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文化風水的起源與發展你了解多少

2020-12-17 中天易學創始人

中國傳統文化風水的起源與發展你了解多少

中天易張永紅整理

中國風水學的核心內容是天地人合一風水貫寄在中國傳統建築活動的各個過程。

從選址規劃、建築單體、園林小品、室內外裝修設計到施工營造,幾乎無所不在,從現代房地產品牌策劃角度,以現代居住區建築布局進行風水規劃,應首先樹立幾個風水觀點:太極泛存觀;場氣萬有觀;場氣導引觀。

1、太極泛存觀

風水學認為,一個城市,一個村鎮,一個庭院,一幢建築、一戶住宅,一個房間 都是一個太極,只是層次不同而己。住宅建築布局,既看其自身的太極,也看建築組群的太極,建築群布局應以地形方整、太極完整為宜。不宜缺殘某部分建築的位置。 建築地段布局應十分注意太極圖的場氣效應,慎重選擇空地,建築群組團內的小遊園綠地應選在中心地段,並應有建築小品布置。在住宅設計中,一幢住宅也不宜缺角。住宅樓層內部各戶不宜交錯分戶,造成各戶平面缺殘某角。

2、場氣萬有觀

風水學的五大要素龍、穴、砂、水、向,其本質是氣。尋龍,捉穴,察砂,覓水,定向,是在於察尋適於人體的吉氣,避開不利於人體的煞氣,趨吉避煞,在於對氣的趨避。 萬物之間存在場,氣來自場。現代科學己初步察證,人體有場氣,植物有場氣,建築物有場氣、萬物之間皆有場氣。恰如萬有引力一樣,場氣也是萬有的。一幢建築可以舉足輕重,但如組成建築群,場氣可能劇變。

3、場氣導引觀

風水之氣,是宇宙場氣、地球場氣、地域場氣、建築組群場氣、植物場氣和人體場氣的統一場氣中的氣。宇宙、地球、地域的場氣,為大場氣。大場氣,虛處來,實處止。陽宅多選在類似盆地、半盆地(山環、山灣)中,這種地域,土肥水上直於民生,利於接納大場氣。 場氣的性狀,是螺旋式運動的,任何局部某一層次的螺旋式運動的場氣,都是宇宙大環境的一部分。小環境植物、建築、人體是小場氣。小環境場氣,風水學稱為地氣,地氣高處來,低處去。然而這種場所,在一定條件下在局部環境中又是可以經過人的智能認識加以適當導引的。

看風水即是」登山看水口,入穴看明堂」。又日」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有山無水休尋地」有水無山亦可截」。可見水在陰陽風水中的重要性。

水之禍福應速,山之禍福稍遲。水有來有去,有水床,有水口。水親朱雀,纏玄武,繞青龍,包抄白虎為養陰之水。水要迴旋,要到堂,要上階,要拱背,要人懷。要彎抱,要囊聚,均為上吉之水。

經日:」逆水一滴勝於萬脈」。水口即門戶也。水出之處有兩山高聳,貴地也,有如交鎖為妙。水口高聳緊夾,此處地為最大,水口平低且寬此處地力輕微。有龜、獅、象等重重把守,四水環繞,富地也。

故日風水看地之妙訣先取龍氣,龍氣旺則人丁興旺。次取水聚,水聚則財巨,三取砂秀,砂秀則官高文秀:四取局園,局園則富貴悠遠。大風富甲之鄉,大都為山環水抱,彎曲有情之地也。 」登山看水口,入穴看明堂」,凡水來處謂之天門,水去處謂之地戶,這也是風水術相水的基本常識,也是選地定局時要明確的首要問題,但如何定水口呢?首先要考慮隨龍水,也即是元辰水上找水口(主水口)。其次在元辰水不上堂的情況下,則考慮在界龍水上找水口。而後再依次考慮幹水,支水,近水,遠水,但收水的原則是先親後情,先大後小,先近後遠。

但水的形態又變化萬千,現將相水的詳細口訣記錄如下:

1、水大不宜蕩

2、水去不宜瀉

3、水高不宜跌

4、水朝不宜衝

5、水近不宜割

6、水遠不宜小

7、水橫不宜反

8、水抱不宜裹

9、水低不宜停

10、水對不宜斜

現代研究科學風水學原則

科學風水學就是以中國古典堪輿風水學為基礎,結合現代多學科科學相關學科進行最佳地理位置選擇和布置的學說。

綜合國內外相關理論,董斌研究員提出如下「科學堪輿學十八原則」:

整體系統原則 An Integrated and Holistic System

因地制宜原則 Being Suitable and Appropriate to the Restriction and Limitation Of the Site

生態修復原則 Ecological restoration

建築景觀原則 Landscape of architecture

山水選擇原則 Bound by Mountains and Near Water

負陰抱陽原則 Carry the Yin and Embrace the Yang

觀形察勢原則 Observe the Form and Examine the Configuration

地質檢驗原則 Examine the Geology Of the Land

水質分析原則 Analyze the Quality of Water

定量規定則 Determine the Amount and the Standard

順乘生氣原則 Take Advantage of the Sheng Qi

適中居中原則 Suitably Located in the Middle and Residing in the Middle

審美原則 Aesthetic Appreciations

綠化原則 Greening the Environment

改造風水原則 Feng Shui can be Transformed and Improved

陰陽調和辯證原則 Yin Yang Dialectics to Achieve Harmony

合時有情原則 Being Timely and Affectionate

化學和物理汙染檢測原則 Detection to pollution Of physical and Chemical

1、整體系統原則

風水理論思想把環境作為一個整體系統,這個系統以人為中心,包括天地萬物。環境中的每一個整體系統都是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相互轉化的要素。風水學的功能就是要宏觀地把握各子系統之間的關係,優化結構,尋求最佳組合。

2、因地制宜原則

因地制宜,即根據環境的客觀性,採取適宜於自然的生活方式。中國是個務實的國家,因地制宜是務實思想的體現。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切實有效的方法,使人與建築適宜於自然,回歸自然,反樸歸真,天人合一,這正是風水學的真諦所在。

3、依山傍水原則

依山傍水是風水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山體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萬物生機之源泉,沒有水,人就不能生存。考古發現的原始部落幾乎都在河邊臺地,這與當時的狩獵、捕撈、採摘果實相適應。

4、觀形察勢原則

清代的《陽宅十書》指出:」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係人禍福最為切要。」風水學重視山形地勢,把小環境放人大環境考察。 從大環境觀察小環境,便可知道小環境受到的外界制約和影響,諸如水源、氣候、物產、地質等。任何一塊宅地表現出來的吉兇,都是由大環境所決定的,猶如中醫切脈,從脈象之洪細弦虛緊滑浮沉遲速,就可知身體的一般狀況,因為這是由心血管的機能狀態所決定的。 只有形勢完美,宅地才完美。每建一座城市。每蓋一棟樓房,每修一個工廠,都應當先考察山川大環境。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必無後顧之憂,而後福乃大。

5、地質檢驗原則

風水學思想對地質很講究,甚至是挑剔,認為地質決定人的體質,現代科學也證明這是科學的。有的風水師在相地時、親臨現場、用手研磨,用嘴嚼嘗泥土,甚至挖土井察看深層的土質,水質,俯身貼耳聆聽地下水的流向及聲音,這些看似裝模作樣,其實不無道理。

6、水質分析原則

不同地域的水分中含有不同的微量元素及化合物質,有些可以致病,有些可以治病。風水學理論主張考察水的來龍去脈,辨析水質,掌握水的流量,優化水環境,這條原則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廣。

7、坐北朝南原則

中國位於地球北半球,歐亞大陸東部,大部分陸地位於北回歸線(北緯23度26)以北,一年四季的陽光都由南方射入。朝南的房屋便於採取陽光。陽光對人的好處很多:

一是可以取暖,冬季時南房比北房的溫度高1-2度;

二是參與人體維生素D合成,小兒常曬太陽可預防佝僂病;

三是陽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

四是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功能。

坐北朝南,不僅是為了採光,還為了避北風。中國的地勢決定了其氣候為季風型。冬天有西伯利亞的寒流,夏天有太平洋的涼風,一年四季風向變換不定。 甲骨卜辭有測風的記載。《史記律書》云:」不周風居西北,十月也。廣莫風據北方,十一月也。條風居東北,正月也。明庶風居東方,二月也。」

8、適中居中原則

適中,就是恰到好處,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儘可能優化,接近至善至美。適中的另一層意思是居中,適中的原則還要求突出中心,布局整齊,附加設施緊緊圍繞軸心。 在典型的風水景觀中,都有一條中軸線衝軸線與地球的經線平行,向南北延伸。中軸線的北端最好是橫行的山脈,形成丁字型組合,南端最好有寬敞的明堂(平原)中軸線的東西兩邊有建築物簇擁,還有彎曲的河流。明清時期的帝陵,清代的園林就是按照這個原則修建的。

9、順乘生氣原則

風水理論認為,氣是萬物的本源,太極即氣,一氣積而生兩儀,一生三而五行具,土得之於氣,水得之於氣,人得之於氣,氣感而應,萬物奠不得於氣。 風水理論指倡在有生氣的地方修建城鎮房屋,這叫做順乘生氣。只有得到生氣的滾滾,植物才會欣欣向榮,人類才會健康長壽。

10、改造風水原則

人們認識世界的目的在於改造世界為自己服務,《周易》有彖日:己日乃孚,革而信之。文明以說,大亨以正,革而當,其悔乃亡。 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面應乎人。革之時義大矣。」革就是改造,人們只有改造環境,才能創造優化的生存條件。

相關焦點

  • 你對中秋節的起源了解多少?
    每年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你對的起源了解多少?我們一起來來看看的由來,為什麼叫?首先,為什麼叫?在中國日曆中,一年分為四個季節:春天,夏,秋天和冬天,農曆在秋天的正中,也就是秋天的第二個月,叫「仲秋」,而是「仲秋」,因此被稱為「」,的名字就這樣誕生了。事實上也被稱為、仲秋節、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那麼的來歷是什麼呢?在中國、月亮和太陽的古代被祖先崇拜。
  • 皮影戲是傳統的文化,對於它你了解和知道多少?
    目前中國有特別多的傳統的文化,這樣傳統的文化我們有的時候是不知道的,對於這樣的文化我們能夠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下中國的傳統的文化皮影戲是什麼樣子的。皮影戲國內出現特別早操的戲曲的一種表現形式。
  • 中國人了解勺子的起源嗎?帶你了解中國的勺文化
    中國人了解勺子的起源嗎?木木林子君帶你了解中國的勺文化2020.3.13.首先讓我感到自豪的是,勺子是中國人先發明的。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唐代依然沿用細柄舌形勺的傳統,區別僅在柄尾略為加寬而已。以後隨著時代和餐飲的多樣化發展,工藝水平逐漸提高,勺子也就變得更加實用、更加精緻,形狀也越來越多樣化。時至今日,大部分的勺子主要是不鏽鋼的了。
  • 中國風水的起源
    秦相宅沒有什麼禁忌,還發展成一種術數,也沒有那麼多迷信色彩。 漢代是一個充斥禁忌的時代,有時日、方位、太歲、東西益宅、形徒上墳等各種禁忌,墓上裝飾有避邪用的石人、石獸、鎮墓文。湖南省江陵鳳凰山墓出土的鎮墓文有「江陵丞敢告地下丞」、「死人歸陰,生人歸陽」之語。
  • 「薦書」《中國傳統文化概說》:中英雙語,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
    ↑ 點擊圖片,購買本書內容簡介本書用中英文對照的方式,全面系統地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全書分六章:第一章中國歷史,主要介紹中國文明的起源、發展的過程,注重中國歷史、文化、文明起源的獨特性及其發展過程中的關節點,並對一些關鍵歷史與文化問題作了嘗試性探索。第二章中國傳統哲學、宗教及價值觀,重點介紹中國傳統哲學中的「天人合一」與「陰陽和合」兩大核心,「祖先崇拜」、「上天崇拜」、道教、儒教,中國傳統的「和平主義」、「家族主義」及「集體主義」價值觀。
  • 風水——華人的心靈圖譜!細數風水一二三,教你看風水的最簡模式
    資深文化記者博倪方六認為,風水本質上是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中國歷史從古代沿襲至今的一種文化現象,一種擇吉避兇的術數,一種廣泛流傳的民俗,一種有關環境與人文的學問。在創立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曾著書《理想景觀探源——風水的文化意義》的俞孔堅教授看來,風水是中國文化對不確定環境的適應方式,一種景觀認知模式,包括對環境的解釋系統、趨吉避兇的控制和作業系統。
  • 春節祭祖的起源和發展,這個習俗你了解多少?
    中華文化當中最講究的就是一個孝字,春節無論如何忙碌,回家和家人一起過年都是一件讓人幸福的事,家人見面,一片熱鬧紅火的景象。儘管隨著社會的發展,那些關於春節的傳統習俗到如今,大部分也都增添了新的內容,各個地域所形成與發展的形式也各異,但其中所包含的倫理與意義依舊根植在習俗當中,深深影響著國人。比如除夕前後的祭祖儀式,不僅體現了漢文化當中的追根溯源和崇尚祖先的觀念,也是一項起源甚早頗具神話色彩的民俗活動,極具儀式感。
  • 中國傳統道術——五術,不是迷信,是文化
    五術即五種道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繁雜的道術的主要分類。五術源自《易經》,是解釋宇宙萬事萬物的術法,是中國古人修行、求知宇宙未知的術法分類總稱。五術,即山(仙)、醫、命、卜、相五種道術,這可不是迷信,五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分割不出的一部分,是中國古人幾千年研究人和宇宙的術法精髓。那你對五術真的了解嗎,我給簡單介紹一下。
  • 風水追本溯源才是王道
    現實中風水師只追求聚氣,所以只聚不散風水局、風水擺件有很多,如金蟾、聚寶盆等風水物都是聚氣的,但並沒有多少商家因擺放金贍、聚寶盆而發達,就是說明這個道理,只聚不散是死氣。這種是膚淺的,是帶有嚴重的投機心理的,付出一點點小錢購買所謂的風水器物,並且是死局的風水布局,並且是用錯了地方,方法也錯了,恐怕還不如不請。
  • 傳承文化自信!傳統文化專家來校給孩子講漢字起源的故事
    3月7日下午,在高新金馬公學二樓風雨操場,關工委五老志願者張慶亮老師來到金馬公學,為該校3—8年級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傳統文化課程《漢字腦—融學科的識字讀書表達》,90分鐘的時間裡,孩子們在張慶亮老師的帶領下體驗了奇妙的中華文字探索之旅。
  • 美國大學生泰州參觀風水博物館 感受中國文化
    6月10日,他們來到泰州,開始了此次中國遊學之旅的第三站,為期5天的參觀學習,泰州鳳城河所展示的文化、建築和環境之美,徵服了這群美國大學生。 昨天上午,參加此次遊學的14名大學生來到位於三水灣街區的泰州中國傳統建築風水文化博物館,館內建築中的「泰卦」、「太極圖」、「獸」等有關風水知識的展示引起了學生們很大的興趣,「我以前從來沒有接觸過這些知識,今天的參觀與講解真的拓寬了我的認識,讓我對環境設計有了更多的理解。」學生Elsa說。
  • 風水與佛教有什麼關係?
    風水是流傳數千年的古老術數,道教是根植於中國本土的宗教,作為傳承中國數千年之久的兩種傳統文化,說它們之間沒有任何聯繫是不可能的,古人也對此有過論述,故謂之「老」問題;但歷史上,三教九流人士都在實踐風水,若說風水是屬於道教的,也要拿出一定的證據,這個問題在如今也仍有探討價值,故謂之「新」。
  • 中國風水大師排名 中國最厲害的十大風水大師排名查詢,全國風水...
    但是我國擁有這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歷史和文化,可謂博大精深,在易學風水這一塊「後輩們」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但是現在這社會多少人肚子裡有點東西就敢自成「大師」,主要是因為大師沒有一個標準的「門檻」,使得風水行業內的大師良莠不齊,當你真的有需求時,不知道該找誰來幫忙。小編作為一名風水愛好者,查閱了很多資料,特意為大家整理了2018年最新的中國十大風水大師排名。
  • 五行文化博大精深,你究竟了解多少?
    五行文化博大精深,你究竟了解多少?五行學說其實是我國古人對於宇宙世界萬物是如何存在的,是如何運動的一種理解。有的人說這是我們國家古代人民認識世界最早的思想。但是在史學界中的人們都認為創始人是孟子,但是種種史料的記載,五行文化其實在東周時期就已經通行了,而孟子卻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這就顯而易見了,其實並不是孟子發明的五行。還有的人提出來是漢朝的董仲舒創立的,那就更加的對不上了,只能說他在原有的基礎上,在完善了,而非創立。在哲學界當中人們則是一致認為是在西周時期就有了的。所以五行學說的起源問題仍然是一樁懸案。
  • 端午節與龍舟競渡起源 傳統文化轉型成競技比賽
    端午節在整個中華文化圈都是重要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全世界的中華兒女喝雄黃酒、割艾草、掛菖蒲、吃粽子、划龍舟,用多樣的形式紀念這一節日。經過幾千年流源發展,端午節已延伸到涉及飲食文化、疾病防疫、體育競技等多層面的文化領域。那麼,端午節和龍舟的起源是什麼呢?關於這個版本說法不一。
  • 聖誕節的起源是什麼?你對聖誕節了解多少
    每年的是「」,一個傳統的西方節日,也被稱為「耶誕節」。在西方國家,被認為是一個盛大的節日。在亞洲香港、澳門、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也被視為公共假日。現在在中國,也是很多年輕人的節日,商家也趁著開展促銷活動吸引顧客。那麼,你知道的起源嗎?
  • 首屆中國建築風水與和諧地產高峰論壇
    在五千多年的發展中,中華民族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傳承,主要是通過自己固有的精神文化來體現的,國學就是這種精神文化的重要【主持人】: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因她的輝煌燦爛、無與倫比,而成為古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易學與傳統風水學在中國建築領域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享有很高的聲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 漢字文化的起源及發展
    漢字文化 華夏文明之光 神州文化載體河南安陽西北洹水邊有一個叫小屯的村莊。清光緒初年,村裡有人在耕地的時候,忽然發現犁耙翻起的土塊間,混有一些大大小小的堅硬骨片,撿起來一看,不少骨片上都有些像是刀刻的痕跡,有的還帶有暗紅色。「刨到龍骨了!」村裡人都這麼說。
  • 風生水起:風水的形成與發展
    中國人皆知道風水。風水一詞始見於東晉時的《葬書》:「葬者,乘生氣也。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清代業界學者進一步解釋說:「無水則風到而氣散,有水則氣止而風無,故風水二字為地學之最重。
  • 中國傳統文化走過一個漫長的發展歷程,逐步形成了自身顯著的特徵
    中國傳統文化是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河,它產生於「人猿相揖別」的遠古時代,經歷了數千年的風風雨雨、坎坷曲折,匯聚了條條溪澗、千溝萬壑,終於形成了洶湧澎湃、一瀉千裡的巨浪波濤。她從孕育起源到雄強博大,走過了一個漫長而曲折的發展歷程,並逐步形成了自身顯著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