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百日學習|立志是在心上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

2020-12-11 寶慧苑

學習一門明心淨心的功夫

【原文導讀】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於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何苦而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成長故事篇】

一位烘焙小店店主的個人成長故事

她告訴我們,自己參加學習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受益匪淺。在開始學習之前,從來不知道家庭是需要經營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採用學習到的反省和「一秒鐘答應」法,從心裡意識到,必須身體力行,並開始不斷做一次次的反省,慢慢的自己身上的毛病全翻出來了,看到自己從認識她先生開始,心中就埋下了對抗的種子,是為了不能讓自己先生說了算。所以不管她自己先生說什麼,她嘴上說出來的都是反著的,即使有時覺得他說的是對的,照著做了嘴上也不能承認。認識到自己27年坎坷婚姻的本質,她感覺真是自作自受,這麼多年讓自己痛苦,還一直挑對方毛病,認為都是對方的錯。

通過觀照和反省,她現在明白了,只有對方舒服自己才舒服,日子也就過得舒服。

【明心篇】

王陽明是立志為「終身學問之功」,只要立下志向,人生從此便有了方向和希望。

日常生活中,我們喜歡給孩子立志,但多數是設定了一些富貴功利的目標,而不是培養他(她)的心靈品質,這種功利的價值觀培養出來的孩子,多半是花之千葉,當他們遇到挫折時很難超越,缺乏持續奮鬥的內在動力,更缺乏成就大事的格局和境界。培養孩子走錯了路,讓他至於富貴功名了,因而孩子總是想不勞而獲,總是想走捷徑,這樣的孩子很難走得遠,很難走得穩。即便很多人是大家眼中的成功人士,如果他們沒有找到生命的意義,奮鬥的意義,事業的意義,其實內心未必就很幸福。

陽明先生所說,「至於道德者,富貴不足以累其心」。

立志是從心用上用功,從心道德事四部曲來看,立志是在起心動念的源頭修煉格局和境界,而日常立志做成什麼樣的事業只是在事上追求結果。

立志就是在心上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也就是說在自己的心上種下志向這棵大樹,讓心中的那個大我開發出來,有怎樣的心靈品質,就能成就怎樣的事業。

不具備卓越的心靈品質,也就無法成就卓越的事業,而不具備偉大的心靈品質,也就無法成就偉大的事業。

如果心中有遠方的高山,我們就不會被眼前的苦難所擊倒,而志向,就是心中那座遠方的高山,只要我們相信內心有無盡寶藏,只要我們持續開發內心的寶藏,未來我們一定能成為更好的人,一個光芒萬丈的人。

立志也是一個方法論,當我們在心靈裡種下志向的大樹,那些感性的煩惱,那些因小我而滋生的種種念頭和情緒就會自行枯萎。

心靈管理非常重要,當志向的那個大我在心中出現時,各種小我也就紛紛消失了。

陽明先生告訴弟子,每個人心中都有一位聖賢,一位大英雄,你的大我只是還沒有開發出來,只是因為自信不及被埋沒了。

每個人內心本有無盡寶藏,只是自己不知道,還像一個乞丐一樣,拿著小碗到外面乞討。

我們任何一個人都不要低估自己,更不要錯過自己,我們都有成為君子、聖賢的這份潛力,關鍵就在於心中要種下志向這棵大樹,關鍵就在於超越小我、成就大我。

立志打開了那扇通往大我的大門,立志就是站在現實的溝壑裡,仰望天上的星空,我們都有希望成為夜空中一顆閃亮的星星。

堅定的走一條,明心淨心,建設心靈品質的自我提升之路,每個人的心中都渴望一座高山,立志能夠讓我們抵達自己不曾想像的人格高度,那就是大我。

大我的山峰就在那裡,等待你去攀登,還等什麼呢?

志向所及,無遠佛界。

【淨心篇】

念頭是行為作用,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我們的意識、語言和行為,也會影響自己的心靈品質,增強觀照能力,就會逐漸關照到這些念頭,提升觀照能力,淨心功夫的提升就有了基礎。

在現實生活中,不懂得淨化心靈的人,對念頭往往是麻木不仁的,即使偶爾關照到不好的念頭也是聽之任之,久而久之就會遮蔽和障礙心中寶藏,降低自己的心靈品質,害人害己。

惡的念頭滯留心靈深處,就會遮蔽和障礙自己心中寶藏,仁愛、智慧、胸懷和能量等優秀的心靈品質得不到提升。

學會深刻的反省,從心底裡意識到自己不能一錯再錯,身體力行。

不好的念頭,我們是能看見的,卻不以為然,因為我們不明白念頭是有能量的,不知道念頭就是行為作用,行為作用必然產生反作用時,我們會覺得念頭只是念頭而已,並沒有想過一個惡念起,必然會結出一個惡果,它可能引起的連鎖反應,甚至會超出我們的預期。

當我們生起念頭的時候,我們已經在心田裡種下了種子,只要條件具備,他就一定會結果。

明白了「行為作用與反作用」的真理,我們就能理解成就他人、成就伴侶的過程,就是成就自己,美好的生活、幸福家庭和偉大的事業的密碼也就被開發出來了。

一旦發現不好的念頭,立刻反省,真誠懺悔,永不再犯。

【今日思考】

在一個特定環境中,一個不好的念頭或者一句話駐進了心中,就像一個毒瘤。隨著時間的流逝,有的時候,我們已經忘掉或者不知道它存在,卻未曾注意到它越長越大,甚至影響到我們的生活。回想自己的過往,哪個念頭哪句話至今仍影響你呢?

感悟:立志是在心上下功夫,首先要立志成為怎樣品格的人;起心動念,每一個不好的念頭對自己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我不能有不好的念頭,一定要隨時觀照自己的念頭,從根源上糾正。成長故事裡讓我再次明白,只學習不踐行等於白學,念頭就是行為作用,必然產生反作用,惡的念頭生起,就會給自己種下惡的種子,在條件成熟時,必定會結出惡的果實。

2020.03.24

相關焦點

  • 遠東有話說 | 明心、淨心方能提升心靈品質
    企業不僅要提高自身心靈品質,更要用自身努力提高身邊人乃至社會大眾的心靈品質,達到共同進步。我們可以用「心-道-德-事業」四部曲來解釋,即我們提升自己的心靈品質,開發自己的心靈寶藏,同時成就他人提升心靈品質、開發心靈寶藏。
  • 致良知四合院親授自省小妙招
    致良知四合院結合「心-道-德-事」四部曲,精煉的將反省凝結為四部曲和九步驟,指引大家在反省中不走岔路,各層次全方位去改進自己,貫徹深刻反省的本質。反省四部曲:事上反省事是人生方方面面的結果和狀況。心上反省心是身之主宰。心靈品質的高低決定了心的層面的高低,進而決定了人生中的事事物物方方面面。心靈反省具有痛徹心扉的效果,因為在心上的反省就是去體證行為作用與反作用。
  • 致良知四合院:不再較勁,生命終於得以舒展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尹兆晶,一位32歲優秀女性,目前在一家很有品質的文化機構工作,她性格開朗明快,做事乾淨利落。然而,此前的她,卻是十分擰巴,經常跟人較勁。她為什麼較勁?在跟誰在較勁?她從哪天開始不再較勁了?
  • 「致良知四合院」女人的哲學
    要想創造自己的幸福,成為生命的主人,首先是要立志。「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有了高遠理想,接下來,便是要依循聖賢的指引,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常常有人說:方子老師,你已經功成名就,家庭也這麼幸福,為什麼要出來做這樣一份忙碌的事業?
  • 致良知四合院:號角只是剛剛吹響!高考結束,家長鬚知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 高考大戰序幕剛剛落下。 無論選擇復讀還是上不理想的大學,關鍵是引領孩子真正提升心靈品質。走入中華文化殿堂,就是給了孩子打開成功人生的一把金鑰匙。 2017年孩子讀高二時,在一個學習中華文化的夏令營,孩子懵懵懂懂學習到《教條示龍場諸生》。高考前,尤其是跟媽媽一起學習《教條示龍場諸生》立志篇後,孩子不再把考到550分、600分定為目標,而是將學以成人、學成報國、成為一個好人定為目標。
  • 致良知四合院:「小而高」個體工商戶學習會,9.13在潤澤園開啟
    原創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收錄於話題#潤澤園學習會十六大亮點2個本文字數:2416字預計閱讀時間:8分鐘「今年的餐飲行業非常艱難四部曲潤澤園(前身是致良知四合院)舉辦本次學習會,正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也是其自成立以來一直踐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又一次行動彰顯。作為一個科技教育公司,四部曲潤澤園旨在弘揚中華文化,幫助更多人建設自己的心靈品質,提升格局與境界,從而推動社會進步。個體工商戶雖然是小店,但也可以踐行大道!
  • 致良知四合院:「人老了,還能幹啥?古稀之年,又有了新奔頭!」
    原創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來自專輯一百個真實故事「外公,爸爸媽媽又吵架啦!」「哥,咱家老弟的抑鬱你再想想辦法啊!」心的延伸:澤及宗族鄉親沒有老人不深愛自己的子孫。建設幸福家庭、實現圓滿家族,是每位長者不言自明的、紮根內心的渴望。學習了中華文化以後,老人由衷感嘆:低層面的家庭問題,在高層面的家庭中本不存在,點燃自己的心燈,整個房間全都明亮了——四壁燈火,為一燈所照,紛紛燃起!
  • 「致良知四合院」助力中國企業家新長徵
    本次學習會由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簡稱「致良知四合院」)主辦,上海致良知學習小組以及蘇州致良知學習小組承辦,學習會希望通過學習陽明心學思想智慧造福企業、造福社會,為企業家提供經營管理的思想理論。 北京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是一個以企業家為主體、王陽明心學為核心的學習型組織, 2014年由創始人白立新博士與50多位企業家共同創辦。
  • 黃藤董事長:做一個有良知、知行合一的人
    為了堅持以「立德為先」為育人根本,通過傳承和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校風建設和師生思想道德建設,更好實現學校「一流學院、一流專業」的建設目標,近日,我校開展了校風建設骨幹人員培訓班,學習「王陽明心學」的專題活動。全體學員在五天內上午參加培訓課,下午分成17個小組學習討論。全校學習「王陽明心學」的氣氛熱烈。
  • 第六課:品德修為「致良知」
    這是「致良知」誕生後王陽明說的一番肺腑之言。王陽明活了57歲,龍場悟道那年他37歲;提出「致良知」是在49歲,至死不渝。王陽明曾寫過多首良知詩,比如「爾身個個自天真,不用求人更問人。但致良知成德業,謾從故紙費精神」,等等。
  • 致良知四合院未來之星學習會:2019雁棲湖企業家論壇遠程學習班
    逐漸認清自己的她,終於可以在立志卡上欣然寫道「我立志,做一名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有用之人。」如此簡單又如此堅定。也是從那晚的徹夜長談開始,三個孤傲的研究生開始轉變,上課認真,勇於擔當——作為主人,要為大家服務。在奉獻中,他們慢慢找到了自我的價值,與周圍人開始建立能量連結,這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幫助他人的願望——他們體證了何為「行為作用與反作用」。
  • 神秘「致良知四合院」被曝光精神控制學員,晶澳太陽能董事長靳保芳...
    在北京靠近東北五環的東風公園內,有座別致的四合院,它的名字叫「致良知四合院」。這裡號稱的是一個以企業家為主體、王陽明心學為核心的「學習型」組織,其官網介紹為「以致良知為切入點,以中華文化為源泉,以四部曲為精髓,以心靈建設為宗旨,以企業家為主體,以家庭建設為平臺的公益文化促進機構。」
  • 王陽明:「致良知」是什麼意思?
    眾所周知,王陽明在龍場這個地方悟道,但當時所悟的並不是「致良知」,而是心學的核心之一,即「心即理」這一論斷。王陽明至於「致良知」,其實是他在晚年時才提出來論點。那麼,「致良知」是什麼意思呢?王陽明有自己的解釋,按照四句教的說法是:「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所謂的「致良知」,在他看來,就是知善知惡,也就是說,徹底的了知善與惡的起因與真相就是「致良知」。說白了,就是內心天然知道的是非善惡就是「致良知」。
  • 致良知四合院白立新老師:見證生命奇蹟,追求心靈圓滿
    7月29日,「未來之星」身障人士學習會,在江蘇宜興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如期舉辦。致良知四合院創始人白立新老師,發表了兩小時主題演講:《見證生命奇蹟,追求心靈圓滿》。演講分為四個部分:一、發現人生的真相;二、明確人生的價值;三、確立人生的戰略;四、實現人生的重生。
  • 徐少春:管理的本質是激發人心中的良知
    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回歸初心,開始重視優秀的中國哲學和傳統文化對企業管理的積極推動作用,比如許多企業家(包括我在內)在致良知四合院老師們的幫助下連續多年學習與踐行致良知,生命煥然一新,團隊凝聚力大幅提升,經營效益越來越好,建立了越來越強大的企業自信和管理自信。
  • 關於近期陽明心學與致良知四合院曝光事件的一些思考
    但是,對於致良知四合院的有些做法和觀點,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也希望致良知四合院及學習企業能夠對這些問題加以思考。首先,以變相強制的方法,讓學員或者通過企業老闆讓員工去完成「建立微信群、做三小時工作坊、發展和邀請他人、分派群人數、工作坊數量、賣書數量」等任務。
  • 致良知四合院:陽明先生在此破山中賊,建和平縣 - 如今怎樣?
    陪伴你成長的 致良知四合院 今天「十家牌法,一直延續至今,直到改革開放前,我們還是幾家人家住在一起,從同一個大門進。鄉約裡的內容,我們還一直延續著這個傳統。陽明先生留下的這些文化,幾百年來一直在我們這裡運行著。」
  • 如何快速認清自己並找到人生使命?|大學生問答
    導讀:2018年7月7日,「立鴻鵠志,做奮鬥者」第二期致良知四合院大學生學習會落下帷幕,360多名大學生代表收穫滿滿,灑淚而別,他們帶著一顆顆致良知的種子,去奔赴世界各地,把陽明心學帶到地球村的每一個角落。以下是他們與致良知四合院老師之間的一問一答。
  • 知行合一與致良知
    比如說我把成為一個孝順的人當作一件事,那我就立刻行動起來,首先學習是行動的第一步,學習怎樣做對父母有利,怎樣做對父母有害,再只做有利的事,不做有害的事,在做的過程中,若心中存有「不想做有利的事,想做有害的事」之心,即私慾,需要通過致良知的功夫將其去掉。
  • 查一查,「致良知」到底有無違法違規
    日前,有媒體爆料稱「致良知」四合院疑似精神控制學員,要求學員在王陽明照片下寫出自己曾做過的惡行。有學員在學習後公開下跪懺悔,稱自己「連畜生也不如」。據了解,「致良知」四合院是一個以企業家為主體、王陽明心學為核心的「學習型」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