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一個人的草書水平?

2020-12-12 松風閣書法日講

一個人的草書水平到底如何,取決於它的草書書寫能力高低,草書書寫能力高,那麼草書水平自然高,相反,則低。

那麼,草書的書寫,到底有什麼樣的能力要求呢?需要達到什麼樣的水平才算草書高手?

要想搞清楚草書這一書體的書寫能力要求,最為關鍵的,是要知道草書難在哪裡。

很多人覺得,草書有什麼好學的,直接糊塗亂抹不就行了。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草書的確是需要「糊塗亂抹」的。因為它需要書寫者儘可能的拋棄限制,自由抒發自己的情感,而不需要太多拘束。但是,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草書書體一味追求糊塗亂抹,只能產生毫無意義的線條,而不會讓草書真正的達到高水平。

草書的書寫水平,取決於書寫的書法技巧高低。書法技巧在書法中,可以分為三個要素,筆法、結構、章法。這三點是一個人書法水平高低的關鍵因素,而要書法要想寫得好,就必須掌握好這三個要素

在這三個要素中,章法要素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計,除非你需要書寫章草,否則草書很少講究章法。因為章草每一個草書字都是獨立的,所以還需要處理字與字之間的呼應關係,但是狂草、大草往往是直接將字粘連在一起的,章法之間的呼應關係已經被實實在在的線條所勾連,不需要通過無形的「絲線」進行暗示了,因此章法安排比較容易,更為隨意。

結構和筆法是草書中比較重要的部分。所謂草書結構,就是這一個字到底如何書寫,筆畫如何安排穿插,這一筆到底如何貫通,說到底還是寫法問題。草書字和我們接觸的隸書、篆書、楷書、行書都有很大的區別,他們屬於完全不同的兩個符號體系,所以草書的識記是非常困難的,而識記的本質,就是結構的把握。

在草書書寫能力中,結構還不是最為重要的,因為結構只需要我們死記硬背就可以,而草書的筆法是最難掌握,也最難學習的。筆法因素是限制草書最基本的因素,筆法不到位,整個草書書寫基本上就不能看,因為它是「非法」的。

所以,草書最難的地方,在於它的筆法,而最能體現一個人草書書寫水平的地方,也正是筆法。所謂「殺不死你的,一定可以使你更堅強」,就是這個道理。

而什麼樣的草書筆法才算是高水平的呢?

我認為一幅草書作品,他的筆法需要做到恰到好處的使用中鋒,甚至以中鋒為主,兼用側鋒,做到兩者調和,這是最為基本的。

在筆畫轉折之處,可以做到自然流暢、爽勁豪邁,這就需要用到方筆和圓筆,做到方圓兼善。在筆畫形態上,線條豐富流暢,富有變化,形態多姿。

那麼我們如何才能達到這樣的水平呢?

我認為我們草書筆法的訓練,不應該通過草書本身的學習來達成,而需要通過對於草書之外的書體學習來達成,也就是說,「功夫在草書之外」。

通過對隸書的學習,掌握它的線條變化,通過對於篆書的學習、學習它的中鋒用筆,圓轉流美,通過對於楷書的學習,掌握它的方硬之氣。這三個書體學好了,草書自然不難了,而且草書的書寫水平自然就不會太差了。

相關焦點

  • 如何欣賞草書,以及草書的水平高低判斷
    大篆草書是書法的最高境界,這是在書法界得到認可的。我就草書的基本概念簡單地介紹一下,草書是漢文字的快寫,這在書體的形式上就有的表現,不用解釋過多。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也就是從圖形中演化而來,從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不斷地發展和趨向成熟和完美,使漢字提高到藝術的高度。漢字也是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如果沒有漢字也就沒有今天大一統的中國。漢字是維繫中華文明最重要的一個載體。
  • 網友提問:如何區分草書大家和江湖草書
    裡邊有一些抽象的概念,比如何為「法度」「提按」「頓挫」「轉折」「矛盾」「對比」。當然,這些詞都是建立在寫的不錯的基礎上。至於江湖亂寫,是沒這些的。所以只要懂了這些詞,就能分辨書寫者有沒有水平,有沒有功底了。
  • 《書法問集》464、草書作品上的字都不認識,如何欣賞草書呢?
    留存至今的古代草書卷,有些字不認識很正常,但是我們當代人寫草書要是只有你一個人認識,那就是亂寫亂畫。【「欣賞」草書至少要認識寫得什麼內容,那麼就需要多練和多看。書法說到底是寫字,能夠認識文字內容才能能更好地理解和評價一幅字。草書雖然有約定俗成的寫法,需要多看帖和學習單字的草書寫法。】說到草書,我們一般都是從書聖王羲之的草書練起。
  • 中國草書最高水平的代表,精彩絕倫,寫「江湖體」的都該看看!
    張旭草書長卷《李青蓮序》很多人沒有學習過草書,不懂基本的草法,看不懂草書也很正常,這本就不是一個下裡巴人的藝術,書法歷來就是文人士大夫階層的藝術表情,是普通民眾可望而不可及的,所以一些外行人總會說書法是為民眾服務的
  • 怎樣欣賞祝允明的草書?
    怎樣欣賞祝允明的草書?今天發了一組祝允明的草書圖片,一些網友給出的評價是"太濫"、"看不懂"。說句實話,網友說的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不無道理的。為什麼呢?祝允明一生都在以書法為伴,可以說書法是他最為知己的好夥伴,他一生盡閱前賢墨跡,遍臨古人遺墨,從歷史對他遺留下來的有關資料來看,我們知道其學書不只是楷書和草書二體,還有隸書、行書和篆書,這些方面他都是下過足夠功夫的,但他最為擅長的卻是楷書和草書。就草書而言,他以《急就章》為宗,起點就很高古。我們知道,草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的,而《急就章》則是隸書的草寫,這是學習草書的源頭。
  • 身為書法愛好者,我們應該怎樣提高草書作品的欣賞水平
    同樣對草書的欣賞也是如此,在看懂的基礎上還要有敏感的藝術感情。要以這種藝術感情通過聯想進入作者的藝術氛圍之中,與作者一同振奮,一起瀟灑。所以提高草書藝術的欣賞水平,很重要的一環,就是提高藝術的敏感性。藝術敏感性的提高除了從書法內部學習外,還應當將視野擴大到其他藝術門類,甚至「世間萬物」之中。
  • 草書如何「入格」?
    二、草法規範:草書之「格」的基本要求 中國有句俗語:「草書出了格,神仙認不得。」這裡的「格」就是草書的法則,也可以理解為草法的界限。草書之所以有別於其它書體而成為草書,根本所在就是草書的書寫有其獨特的法則和式樣,草書的這種法則可以簡稱為「草法」。
  • 當一個寫草書的寫楷書
    ▲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局部 唐文宗時期,張旭的草書與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舞被官方認證為「三絕」,自此,張旭以草聖之名蜚聲書壇。,以至於掩蓋了他的楷書水平。
  • 當一個寫草書的寫楷書!
    ▲ 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局部唐文宗時期,張旭的草書與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舞被官方認證為「三絕」,自此,張旭以草聖之名蜚聲書壇。▲ 顏真卿《述張長史筆法十二意》局部張旭的書法,得之於「二王」而又能獨創心意,另一方面又效法張芝草書之藝,創造出變幻莫測、驚世駭俗的狂草,以至於掩蓋了他的楷書水平。
  • 米芾:行書與草書,如何玩到一起?
    為況如何。芾頓首。臨沂使君麾下。 《臨沂使君帖》為米芾寫給臨沂使君的信札。 此帖前二行「芾頓首。戎帖一、薛帖五上納,陰鬱,為況」以行書寫出,將要言之事交代清楚,古時書法的實用性當見一二。
  • 給範迪安草書找錯字,是不是閒的?這不是草書欣賞的打開方式
    那麼我看到這種欣賞草書的挑剔目光,就覺得比較驚訝了,因為草書擺在咱們的面前,並不是要我們去挑錯字的,不是要用這種吹毛求疵的欣賞眼光去欣賞草書的意境或心情,挑錯字是閒的?是閒的。挑錯字可不是草書欣賞的打開方式,草書欣賞欣賞什麼呢?主要看草書的性情。什麼叫草書的性情?
  • 胡秋萍的草書筆墨灑脫,蒼勁豪邁,美女書法俠士風格
    胡秋萍的草書筆墨灑脫,蒼勁豪邁,美女書法俠士風格。不可否認,草書是一門相當難以有成就的書法形體。沒有才華,你寫不出草書,沒有長時間的臨摹,把玩頓悟,你也寫不成好的草書。學習草書需要一生之功力。有的人說書法能力有沒有,先把楷書水平拿出來看一看吧?
  • 魏晉草書與唐代草書之比較
    學書法的人都知道,草書應該從王羲之的《十七帖》,智永《千字文》、孫過庭的《書譜》入手,米芾說草書若不格徒從下品,草書的傳承怎樣,究竟魏晉唐宋各自的好處和差別在那裡,學書者未必真正看得清楚,往往後人只重優點,而忽略其不足。
  • 行書與草書如何完美混搭?
    他比較苦惱的問題是:創作一幅行草作品時,行書和草書相互搭配有何技巧?前提就是小明要對於常用漢字的各種行書、草書結構都要瞭然於胸,且能夠做到信手拈來。想寫某個常用字的行書,不用思索就能寫出,草書字形亦然。而且這兩種結體的字形結構,都要有「來歷」——能夠從古代法帖中找到根據。如果能夠有這個大前提,那麼小明根本不需要做過多的安排,想怎麼搭配就怎麼搭配。這就好比一位頂尖級的廚師,你隨便給他一些食材,他總能隨心所欲地做出美味佳餚來。
  • 草書藝術之草書
    草書的產生和生產力的提高息息相關,從古至今依舊生生不息,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接觸過和使用過。草書分為兩大類章草和今草,今草又分為兩類小草、大草(又名狂草)。章草是草書鼻祖,為今草打下基礎。由於有了章草奠定的基礎,草書進入了另一個發展期,產生了一批高手,如張芝、二王父子等。在草聖「張芝」的推動下,草書魅力慢慢散發出光芒來,其代表作是《終年帖》。其特點是一改以往單個字的書寫,兩個字或者幾個字連寫是其主要特點,進一步推動了生產力,視角效果更好。
  • 北京的一位書法狂人,苦練草書20年,如今他的字成了美國的國寶!
    這句話其實說明了很多道理,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個人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水土」的影響。在北方,「豪俠之士」很多,比如「壯士一去不復返」的荊軻,比如當陽橋上的猛張飛,比如常山趙子龍,比如邯鄲遊俠,這種豪氣在書法上有多有體現。
  • 中書協草書大家傅平,草書精品欣賞,字體行雲流水,雋秀飄逸
    草書書法的點畫用筆及草書字形大小布局簡述:草書書法點畫形態必須以圓為主、方圓兼用,圓筆過多顯油滑,方筆過多必滯澀,顯不出草書書法的流暢。要做到方圓兼而有之,以增加點畫形態變化,豐富草書書法層次。古大家中如王鐸草書書法用筆的方筆使用多一些,懷素的草書書法用筆則以圓為主,黃庭堅的草書書法則是方圓並用,在學習臨摹中要仔細體會。草書書法素有「一筆書」之稱,故字內或行內的縈帶牽連是草書書法的主要特徵,但縈帶用筆也應以適當為好,不得過多使用,以能做到虛實相向變化為好。
  • 號稱「當代草聖」的林散之,楷書水平如何?專家說:有魏晉之風
    林散之先生出生於1898年,但是一直屬於默默無名,直到1972年8月,中日書法交流的時候,他的一幅草書條幅《毛主席詞·清平樂會昌》得到了當時郭沫若、趙樸初、啟功等權威人士的高度評價,從此才以草書獲得大眾的認識,書名初震。1973年1月5日,《人民中國》雜誌也刊出了他的《清平樂·會昌》草書條幅,從此林散之的名字才震動海內外書壇。
  • 知乎問答:如何評價一個人的優缺點?
    用優點和缺點來評價一個人是狹隘的,或者說只是對一個人處於表層的認知。我認為的優點,不過是基於我對這個社會的認知和經驗積累輸出的看法,而你認為的優點,是基於你的認知和閱歷輸出的標準,你我的閱歷和認知不是相同的,所以優缺點並不是一個合理的評價標準。
  • 從草書起源和發展,到于右任創立標準草書的得失:漫談草書
    需要欣賞者掌握一定的草書書法知識,具備一定的欣賞水平才可以盡情領略它的藝術之美。今天我就試著回溯一下草書的起源和發展。將草書不斷發展和演變的歷史長河中,值得提及的重要事件逐一加以介紹和分析,希望用我的糙磚能引來美玉,引來更多有關草書書法知識的真知灼見,並能給書法愛好者在掌握草書知識上帶來些許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