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百年前,紫禁城正式落成
正式宣告紫禁城的落成。故宮是什麼?是一座凝聚了中華文明之美的城池。而美自何而來?祝勇先生在《故宮六百年》中的回答是:萬萬千千的勞動者成就了它的美。今天,我們就分享《故宮六百年》的後記—— 卑鄙的人從中看見了卑鄙,他們永遠對官場技能、後宮爭鬥情有獨鍾;而高尚的人則從中找到了高尚,這高尚滋養了我們的過去,同樣也將滋養我們的未來。- End -×作者簡介
-
紫禁城裡修古建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2020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該展通過三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圖為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專家指導修繕技藝部修復承乾宮天花。(《我在故宮六百年》製作團隊供圖)故宮跨年,一跨就是「六百年」。
-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詳細介紹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詳細介紹 展覽時間:2020年9月10日-2020年11月15日 展覽於2020年9月10日正式向公眾開放,2020年11月15日結束。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 2020年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正式開幕。 展覽門票: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進院後可免費參觀。
-
我市11件館藏文物進京「祝賀」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圖為參展文物。為紀念故宮建成600周年,自9月10日起,「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紀念展亮相故宮博物院。記者近日從市縣兩級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應故宮博物院邀請,鳳陽縣博物館借給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11件,用於在故宮博物院舉辦的「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紀念展。
-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 六百年走過風雨歷程
作為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紫禁城用600年的時光,講述了一個傳承與發展的故事;她的建造者、使用者將智慧和財富凝結於這座城中,而如今,她的守護者們,為了她的延年益壽,為了她的「丹宸永固」,一代一代、殫精竭慮、全力以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9月10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午門-雁翅樓展廳開幕,以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生動展現紫禁城六百年走過的風雨歷程。
-
六百年的紫禁城,領略極致之美!
攝影/劉順兒妞 六百年紫禁城 為什麼是中國人的「鎏金典藏」? 位於太和門外的斷虹橋,引出了故宮彎彎繞繞的金水河。這可能是故宮最早的一座建築,而橋上那頭有點逗比的石獅子,是故宮新晉的網紅之一,它的目光也許曾穿越六百年,抵達那個著名的歷史瞬間: 1403年,朱棣在「靖難之役」後即位皇帝,改年號為永樂。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下詔遷都北京。一場浩大的工程拉開序幕。
-
祝勇:了解紫禁城的歷史,眼光一定要超出六百年
祝勇:因為紫禁城的內涵太多了,一本書確實寫不完。我寫《故宮六百年》不斷捨棄、捨棄,很多東西都涉及到,但是沒法面面俱到,這是寫作的一個很大困惑。剛才臧社長講到我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已經出版了九本關於故宮的書,《故宮六百年》相對綜合、相對全面宏觀地反映故宮歷史和文化,其它八本分別選擇不同的角度去講,這樣的話可以跟《故宮六百年》形成互相彌補的關係。
-
高明:「瑞雪紫禁城」是我與故宮六百年的緣分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坐落在北京中心的古老而神秘的紫禁城迎來了建立600周年紀念重要時刻。故宮,對於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都在用自己的最用心的方式表達著對著這一宏偉建築、藝術殿堂的崇高敬意。
-
策展人帶你看懂紫禁城六百年大展:太和殿的第十隻走獸到底是啥
這是紫禁城六百歲生日之年,最受關注的展覽之一。 這個展覽不以明星文物為亮點,故宮所藏186萬件文物退居次席,紫禁城六百年的歷史走上前臺,成為主角。展覽基於歷史研究,選取從1406年到2002年中的18個歷史片段,連起六百年的變遷。 缺少明星的展覽,更需要細看。
-
今晚就踏上你的紫禁城時間之旅吧!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來了!
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影視劇紀錄片中心攝製,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故宮博物院聯合出品的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於2020年12月31日至2021年1月2日CCTV-9每晚8點檔,跨年播出,開啟故宮全新的時間之旅。石木磚瓦,穿行600年六百年前,紫禁城在北京落成。自建成以來,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和故事一直都深深地埋藏於歷史的深處。一石一木,一磚一瓦,皆為時間的痕跡,歷史的見證。
-
紫禁城六百年光陰,全都濃縮在了這場大展中
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紫禁城已經在中華大地上巋然屹立了600年。 9月10日至11月15日,重磅展覽《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在故宮午門開展。
-
六百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建成,單霽翔講述故宮是一座怎樣的博物館
「換算成陽曆,當天就是1420年12月8日,正好是600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建造完成了。」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今天(12月8日)在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的一場講座上說。「去年故宮全年參觀量達到創紀錄的1933萬人次,這麼多人進入故宮,開啟這場文化之旅,如果能提前對故宮有一些了解,會讓這趟旅程更有意義。」單霽翔說。
-
建築學院團隊助力「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
本站訊(通訊員 鍾夢倩 攝影 劉鶴鳴)2020年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正式開幕。天津大學建築學院作為本次大展的合作策展單位受邀參加開幕儀式,出席開幕式的有天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孔宇航,院長助理、建築系副系主任楊崴,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所副所長張鳳梧,及參與策展的建築學院教師何蓓潔、智能與計算學部教師張毣與部分策展團隊成員。
-
單霽翔來魯開講:讓文物活起來,讓紫禁城走向下一個六百年
「堅定不移貫徹讓文物活起來的思想,驕傲地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交給下一個六百年。」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現任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表示。1月8日,「京行大講堂」在山東會堂舉行,活動現場座無虛席,各方踏雪趕來的觀眾,聽「網紅院長」講故宮往事。
-
觀察|解讀紫禁城磚瓦的文明密碼
(《我在故宮六百年》製作團隊供圖) 故宮跨年,一跨就是「六百年」。 從2020年12月31日到2021年1月2日,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的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紀錄頻道晚間黃金檔與觀眾如約見面。
-
一周觀展指南|穿越紫禁城六百年,走近蘇東坡汪曾祺
近期,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剛開幕的故宮600年的特展「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和即將到來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前者以中國文人畫的推行者與實踐者蘇軾為核心,多方位呈現平常而偉大的東坡先生;後者是鎖定了18個關鍵年份,以文物來回望紫禁城600年歷史。
-
慈禧出逃紫禁城後,日本人拍下當時的照片,看完讓人不敢相信
慈禧出逃紫禁城後,日本人拍下當時的照片,看完讓人不敢相信 眾所周知,在1901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城時,那時作為清朝實際掌權者的慈禧,在此之前就帶著皇上以及一種王公大臣一路西逃了,等西方列強從北京城離開後,慈禧又帶著他們再次返回紫禁城,而在慈禧從紫禁城出逃後,其中早就雜草叢生,看上去十分破舊
-
六百年故宮鑑賞①|紫禁城楹聯:有稱仁頌德,也有閒情逸緻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今天起將刊發「六百年故宮鑑賞」系列,關注並介紹故宮建築、設施及收藏的國寶文物,在此恭祝讀者朋友除夕快樂,新春健康吉祥!這些楹聯中,不乏肅括宏深,遣詞造句引經據典的楹聯,如集《尚書》的原句而成;也有稱仁頌德,鼓吹休明;以及描繪自然風景或抒寫閒情逸緻的楹聯,如弘曆自撰的「深心託豪素,懷抱觀古今」,現在還有人寫了掛在自己的書齋裡。而匾額的書寫字體均為楷書,但書寫者不同,特別多為皇帝所寫,故風格多樣。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
-
《國家寶藏3》: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六百年故宮如約走來!
「據坤林之正位,仿太紫之圓方」六百年:紫禁城、「寶刻淵蔞,汗青永照」九百三十年:西安碑林、「壯志諧風雅,咫尺築天堂」一千年:蘇州古典園林、「守婆娑淨土,「沉睡數千年、一醒驚天下」三千二百年:廣漢三星堆、「金風震鑠、宏規大起」三千三百年:安陽殷墟。
-
上海書展|祝勇談《故宮六百年》: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
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8月15日下午,著名作家、紀錄片導演祝勇帶著《故宮六百年》亮相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與現場讀者一起探討故宮的魅力,分享這本書的獨到之處。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全社會關注的一件文化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