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年故宮鑑賞①|紫禁城楹聯:有稱仁頌德,也有閒情逸緻

2020-12-17 澎湃新聞

今天是除夕,在中國民間,這一天的一項重要民俗是貼對聯。楹聯,民間多稱為對聯、楹帖、聯語、門對、對子,文字精煉,言簡意賅,對仗工巧,音韻鏗鏘,多貼在家居、庭室、建築的大門兩側。

今年是故宮建成六百周年,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畫棟雕梁,無處不有楹聯堂匾。其中有不少是由皇帝親撰,餘皆飽學的大臣所為,或且由皇帝欽點,內容有稱仁頌德,也有描繪自然風景,抒寫閒情逸緻。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今天起將刊發「六百年故宮鑑賞」系列,關注並介紹故宮建築、設施及收藏的國寶文物,在此

恭祝讀者朋友除夕快樂,新春健康吉祥!

楹聯,昔稱肇始於五代蜀孟昶之桃符,那已經是一種新年在闢邪祈福的裝飾品上的題詞,若說從修辭角度審美的聯語,則遠在這之前。

對聯在宋元間已多見於宮殿、書院、寺觀、齋館,梁章鉅《楹聯叢話》的開篇《故事》,即列舉了蘇軾、朱熹、趙子昂等人皆擅作對聯。

故宮博物院(紫禁城)

至明清而極盛,明太祖就喜撰聯賜給大臣,有一年還專門下旨凡「公卿庶士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清代的皇帝也多愛撰對聯,特別以康熙、乾隆祖孫倆在位時間最長,又頗具文才,所撰的對聯最多亦頗見文採。

故宮(紫禁城)乃明清兩代的皇宮,外廷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主體,內廷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以及文華殿、武英殿和御花園等大小院落共數十處。這所皇家建築,皆系規模宏大,富麗堂皇,畫棟雕梁,無處不有楹聯堂匾。其中有不少是由皇帝親撰,餘皆飽學的大臣所為,或且由皇帝欽點。

故宮,午門

今天從故宮等處尚能觀賞到匾額和楹聯。這些楹聯中,不乏肅括宏深,遣詞造句引經據典的楹聯,如集《尚書》的原句而成;也有稱仁頌德,鼓吹休明;以及描繪自然風景或抒寫閒情逸緻的楹聯,如弘曆自撰的「深心託豪素,懷抱觀古今」,現在還有人寫了掛在自己的書齋裡。而匾額的書寫字體均為楷書,但書寫者不同,特別多為皇帝所寫,故風格多樣。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在庚子歲新之際,澎湃新聞特此整理、解讀故宮裡的匾額、楹聯供讀者欣賞。

一,外朝區

太和殿

太和殿,典出《周易》。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宇宙間充滿陰、陽二氣。任何一件事物,都可以賦予它陰陽不同的屬性。如天為陽則地為陰,男為陽則女為陰,君為陽則臣為陰等。萬事萬物,只有陰、陽調和,才能得以順利發展。

太和殿在紫禁城中,是最重要的一所建築,凡皇帝即位、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以及元旦、冬至、萬壽等重要慶典和接受朝賀都在這裡舉行。故其建築形式、規模,也都在其他建築之上。

太和殿內景,正中為「建極綏猷」匾

太和殿在明代名為「奉天殿」意思是皇帝在這「奉受天命」來行使主權。今名為清代所改,意思是「皇帝的使命」,是協助上天來調和萬事萬物陰陽關係的。兩個名稱,雖然都是打著替上天行事的旗號,但在治理的理念上略有不同。

建極綏猷

此匾懸掛在太和殿內正中,可知四字中包含了許多的潛臺詞,意思是:用至大極中之道謀劃安定天下。

帝命式於九圍,滋惟艱哉,奈何弗敬;

天心佑夫一德,永言保之,遹求厥寧。

此對聯懸掛在太和殿金柱上,為乾隆帝所書。意思是:上帝要(君王)在治理(用事)國家,這是很艱難的,為什麼不恭敬呢。上天的保佑是無私的,體會這一點經常保持,以求國家安寧。在這裡「帝命」和「天心」,也可以說是皇帝本人的意志與用心。

中和殿

中和殿在太和殿之後,保和殿之前,位置居中,故用此名。同時,中和殿是皇帝在太和殿舉行朝會之前稍事休息的地方,以及在祭祀先農壇、地壇、社稷壇、太廟等之前,在這裡審閱祭文和農具,和給皇后上徽號、篡修玉蝶(皇譜)時進行審閱儀式,更含有「致中和」的用意。

允執厥中

此橫匾懸掛在中和殿寶座上方,原本為乾隆帝所寫。四字既符合殿名,以表示皇帝在行使權利時,執信、公允、適中。

太和殿內景,正中為「允執厥中」匾

「允執厥中」匾

時乘六龍以御天,所其無逸;

用敷五福而錫極,彰厥有常。

對聯懸掛在中和殿寶座兩側柱子上,意思是:皇帝巡行天下治理國家,沒有安逸;把五福賜給老百姓使其彰明,要選對人。聯原為乾隆帝所書。

保和殿

保和殿對聯有「

祖訓昭垂,我後嗣子孫,尚克欽承有永;天心降鑑,惟萬方臣庶,當思容保無疆

」,懸掛在保和殿內寶座前柱子上。保和殿在清代乾隆及其以後,是皇帝親自命題舉行全國最高一級科舉考試的地方,稱為殿試。中式者,前三名分別為狀元、榜眼、探花,其餘均為進士。之後被分配到中央各部和全國各地去任官職。

保和殿

此外,保和殿也是皇帝賜宴外藩及王公大臣、和進呈《實錄》、《聖訓》舉行儀式的地方。所以對聯的上副是針對皇室家族(貼別是皇位繼承人)而說的,下副是針對外藩(蒙古等民族首領)和所有臣僚而說的,意思是:祖先的訓導,像日月一樣光明地流傳下來,我後代子孫,尚能夠承襲恭敬地執行,就會使國家永固;上天在那裡看著呢,各方外藩和臣民,應當想到不可欺瞞,才能保持到無窮無盡。聯語原為乾隆帝所書。

二,內廷區

乾清宮

按照遠古流傳下來的宮殿建築禮制,前面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是皇帝舉行朝會的地方,後面乾清、交泰、坤寧三宮,是皇帝及其家室居住的地方。乾清宮則為皇帝寢宮。清代雍正時期,將寢宮移至養心殿,這裡則專門用來舉行內廷典禮、引見官員和接見外國使臣,寢宮只是象徵意義。

正大光明

此匾額懸掛在乾清宮寶座上方,原為清順治帝所書,康熙帝將其摹刻在漢白玉石板上,以示「垂諸永久,為子孫方世法」,並加上跋語,將原跡拆下收藏於御書房,以拓本代替。之後乾隆帝在乾清宮重修時,重新拓並再加跋語。據說後來嘉慶朝的時候失火了,匾額被燒毀,嘉慶帝又命人重新摹拓。從第一代住進紫禁城的順治帝開始,一直到現今,雖然這個匾額幾經波折,但見證清王朝興衰的它,具有著深厚的理所意義。「正大光明」四字在這裡懸掛,除了表示無私磊落一般的含義之外,它還有要永遠保持清王朝皇位的意思在內。

乾清宮內景,正上方「正大光明「匾

乾清宮寶座上有銘語,為康熙帝所集錄。

乾清宮銘:

惟天聰明,惟聖時憲。惟臣欽若,惟民從乂。

首出庶物,萬國鹹寧。愷悌君子,四方為則。

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知人則哲,安民則惠。

意思是:上天是全智全能的,皇帝是效法上天來治理國家的。作為臣子,要恭敬地聽命於皇帝,而老百姓則服帖地聽長官的指揮。元首出在眾物之上,由他們在治理,萬國就能得到安寧。臣工們像和樂平易的君子,四方莫不引以為法則。要想得到功高,就要有堅強的意志。要想成就大事業,必須勤奮努力。摸透人們的心裡,可以成為聖哲統帥部下。使人民安定,要經常施予恩惠,人民就會對你感恩載德。這話都是治國的基本方略。乾清宮內匾、聯、銘,無不都是治國之道,可見其特殊地位。

乾清宮內景,柱上可見兩組對聯

表正萬邦,慎厥身修思永;

弘敷五典,無輕民事惟難。

此聯的意思是:作為皇帝,應當身體力行,修養自己,作臣民的表率,時刻要考慮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廣泛地宣揚五常的教育,使臣民們各安其位,不要輕鬆地認為平民百姓的事情是那麼容易處理的。從對聯的典出,也可以看其用意更含有吸取歷史的經驗教訓的意思在內。

克寬克仁,皇建其有極;

惟精惟一,道積於厥躬。

此聯為乾清宮前柱上,均摘自《尚書》成語,意思是:能寬容仁愛,是治國最大的準則,只有精心一意,治國之道才會聚集在你身上。聯為乾隆帝說書。

交泰殿

泰這一卦,是說小的去大的來,非常吉利亨通。天地交感,萬物生長順利。上下交感,就能同心一意。上下,既包括君臣,也包括夫婦,有多層含義。交泰殿在乾清宮與坤寧宮之間,故名。

交泰殿內景,

「無為」匾

「無為」在這裡實際的意思並不說坐享其成,不去作事,而是要知人善任,不必每事親躬了。匾懸掛在交泰殿寶座上方,原為康熙帝所書,現為乾隆帝所摹。

恆久鹹和,迓天庥而滋至;

關雎麟趾,立王化之始基。

此聯懸掛在交泰殿寶座兩側柱上,是隨殿名而集錄的經典成句。意思是:夫婦永久地和睦相感,就會不斷地迎接天所賜與的恩惠,子孫昌盛:關雎、麟之趾這些詩篇,謂男女之間的風化教育是鞏固國家的基礎。聯為乾隆帝所書。

坤寧宮

坤寧宮是皇后寢興之所,居六宮之中,又名中宮。在清順治時期,遵照滿族習慣,在此舉行薩滿教儀式,和賜樞機王公大臣吃肉。但仍將其東暖閣保存為帝後結婚洞房。於禮儀上保持其地位,故乾隆帝在東暖閣後牆上書有《坤寧宮銘》。

坤寧宮

日升月恆

此匾懸掛在坤寧宮東閣的喜床上。喜床為結婚那一天享用,故以日、月比之於皇帝與皇后。

寶瓞長綿,八極人天歡喜;

金萱並茂,九霄日月光華。

此聯張貼於坤寧宮東暖閣喜床北牆上,應是光緒帝大婚時留下來的。

祖武其繩,五福堂同五代;

天顏有喜,三階祝並三多。

此聯張貼於坤寧宮東暖閣東間暖坑的牆上,是光緒帝大婚時留下來的。

坤寧宮內景

三、養心殿區

養心殿的名字出自孟子的」養心莫善於寡慾」,意思就是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是減少欲望。養心殿東臨乾清宮,南倚西六宮區,北通乾清門廣場西南隅的軍機處。清代自雍正帝以後,養心殿成為宮中帝王最主要的寢宮和政務中心。雍正皇帝為清代理政最勤的君主,養心殿內「中正仁和」匾與「勤政親賢」匾皆為他御筆所題。養心殿在宮禁中位置便利,殿內空間布局小巧而功能集中,廳堂、書房、寢室以及分別用來批閱奏摺、密談、休憩、禮佛的小室等一應俱全,比大殿宇更宜於宵衣旰食的君主周旋其間,是清代皇帝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下的中心場所。養心殿中的匾、聯、箴、銘集中反映了清代皇權統治思想的精旨。

養心殿

養心殿對聯:

唯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

」此出自張蘊古給唐太宗的《大寶箴》,原文說:「聖人受命,拯溺亨屯,歸罪於己,推恩於民。大明無偏照,至公無私親。故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養心殿內景

東壁曾懸乾隆皇帝御筆養心殿銘:

人心惟危,在閒其邪。道心惟微,在培其芽。

其閒其培,皆所為養。操存舍亡,毋須臾放。

有如時雨,沃此寸田。大公順應,動直靜專。

動匪憧憧,靜匪寂寂。矧其為君,更宜乾惕。

一念之善,百禋蒙庥。一念之惡,萬姓貽憂。

養之之方,存誠主敬。克己復禮,外王內聖。

孰本孰末,外由內施。任重道遠,責萃君師。

朵殿崇崇,顧名思義。作此銘辭,永訓後世。

三希堂

三希堂的小匾懸掛在養心殿西暖閣次間炕上東壁,為乾隆帝所書。因「三希」之名,按《乾隆皇帝御製三希堂記》來看,是乾隆帝收藏了晉代王羲之的《快雪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後再添王珣《伯遠帖》,三件法書遺蹟皆為稀世珍品。

三希堂內景

三希堂中,「

懷抱觀古今,深心託豪素

」這副對聯化用魏晉名士詩句,顯示出乾隆皇帝弘曆風流儒雅、講究文趣的一面。上聯以「懷抱」起首,下聯以「豪素」收尾,都呼應了三希堂空間小巧的特點,和處身書房中萬千精神都凝於方寸之間的情形。對聯以「素」字仄聲收束,也是此聯特別之處。

此外,三希堂還有對聯如下:

玉堂迎燕喜;金谷振麟祥。

梅報平安信;鳥傳如意春。

情將物外適;道與古人期。

無不可過去之事;有自然相知之人。

書圃禮園無斁好;甌香研淨有餘清。

共欣穹宇中秋月;都作增齡海寶籌。

修身先謹懍幽獨;讀書在培養才源。

四、西六宮區與寧壽宮區

太極殿

太極殿原為二進院,清後期改修長春宮時,將太極殿後殿闢為穿堂殿,後簷接出抱廈,並與長春宮及其東西配殿以轉角遊廊相連,形成迴廊,東西耳房各開一間為通道,使太極殿與長春宮連接成相互貫通的四進院。

原來啟祥宮正殿前簷掛有「啟祥宮」陡匾。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命依照永壽宮陡匾的式樣,製作十一面匾額,並親自題寫,分別掛在東六宮、西六宮除永壽宮之外的其他十一宮的正殿。乾隆帝還下諭旨:「自掛之後,至千萬年,不可擅動,即或妃嬪移住別宮,亦不可帶往更換。」

太極殿

清朝乾隆年間,乾隆帝命畫師以中國古代后妃美德為範,繪製《宮訓圖》十二幅,年節分別張掛在東六宮、西六宮,事畢收藏在景陽宮的學詩堂(見《養吉齋叢錄》)。每幅圖配贊四言十二句,以誡后妃永遠效法。

太極殿有對聯:

以仁義為巢,鳳儀阿閣;

與天人合機,象拱宸居。

此聯在太極殿前簷柱上,為慈禧太后所書。

昭明三光,清和六合;

經營萬億,作成四時。

此聯在太極殿後簷柱上,為慈禧太后所書。

體元殿

體元殿對聯

遜志好學以希聖;自強不息以希天。

此為紫禁城體元殿前簷柱上的對聯,為鹹豐帝所書。聯語的意思是:奮發努力要像天那樣永無休息,立志好學要像聖人那樣謙恭。

體元殿內景

長春宮

長春宮對聯

月傍九宵,眾星齊北拱;

山呼萬歲,爽靄自西來。

此聯在長春宮前簷柱上,為慈禧太后所書。

風雨和甘調六幕;星雲景慶映三階。

此聯在長春宮正門兩側,為慈禧太后所書。

儲秀宮

儲秀宮

儲秀宮對聯

百福屏開,九天迎瑞靄;五雲景麗,萬象入春臺。

此聯在儲秀宮前簷柱上,為慈禧太后所書。

瑞集瑤圖,融和開壽宇;祥呈閬花,熙皞樂康衢。

此聯在儲秀宮正門外兩側,為慈禧太后所書。

綏福殿

彩雲長繞甘泉樹;淑景初臨建始花。

此聯位於綏福殿前抱柱上,改動自唐中宗李顯「立春日遊苑迎春」的詩句而來。

漱芳戲臺

漱芳戲臺

在漱芳戲臺上,楹聯「

日麗瑤臺,寰宇休明傳鼓吹;風清玉蕩,萬方雅樂入歌聲」

分飾左右,「

生平葉慶

」匾額高高置頂。

在潄芳齋南墻隔板上刻有「

佾舞、諧音

」四字,為陸潤庠所書。潄芳齋是帝後們享受的舞臺,用佾舞是理所當然的,不過舞蹈的人數已不是古代的了。

(本文部分內容摘編自楊新著《故宮聯匾導讀》)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紫禁城裡修古建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跨年播出
    2020年9月10日至11月15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舉行,該展通過三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的概況。圖為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專家指導修繕技藝部修復承乾宮天花。(《我在故宮六百年》製作團隊供圖)故宮跨年,一跨就是「六百年」。
  • 高明:「瑞雪紫禁城」是我與故宮六百年的緣分
    2020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坐落在北京中心的古老而神秘的紫禁城迎來了建立600周年紀念重要時刻。故宮,對於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著一份特殊的情感,都在用自己的最用心的方式表達著對著這一宏偉建築、藝術殿堂的崇高敬意。
  • 今晚就踏上你的紫禁城時間之旅吧!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來了!
    皇帝的臥室後殿,為何也有偷工減料的現象?近兩百年前的清朝宮廷春晚節目單上留下了怎樣的文藝華彩?一塊毫不起眼的藍色瓷磚為何承擔著「丹宸永固」大展的特殊使命?如此種種疑問,都可以在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中找到回答。圖說:《我在故宮六百年》2021年,故宮將迎來第601年。
  • 六百年前,紫禁城正式落成
    正式宣告紫禁城的落成。故宮是什麼?是一座凝聚了中華文明之美的城池。而美自何而來?祝勇先生在《故宮六百年》中的回答是:萬萬千千的勞動者成就了它的美。今天,我們就分享《故宮六百年》的後記—— 毋庸置疑,在我們的世界裡,有罪孽與墜落,但也有拯救與飛升,就像這輝煌浩大的故宮,無數次幾乎被摧毀,又無數次地涅槃重生。中國人能穿越黑暗與血腥活到今天,中國歷史沒有中斷在某一個黑暗的時刻,不是因為這黑暗不夠強大,而是因為我們文明中的正面價值比這黑暗更加強大,這些正面價值包括:隱忍、寬容、犧牲、仁愛,儒家所說的仁、義、禮、智、信,道家所說的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等,幾乎包含了我們文明正面價值的所有內涵。
  • 六百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建成,單霽翔講述故宮是一座怎樣的博物館
    「換算成陽曆,當天就是1420年12月8日,正好是600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建造完成了。」中國文物學會會長、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今天(12月8日)在北京市東城區圖書館的一場講座上說。「去年故宮全年參觀量達到創紀錄的1933萬人次,這麼多人進入故宮,開啟這場文化之旅,如果能提前對故宮有一些了解,會讓這趟旅程更有意義。」單霽翔說。
  • 祝勇:了解紫禁城的歷史,眼光一定要超出六百年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我們了解北京,了解明朝歷史,了解紫禁城的歷史,這個眼光一定要超出六百年,去向更遠的文化源流中尋找,這樣很多東西才能看的清楚。這個眼光就是文化的眼光,所以故宮我們一定要從兩個眼光來看,一個是王朝意義上的故宮,還有一個就是文化意義上的故宮。我寫《故宮六百年》既要關照到王朝意義,因為畢竟有兩代、24個皇帝。
  • 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 六百年走過風雨歷程
    作為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紫禁城用600年的時光,講述了一個傳承與發展的故事;她的建造者、使用者將智慧和財富凝結於這座城中,而如今,她的守護者們,為了她的延年益壽,為了她的「丹宸永固」,一代一代、殫精竭慮、全力以赴——「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9月10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午門-雁翅樓展廳開幕,以450餘件文物及史料照片生動展現紫禁城六百年走過的風雨歷程。
  •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詳細介紹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詳細介紹  展覽時間:2020年9月10日-2020年11月15日  展覽於2020年9月10日正式向公眾開放,2020年11月15日結束。  展覽地點: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  2020年9月10日,「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宮博物院午門正式開幕。  展覽門票: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進院後可免費參觀。
  • 六百年的紫禁城,領略極致之美!
    攝影/劉順兒妞 六百年紫禁城 為什麼是中國人的「鎏金典藏」? 位於太和門外的斷虹橋,引出了故宮彎彎繞繞的金水河。這可能是故宮最早的一座建築,而橋上那頭有點逗比的石獅子,是故宮新晉的網紅之一,它的目光也許曾穿越六百年,抵達那個著名的歷史瞬間: 1403年,朱棣在「靖難之役」後即位皇帝,改年號為永樂。永樂四年(1406年),朱棣下詔遷都北京。一場浩大的工程拉開序幕。
  • 我市11件館藏文物進京「祝賀」紫禁城建成六百年
    圖為參展文物。鳳陽縣博物館供圖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和國內收藏文物數量最多、等級最高的博物館,北京故宮是世界著名遺產地及旅遊目的地。為紀念故宮建成600周年,自9月10日起,「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紀念展亮相故宮博物院。
  • 讓厚重題材「貼地」起飛 《我在故宮六百年》見微知著
    歲末年初,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在央視紀錄片頻道播出,以「丹宸永固」大展、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古建歲修保養為線索,通過故宮文物保護人員的工作視角,開啟故宮「再發現」之旅。紀錄片將鏡頭探向記憶深處,讓觀眾在對古代建築的凝視中,窺見流動的歷史,預見生生不息的未來。  光陰流轉、世事變遷,紫禁城曾見證600多年的風雲變幻,如今也成為歷史本身。
  • 「老故宮」李文儒榕城開講紫禁城
    福州晚報記者 顧偉/文 張旭陽/攝  10日是故宮博物院95歲生日,今年也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當過10年故宮博物院副院長、17年故宮博物院研究館館員的李文儒,7日晚帶著新出版的《紫禁城六百年:帝王之軸》《紫禁城六百年:東宮西宮》兩本書,走進三坊七巷麒麟書局,與榕城書友面對面交流。開講前,68歲的李文儒接受了記者的獨家專訪。
  • 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播出
    日前,紀錄片《我在故宮六百年》開播。作為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的焦點從可移動文物轉為不可移動文物,聚焦古建的修繕保護,從宮牆之內故宮守護人的工作視角解密600年故宮丹宸永固背後的故事,帶觀眾踏上故宮的再發現之旅。
  • 策展人帶你看懂紫禁城六百年大展:太和殿的第十隻走獸到底是啥
    這是紫禁城六百歲生日之年,最受關注的展覽之一。 這個展覽不以明星文物為亮點,故宮所藏186萬件文物退居次席,紫禁城六百年的歷史走上前臺,成為主角。展覽基於歷史研究,選取從1406年到2002年中的18個歷史片段,連起六百年的變遷。 缺少明星的展覽,更需要細看。
  • 上海書展|祝勇談《故宮六百年》: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
    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8月15日下午,著名作家、紀錄片導演祝勇帶著《故宮六百年》亮相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與現場讀者一起探討故宮的魅力,分享這本書的獨到之處。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這是全社會關注的一件文化盛事。
  • 13萬「老鐵」同時在線刷直播,故宮六百年背後的故事憑什麼讓網友...
    「這次活動算個人的一次新嘗試,通過新媒體平臺推廣故宮文化、傳統文化,希望在傳統和新生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讓更多人了解故宮六百年背後的故事。」故宮博物院故宮文化傳播研究所所長、作家祝勇在直播間裡與網友線上對話,作家安意如、插畫家常怡、演員劉曉曄及快手達人「開心de核桃」等也接力助陣。
  • 紫禁城六百年光陰,全都濃縮在了這場大展中
    始建於明朝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的紫禁城已經在中華大地上巋然屹立了600年。 9月10日至11月15日,重磅展覽《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在故宮午門開展。
  • 祝勇《故宮六百年》丨從故宮的獨特角度看古典中國的歷史風雲變幻
    文丨十裡荷塘秋水長在故宮,絕大部分建築空間都容納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的歷史風雲。當大家跟隨著我的文字,走完了故宮的主要領域,從神武門出來,我們也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對故宮六百年歷史的回望與重溫。「在紫禁城,生命的參照系太大,一個人就像宮殿裡的一粒沙,不值一提。」紫禁城的壯麗和威嚴,在六百年後,依然會讓我們感到氣勢磅礴,顯示著皇家稱霸天下的王者至尊。某種文化意義上,它變成了象徵著中國的一個文化符號,體現著東方古代建築的繁複結構和複雜宏大。
  • 單霽翔來魯開講:讓文物活起來,讓紫禁城走向下一個六百年
    「堅定不移貫徹讓文物活起來的思想,驕傲地把一個壯美的紫禁城交給下一個六百年。」故宮博物院第六任院長、現任故宮學院院長單霽翔表示。1月8日,「京行大講堂」在山東會堂舉行,活動現場座無虛席,各方踏雪趕來的觀眾,聽「網紅院長」講故宮往事。
  • 暢玩皇城,4小時深度探秘六百年故宮,遊玩體驗大興機場
    滴~~打卡網紅機場一提起北京,大家立馬想起的就是故宮但是現在,就讓你一拋「古典」先落地感受超現代化的北京!!曲線曼妙的c型柱,是大興機場最有特點的設計一定要親自去觀摩一番!胡同不僅是百姓們出入家門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風情博物館烙下了許多社會生活的印記胡同裡 風吹得樹葉沙沙作響少了往日的喧囂,多了幾分寂靜但又不會覺得蕭條,反而更有濃濃的京城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