琳的班裡,也有一些孩子本身並不優秀,但卻能夠擔任班幹部,這一點也不難理解。比如班上的學生小雲,本身成績一般,也沒有突出的才能。但是小雲的爸爸媽媽一直非常希望他能當上班幹部,所以多次跟張琳交流。後來張琳也給了小雲機會鍛鍊,讓他當上勞動委員。沒錯,家長如果很想讓孩子當班幹部,老師們也會酌情考慮的,畢竟這也是一種歷練。
各位家長:你家孩子有沒有當班幹部呢?歡迎留言評論。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