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初期,南朝鮮李承晚軍第六師第二團第三營是一個機動營,在反坦克炮兵中隊的配合下,準備佔領鴨綠江南岸的重鎮碧潼,以阻攔我軍入朝參戰。
為此,我四十軍一一八師奉命出擊,根據敵情變化,決定在溫井裡以北布置埋伏,伏擊來犯之敵。
當敵人全部進入伏擊圈後,公路上頓時槍聲大作。這支號稱機動能力極強的李偽軍快速反應部隊來不及反應,就潰不成軍,許多敵兵跳下汽車和戰車還未來得及進行抵抗,便做了俘虜。
隨後戰士們開始打掃戰場時,突然發現一個黃頭髮、藍眼睛、白皮膚的高個子軍人,站在一大群黃皮膚的朝鮮人中特別顯眼。戰士們立即將他單獨看管,經初步審訊,他叫萊爾斯,是美軍顧問。這是志願軍抓獲的第一名美軍俘虜,於是一一八師立即將此情況上報志願軍總部。
彭德懷司令員當晚命令毛岸英趕到前線對其進行審訊。
審訊在一個簡易工棚裡進行。在一個長條桌後坐著志願軍政治部組織部長任榮、彭德懷的秘書張養吾和毛岸英。原定的審訊方案是一開始要在嚴厲威嚴中進行,給這個美國軍官一個下馬威。
萊爾斯被押上來後,受傷的左臂包著紗布,神色沮喪。
毛岸英見此情景,便開始與他用英語交談。
「你的左臂是怎樣受傷的?」「因我不懂貴軍的戰俘政策,跑了一下……」
「有沒有傷到骨頭?」毛岸英又問。
「沒有。」
「吸菸嗎?」
萊爾斯點點頭。毛岸英給他一支煙,替他點火。
「你想吃點什麼東西嗎?」
「假如可以的話……」
毛岸英聽罷走出去,回來時將手裡拿的一盒餅乾遞給他。
待他吃飽後,審訊正式開始,室內已開始出現緩和的氣氛了。
「你的名字、職務?」
「萊爾斯,韓國第六師美國顧問團少校顧問。」
「履歷?」
「……1947年到駐日美軍任職,1949年到韓國任顧問。」
「你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術有何印象?」
「我曾在美國西點軍校任教,研究過各種戰法。」此時萊爾斯已經放下心來,主動地回答著毛岸英提出的問題,「恕我直言,貴軍不是常規的打法,前頭攔住,後尾截住,這樣作戰,歷史上未見過。」
……
當然,萊爾斯並不知道,坐在自己對面的那位態度和善的年輕軍官,竟是中國領袖毛澤東的兒子。
文/王曉雲 摘《牛城晚報》餘娟 薦 (來源:《人民政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