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今天《小吳帶你讀史》欄目帶你繼續走進《史記》之《十二本紀·周本紀》,本期我們來看一看各國混戰之中,我們熟悉的百步穿楊、百發百中這些成語的典故是怎麼來的。
蘇代遊說韓討伐東周
周王赧被稱做成君。楚包圍了韓國的雍氏,韓國向東周要兵器和糧草,東周君害怕了,叫來蘇代把這事告訴了他。蘇代說:「您何必為這件事擔憂呢!我能使韓國不向東周要兵器和糧草,又能讓您得到高都。」周君說:「你如果能辦到,我可以把國政交給你。」蘇代會見了韓相國公仲侈說:「楚國包圍了雍氏,原來計劃三個月攻下,如今五個月了,還攻不下來,這說明楚兵已經疲憊了。現在您向周要兵器糧草,就是向楚宣告您自己已經疲憊了。」韓相國說:「對。可是使者已經派出去了。」蘇代於是說:「為什麼不把高都送給周呢?」韓相國非常生氣,說:「我不向周要兵器糧草也就夠可以了,為什麼還要把高都送給周呢?」蘇代說:「把高都送給周,周會轉過來投向韓國,秦國聽了一定很惱火,怨恨周,與周斷絕使者的往來,這樣就等於是拿一個破爛的高都換來一個完整的周。為什麼不給呢?」韓相國說:「好。」果然把高都送給周了。
原文:
王赧謂成君。楚圍雍氏,韓徵甲與粟於東周,東周君恐,召蘇代而告之。代曰:「君何患於是。臣能使韓毋徵甲與粟於周,又能為君得高都。」周君曰:「子苟能,請以國聽子。」代見韓相國曰:「楚圍雍氏,期三月也,今五月不能拔,是楚病也。今相國乃徵甲與粟於周,是告楚病也。」韓相國曰:「善。使者已行矣。」五代曰:「何不與周高都?」韓相國大怒曰:「吾毋徵甲與粟於周亦已多矣,何故與周高都也?」代曰:「與周高都,是周折而入於韓也,秦聞之必大怒忿周,即不通周使,是以弊高都得完周也。曷為不與?」相國曰:「善。」果與周高都。
百步穿楊 百發百中的典故
三十四年,蘇厲對周君說:「秦攻克了韓國、魏國,打敗了魏將師武,往北攻取了趙的藺、離石二縣,這些都是白起幹的。這個人善於用兵,又有天命佑助。而今他又帶兵出伊闕塞去攻打梁國,如果梁國被攻破,那麼周就危險了。您為什麼不派人去勸說白起呢?您可以說:『楚國有個養由基,是個善於射箭的人。離柳葉百步之外射箭,可以百發百中。左右帝觀的人有好幾千,都說他箭射得好。可是有一個漢子站在他的帝邊,說:「好,可以教給他射箭了。」養由基很生氣,扔掉弓,握住劍說「你有什麼本事教我射箭呢」?那個人說「並不是說我能教你怎麼伸直左臂撐住弓身,怎樣彎曲右臂拉開弓弦。一個人在百步之外射柳葉,百發百中,如果不在射得最好的時候停下來,過一會兒力氣小了,身體累了,弓擺不正,箭射出去不直,只要有一發射不中,那麼一百發就全部作廢了」。如今,您攻克了韓國、魏國,打敗了師武,往北攻取了趙國的藺、離石二縣,您的功績是很大了。現在您又帶兵出伊闕塞,過東西兩周,背對韓國,攻打梁國,這一次如果打不勝,就會前攻盡棄。您不如假稱有病,不要出伊闕塞去攻打梁國了』。」
原文:
三十四年,蘇厲謂周君曰:「秦破韓、魏,撲師武,北取趙藺、離石者,皆白起也。是善用兵,又有天命。今又將兵出塞攻梁,梁破則周危矣。君何不令人說白起乎?曰『楚有養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左右觀者數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養由基怒,釋弓搤劍,曰「客安能教我射乎」?客曰「非吾能教子支左詘右也。夫去柳葉百步而射之,百發而百中之,不以善息,少焉氣衰力倦,弓撥矢鉤,一發不中者,百發盡息」。今破韓、魏,撲師武,北取趙藺、離石者,公之功多矣。今又將兵出塞,過兩周,倍韓,攻梁,一舉不得,前功盡棄。公不如稱病而無出』。」
梁國士兵給周築城
四十二年,秦國攻破了魏國的華陽。周的大臣馬犯對周君說:「請允許我去讓梁國給周築城。」他去對梁王說:「周王病了,如果他真的死了,我也一定活不成。請讓我把九鼎獻給大王,您拿到了九鼎之後希望能想辦法救我。」梁王說:「好。」於是給他一批士兵,聲稱是去保衛周。馬犯又去對秦王說:「梁並非是想保衛周,而是要攻打周。您可以派兵到國境去看看。」秦果然出兵。馬犯又去對梁王說:「周王病好了,九鼎的事沒有辦成,請您讓我在以後找適當的機會再獻九鼎吧。但是現在您已經派兵到周去了,諸侯都起了疑心,懷疑您要伐周,以後您辦事將不會有人相信了。不如讓那些士兵為周築城,藉此把諸侯懷疑您要伐周的事端蓋住。」梁王說:「好。」於是就讓那些士兵給周築城。
原文:
四十二年,秦破華陽約。馬犯謂周君曰:「請令梁城周。」乃謂梁王曰:「周王病若死,則犯必死矣。犯請以九鼎自入於王,王受九鼎而圖犯。」梁王曰:「善。」遂與之卒,言戍周。因謂秦王曰:「梁非戍周也,將伐周也。王試出兵境以觀之。」秦果出兵。又謂梁王曰:「周王病甚矣,犯請後可而復之。今王使卒之周,諸侯皆生心,後舉事且不信。不若令卒為周城,以匿事端。」梁王曰:「善。」遂使城周。
周冣勸說秦王不攻打周
四十五年,周君的秦國賓客對周冣說:「您不如稱讚秦王的孝道,趁便把應地獻給秦國作為太后的供養之地,秦王一定很高興,這樣您和秦國就有了交情。交情好了,周君一定認為這是您的功績;交情不好,勸周君歸附秦國的人一定會獲罪。」秦去攻打周,周冣對秦王說:「如果為大王您考慮,那就不應該去攻打周。攻打周,實在利益不多,卻使您的名聲讓天下人都害怕。天下人都因為秦攻打周的名聲而害怕,一定會往東邊去與齊國聯合。您的軍隊在周打得疲憊了,又使天下都去與齊聯合,這樣,秦國就稱不了王統一不了天下了。天下正希望使秦國疲憊呢,所以鼓勵您去攻打周。如果秦國和諸侯都疲憊了,那樣您的教命就不會通行於諸侯了。」
原文:
四十五年,周君之秦客謂周曰:「公不若譽秦王之孝,因以應為太后養地,秦王必喜,是公有秦交。交善,周君必以為公功。交惡,勸周君入秦者必有罪矣。」秦攻周,而周勣謂秦王曰:「為王計者不攻周。攻周,實不足以利,聲畏天下。天下以聲畏秦,必東合於齊。兵弊於周。合天下於齊,則秦不王矣。天下欲弊秦,勸王攻周。秦與天下弊,則令不行矣。」
(據中國古籍全錄、古詩文網、國學網等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