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三立晚年的時候被稱為相聲泰鬥,一方面是他的輩分高,年歲大,另外更主要的,還是他一生表演過那麼多經典的相聲作品,不管是作品本身還是言傳身教,都令人折服,讓人感受到相聲藝術的魅力,和馬老的個人魅力。
在一次接受電視採訪過程中,晚年的馬三立對當時的相聲表演提出過一些看法,也可以說是批評。他認為說相聲不是出洋相,不是出怪聲,不是靠感官刺激來逗樂觀眾。儘管馬三立並沒有指明是哪些演員在這樣做,但從中也能看出馬老對當年風行起來的一些表演方式,是有自己的意見的。
八旬馬三立如是說
在這段採訪中,馬三立的年歲已然不小,應該在80歲以上,是一位真正的相聲老人、曲藝老人,說了一輩子相聲。
面對鏡頭,馬三立是這樣說的:我們說相聲不騙自己,不蒙觀眾,我們下功夫。相聲不是出洋相,出怪聲,超刺激,相聲不是靠這些來逗樂。一個人撤凳子,另一個人坐下的時候摔一個屁股蹲兒,這有什麼可樂的?觀眾聽完回到家想起來還一直想樂,這才是好相聲,靠摔屁股蹲兒這種表演能嗎?根本不可能。
咱們來大體分析一下馬老這幾句話的含義。
不下功夫對不起觀眾
其一,「我們說相聲不騙自己,不蒙觀眾,我們下功夫。」
這是說演員對於相聲演出的嚴肅態度和認真準備。很多相聲的表演輕鬆自然,看上去就像兩人閒聊天兒。其實他們的詞絕大部分都是事先準備好的,絕不是完全靠到了臺上現場亂撞。
就像馬三立自己的相聲,很多時候聽上去都絮絮叨叨的,好幾句話還要重複,其實這裡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停頓和重複,都是馬三立事先設計好的,那就是他追求的表演風格。
現在有些演員在臺下並不好好對詞兒,感覺差不多了就直接上臺,其實這樣的表演風險很大,即使再有舞臺經驗,也不應該每次都不做充分準備,倉促上臺。有可能也不出舞臺事故,但一般來說精彩也精彩不到哪裡去,那同樣是對觀眾的不尊重。
相聲不是二人轉
其二,「相聲不是出洋相,出怪聲,超刺激,相聲不是靠這些來逗樂。」
馬老說的出洋相,出怪聲,超刺激,你首先想到什麼?可能是二人轉。
二人轉在很多時候的表演就是如此,不能說它沒有幽默的成分在,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想盡辦法吸引觀眾的目光,不擇手段地逗大家發笑。與二人轉的表演相比,相聲更富有藝術性,主要靠語言魅力來吸引大家。
也許,相聲在早期也是靠一些這樣的手段來吸引路人駐足的,「相聲」的「相」就是相貌和外表,而且相聲四大表演風格「帥賣怪壞」中,還單有「怪」的風格。不過後來「怪」的表演被慢慢摒棄,只是在這些年又被一些演員撿了回來。一貫以幽默表演見長的馬三立,很明顯不贊同一味靠過於外化的感官刺激吸引觀眾的表演。
好相聲讓人回味
其三,「一個人撤凳子,另一個人坐下的時候摔一個屁股蹲兒,這有什麼可樂的?觀眾聽完回到家想起來還一直想樂,這才是好相聲,靠摔屁股蹲兒這種表演能嗎?根本不可能。」
聽完相聲到家回想起來還想樂,這就是相聲語言的魅力,是一種可反覆回味和欣賞的幽默。馬三立提到的撤凳子這樣的表演,其實也不是逗不樂觀眾,但這只是一種極為淺層次的逗笑,一般是逗孩子發笑的手法,或者說是一種滑稽,它也能第一時間逗笑觀眾,但絲毫不具可回味性,缺乏起碼的幽默。
聽不膩的馬三立
馬三立說了幾十年相聲,對於什麼是好相聲,什麼是好表演,有自己的經驗和表達。相聲界曾經有話叫「無人不宗馬」,說的是所有相聲演員,都或多或少受到過馬三立所在的馬派相聲的影響。
馬派相聲的主要特點是什麼呢?市井,自嘲,小人物,故事性,還有就是意味雋永的幽默感。聽馬三立的相聲似乎永遠聽不膩,哪怕是絮絮叨叨說小事兒,民間智慧和幽默蘊藏其中。它們也許不會給你帶來特別具有衝擊性的大包袱兒,但那些好玩兒的語言和橋段,是足夠聽者琢磨很長時間,而且一想起來就會嘴角上翹的。
馬三立晚年表演的最知名相聲之一是《逗你玩兒》,但相聲絕不只是「逗你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