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偷看了奶奶的日記:只有在日記本裡,她才是她人生的主角

2020-12-23 騰訊網

很偶然的機會,我在奶奶床頭櫃第二層抽屜裡的一堆針線下,發現了她的日記本。這是一個從菜市場地攤上買來的劣質橫格本,封面是女明星楊紫。看起來,既是日記本,也是摘抄本。

從正面翻起,是奶奶平時從電視、藥店裡的免費雜誌和我餘留在家裡的書上抄來的,一切她覺得寫的好的東西。

既有《秋冬最養人的五種水果》這樣的養生保健信息,也有《年紀越大越快樂》這樣的「老年勵志」短文,還有《孝順兒子十勸媽》這樣教人處理婆媳關係的實用文章。

奶奶還摘抄了不少看起來很俗、且不知真假的名人名言。她煞有介事地給卓別林、莎士比亞、歐亨利等人名都打上書名號,儘管她可能根本不知道這些人是誰。但如果將本子從後往前翻,就會發現另一個世界,裡面藏著一個我從未了解過的奶奶。

奶奶名字叫瑞華,今年72歲,文化程度是小學畢業。

幾年前的某一天,奶奶突然跟我說,她要寫一本自己的自傳。

「奶奶有什麼值得寫一本自傳的?」這是當時我腦海裡的第一反應。

和不少是由家中老人帶大的孩子一樣,奶奶貫穿了我迄今為止的所有記憶,可以說是我生命中最重最重的存在。

但從小到大,在我的世界裡,「奶奶」是瑞華永恆的代號。

我對「奶奶」之外的她沒有好奇心,有時候甚至想不起來她的名字。

但是在這個日記本裡,她是那樣的鮮活。

日記本裡夾著許多封永遠也不會寄出去的信。

一些信是寫給她的獨子,也就是我爸的,有的在勸慰我爸別因為生意上的事憂心;

有的是責怪兒子一直不戒菸,擔心他的身體。信裡偶爾會出現爸爸的小名:

「團團兒,記得你小時候咱們娘兒倆每天生活的有說有笑的,現在看你每天眉頭緊皺,我真無奈!」

更多的信則是寫給我的。

她在我二十歲生日那天給我寫信,祝我生日快樂。

她寫到「人生最多就是五個20年」,然後就像怕來不及一般,一口氣寫完了她對我的人生剩下四個20年的不同祝福。

信的末尾,她寫下對我的終極祝願:「二十年前的今天我欣喜,二十年後的今天我欣慰。

最後希望你:自尊自愛,自強自立。」

偷窺到這篇「生日祝福」時的我,早已過了二十歲的年紀。

我努力回想卻怎麼也想不起,20歲生日那天,我有沒有給奶奶打一個電話?

奶奶從不會主動給我打電話,她生怕打擾到我。

而20歲的我,很有可能因為沉浸在生日約會聚餐唱K玩鬧的歡樂中,連一個親口對我說「生日快樂」的機會都沒有給奶奶。

她也許在那天,期待了很久我的來電。

她坐在她的小房間裡,看著天色黯淡下去,最後決定將心裡醞釀了許久的祝願,全都寫下來。

我意識到:奶奶的精神世界已無人問津。唯一的兒子嫌她嘮叨話多,唯一的孫女正忙於追求自己的人生,她只能將情感全都藏進這日記本裡。

她在歲末給我寫新年寄語,鼓勵我珍惜時光,少一些玩樂,多一些拼搏。

有些信,寫在和我通話後。往往洋洋灑灑寫了滿滿一篇——好像接到我的電話,就是她這個月最值得動筆的大事。

字裡行間喚著我的小名,寫著她的心疼:「婕兒,在電話裡聽到你的哭聲我心都緊了。」

「婕兒,要笑對人生,面對現實,踏實生活。

」還有的信,寫在我每年難得幾次的回家之前。

標題通俗易懂,就叫《快到家了》,字跡看起來比平時要潦草一些,也不知道是因為匆忙還是激動:

「聽到你爺爺的電話裡說,你也(已)經在回家的動車上,要不了幾個小時就到家了。

我在盼。」「一個女孩子在它鄉,會遇到很多困難,一定注乙(意)用清醒的頭腦去應負(付)。」

但日記本裡更多的字句,是奶奶寫給自己的。

她寫下自己看完新聞後的感想:「今年是怎麼了,有的人跳樓,有的人車禍,一個一個的就這樣消失在了人間。」

她寫自己回憶裡的家鄉和童年,文章名字叫《我的家鄉數最美》:

「美在每年大水後衝來許多大小石頭。到了九月九成群結隊的九香蟲飛來藏在石縫裡。熟悉的我們去搬開石頭獲得寶貝,回家做出來可以和海參、燕窩比美。」

她的句子有時很樸實:

家鄉美得讓兩岸的姑娘拌嘴。能力欠缺的小夥也能娶上媳婦。至今沒有一個光棍。」

有時卻又文縐縐起來:

「我的故鄉說不盡的美,有我的青春流淌過。二十幾年前無奈的離開了你,讓我至今依然後悔。」

奶奶寫自己清明節時去上墳的心情:

「逝去的親人是永遠的留念,一切都還像昨天一樣在我腦海裡浮現。」

她寫自己終於捨得放下母親逝世帶來的痛:

「由(尤)其是我母親,直到去年我才想通了,我都要進墳墓了又何苦這樣繼續折磨自己呢!」

她寫到自己越來越難入睡,仿佛能感覺自己生命在流逝:

「嘗試入睡的時間比入睡的時間長,睡著了立刻就醒了,不知道身在何處,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活著。」

她寫自己被家暴和爭吵填滿的婚姻,她寫:

「我一生都活在婚姻的殘骸裡。」殘骸的「骸」字太複雜,奶奶寫錯了。她連著劃掉又寫,劃掉又寫了三次,最後的「骸」字依舊是錯的。

依舊是錯的。我盯著那個錯誤的「骸」字,腦子裡閃過了許多我「選擇性刪除」了的片段。

在我幼年時的某個傍晚,奶奶被爺爺粗暴地趕出家門,反鎖在門外。她只好牽著我的手在附近一遍遍兜圈,直到夜色漸濃,冷風吹得我的臉頰冰涼。

奶奶只好垂著頭敲門,低聲哀求爺爺至少讓我進屋。在我大學時期,曾經接到過奶奶唯一一次主動打來的電話。

她在電話裡驚恐而疲憊,說自己因為爺爺在爭吵時揚言要「殺了她」,而整晚整晚地睡不著覺。

「我每晚都搬桌子把房門抵住,但還是怕。」那一年,奶奶已經66歲。而那一年,我為作業、期末考和績點這些事煩心不已,胡亂說了幾句安慰的話便想掛電話。

奶奶請求我去「威懾」下爺爺,我卻回答了「又不會真的殺你,你能不能別拿這些事來煩我」這樣類似的話。

看得我最痛心的,是她在自己生日那天給自己寫的信

裡面寫到:「不知道會不會有人記得,這世上來過一個姑娘,美麗聰慧,勤勞大方。但可惜嫁錯了人,一輩子就這麼過去了。」

看到這句話時,我的眼淚直愣愣地往下流,我意識到:就像我一直覺得自己還是個「小女孩」一樣,奶奶也會一直在心裡覺得自己是個「姑娘」。

我好恨自己是她的孫女,無法保護這個「姑娘」這一輩子免受暴力和苦難。我要永永遠遠地記住這個美麗聰慧、勤勞大方的姑娘,永永遠遠。

奶奶的日記本很奇妙,從前往後翻,能看見老太太瑞華;

從後往前翻,能看見小姑娘瑞華。

當我偷看完奶奶的日記,感覺就像一本打開許久的書終於「啪」地一聲被合上了一樣——

奶奶不再僅僅是奶奶,而是完整成了一個女人。可是無論我如何竭力去想像,我也想像不到奶奶的少女時代,想像不到作為一個女兒、一個妻子、一個年輕媽媽的瑞華曾是如何活在這個世上的。

「奶奶在成為媽媽、成為奶奶之前,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呢?」

這是一個我永遠也不會知道答案的問題。

我所知道的那些瑣碎線索,比如奶奶年輕時是個在小鎮上遠近聞名的裁縫,比誰都拼;

比如奶奶幾乎是一個人把爸爸帶大的,半夜孩子熟睡後她便抓緊時間做衣裳……

這些東西拼湊起來的奶奶,一直是堅韌、要強甚至固執倔強的。

奶奶從未在我面前掉過眼淚,我卻從這些滿是錯別字的書寫中,看到了傷痕累累的她。

或者,又豈止是傷痕累累?瑞華,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陷入孤立無援的呢?也許是從唯一會保護自己的母親死去後。

作為大姐的你,輟了學開始供弟弟妹妹,幹起了比男人還重的活,也早早嫁了人。

也許是從第一次挨打後。別人勸你為了兒子忍讓,你便忍了一輩子。

也許是發現兒子長大成人卻不願給你撐腰後。兒子怨你嘴巴不饒人,讓你少去招惹丈夫,你便再也不願主動和丈夫說話。

又也許,是當你垂垂老矣,疾病纏身,卻還在日夜害怕被丈夫殺死,只能向我求助卻得到了不耐煩的回答後。

瑞華,十七歲高考那年我問你「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你回答你是為了我和我爸在繼續活著。

那時我壯志滿懷,意氣風發,對你的答案嗤之以鼻,心想你真是一個懦弱的女人,只知道把生命的意義寄托在子女身上。

如今再想,就連你的兒子和孫女,這兩個被你視為「生命意義所在」的兩個至親,也從未想過要去傾聽你,保護你。

我已不敢再想,那些坐在墳前的黃昏,那些看完電視新聞後的早晨,那些沒人記得的生日,那些千千萬萬個覺得「生命在逝去」的深夜,奶奶唯一可依靠的,竟只有這本劣質發黃的日記本。

我拍下這些奶奶的日記,哭著在手機備忘錄給自己寫:不要忘了,奶奶遠比你想像的要寂寞。可我知道我會忘記的。

在年輕的我的生活裡,奶奶只能佔據一個很小很小的部分。我們已經漸行漸遠。我正經歷著一個女人最繁華自如的階段,而奶奶已經老成了一個失去了女性身份的人了。

奶奶唯一一張年輕時候的照片,是一張證件照,攝於瑞華52歲。

有次回家,我發現她的床邊立著一個塑封好的照片,照片上的年輕女人穿著旗袍站在花園中。

而這個身材曼妙的旗袍姑娘的臉,是一張滿臉皺紋、眼睛渾濁的老太太的面孔。

原來,奶奶花了50塊錢,在菜市場的某個路邊攤上,讓人把她的頭P到了旗袍姑娘身上。

拙劣的PS技術,看起來既恐怖又可笑,我卻盯著這張照片,心酸到不行。

在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人再過問她的欲望和情感,甚至沒有人會覺得她是個女人。奶奶72歲了,眉毛掉沒了,頭髮也快禿了,乳房垂到了肚子,整個人又矮又胖。

但她還是和所有女孩一樣,想要拍一張美美的照片,擺在自己的床頭。於是平時買雙鞋也只捨得花30塊的奶奶,為了一張這樣的照片,花了50塊。

當我偷窺了奶奶的日記後,我開始旁觀這個叫「瑞華」的姑娘,並且發現她的可愛。

她會在我給她畫眉毛時一邊罵著自己「老不正經」,一邊乖乖地任由我給她塗上口紅;

她會在我拉著她自拍時,趕緊去衣櫃裡翻出只有過年時才戴的假髮,對著鏡頭露出她認為最完美的「露8顆牙齒」的微笑;

她的枕頭是粉色的,拖鞋是碎花的,她給自己做的手提包是帶花邊的,香囊是五彩的。

她會背著我淘汰下來的小包包出門,在她那些小姐妹面前「啪」得一聲打開鎖扣,掏出老年機看時間。

她過慣了苦日子,吃穿用度從不挑剔,卻在我給她買新的老年機時,小心翼翼地跟我說:

可不可以買一個紅色的?

她有時很俏皮,嫌我總是賴床,便特意在菜市挑了個粘鉤粘在我床對面的衣柜上。

粘鉤上寫著五個字:起床困難戶。

她有時很可愛,我領了工資帶她去買新衣服和鞋子。

她像個小女孩,認真挑選著顏色、花紋和款式,在鏡子面前轉來轉去,很糾結地問我:

——「我穿這件會不會被別人笑話?」

——「不會,誰敢笑話你,你穿這件好看的很。」

瑞華72歲了,我再也不準有人再欺負她,我想把世界上最好的一切都給她。

奶奶的一生有什麼值得寫一本自傳的?

我回想著這個問題,很快意識到,在未來,我也會面臨這個問題——我自己的一生又有什麼值得寫一本自傳的嗎?

很有可能我的答案是:沒有。當我這樣想時,我對奶奶肅然起敬,她做到了給自己的人生一個交代。

也許會有那麼一天,奶奶的日記永不再更新,而我也會和奶奶一樣,在無人問津的生日那天,寫下

「這輩子最開心的時候就是做女孩子的時候

這樣的字句。只希望到那時,我還記得那句寫在信尾,來自奶奶的終極祝願:

「最後希望你:自尊自愛,自強自立。」

文|沙耶辣

編輯|阿斯巴甜

相關焦點

  • 「我偷看了奶奶的日記本……」
    和她印象中的不一樣,奶奶的日記本裡竟然藏著那麼多自己不知道的秘密……樸實又真摯,構建起奶奶的一生。相信你看過之後,也一樣會被感動。作者 | 沙耶辣來源 | 脫氧核甜(ID: SweetReviews)註:文中所有的「我」,均指代原作者。
  • 我偷看了奶奶的日記本
    和不少是由家中老人帶大的孩子一樣,奶奶貫穿了我迄今為止的所有記憶,可以說是我生命中最重最重的存在。但從小到大,在我的世界裡,「奶奶」是瑞華永恆的代號。我對「奶奶」之外的她沒有好奇心,有時候甚至想不起來她的名字。但是在這個日記本裡,她是那樣的鮮活。日記本裡夾著許多封永遠也不會寄出去的信。
  • 偷看孩子隱私不好?開學第一天,我從女兒日記裡看到了這個···
    但是今天要和大家說的這個媽媽,她跟我說「開學第一天,我從女兒日記裡看到了這個···」。···她女兒以前還是比較活潑的,自從媽媽和爸爸離婚,跟著媽媽後,她在學校就很少和同學老師交流,回到家中,媽媽因為忙也很少搭理她。這讓她養成了把心事寫在日記裡的習慣。當然,對於孩子的日記,我這位同事以前就經常「偷看」過,只是後來和女兒爸爸離婚後,突然就沒有了這個心思了!
  • 我偷看了奶奶的日記本.......
    幾年前的某一天,奶奶突然跟我說,她要寫一本自己的自傳。「奶奶有什麼值得寫一本自傳的?」這是當時我腦海裡的第一反應。和不少是由家中老人帶大的孩子一樣,奶奶貫穿了我迄今為止的所有記憶,可以說是我生命中最重最重的存在。但從小到大,在我的世界裡,「奶奶」是瑞華永恆的代號。我對「奶奶」之外的她沒有好奇心,有時候甚至想不起來她的名字。但是在這個日記本裡,她是那樣的鮮活。
  • 防止家長偷看 一些中學生用英語寫日記(圖)
    中學生:用英語藏起自己的心事  馮曉娟是呼市五中初三年級的學生,她性格比較內向,不愛說話,學習成績非常好,特別是英語成績比較突出,這和她每天都用英語寫日記有一定的關係。馮曉娟說:「我喜歡英語,為了提高成績,我把學過的單詞和語法以日記的形式表現出來,對於英語成績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但是我用英語寫日記的另外一個原因是為了防止我媽看。」
  • 偷看了孩子日記,還抱怨她有秘密?媽媽趕緊想辦法挽回孩子的心吧
    掛了電話,才知道閨蜜又做了一件「傻」事,她家女兒給我「告狀」來了。閨蜜家女兒叫蓉蓉,屬於那種冰雪聰明的小女孩,從小就非常有主見,而且做什麼事情也都有自己的分寸與原則,是我們幾個老閨蜜的共同小閨蜜。隨著年齡逐漸長大,小女生自然會有小女生的小心思或者小秘密。
  • 怕父母偷看心事 中學生寫英文日記
    怕父母偷看心事中學生寫英文日記 2002年7月4日09:16  揚子晚報   2002年07月04日  成都訊 昨日,一位姓李的母親焦慮地向記者求助:原本一向用中文寫日記的女兒最近和自己玩起了
  • 90後媽媽偷看女兒日記,紙上短短的幾句話,卻讓她悔不當初
    90後媽媽偷看女兒日記,紙上短短的幾句話,卻讓她悔不當初生活中家裡若有多個孩子,父母想要真正做到一碗水端平也很難。為此,就會出現有一些孩子得到父母的不公平,對待父母心生怨恨。90後寶媽看到女兒的日記本,僅僅幾句話卻令她淚目90後的王娟在與丈夫結婚之後生下了一個女兒,因為國家開放的二胎政策,女兒也上了小學,不需要每天待在家裡,王娟和丈夫想著再生一個孩子,以他們的經濟實力也完全養得起。
  • 偷看了媽媽的日記,原來她以前竟是這樣的人?
    日記本的封面還是九十年代的女明星,紙張已經泛黃,裡面的字跡也變得有些模糊,原來是我媽媽的日記本。我也不記得它是什麼時候落在我屋裡的了,好奇地翻閱裡面的內容,原來是媽媽在我這個歲數時寫的日記。每當我和媽媽聊起我的未來時,聊天總是會不歡而散。我無語她老套落後的傳統思想,她瞧不上我傲慢的年少輕狂,這大概就是代溝吧。
  • 方剛:我看了她大學4年的愛情日記
    讀完第一本日記,我深深地被主人公的故事所打動,於是,寫了下面這篇閱讀筆記。發表前,發給日記的作者看過了。 我把這文章發布,相信可以促動更多的人了解情愛和人生。畢竟,打動我的,相信也可以打動讀者。 我還將繼續收集別人的日記,繼續以我專業的眼光進行解讀。當你不想保管自己日記的時候,捐出來,用於促進人類的情愛,無疑是非常值得的。
  • 方方《武漢日記》英文版「正式出道」,她把人生的這九件事攬上了
    一邊寫日記,一邊翻譯,一邊出版,一邊上架,這速度也真是槓槓的,若說沒有內外勾結,小編是不信的。在方方日記裡,「我的醫生朋友說」是她的常用語氣助詞,而她未經證實就宣稱廣西援漢護士死亡引發武漢協和醫院震怒,醫院通過不同途徑私信了方方幾次,方方置之不理,才有了醫院的闢謠。
  • 田亮曬兒子亮仔日記:小孩子有什麼隱私?
    前段時間,田亮在微博上曬出兒子亮仔的日記,用戲謔的口吻說:「細品亮仔的日記,我深深檢討自己,把孩子累夠嗆的表演我怎麼能錯過呢……」田亮愛分享孩子們的日常這無可厚非,但萬萬不該分享孩子的隱私。孩子的日記,是屬於他的小秘密,家長不能看更不能曬出來。世間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父母之愛是為了分離。父母陪伴、養育孩子最後的目的,是希望他成為獨立自主的人,能負責起自己的人生。分離,從允許孩子擁有「小秘密」開始。
  • 7歲女兒看到爸爸就躲回房間,媽媽感覺蹊蹺,偷看孩子日記後淚崩
    有一次趁著女兒與同伴出去玩耍的時候,她打算進孩子房間偷偷看一下日記,沒想到偷看日記後這位寶媽淚奔。孩子小的時候,她的日記本上無一例外都寫滿對爸爸的思念之情,沒想到在爸爸回來的這幾天,女兒在日記上寫:爸爸已經很久沒有回家過了
  • 你可能不知道的《安妮日記》
    這本日記銷售超過三千萬冊,並被翻譯成67種語言,也讓安妮成為全球公認的大屠殺受害者象徵。這本「日記」是安妮十三歲的生日禮物,它原本只是一本剪貼簿,但她收到後決定將它用來記錄日常生活。寫滿剪貼簿後,安妮將日記換到了兩本筆記本上繼續抒發情緒,共寫下超過360頁的日記。
  • 密碼日記本
    寶貝興奮地說著:「媽媽,寫完字我想寫日記。」她說的隨意,我卻多少有點震撼:這才識了幾個字,就想寫日記了?不想掃她的興致,便隨口說:「好吧,不會寫的字就用拼音代替。」不一會,就聽寶貝在喊:「媽媽,我寫完了,你給我看看嘛。」
  • 每日一笑:你怎麼知道我看你日記了?我在你的日記裡看到的
    我這樣寫,我的家園是一個美麗的村莊,勤勞的農人伯伯頂著酷日農作,烏黑的皮膚就像脆皮烤鴨相同,冒著誘人的油光……2、中午做了一大鍋紅燒肉,我媳婦說:你吃吧!這幾天大魚大肉的我都吃膩了,我想吃點鹹菜和泡麵。我疑惑地回了一句:「那好吧!」
  • 二戰期間遭納粹毒手的波蘭少女,她的秘密日記將於近日正式出版
    當時18歲的她,雖然躲了起來,但還是被敵人發現了。她生前的日記將會首次出版,日記裡記錄的主要是她14-18歲的生活縮影。二戰期間,這位波蘭猶太少女蕾妮婭·斯皮格爾記錄的關於秘密大屠殺的日記,一直被封存在美國紐約銀行的保險庫裡,直到70多年後的今天,她的這本日記才終於重見天日。
  • 搞怪談|女孩子的日記裡一般會寫些什麼
    這個問題,我從初中被語文老師強制要求每天寫一篇日記的時候,就開始思考了。直到最近玩了《神無月》手遊通過培養小姐姐的好感度來解鎖她們每天的日記後,我才發現自己當初可能錯過了什麼。雖然日記內容都是關於學習生活、指點江山的雞毛蒜皮事,但不久之後你就會發現你的媽媽猶如神算一般,開始審問你是不是早戀了。而罪魁禍首居然就是你書包裡那個女生給你的日記本……上的香氣。
  • 小學生怎樣寫日記 ——評韓國教育家鄭雪芽的《我今天寫什麼日記》
    眾所周知:《馬燕日記》曾經風靡一時,這個回族小姑娘做夢也沒想到一本很蹩腳的日記,居然能改變自己的人生軌跡,將她從「地獄」升入「天堂」,不僅讓家庭徹底脫貧,還讓她念了世界頂尖級的大學——法國索邦大學,並且畢業後她留在了法國還創辦了自己的公司!以她當時的狀況,高中畢業後能讀個「寧夏大學」都夠嗆,可是日記卻使這一切成為現實。
  • 不同的年齡,不同的日記——學生寫日記的那些事
    小學一年級的日記,分為上半年的日記和下半年的日記。一年級上半年,正是學生們牙牙學語的階段,最初的階段每天只需寫出一兩句話,不會的字寫上拼音。一年級上半年的日記是非常需要家長引導的。漸漸地,從一兩句話可慢慢增加到每天寫8句話,形成一個小語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