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健康飲食深入人心,超市購物,不少人會看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表。但這營養表是否真實?消費者劉先生花14.8元買了一袋瓜子,但認為瓜子實際「能量」遠遠高於標註,索賠1000元。9月27日,該案在豐臺法院開庭,原被告雙方對「能量」計算各執一詞。
瓜子 資料圖
劉先生訴稱,其購買手剝大瓜子一袋,單價14.8元,涉案商品外包裝營養成分表標註,每100g,能量2160千焦、蛋白質26.6克、脂肪49.1克、碳水化合物21.6克、鈉1000毫克。劉先生認為,能量值是食品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產能營養素的含量乘以各自相應的能量係數並進行加和,依據這一算法,該袋瓜子的能量值應是每100g達2636.1千焦。
「依據相關規定,食品中能量以及脂肪的允許誤差範圍應小於等於標示值的120%。」劉先生認為,涉案瓜子的能量值已經超過120%的範圍,標註的營養成分含量不真實,嚴重誤導消費者,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強制性規定,因此,要求被告返還貨款14.8元,並依據食品安全法賠償自己1000元。
被告公司代理人質疑劉先生的「消費者」身份,認為其購買瓜子不是為了生活消費,就是為了索賠,因此,不屬於消費者的範圍。
另外,代理人認為,銷售方只是形式上的審查,無法查明商品能量標註的真實性。而且,即便營養成分標註存在問題,本案也應屬於標籤瑕疵,依法不應賠償。代理人還說,瓜子這類食品本來就是高能量的食物,不能憑藉食品標籤來選擇,而是根據自己的食用需求選擇。該代理人還稱,涉案商品的能量值是依據相關標準的營養成分含量方法檢測得來的,比劉先生的「公式」準確,因此是合格產品。
雙方均表示庭後考慮是否可協商調解。該案沒有宣判。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高健
流程編輯:RB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