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上新」:您有一把金鋤頭,請注意查(看)收(藏)

2020-12-18 張書樂

來自故宮的消息,可以直接命名為「故事」。

這不,要開學了,「故宮文具」也跳將出來要在8月下旬上線天貓。

這是故宮在天貓淘寶開的第6家店。

據說集齊六個,在生日裡許願會特別靈哦!

書樂今天正好四十不惑,就上新一篇關於故宮的文章,當作許願吧。

文|張書樂

一個流傳了許多年和多個版本的笑話是這樣的:2個平民想像皇帝的奢華,一個認為皇帝很有錢,白面饅頭想吃多少就吃多少,另一個則說,不止如此,皇帝下地一定用的是金鋤頭。

故宮的成功,恰恰在於通過一系列新媒介,迂迴包抄,讓這個冷笑話變成了一種朝聖。

更關鍵的是,許多人吐槽故宮的成功,在於博大精深,以至於沒法模仿。

其實,故宮你學得會。

宮殿為媒,舊瓶可以裝老酒

故宮依然是一個博物館,只是不再只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骨子裡透出了點朝聖地的味道。

2018年12月故宮迎來當年第1700萬名觀眾,這也是故宮博物院年接待觀眾數量首次突破1700萬。

此外,據故宮公布數據,80後、90後已成為故宮博物館遊客的主力,30歲以下遊客佔40%。

但對於故宮來說,這並不意外。

作為中國標誌性的景點,它從來不缺少遊客,它真正稀缺的是懂它的人。

所幸!懂它或希望懂它的人,越來越多。儘管他們中許多,會拿著故宮版的「金鋤頭」,喝一杯角樓咖啡、感慨下「延禧攻略」……

從簡單的旅遊,到變成內心中印證著各種知識點或槽點的朝聖,故宮的許多遊客,內心的微妙變化,讓這個宮殿不再是一排排房子、各種文物和沉甸甸的歷史。

故宮也在反覆刷新著自己的存在。

僅以今年為例,春節,人們在故宮參觀「紫禁城裡過大年」文物展覽,感受古代皇家過年的氣氛;元宵,已有94年歷史的北京故宮博物院首次開放夜場,舉辦「紫禁城上元之夜」點亮活動,以後或將結合二十四節氣等重要時間節點推出夜場活動……

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調查,2019年春節期間,參觀博物館的遊客比例高達40.5%。其中,故宮是最大的「網紅」,春節七天,每天的限量門票都一搶而空。

宮殿成為了一個媒介,或者說,讓故宮的博大精深能夠有效落地的實體店,不再是一個景點,反而有點朝聖的味道。

結果,對於很多景點來說,只是一錘子「買賣」的旅遊,在故宮就變成了一門回頭客「生意」。

當然,遊客只是回頭客裡極少的一部分。

畢竟,現在,故宮每天接待遊客不超過8萬。為的只是通過限流來讓前來「朝聖」的人,有更好的體驗。

擴大開放面積,隨著開放面積達到80%,讓遊客不在接踵摩肩,能夠有更多分流空間,也讓沉睡在庫房裡的文物,有更多展位面世,同樣是一種顧客體驗。

此外,諸如開石渠寶笈特展而導致凌晨4點閉關,而成為今年4月卸任的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口中「故宮是全世界唯一一家發方便麵的博物館」;因「女士的洗手間應是男士洗手間數量的2.6倍」的調研,最終讓單霽翔很歡樂的說出「歡迎大家來故宮參觀洗手間」的豪言,則是體驗優化的戲劇化呈現。

這一切的緣起,或許都應該從「金鋤頭」開始。

文創為媒,「金鋤頭」挖出新金礦

比起現在讓人目不暇接的故宮文創,單霽翔才是故宮的「金鋤頭」。

在他2012年上任之前,故宮和其他景點並沒太多區別。

這座有著將近600年歷史、看上去莊重高冷的宮殿群,賣一些又貴又土旅遊景點的紀念品,在網上被揶揄為全國景點都是在義烏小商品市場批發同質小玩意。

年輕人對於這座古老的宮殿,已經缺少了興趣,只是來北京必到此一遊,也僅限於到此一遊。

讓沉睡在博物院裡的優秀傳統文化受到青年一代的喜歡和接納?

單霽翔的破題之道很官話:「故宮博物院要改變傳統的傳播方式,要學會運用多種方式來傳播優秀傳統文化,我們要讓故宮文化遺產資源活起來。」

但他另一段言論則直陳破題路徑:文物要活在人們當下的生活中,因此文化產品必須要有創意。

此處說的就是「金鋤頭」。

所謂金,是故宮元素,這是IP。

所謂鋤頭,是實用元素,既是工藝品,也是日用品。

這並不是故宮獨創,國外各大文博聖地,都有類似的路數。

羅浮宮的金字塔3D魔方、大英博物館的Wedgwood聖誕裝飾、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維納斯耳環……如許種種,不勝繁舉。

但更多人也在吐槽博物館的文創,創意的千篇一律:總是帆布袋、明信片、冰箱貼「老三樣」,好像還是義烏出品,只是貼上了一些IP標籤。

怎麼破?故宮的路數叫做文創為媒、深不見底。

故宮淘寶就是故宮文創的集散地。很少有人知道,早在2008年故宮淘寶就已上線,因價格高昂、質量一般,消費者並不買帳。

2013年收回文創產品的主設計權後,故宮風格為之一變,世人往往以故宮公眾號曾推出百萬級爆文《雍正:感覺自己萌萌噠》作為起點,並將故宮文創歸類為賣萌或反差萌。

誠然,表面上故宮文創團隊借勢穿越劇、宮鬥劇的火爆,開發了一系列皇帝、嬪妃、阿哥主題文創產品;但骨子裡,故宮文創的賣萌不過是吸引眼球的手段,價廉物美的實用創意才是真正深入人心的賣點。

最初,效仿臺北故宮2013年的創意紙膠帶,形成爆款。

隨後,面向公眾徵集文化產品創意,「奉旨旅行」行李牌、「朕就是這樣漢子」摺扇等各色創意與實用兼備的產品問世,讓故宮真正進入年輕人的視野。

而千裡江山系列、清明上河圖系列主題產品,則在實用的基礎上,進一步讓年輕人重新對文物背後的深邃產生了類似考據的興趣……

數據或許更能說明問題。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3年故宮文創產品銷售額僅為6億元,2017年增至15億,4年間翻了1.5倍。此外,2017年故宮文創產品銷售額增速高達50%。

同時,2014至2016年,其文創產品數量增速從2.47%升至9.73%,2017年故宮文創產品數量已超過10000種。

故宮在「金鋤頭」上的挖掘深度也在延伸。

在設計上,故宮文創產品樣品打樣常規在4次至5次以上,火爆一時的故宮口紅,僅外觀設計稿就修改了1240次。

在IP挖潛上,「吉服回潮」的傳統服飾文化復興行動,在180多萬件故宮文物中選擇了五件文物為靈感,設計了「上河安福」、「花築盛世」、「綾繡如意」、「海錯祥瑞」和「酒歌長樂」五個時裝系列。

可就是如此,預售4天銷量達9萬支的故宮口紅,還是因為口紅顏色膏體不達預期、眼影顆粒不精細等原因,在1個月內就全線停產。

在輿論看來或許是故宮商業化的一個小失敗,從文創來看則是故宮品質第一的訴求的又一次任務解鎖。

反正,對於故宮來說,1862690件珍貴文物藏品,以及每一個藏品都可以在不同的文創角度上組合的路數,讓其具有深不可測的功力,所剩下的就是在絕對的創意之下,保證絕對的品質。

畢竟,商業利潤無論多少,都要讓位於故宮600年的底蘊與IP。

文創產品,成為了媒介,真正讓回頭客變成了常客,不用到故宮來,一樣能夠感受故宮。但故宮並不滿足於此,此處還有更多媒介。

虛擬為媒,不用身至也能感悟

文創從沒有把邊界縮小為一個具體的商品,它本應是一個更宏大的文化創意範疇。

故宮在媒介上的運用,傳統媒體、新媒體乃至更多媒介,一個都沒有落下。

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到《如果國寶會說話》,從《國家寶藏》到《上新了故宮》,傳統媒體與故宮的合作相得益彰;「故宮社區」APP上線,整合故宮資訊、導覽、建築、藏品、文創等10餘類相關文化資源與服務形態,故宮淘寶、故宮微信公眾號乃至更多故宮內容在移動網際網路上的蔓延,更讓故宮與網民之間的距離變成了零。

還可以更多。

2016年推出的「皇帝很忙」、「門海」、「Q版韓熙載」等萌趣表情包,在登錄QQ表情平臺後不到一個月,使用量就接近4000萬。

2018年,由音樂人張亞東與方文山打造,易烊千璽演唱,為故宮藏畫《千裡江山圖》創作的《丹青千裡》上線,兩周後即獲得亞洲新歌榜亞軍。

故宮在各種流媒體上,都佔據了一個席位。

但這還不夠,類似的套路其他博物館也玩過。

比如羅浮宮,除了在電影《盧浮魅影》和《達文西密碼》中友情出鏡外,還在羅浮宮內拍攝而成的碧昂斯《Apeshit》MV大熱後,順勢推出了同曲導覽路線,故宮還要有更多姿勢。

故宮可以更潮更虛。

在2018年最後一個小時,網易遊戲上線了一款名為《繪真·妙筆千山》的手遊,在App Store裡首發,全球200多個國家同步發行。第二天,即2019年元旦節,這個遊戲順利衝上App Store的排行榜首位置。

成功的原因很簡單,元素含金量:故宮博物院參與開發的首款網遊、在遊戲裡完美復刻了「青綠山水」、輕觸屏幕即可對話《千裡江山圖》,以及功能遊戲的一次跨界突破……

這其實不是故宮第一次和遊戲碰撞。

2017年11月,故宮博物院用3D列印技術製作了一個「真實故宮」微縮版,並展出。

而這發源於2013年一個遊戲中的項目:在全球大熱的沙盒遊戲《我的世界》中,150名玩家用了3年時間,在遊戲虛擬世界中,利用衛星地圖確定故宮內建築屋頂的覆蓋範圍,標註出建築的大小和規模、通過數屋簷上的鬥拱推出每個屋頂的大小和屋頂出簷的幅度,以及將梁思成的《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這樣一本艱深的工具書,變成參考書目等手段,完整並完美的搭建出一個全景故宮。而這一切最終得到了官方的「獎勵」……

類似的模塊也在羅浮宮身上出現過,曾有人吐槽,自己的老公明明是第一次去巴黎遊玩,可對那個語言不通的城市卻是門清,總是一路小跑的奔赴各個景點,來去自如,「他說,坐在塞納河邊時,情不自禁的眼淚往下流,仿佛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原因只是在遊戲《刺客信條》中已經遊走過千百回。

而在AR遊戲《Ingress》中,更多玩家在真實的巴黎街頭尋覓著古老的遺蹟,則早已不是新聞。

只是,羅浮宮卻沒有如故宮這般,心領神會。

這一切的結果,都在完成一個訴求:

在故宮的回頭客生意裡,更多的人來遊覽宮殿正在變成小目標;

更多的人購買文創產品,進而對故宮裡的許多不為人知有更深切更貼切的認知,已經成為現實成就;

更多的年輕人還可以通過更多不同的新媒介,包括年輕人最為聚集的遊戲虛擬世界,進入到現實參觀與文創產品都不能解析的細節之中,如《繪真·妙筆千山》這般對每一寸畫面重新遊戲化詮釋的呈現,則讓故宮在新舊媒介的組合中,有了更多的網紅空間。

皇帝下地一定用的是金鋤頭,以前是個笑話,現在讓故宮變成了真相、真香!

只是,總在言說「故宮,學不會」的各色人等,難道真的學不會嗎?

沒有故宮悠久!沒有故宮藏品豐富!

但各色現實展覽學不會?誰讓你總吃老本來著!

沒有故宮IP深邃!造不出諸多文創?

但文創商品除了IP以外,更多的是實用的創意,誰讓你造工藝品來著!

沒有故宮的現實積澱!難道還不能在虛擬世界的諸多媒介上展開想像?

光一個遊戲媒介,就足夠玩出千百種花樣來,誰讓你總盯著門票銷售來著!

歸根到底一句話,非不能,實不為也。

故宮若不為,不過是一個600年的老房子罷了!

故宮若有為,故宮裡的事,都是「故事」……

刊載於《藝術商業》2019年6月刊,發表時有刪節

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產業觀察者

相關焦點

  • 京華物語丨故宮裡究竟藏有多少寶貝?
    不過,這尊觀音立像能位居榜首,在偶然性上也並不亞於當年的木板凳。據婁瑋介紹,現行的故宮博物院藏品總登記號(指珍貴文物)分「故字號」「新字號」「書字號」三類,均自1號開始,順號登記。藏品總登記號是藏品的永久性號碼,具有唯一性。1949年以前,故宮舊藏文物登記號一直沿用「清室善後委員會」《故宮物品點查報告》所使用的「千字文」字頭老號。
  • 故宮、三元攜手上新,三元故宮牛奶全新包裝正式發布
    三元故宮牛奶作為連續兩季特約贊助《上新了·故宮》的老朋友,在12月13日《上新了·故宮》第二季第六期節目中攜手上新研究所,正式發布了三元故宮牛奶全新包裝。(三元宮藏·醇享系列純牛奶 《小雅·鹿鳴》篇)三元故宮牛奶的全新包裝設計,出自瑞士設計師費斌之手。
  • 臺北故宮藏張大千國畫精選
    備註:本文圖片均來自臺北故宮官網我一向最關注臺北故宮的書畫展覽,一方面這裡的藏品舉世無雙,另一方面臺北故宮的學者在策劃展覽上在學術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 藏在北京的歐洲公園,景色別致還不收門票,距故宮僅有6.4公裡
    北京有相當多的地方可以玩,北京的公園文化也非常優秀,所以當你來北京的時候,你必須參觀公園,畢竟北京不同風格的公園太多了,很有意思,如果你對中國式的遊覽感到厭倦,不妨去參觀這個富有歐洲風情的公園,不僅免費,還很漂亮,今天我要說的是藏在北京的歐洲公園,景色別致還不收門票,距故宮僅有6.4
  • 《上新了故宮3》本周收官
    從揭秘紫禁城六百年生生不息的印記,到探尋紫禁城中的鏡像傳奇、數字密碼、傳世文物……在這兩個多月的故宮探索中,各種令人大開眼界的故宮元素化成了一份份讓人眼前一亮的精彩「上新」。本周六20:30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將迎來精彩的收官盛宴。
  • 北京故宮珍寶館裡,到底藏著什麼寶?
    如今,涅槃重生於20世紀的紫禁城搖身變成了向國內外遊客敞開大門的故宮博物院,每天迎接著來自世界各國數萬遊客,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等三大殿,以及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再加上御花園都是故宮中軸線上遊客必經之地。在故宮博物院的東區,還有兩處藏有頂級珍寶的宮苑同時也是嗅覺靈敏的遊客必到之處,它們就是鐘錶館和珍寶館。
  • 《上新了·故宮》開啟故宮禁地
    一直作為別人鏡頭裡的「麻豆」的故宮如今終於主動出擊當上了「設計師」——故宮博物院首次以出品方身份打造的文化節目《上新了·故宮》上周六正式開播。節目中,演員鄧倫、周一圍擔綱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跟隨故宮專家、品牌設計師一起進宮識寶、穿梭古今。首期節目向觀眾展示了神秘的乾隆花園,探尋暫未對公眾開放的倦勤齋的故事。
  • 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第三季,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
    今日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三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聶遠、李沁將深度探索「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共同揭秘蘇東坡的生平,同時郭京飛也將驚喜參與場景復現,「神還原」《赤壁賦》的壯闊情境。
  • 故宮又有新花樣!珍品宮廷金魚來了,要看就來延禧宮!
    故宮又有新花樣啦!30日上午,「觀魚知樂——宮廷金魚文化與故宮博物院藏金魚題材文物聯展」在延禧宮開幕。聯展分為金魚展和金魚題材文物展兩個部分。其中,金魚展以16個木海陳列於延禧宮院內,持續至8月11日;故宮博物院藏金魚題材文物展位於延禧宮東側一層展廳,展出金魚題材文物藏品34件(套),持續至8月30日。
  • 故宮有多少個研究所?它們最近有什麼成果?
    5月5日,故宮博物館研究院在建福宮花園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近期的多項研究成果,並宣布新成立故宮研究院中國書法研究所,通過此項舉措,公眾以後可以觀看故宮收藏的書法藏品。但是元代遺存的『三疊層』,可視性不強,但是學術上很重要,我們準備先請搞建築的專家做一個保護方案,等學術研究更充分的時候,再考慮下一步怎麼辦。」    中國書法研究所成立    昨天的發布會還同時宣布了成立故宮研究院中國書法研究所。
  • 樂高無限鋤頭怎麼做 道具鋤頭合成圖鑑一覽
    18183首頁 樂高無限 樂高無限鋤頭怎麼做 道具鋤頭合成圖鑑一覽 樂高無限鋤頭怎麼做 道具鋤頭合成圖鑑一覽 來源:
  • 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值得一去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各類文物珍寶約65萬件,素有「北京故宮看建築,臺北故宮看文物」的說法。·文物來源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將北京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頤和園和國子監的重要文物南遷與此。來這裡之前最好做點功課,畢竟這裡收藏著故宮一半的珍寶,而且大部分都必留在大陸的更加貴重,值得細細品味。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 南京 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 北京 故宮、 瀋陽 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
  • 《上新了,故宮》,帶你走進暢音閣,看紫禁城裡的「演唱會」!
    等了一個星期,終於熬到《上新了,故宮》的播出。在這幾天的漫長等待中,我將這個綜藝安利給所有朋友(哈哈,突然有點小驕傲)。現在我們就開始跟上節目的步伐,一起來看看這一期故宮有哪些好玩的吧。三個月的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三分之一,工匠們還是在一起相互琢磨「梁怎麼上?柱子怎麼立?鬥拱怎麼安?「最後又覺得毫無主意,只能不歡而散。有一位木匠師傅在溜大街找靈感的時候,突然聽到賣蟈蟈的叫賣聲,便走進瞧了一下,卻發現了一個閣樓般的蟈蟈籠子,細數還就是九梁十八柱七十二脊。就這樣,永樂皇帝要求的角樓就修建好了。
  • 北京衛視《上新了·故宮3》鄧倫、魏晨、蔡明尋找故宮裡的當代魯班
    今日20:30,由故宮博物院和北京廣播電視臺出品、華傳文化聯合出品、春田影視製作的大型文化季播節目《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八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魏晨、蔡明,將尋找故宮裡的當代魯班,體驗故宮修復工藝和勘測技術。
  • 臺北故宮新開的南院裡藏了些啥寶貝?
    除了飽含文化氣息,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馮明珠在27日晚的點燈儀式上特別介紹,南院博物館主體建築設計結合最高等級防震措施,兼具防洪、防旱等功能,堪稱鑽石級「綠色建築」。那麼臺灣南北故宮到底有何不同?按照院長馮明珠的說法,臺北故宮本院集千年皇室精華,囊括器物、書畫及亞洲文物等近70萬件;故宮南院則定位為「亞洲藝術文化博物館」,並陳列臺灣本地文化展品。
  • 故宮深處藏著的一座「海洋博物館」
    故宮,又稱為紫禁城,古時候是天子住的地方,據說有著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個房間,直到現在,很多地方依舊沒能對外人開發,這裡面怕是藏著不少秘密,而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這故宮深處藏著的一座「海洋博物館」。把時間倒轉,在古代,因為交通不便,在內陸地區海鮮可算是個稀奇物品,很多人甚至一生都沒有見識過真正的海鮮,對海鮮知之甚少,所以就有人就專門給海鮮做了一本圖冊,名為《海錯圖》,裡面記錄了300多種海洋生物,這本冊子,就是咱們今天要講的藏在故宮深處的「海洋博物館」。「海錯」一詞,是我國古代對於海洋生物、海產品的總稱,出典於《尚書·禹貢》:「厥貢鹽公式,海物惟錯。」
  • 揭秘:北京故宮與臺北故宮相比較,哪個故宮收藏的文物更有價值?
    故宮文華殿現在是陶瓷館,有四五件常設汝窯展品,包括最著名的三足樽和三足承盤。陶瓷館展品400多件,精選自故宮35萬件陶瓷館藏,我感覺是全球展示陶瓷類別最全的常設展……連商周白陶都有,其他官窯民窯品種就不說了。
  • 《上新了·故宮》完美收官三元故宮「宮藏·醇享」純牛奶成功上新!
    &nbsp&nbsp&nbsp&nbsp《上新了·故宮》從18年11月開播以來,就獲得了收視口碑雙豐收,微博話題收穫了10.8億閱讀,800多萬討論,而豆瓣評分一直保持在8.2以上,影響力和口碑都是超高水準。
  • 我國著名的4大故宮,除北京故宮外,其它三個故宮在哪裡呢?
    我國的故宮有四個,但事實上我們很多人都只知道北京的故宮,它是我國古代建築的代表,很明顯其他的故宮沒有北京的名氣高,那麼除了北京的故宮,你知道其它三個故宮在哪裡嗎?今天就來跟我一起來看看這三個故宮吧。第一個是南京故宮。從名字上就知道它在南京,雖然名氣比不上北京的故宮,但是人家也是有著「世界第一宮殿」的美稱,而且與北京的故宮還有一定的淵源。
  • ...故宮發布的數字產品(故宮名畫記+故宮數字文物庫+故宮數字多寶閣)
    7月16日,故宮召開「融古鑠今 無界未來」——數字故宮發布會,一次性上新7款數字產品。  「故宮名畫記」改版後重新上線,其中珍貴數位化繪畫藏品增至345幅,新版的名畫細節更為逼真,細到《步輦圖》中人物服裝胸前的錦繡花紋都纖毫畢見。未來故宮力爭每月上新50幅數字名畫,並將故宮所有書畫藏品全部數位化,觀眾可以通過標註、收藏,建立自己的「私人藏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