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有本清朝畫冊,畫了300種生物,唯獨這條美人魚讓專家很激動

2020-12-17 騰訊網

中國是海洋大國,但大部分的國土都在內陸,不過想要看到海洋生物有許多方式。打開手機等電子設備,網上關於海洋動植物的視頻、圖片應有盡有。如果想要當面看,還可以去海洋館,許多城市都有海洋館。裡面主要是以海洋文化、海洋動植物為主題開發的公園,讓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看到海洋生物。條件稍微好些的,便可以直接去海邊,當然,去海邊也不一定能接觸到海洋館有的生物。

這是現代發展所帶來的方便,可在古代就沒有這麼方便了,內陸的人們想要去沿海極為不方便。大海對於他們來說也是神秘的,想要接觸的辦法是看畫,沒辦法,世界上第一張照片還是出現在1826年。有這麼一個人,他便用生動的圖片和文字製作成了畫冊,裡面記錄了他在中國沿海所見、親耳所聞的各種生物。這本畫冊被當時的皇帝喜歡得不行,便也留在了故宮,裡面畫有三百多種動物,但奇怪的是還有一隻美人魚。

這本書的名字叫海錯圖,這裡的錯可不是說海量的錯誤,海便是大海。而錯指的是種類繁多、錯雜,海錯用來指海洋生物早在西漢時期便已有了。所以海錯圖的意思其實是說海洋裡面種類繁多的生物,它是一本古代海洋生物圖鑑,作者名為聶璜。聶璜出生在杭州府,生活在康熙年間,從小他就特別喜歡繪畫,也喜歡生物。不同於內陸的人們,聶璜在沿海生活,河北、天津、浙江、福建他都去過。

對海洋生物可以說是十分了解,可遊歷久了,他就發現中國竟然沒有一本關於海洋生物的圖譜流傳。便起了自己畫一本的想法,其實古人可比現代人有毅力得多,決定了這件事,聶璜便用了大半輩子來完成。海錯圖是他幾十年的積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才算是完成。這一路上,他看一種便畫下來,有時詢問當地的漁民,並查證古書來考證。

為的是儘量保證古書記載與自己所聞的真偽,聶璜自己並沒有打算將這本書上交,是太監蘇培盛在雍正四年(1726年)帶入宮中的。乾隆、嘉慶等皇帝都十分喜歡,本來是有四冊,後來由於侵華戰爭。故宮文物南遷,四冊便分開了,如今故宮有三冊,還有一冊在臺北故宮。海錯圖一共畫有三百多種生物,聶璜的嚴謹態度使得這本書帶有一些現代博物學風格,而且文字不僅有文獻考證、觀察記錄,還有趣味小詩。

他的筆畫細膩豔麗,記錄的海洋生物有憨態可掬的、有威風凜凜的。大部分均是真實存在,前三冊可考證的有193種,不過其中竟然有一隻美人魚,這種傳說中的生物,難道聶璜見過?聶璜的描寫是說,人魚跟人差不多大小,有手足眉目口鼻,但背上有紅色的翅膀。肉是黑色發黃的,還有短尾巴和胼指,跟人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不過看圖片來說,聶璜的美人魚似乎不是人們想的美人,反倒有些醜。又黑又胖也就算了,這美人魚似乎還有些禿頂?不過看大體的形態,倒是真跟儒艮(rú gèn)有些相似,莫非聶璜這裡指的美人魚便是儒艮?值得注意的是,海錯圖雖然大部分是真實存在的海洋生物,但因為時代限制,書中的記錄也有些誇張和不靠譜。

也有目前不存在的生物記錄其中,生物習性記載也多是真假混雜,所以這美人魚是否真存在便是一個值得懷疑的問題。就目前來說,有不少人都說看過美人魚,可他們的描述大多相差很大。而且聲稱見過這麼久,一直都沒有證據能夠證明,所以對美人魚是否存在也是持懷疑態度。拋去其他不說,海錯圖妙趣橫生,還是頗有意思的。

參考資料:《海錯圖》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故宮裡藏著一本怪書,畫了300多種怪物,還有一條美人魚
    這些寶貝的價值,有許多都無法用金錢衡量,因為它們都是傳世珍品,都具有極大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講到這些藏品,其中不乏歷代名家的力作,書法、山水、花鳥魚蟲等藝術品。當然,也有許多古玩,金銀玉石等器具,琳琅滿目、應有盡有。但是,在這些五花八門的藝術藏品中,卻有一本圖冊最是奇怪,一如標題所言,它居然畫了300多種怪物。最讓人震驚的是,裡頭還畫了一條美人魚。到底怎麼回事?下面繼續。
  • 故宮一本怪異海洋圖冊,畫中生物像是「外星人」,網友:太奇妙了
    引言:這是一本令乾隆皇帝愛不忍釋的圖冊,也是一本令生物學家都難以捉摸的圖冊,它畫出古人對海洋生物的認知,被譽為故宮的海洋世界,成為了繼《山海經》之後,再次橫空出世的一本傳奇畫冊,名為《海錯圖》。它是中國繪畫史上第一本專門描寫海洋生物的圖冊,「海」便是指的海洋生物,「錯」指的是種類繁多,在當初《海錯圖》是當之無愧的「暢銷書」,被眾人傳唱,而聶璜在自己的圖冊稍有名氣之後,也開始宣傳說自己曾經闖南走北,這些生物都是自己在臨海地區遊玩時親眼所見,因此大大增加了《海錯圖》的可信度,於是這本圖冊很快傳入到了乾隆皇帝的手中。
  • 故宮一圖譜,畫300多種生物,其中10幅畫面詭異,越看越可怕
    故宮一圖譜,畫300多種生物,其中10幅畫面詭異,越看越可怕!故宮博物院裡珍藏著三卷著名的圖譜,該圖譜共記錄、描繪了300多種稀奇古怪的生物,是一本動植物繪畫兼生物學風格的奇書。創作這套圖譜的作者名叫「聶璜」,是康熙年間的一位民間畫家,此人不僅善於丹青妙筆,而且是一位早期的海洋生物學者。
  • 清朝海洋生物繪本,畫下人魚等300多種生物,如今被批「打假」
    這本古籍被博物館展示出來後,立即被號稱"科學網紅"的張辰亮所吸引。經過張辰亮的實地考察、推理鑑定後,立即批判了《海錯圖》中有很多"不靠譜"的內容。被他"打假"的這本奇葩《海錯圖》的作者,竟出自古代民間一位普通人——聶璜。
  • 故宮的《海錯圖》中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看,網友:不再相信童話
    故宮的《海錯圖》中竟有1條人魚,放大8倍看,網友:不再相信童話故宮本來是明清時的皇城,其本身的亭臺樓閣、文物雕像,就是難得一見的人文景觀。目前,故宮收藏的文物,有186萬件之多,無論是數量上,還是面積上,都是世界博物館中的翹楚。故宮中藏著很多古書字畫。比如《伏羲女媧像》《遊春圖》《步輦圖》等都是難得一見的絕世之作。以《步輦圖》為例,它是一幅歷史畫,描寫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見吐蕃使者,準備將文成公主嫁出去的歷史時刻。
  • 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
    導讀:故宮為什麼又叫紫禁城?故宮裡有條人工河,它起著什麼樣的作用?今天小編給大家聊聊坐立在北京的故宮,這座舉世聞名的建築出現在明朝,當時明成祖朱棣把都城從南京搬到了北京,然後修建了故宮,故宮的另一個名字便是紫禁城,一方面要完成朱元璋的遺願,另一方面天子守國門,所以把都城遷往北京,明朝的文化深受漢朝的影響,所以故宮的建築多採用紅色。
  • 乾隆的枕邊書不是大家文集,而是1本畫了300種「妖怪」的畫譜?
    故宮有著上百年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內涵,滄桑的歷史背景讓故宮成為中國人心中最神聖的地方。看著故宮,就會有一種穿越歷史的厚重感。故宮裡的文物更是數不勝數,今天要講的這個文物有著與眾不同的身份地位,那就是《海錯圖》,它深受乾隆的整喜愛,被稱為乾隆的枕邊書,現如今成為故宮的一寶。
  • 臺北故宮精品有什麼
    這幅作品為設色絹本,高206.3釐米,寬103.3釐米,由上而下分為三段,分別代表前、中、後的距離。主體是氣勢雄渾的主峰,高不可攀,中景有一隊商旅奮力趕路,在巨山的襯託下顯得極為渺小。此畫原本不知作者是誰,後來被臺北「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李霖燦發現畫右下角樹葉中有範寬的籤名。據一個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研究員透露,該隱藏在樹葉中的籤名最先是被一個工友(清潔工)首先發現的。
  • 清康熙年間,他畫下300多種好吃的動物,卻成了乾隆的枕邊書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曾出現過很多著名的畫作:唐朝畫家閻立本以《步輦圖》、《歷代帝王像》等人物形象逼真、個性鮮明的畫作著稱,五代時期的畫家巨然則繪製出筆墨秀潤的《萬壑松風圖》,而在北宋時期,18歲的北宋畫家王希孟曾創作出著名的《千裡江山圖》,同時代的民間畫家也曾繪製出《清明生河圖》……
  • 《海錯圖》:藏在故宮裡的「紙上海洋館」
    它有什麼過人之處呢?記錄371種海洋生《海錯圖》原來,《海錯圖》創作於300多年前的清朝康熙年間,共四冊。那時,航海技術遠不如今天,但《海錯圖》卻記錄了371種與海洋相關的生物,可以稱得上是當時的紙上「海洋館」了。
  • 300年前一本「奇怪畫冊」,畫了各種「海鮮」,乾隆看後愛不釋手
    但在300年前的清朝,那個科技不夠發達、消息不夠靈通的時代,完成這樣一本奇書,聶璜需要跋山涉水、博覽群書,還要時不時親自詢問當地經驗豐富的漁民,才有可能把古書中記載的海洋生物逐一解密。這樣一看,這許許多多「美麗的錯誤」,都可愛起來了。
  • 懷疑周星馳看過海賊王,路飛畫的美人魚和他畫的美人魚差不多
    在周星馳電影《美人魚》中有這麼一段,鄧超跑去警察局報案,說有美人魚要害他,警察問他美人魚長什麼樣,他就描述美人魚的模樣,然後坐在文章旁邊那個警察就三兩筆快速地畫出來,根據鄧超的描述,他畫的美人魚不是一條魚,就是人和魚的一半身結合,要麼加頭髮,還有隻有頭沒有尾巴的魚,把鄧超那個氣得想揍他
  • 美人魚簡筆畫怎麼畫
    第一步先畫一個大大的圓,畫出美人魚的髮型,三七分,在兩隻耳朵旁邊各畫一朵小花和兩個葉子。第二步然後順著花朵畫出馬尾,一條條均勻的弧線畫在頭頂就像真的頭髮一樣。>第五步接著畫出美人魚手裡的小花,鋸齒狀的小花真的不常見。
  • 郎世寧筆下的生物到現在有什麼改變?臺北故宮聯合舉辦生態展
    比如,郎世寧在兩百年多年前所繪的生物,到現今是否有什麼改變?畫中哪些生物,是否已經不再如從前隨處可見?「生態想想特展」展廳入口人類從大自然獲得靈感轉化到生活中,從食器的裝飾到藝術的展現,都能找到與自然的連結。自然給我們的也許不只是能源,也有著生命的能量,這些寶藏都不是取之不盡的。
  • 月亮女神-歷史中的美人魚
    新大陸的發現者哥倫布,1492年曾對人透露說:「有一次航行時,我親眼看到3條美人魚從海裡升起,雖然不像故事裡描寫的那樣美麗。」17世紀,英國倫敦出版過- -本叫做《赫特生航海日記》的書籍,其中記錄了有關美人魚的特徵:人魚露出海面上的背和胸像-一個女人。它的身體與一般人差不多大,皮膚很白,背上披長長的黑髮。
  • 如果是在清朝,騎馬進故宮,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此種無知又膚淺的行為,在網上引發了軒然大波,更是點燃了公眾的怒火。當天晚上,故宮博物院對此深表痛心並向公眾誠懇致歉,但是網友顯然很不滿意。人民日報微博更是措辭嚴厲地批評道:「故宮不是開越野的場所,更不是撒野之地。如果說點燃公眾怒火的是特權,那麼引發人們痛心的則是故宮被冒犯。
  • 鳥窩裡掏出2塊軟泥巴,水裡一淘變了樣,令故宮專家激動不已!
    這泥巴在水裡隨著水波飄搖,就舒展成了兩幅古畫!這本是話本子才有的事,到這卻成了真事。這倆娃一看,上面畫的就跟那語文課本上的配圖一樣,就趕緊拿出來飛奔回家找爹媽去了。這爹媽一看,這畫可不簡單,古色古香的滄桑感,於是趕緊帶到了縣文化館,這工作人員一看,也大為吃驚,這可是絲織品製作,絕對的古畫!於是這兩張泥巴變成的古畫被緊急保護,套上了真空袋到了省博物館專家的手中。
  • 美女畫家扮成「美人魚」,自畫「美人魚」畫像,網友:人如其畫
    童話裝飾著我們夢幻的童年,那時候的我們都相信大海裡面住著美人魚。長大之後我們明白這世上哪兒有什麼美人魚,但卻沒有人會有種被欺騙的惱怒——即便我們知道美人魚不存在,但美人魚真的依舊活在我們童年的記憶中。有一位美女畫家,她不舍美人魚就這樣離開自己的記憶,於是,她試圖用畫筆留住美人魚,她試圖用一幅幅美人魚的畫作,讓被忙碌和煩惱佔據的人們,能再多看一眼陪伴了我們美好童年的美人魚……
  • 被乾隆當作寶的《海錯圖》,究竟記載了多少稀奇古怪的海底生物?
    山裡的生物比較好寫,因為能實地考察,不過海裡的生物可沒那麼簡單了。清代時,有位名叫聶璜的畫家,他本身對對海洋生物很有興趣,但是古代並沒有這方面的相關圖譜,這也很能理解,就算是我們現在的科技手段,要到海洋裡探索也是件極不容易的事,何況是古代。所以秉承著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一原則的聶璜,只好自己動手畫了。
  • 張辰亮帶來《海錯圖筆記》揭秘故宮清代「奇書」
    擅長用幽默的文字為網友鑑定物種,尤其理解各種「靈魂畫作」為粉絲答疑解惑。現場讀者都很興奮,不少是帶著「終於看到活的了」的粉絲心情。  清代奇書《海錯圖》背後的故事  故宮藏有一套「奇書」,叫《海錯圖》,它是一本古代的海洋生物圖譜。其作者聶璜出生在明末的杭州,是一位畫家兼生物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