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無論中原還是胡人,都有其值得讓人佩服的地方。古往今來,以胡人為代表的文化在和中原文化不斷地碰撞與交融,但大多都是胡人效仿中原,中原學習胡人的例子那是少之又少的,尤其是在古代社會。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當時被人們看作是大逆不道之舉,實則讓後世深思,晚清為什麼會落後?
胡服騎射
趙國東有齊、中山(古國名),北有燕、東胡,西有秦韓、樓煩(古部落名)虎視眈眈,趙武靈王是一位非常聖明的君王,深知「落後就要挨打」的道理。如果不大膽革故鼎新,毫無疑問趙國就會被淘汰於戰國的金戈鐵馬中,所以他主張胡服騎射。顧名思義,就是學習胡人的穿著以及胡人的騎馬射箭,這樣能夠很好地適應戰國強者生、弱者滅的環境。
以身作則
君王也可以先斬後奏,趙武靈王身著胡服上朝,朝堂上下無不震驚。胡服騎射之始,他舉步維艱,雖說不乏支持他的臣子,但更多的都是反對之人。那麼趙武靈王是如何成功的呢?
說到最大的阻力,莫屬德高望重的老臣公子成了,他是趙武靈王的叔叔。用真假歷史回聲的話來說,他是這樣想的:「你小子想要以身作則亂搞,我也就以身作則裝病不上早朝。」
趙武靈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又怎麼怕反對之聲呢?遇到問題就解決問題,僅此簡單而已。他的老叔叔十分固執,但也耐不住君王像無賴一樣的軟磨硬泡。於是一石激起千層浪……
胡服騎射之前的趙國,大戰根本就不會騎馬,只能依靠步兵或者馬拉車,戰鬥力十分低下。之後的趙國無論貧富貴賤都摒棄原先的長袍大褂,開始身穿胡人短衣窄袖,工作靈活豈不美哉?就連軍隊戰鬥力都聞名於列國!
晚清沒落
雖說戰國和晚清是兩個毫無聯繫的歷史時期,但有些道理卻是共通的。比如「落後就要挨打」,晚清政府就不能懂得,天朝閉關鎖國的黃粱美夢終將面對現實殘酷的西方大炮。
如果晚清效仿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從而去學習西方的先進位度,也不至於籤訂一個又一個喪權又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以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如果有大膽的魄力,就不會挨打又挨打……
結語
古之趙武靈王能夠劍走偏鋒學習胡人先進的文化,這是無言的希冀,今之後人應該對少數民族文化、對外國文化保持敬畏之心。要時刻牢記「落後就要挨打」鮮血淋淋的教訓,不要重蹈晚清的覆轍。本就是龍,何必故步自封臥著不飛?保持敬畏之心,走上強者之路,這才是中國該有的風度!
我是真假歷史回聲,千百年來,白雲悠悠,滾滾歷史,故事何其多,所幸能夠遇見你們,感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