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父母,就是好老師」:父母教我6個人生道理,影響一生!

2020-12-25 騰訊網

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什麼樣的父母就有什麼樣的子女。好父母,不在於給孩子多少錢,而在於教會孩子多少做人的道理。錢沒了,可以掙;做人的品質壞了,將難以彌補。

我的家鄉在農村,父母是地道的農民,後來做了一些小本生意。生活雖然艱辛,卻始終沒有放棄對子女的培養。

父母常對我三姐弟說:「只要你們好好學習,能考上好學校,不管多難,爸媽都會供你們讀書。」父母用實際行動踐行他們的諾言,起早貪黑,不辭辛苦。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們三姐弟成為村裡第一批大學生。

父母沒有給我們多少錢,也沒有給我們什麼現成的事業,但是教會了我們自立的本領,教會了我們人生的道理。

一、信用

做人,一定要講信用。沒有信用,將寸步難行。父母在做小生意的時候,與人合作時常說的一句話是:「說了就要算,不然以後誰信你。」很簡單的大白話,父親用一輩子去堅持。

耳濡目染,我將「講信用」這三個字深深刻入腦海,以至於有些苛刻的境地。記得在讀大學時,我約了幾個同鄉校友吃飯。說好了三點在校門口等,有一位老鄉卻遲遲不到,最終遲到了15分鐘。我因此對這位老鄉深為不滿,發了一通火。後來,這位老鄉再也不敢遲到。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個人沒有了信用,真不知道他如何立足社會。當今社會,也有很多老賴,說話不算數,見利忘義,欠債不還,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信用,是一個人行走社會的名片,是人與人合作的基石。一個講信用的人,人生才會越走越順。

二、認真

認真,是父母教會我的第二個關鍵詞。小時候,父母常說:「讀書要認真」;長大後,父母常說:「工作要認真」。爸爸現在還時常教育我:「不管在什麼崗位,認真去做總沒錯」。

教育我們,父母是認真的。我讀小學時,父母說:「每天晚上7點要開始讀書做作業,不準看電視。」小時候,喜歡追連續劇,特別是武打的古裝劇,比如《雪山飛狐》。

有一次,我們三姐弟正看電視看得起勁,卻已到了學習時間。父母立刻關掉電視,強行讓我們去學習。我們只好委屈地到房間學習,邊寫字邊流眼淚。

這些小插曲,生活中還有很多。父母的宗旨就是:「學習不能三心二意,一定要認真。如果一心想著看電視,必然會影響學習。」

一點一滴的積累,也就養成了我們做事認真的習慣。毛主席說:「凡事就怕認真二字」。只要認真,很多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三、善良

父母常教我對人要友善、不要打架、多讓他人、對別人能幫就幫。善良,是一個人高貴的品質。正如莎士比亞說的那樣:「善良的心地,就是黃金。」

我的父母就是善良的人,在村內有口皆碑。平時左鄰右舍有什麼困難,都相互幫助,從不與人起衝突。若是遇到難纏的小人,也儘量以理服人。因此,平時村內有些家庭矛盾,也會請我父親幫忙協調。

善良,是一個人最大的底氣。孔子說:「君子坦蕩蕩。」君子之心,天光日白,不怕牛鬼蛇神。心存善念,天必佑之。

在父母的影響下,我也將「與人為善」作為日常生活的準則和人生的信條。生活中,我很少與人衝突,總是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從而也贏得了好的人緣。

四、樂觀

生活雖然艱辛,父母也是樂觀的。父親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不怕,到時自然就可以解決的。」父親的話似曾相識,應該和「船到橋頭自然直」是一樣的意思。

在我們三姐弟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面臨了不少困難的。我印象中,隨口就可以說出幾個:想做生意,沒有啟動資金,求借困難;98洪災,家中收購的手工藝品悉數作廢;四十來歲,父親大病一場等等。

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從未見到父母唉聲嘆氣。或許是他們不讓孩子看到吧。總之,任何時候,他們都喜歡哼哼小曲。直至今日,他們已到退休年齡,每天也是一貫的樂天派。

人生幾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若沒有樂觀的心態,那得吃多少苦頭。樂觀,讓我們能更從容地面對人生的苦難;樂觀,能讓我們生活充滿陽光;樂觀,能讓我們不被生活打倒。

五、勤奮

勤奮,是興家之本。讀書要勤奮,才能學有所長;工作要勤奮,才能有所建樹。一個家庭,有勤奮的家風才會越來越興旺。

父母一生勤懇。不管是務農活,還是後來做買賣,都能夠吃苦耐勞。在做小生意時,父母的工作時間往往是從凌晨3點開始的。我三姐妹起床時,爸媽已經工作幾小時。

小時候,我看到父母做生意如此辛苦,以至於對做生意產生了恐懼。那時,有人問我:「你長大後要做什麼?」我的回答是:「總之不做生意。」

長大之後,才知道不管做什麼都離不開勤奮。做大老闆的,表面上很休閒,其實他一天的工作時間是24小時,因為他時刻都在圍著自己的生意思考;做普通員工的,朝九晚五已是奢望,「996」也是稀疏平常,不少人還是「007」的工作模式。

六、和氣

爸媽常說:「家和萬事興」。一個家庭,一定要有祥和的氣氛,才能夠幸福美滿。若整天吵吵鬧鬧,再好的家庭,也難言幸福。

家庭和氣,心情愉悅。有錢沒錢,心情要好。縱使有萬貫家財,家中若無和氣,也必然衰敗。家庭雖不富裕,但相處融洽,也會逐步興旺。有人說:「我不羨慕開著寶馬車,老婆坐在副駕駛位的人;我只羨慕開著自行車,老婆從後背抱著自己的。」

家庭和氣,方可生財。俗話說:「和氣生財。」此話一點都不虛。一個人在上班前和家人拌嘴,必然心情不好。心情不好,必然工作狀態受到影響。工作狀態不好就容易出錯。一出錯,就可能給上司留下不好印象或者挨處罰。若經常這樣,估計事業也難有發展。所以,家庭和氣是聚財的法寶。

和氣,是我們的家風。我也時刻秉持著「家和萬事興」的理念與家人、親戚們相處,生活也越來越好。

結束語:

感謝父母給我生命,感謝父母撫育我成長,感謝父母教會我人生道理。往後餘生,不忘父母恩,繼續秉持「信用、認真、善良、樂觀、勤奮、和氣」的人生信條努力前行。

相關焦點

  • 父母的三觀對孩子人生的影響
    『』明明知道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這句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事實上,許多道理中大部分都來自父母,父母的道理基本上是從孩子出生那一刻起就開始伴隨其左右。三個月的孩子吮吸手指,以此了解對他來說完全陌生的世界,父母卻不斷地提醒他,不要吃手要講究衛生;這個孩子剛上幼兒園,被告知好好學習聽老師的話;孩子第一次走進小學,父母開始叮囑見到老師要問好,做個有禮貌的孩子;18歲的孩子考上大學,第一次離家,父母告訴他出門在外少惹是非;28歲的孩子還沒談對象,父母不斷的提醒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先成家後立業。
  • 父母的好情緒,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那些大喊大叫的父母,總會錯過教孩子如何管理情緒的機會。」實驗告訴我們,人在嬰兒期,家長任何情緒的變化已經對孩子造成影響。家長的喋喋不休、冷漠和指責,都是殺傷力十足的情緒毒劑,時間一長,就會影響孩子的大腦發育。反之,父母的好情緒,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催化劑。2018年,電影製片人Charlie Tyrell無意中聽到父親珍藏已久的錄音帶。其中記錄的是祖母辱罵父親,衝父親發脾氣的聲音。
  • 他就是影響我一生的老師,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師
    一輛破舊的單車,一頂陽光下閃閃發光的草帽,一臉熟悉的淚水,伴隨著單車叮鈴鈴的響聲,我知道他已迎著漸升的朝陽,匆匆而來。他就是影響我一生的老師,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師。第一次認識他是在四年級開學後的兩三天。他騎著那輛破舊的單車,來到校門口,停下來後,熟練地摘下頭頂的草帽。
  • 俞敏洪對話李玫瑾:父母,是孩子一生最重要的老師
    犯罪跟知識沒有關係,為什麼有些人滿腹知識會犯罪,有些人沒文化也是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重點在就在於家庭。父母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是孩子人生啟蒙的最重要的老師。 從小我父母就教我吃虧是福,跟人分東西的時候,一定要把更多的一份給別人,自己拿更少的一份。小時候還覺得挺冤挺虧的,但後來在我的人生事業中間還真起了大作用。
  • 好父母教給孩子的三堂人生課
    (08)好的父母,會教給孩子三堂人生課。第一堂課,是反抗精神。人家都是教孩子老實聽話,你卻說要教孩子反抗精神,你想嘎哈?你咋不上天呢?讓孩子老實聽話,不是教育。而是有些父母圖自己省心,不負責任的廢掉孩子。
  • 父母的這句話,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教育者,父母養育孩子的方式,將決定他們人生的高度,影響他們的一生。但是往往他們的一句:「我怎麼生出你這個廢物?」,會將孩子的一生摧毀。黃老師的女兒多多絕對是大家口中心中喜歡的好孩子的範例
  •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父母的身教言教藏著孩子的未來
    文丨梁一笙導語「對我來說,母親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她到底給我的人生帶來過哪些影響?我深深喜愛的母親教會我的事,時至今日我依然銘記於心。」《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一書呈現的是父母的身教言教對稻盛和夫的逆襲有著很大的影響,同時也是獻給所有父母的一堂「心法」教育課。
  •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一對好父母,勝過200個好老師
    父母陪伴孩子的過程,就是給孩子做好榜樣的過程。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優秀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學習的過程中也在不斷進步,努力跟上孩子的步伐,做好孩子的引路人。一對好父母,勝過200個好老師!曾經,一個男孩和爸爸互動的小紙條感動了全網。
  • 《母親的教誨改變我的一生》:父母的身教言教藏著孩子的未來
    文丨梁一笙導語「對我來說,母親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她到底給我的人生帶來過哪些影響?我深深喜愛的母親教會我的事,時至今日我依然銘記於心。」——稻盛和夫從「愛哭的熊孩子」到享譽世界的「經營之聖」,三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創始者和拯救者,稻盛和夫以其傳奇式的成功,一直備受商界尊崇,他也是馬雲、王石等共同推崇的企業家和人生導師。
  • 我心中的好老師,影響我一生的人
    序 教育貫穿人的一生,從6歲上學到進入職場,一路上你會遇到很多老師,在你心裡,你覺得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呢?有沒有哪位老師,影響了你的人生?我心中的好老師應該是這樣的剛開始我都在應付作業,經過一段時間發現每次老師都很認真的寫評語,並且發現我的閃光點,不吝惜她的讚美之詞讓我有了很多話想說想寫。很感謝那位老師的原因還在於她走進我心裡,點亮一盞燈。初中的我,老師懷疑談戀愛告訴家長,還要求寫檢討。從小愛好學畫畫被說不務正業,通過不正當的方法考學。生活是灰暗的,而日記裡是明媚的。不僅寫日記有了動力,對學習語文也更加積極。
  • 父母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就是最大的事業
    老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現如今,許多家長忙著工作,忙著事業,把孩子扔到學校,教給老師,什麼都不管......孩子的好與壞都是老師的問題,這個觀念顯然是錯誤的!無論多好的學校,多好的老師,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永遠替代不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不是只有老師的事,更是你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 「媽媽,給我錢!」當孩子要錢,父母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
    一個無知的孩子,卻把父母的辛苦就這樣「糟蹋」了,真讓人寒心。其實,孩子的行為背後,暴露了父母對孩子金錢教育的缺失。許多父母,很少與孩子談金錢,所以很多孩子才不「認識錢」。殊不知,父母缺失的金錢教育,藏著孩子一生的幸福與格局。
  • 被父母影響的孩子:教育到了最後,其實就是在「拼父母」
    就像當初剛踏進大學時,心裡總是默默喊著:「我命由我不由天,靠自己不靠父母。」但當了幾年老師之後,我開始同意這個觀點,甚至把這個觀點傳遞給學生。教育到了最後,真的是在「拼父母」。」就是拼他們的背景、金錢、人脈,但事實上這些都是錯的,教育到了最後的的確確是在「拼父母」,可拼的並不是這些物質上的東西,而是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觀念。
  • 父母面對疾病的態度,影響孩子一生。
    父母的崩潰,從孩子生一場病開始。其實,是孩子,總會生病,感冒、發燒、肚子疼,只要及時就醫,用藥得當,病就會慢慢好起來。可是,一場病過後,帶給孩子的卻是不同的人生方向,有些孩子越來越勇敢,而有些孩子卻越來越懦弱。
  • 好成績不止靠老師,孩子的問題是父母的映射(深度好文)
    母親只說了這樣一句話:「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並不是一個人」,這就是我的家風。每個人從生下來最早接受的就是家庭教育,受影響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這種教育有言傳有身教,甚至我覺得身教重於言傳。你生活在這個家庭裡面,你的長輩,你的親人,他們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對待工作、對待他人,我想會對孩子產生非常直接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我覺得有好的家風,確實是對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利的。
  • 心理諮詢師寫給父母:這些錯誤,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這些錯誤,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湖南天恩輔仁職業培訓學校【一】3歲以前,千萬不要錯過孩子的成長這有可能影響他們一生有了孩子之後,想把這個世界最好的東西都給他。除了用最好的,還生怕孩子受到一丁點傷害,什麼不能把屎把尿,影響括約肌;不能過早添加輔食,影響消化;不能搖晃孩子睡覺,影響腦發育,……花錢在孩子身上更是不含糊,大幾百的親子遊泳,幾萬的早教課,但凡對孩子好的,從不猶豫。但很多父母卻因為做錯一件事,而影響孩子一生。婷和我相識於一個媽媽群,有一次閒聊談起她的近況。
  • 12歲前,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這四個人生道理,會讓他受益匪淺
    ,都是父母逼我的,他們希望我好好學習、考好大學,以後找個好工作,等他們老了贍養他們,他們逼我為了他們好好學習」。要知道,每一個人過的都是自己的人生,孩子小的時候自制力差,不知道學習的重要性,所以父母才會督促他們。
  • 寫給母親節——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餘歸途
    不過,這句話跟畢淑敏絕對有關聯,因為在《破冰北極點》的封面上,赫然便是「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餘歸途 」,想必是編者進行的藝術加工吧。父母一體,5月10日又是母親節,就多說一點母親了。「人生尚有來處」——母親生了我的身。「孩子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孕育新生命多麼偉大,但同時,母親卻要承擔多麼大的風險。
  • 再好的老師,也比不上一對有遠見的父母(深度好文)
    有人說:「複製、粘貼,再發送,一句吹捧而已,跟風就是了。」但曾是中小學老師的冉高鳴卻說:「作為一個老師,我更希望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各位家長有參與感。不要做群裡的好家長,而要做孩子教育路上的好老師。」父母的態度,是給孩子最有份量的愛,關乎著他們一生的命運。韓愈在《師說》中寫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意思是說,老師是為學生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答疑難問題的人。但「教育」二字中,如果只有老師的「教」,卻沒有父母的「育」,歸根結底,還是不完整的教育。
  • 這4個道理父母要在孩子12歲之前告知,助於成長且受益一生
    父母是孩子生活當中最重要的老師,父母的那份親切感、安全感是旁人給不了的,常常告訴孩子一些人生道理是十分有必要的!12歲對於孩子而言,是一個特別的年齡分水嶺,他們開始慢慢告別童年,進入青春期,所面對的環境也日益複雜。作為父母,記得提前告訴他們一些生活的道理,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