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比老闆更需要拍馬屁!親子關係,要從「好好說話」做起

2020-08-28 AI蛙媽媽

上個星期,我姑姑家的表姐在陪兒子讀書時,看到兒子的注意力稍有些分散,就批評了兒子一句:你還能不能好好看書?如果不能就別看,讓你好好看個書怎麼就這麼難!

表姐告訴我,當時的她只想發洩一下自己心裡的牢騷,但誰知5歲的兒子竟倔強的回了句:不看就不看!媽媽,你真的太自私了!我不喜歡你了!說完後,表姐的兒子就把書一扔,跑去床上睡覺了。

而表姐卻楞在了原地,在為自己的付出感到心痛的同時,內心也非常疑惑:兒子會為什麼會對我有這樣的怨氣?

為了解決自己心中的疑惑,表姐第二天待自己的情緒平和後,便去找兒子進行了一次談話,也問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你為什麼會覺得媽媽自私呢?

表姐的兒子這樣回答:因為我和爸爸永遠不能讓你滿意!

這個時候,表姐才突然明白,自己平時在家裡管得太多,讓兒子以為不管是爸爸、奶奶還是自己,都不能滿足媽媽的要求。媽媽向來都是要求別人去按照她的意思去做,所以媽媽是家裡最自私的人!

表姐的「自私」也折射出了當下很多母親的現狀:她們為了家庭和孩子,付出自己的一切,最後不僅沒有得到孩子的認可,還將孩子親手送到了自己的對立面!

在之前,我也看過一則新聞,一位12歲的小女孩成績優異、各方面也都非常優秀,但卻當著記者的面吐槽自己母親:她不配擁有我這麼好的女兒,她總是要求我做任何事情,而爸爸才是最疼愛我的,他從來都不限制我的行為!

每當我回憶起這個採訪片段時,心裡都一陣噓唏。按理說,母親與孩子的關係要比父親與孩子的關係更親密。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母親和孩子本是一體。但為何在孩子出生之後,母親養著養著,就把孩子養成了「陌生人」,和孩子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呢?

身為母親,應該怎麼做,才能和孩子和諧親密的相處?才能不讓自己走到孩子的對立面呢?

語言暴力是一把扎心的「刀」

語言暴力傳遞出的是母親對孩子的失望、無奈和厭惡,孩子的敏感情緒在感受到母親從語言傳遞出的負面情緒後,會對母親進行自動遠離。

語言暴力對孩子的成長與母子關係,沒有一點用處。

在神經學的研究當中顯示,當人遭到語言攻擊時,人的情緒疼痛會在大腦區域產生反應,讓身體感受到同等級別的疼痛。

與此同時,大腦會開啟「求存模式」,導致人形成「自卑型人格。」

別抱怨,你的唉聲嘆氣只會讓孩子內心崩潰

你會在孩子和丈夫面前,因為一點小事,就嘮叨個沒完嗎?你會因為一個小問題,就忍不住抱怨兩句嗎?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家裡有一個愛抱怨的媽媽是怎樣的體驗?

這個問題的評論區,有一位網友的回答很扎心:寧願搭上這輩子的幸福去愚孝,還她養育之恩,只願下輩子不要再見,連朋友也不要做。

你可能會問,母親愛抱怨,真的對孩子有這麼大的影響嗎?以至於母子一場,竟然再無半點親密與留戀?是的,母親愛抱怨,對孩子的影響就是如此之大。

林徽因的母親何雪媛在林家很不受寵,自己一人常年居住在冰冷的後院中,這讓何雪媛內心對林家怨恨不已,每一天都在不停地詛咒林家。

而林徽因整日都在母親的抱怨、詛咒、鬱鬱寡歡中,尋找一份屬於自己的清淨。

在給費慰梅的信中,林徽因這樣說:「媽媽把我趕進了人間地獄……真希望我死掉或者根本沒有降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可以說,是何雪媛「近乎變態的悲哀」毀掉了林徽因的一生。

母親想要,就去努力爭取;不想做,就當場拒絕;對人不滿,就勇敢表達。這才是母親給孩子展示生活的姿態!

罵孩子「笨、窩囊廢」,會讓孩子變得自卑!

「你有沒有腦子啊?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將來你肯定是笨死的!」這句話,是一位母親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時候,張口就來的一句話,也是許多母親都經常罵孩子的話。

雖然,母親們大都是隨口一說,但對孩子而言,這句話是一把堅硬的利劍,直穿孩子的內心。

別立馬否認,孩子比老闆更需要拍馬屁!

SHE組合當中的Selina,在發了第一張唱片的時候,曾很興奮地去跟父親分享。但父親只說了一句話:「這是你第一張,我認為這也是最後一張。」

父親的本意只是想讓Selina別太過驕傲,想讓Selina腳踏實地。

可沒想到的是,這句話讓Selina產生了巨大的壓力與自我懷疑:我的努力和成績,在爸爸的眼裡,真的就一文不值嗎?

其實,Selina父親有很多辦法處理女兒的驕傲,但他卻選了很多母親最常用的方式:「打擊教育」

「才考第二?為什麼不考第一?」「你畫得這麼好,能當飯吃?快去學習,這才是正道!」

上面的這兩句話,我相信很多母親都對孩子說過。我也知道各位母親的初心,是想讓孩子不得意忘形、繼續努力。

但是,孩子的成長不能光是「打壓」與「抨擊」,孩子更需要的是「鼓勵」和「肯定」,適當地拍一拍孩子「馬屁」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與進步。

身為母親,學會說話,是良好親子關係的第一步。親子關係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藏,沒有任何東西能與之相比。

母慈子孝、父子和睦,是多麼美好的畫面,也是許多母親都心之嚮往的生活。

和孩子好好說話,才能和孩子站在同一邊,唯有如此,才能營造出更加良好的親子關係,才能教育出更優秀的孩子!

相關焦點

  • 良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
    心理學家說:中國父母最缺的就是和孩子說廢話的能力。這個能力指的是日常溝通中,家長關注孩子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以父母的身份去提問或者單一的拋選擇題。好好說話,其實並不像字面用詞那麼簡單。親子交流困難的家庭中,常見的對話如下:孩子:英語老師太煩人了!父母:別的同學怎麼不說老師煩?凡事從你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媽,你說話態度不能好點嗎?父母:到了社會別人也對你態度好?誰慣著你?
  • 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深度好文)
    好好和孩子說話吧,良好的親子溝通,是需要刻意練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傷到孩子,沒關係,道完歉下次繼續;會有挫敗,會有沒做好的自責,但是痛苦的成長,都是值得的,好的模式會越練越熟。媽媽的聊天開啟模式,已經預示著母女關係的走向。好好說話,其實不是用詞那麼簡單。
  • 葉一茜微信吐槽女兒,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
    導讀:葉一茜微信吐槽女兒,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葉一茜微信吐槽女兒,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你說話的語氣,決定孩子對你的態度,李玫瑾:家長要學會好好說話
    文丨超人芭比(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一直以來,在我們國家尊重長輩都是一種美德,而在許多親子關係中,恰恰也是因為種種原因,導致了父母與孩子關係不平等的存在,很多家長都覺得自己的地位應當凌駕於孩子,因此,平時對孩子說話的態度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 和孩子好好說話太難?讀懂「冰山理論」,實現高質量「親子溝通」
    也許很多的家長也會這樣有的時候明明不是想表達這種意思卻對孩子說出來的話卻傷害了孩子,於是孩子也漸漸的遠離家長,家長和孩子之間可以好好說話變得很難。和孩子好好說話太難,會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有研究表明:家長如果可以讀懂"冰山理論"的話,可以實現高質量的"親子溝通"。
  • 所謂良好的親子溝通,無非就是我們都」好好說話」
    我們上一輩的父母,多數不會有這樣的困擾,他們很少會關注孩子在想什麼,更不會去考慮什麼「親子關係」,他們心裡的親子關係其實等同於血緣關係,就是兒子就是兒子,老子就是老子,這是客觀存在永恆不變的事實,不需要去質疑,去經營,去維護。
  • 好好說話非抬槓,唯有打一頓才聽話孩子,這樣做要比打罵更管用
    難道孩子提出和父母不一樣的意見,做出不是父母安排滿意的事情就是大錯特錯嗎?孩子忤逆、不按父母的規則行事,說明孩子有了自己的獨立思想,他們渴望更需要自由去將自己的獨立發揮特長。,即便小美知道這樣做對孩子影響不好,但是孩子卻偏偏吃「挨打」這一套,跟孩子好好說話一百句、也不如一頓打來得有用。
  • 如何與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美國著名親子教育專家,「和平式教養法」的創始人考拉·馬卡娜博士曾說過:育兒中要把80%的力氣,花在搞好親子關係上。親子關係這麼重要,究竟是什麼呢?首先來說說,什麼是親子關係。親子關係就是嬰兒乃至兒童與生活中教養他的人之間的一種親密關係。
  • 跟孩子要好好說話
    有一種說話方式,叫做「毒嘴惡舌」,有一種暴力,叫做語言暴力。無論是拳打腳踢、漠視、還是說話難聽,對於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來說,都是虐待,當然會留下深重的陰影。我列舉一下曾經聽到過有人對孩子說過的話:「不好好睡覺(吃飯、看書等等)就給我滾出去,愛上誰家上誰家,我不要你了」!「你吃我的,喝我的,我叫你幹啥就幹啥,別廢話」!
  • 培養高情商的孩子,從好好說話開始
    、叛逆不懂事,不知道怎麼和他們好好溝通......」其實,不是孩子「叛逆」,而是你們的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好的親子關係,能讓孩子學會感知愛,表達愛,更會影響他們性格和人格的養成,以及與他人相處的模式。想要改變孩子,首先要從改變自身開始。
  • 孩子不聽話?是因為你從來不好好跟他說話,愛家人從好好說話開始
    商量了對話方式之後,他是提了一個「小需求」,表達清晰,把我當成是幫他提醒時間的人——我們從敵對關係變成了夥伴關係,當然就非同往日了。我跟他聊,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裡,都要好好說話。在一個家庭裡,並不是意味著「你得聽我的話」,而是父母和孩子之間,家庭成員之間,都能夠好好跟對方說話,傾聽對方的真實想法,並且給予反饋。唯有如此,才是好好對待對方。
  • 親子關係怎樣才能更深厚?學會正確的和孩子聊天才是最重要的
    平等的交流和溝通更有助於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願意和父母分享他的所見所聞,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還需要隨時注意孩子的表情和行為,適時給孩子反饋,讓孩子覺得自己是被父母重視的。這樣更有利於建立親子關係,讓孩子願意和父母分享生活,對孩子語言能力的提升也很有幫助。
  • 正確的家庭教育,從好好說話開始,對孩子「說話」你走心了嗎?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好好說話,發揮語言的魅力和價值,給孩子帶來走心的鼓勵、理性的批評以及溫暖的鼓勵。 孩子學習遇到了困難本來就不開心,家長還反覆的批評打擊,不僅會讓孩子心情更加低落,還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讓孩子在學習上有更強的挫敗感,難以找到學習的快樂和獲得感。 2. 傷害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家長們總認為孩子依賴父母,因而對父母就該有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信任父母。
  • 親子溝通困難重重?想和孩子好好說話,父母不妨試試「我向信息」
    彼此之間有效的溝通可以讓對方知曉彼此的想法,真正設身處地的為對方著想,拉近彼此的親子關係,家庭氛圍也會更加和諧、寬容。想和孩子好好說話,父母不妨試試"我向信息法"。1、理解孩子,換位思考有時候父母也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是基於什麼想法做出這件事。學會換位思考,就能更好地貼近孩子,在溝通中也會體諒到孩子的感受和想法。2、學會傾聽,尊重孩子父母不應該把自己當做是一個高高在上的說教者,孩子需要的是一個傾聽者而不是訓斥者。
  • 不用命令的口氣和孩子說話-——良好親子關係之一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做到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激勵孩子,鼓勵孩子是成功的教育方法,責令與強迫,以大人為中心,往往使得孩子處於被動,起不到好的效果。」但是在我們很多家長的意識中,孩子什麼都不懂,做家長的管教孩子是天經地義的。他們認為,命令孩子是做父母的權利,孩子小,需要大人的指示和命令。甚至有的家長還認為,如果不用命令就無法管教孩子。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小紅在父母眼裡是不聽話的孩子,因為不管父母讓她做什麼,她總是不聽從,而且也不喜歡自己的父母。
  • 又有孩子跳樓了,怎麼提高孩子心理韌性?學會和孩子好好兒說話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們除了呆在學校裡,就是在家裡,那麼作為孩子最重要的養育人:父母或爺爺奶奶等,我們就非常需要有意識地去利用好這些外部資源、再結合家庭內部的資源,多學習提升與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能力、及時地去發現孩子在生活中的細微異常、當孩子需要幫助和支持、甚至孩子還不懂開口求助的時候,我們就有能力感受到並及時準確地給出合適的心理支持和幫助。
  • 不會拍馬屁?活該你不升職:職場「拍馬屁」至少要注意這三點
    二、拍馬屁的三個等級01 下等人拍馬屁,讓每一個人都不舒服。這種人一心把心思放在討好領導上,平時疏於業務學習,也不注重與同事搞好關係,更重要的是,由於馬屁功夫不夠專業,也沒有取得領導的歡心。所謂的高調做事,就是抓住一切可以脫穎而出的機會,這跟拍馬屁沒有關係。02 拍馬屁,不丟人。要搞清楚這個點,我們需要換位思考,站在領導的角度分析。每一個領導都有自己的風格和需求。
  • 好好說話的父母,孩子的人生能開掛
    不懂好好說話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好好說話的父母,孩子的人生能開掛在一段和諧的親子關係中和孩子說話,從管好自己的嘴巴開始。01孩子需要我們的傾聽小孩子的腦迴路和大人的是不在一個頻道上的,所以大人總會以自己的意念去理解孩子的行為,誤解孩子的動機。我們要相信孩子的出發點總是好的。所以當下次遇到孩子「皮」時,當要發脾氣說出傷人的話語時,不妨先冷靜十秒,多問一句「為什麼?」然後蹲下耐心傾聽孩子的解釋。
  • 親子教育與親子關係哪個更重要?
    你說的話遠沒有親子關係更重要很多父母有一個誤區就是太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卻忘記和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其實,在保持良好關係基礎上的教育才有意義,才容易收到效果。心理學中一直主張「關係大於教育,關係先於教育」,如果發現孩子有問題,必先改善親子關係。
  • 父母最大的成功,孩子青春期好好和你說話
    沒想到孩子來了成了宴席的焦點,和小鹿講學校的事,給大家講笑話,宴席的氣氛一次次被孩子充滿孩子氣的講述掀起高潮。說實在的,小鹿的兒子學習成績並不優秀,而小鹿在同學中也是混的普通不能再普通,兩個人都不能和成功牽上關係,但是那天我們都被這個孩子和小鹿吸粉了,覺得他們是一對成功的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