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能力究竟指什麼?華為、阿里「六個盒子」:組織管理必備工具

2020-12-11 趙貓貓砸職場

字數 ▍2400字,閱讀約5分鐘

01 組織能力是「管理內功」

如今在職場江湖上混跡,想帶上團隊,做個leader ,成為「香主」「堂主」「舵主」,不會兩下子真功夫是不行的。這諸般功夫中,「內功」是基礎,沒有內功,會再多的刀劍功夫都是枉然,管理系列武功的基礎內功就是——組織能力。

管理者必須「內功深厚」

人類社會分為個人和群體,群體就是組織了——但不是一群人在一起就是組織,比如一群人乘坐電梯,他們不是組織,他們會在不同的樓層下電梯,也去不同的樓層幹不同的事,他們沒有統一的目標,也沒有共同約定遵守的規則,這個場景下他們只是一群人。

寫字樓等電梯

但是,當電梯發生危險,他們就立刻變成一個臨時的組織了:他們具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逃生;他們也有了共同認可的規則,那就是平時大家各自學習到的電梯逃生方法。

組織,就是2個人以上組成的集體,他們按著共同認可的規則,各有分工,去完成共同的目標。組織是由目標、規則、和人組成的。

被困電梯自救

02 組織能力的「道」與「術」

我們在談「組織能力」的時候,到底在談什麼?兩個維度,兩句話:一是「道」的層面,從最根本上來說——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要在一起,我們在一起用什麼方式互動和工作。二是「術」的層面,從管理術語上講,就是制度/流程、人、文化。

組織能力,是各大網際網路公司對於團隊管理者訓練的基本功,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很多做業務、做技術的同學,會天然地認為組織工作是人力資源的事,或者起碼是高管的工作。

實際不然!只要你的工作是由人來完成的,工作做不好一定是人的原因,即使有市場、技術、資源等等因素,究其根本都是人的因素。

組織能力到底是什麼

在你的組織中,市場、運營、技術的人員有問題,或者這個市場部門、技術部門的組織有問題,才會產生相應的業務、技術問題。所以,業務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人的問題,是組織能力和組織效率的問題。

不但你帶團隊要掌握組織技能,即便你不帶團隊,只是一名基層員工或是高專業級別員工,你也同樣要掌握一定的組織技巧——因為你在組織中。即使在寺院修行的僧侶,也是在宗教的組織中。

所以,有人就有組織,組織就是江湖,你活著就逃不掉組織。聰明的做法是主動學習組織知識、技能,成為組織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企業的核心能力,最終都落到組織能力

03 戰略、業務與組織的「三角關係」

公司的業務、部門業績是河裡的水,組織是河床,戰略是河道。戰略河道決定業務河水的方向,組織河床決定業務河水的流速與質量。

當業務水量比較大的時候,往往看不到組織河床的狀態。但當業務水量減小,醜陋的組織河床就會浮現,長期不修整河床,河水就會產生漩渦、分流,出現孤島、斷流,甚至大河就會分散為沼澤地。

戰略、業務與組織的「三角關係」

04 標杆企業的組織管理實踐

沒有組織意識,就做不好業務工作,組織絕不僅僅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管理就是管人,管理就是管組織。公司的老大,任正非、馬雲、賈伯斯、馬斯克,包括創業型公司,都在解決三方面的問題:方向、組織、錢。

而在這裡,組織能力最為長效,是創造價值的根本,往往組織是核心競爭力,因為方向可以跟隨,錢可以融資,唯有組織是必須自己創造、成長,必須是自己的,必須是長在自己身上的。

華為人力資源管理綱要2.0

我們經常看到各大公司常有大的組織調整方案,比如阿里巴巴的「大中臺小前臺」「平臺型組織」「班委會決策機制」,GE的「無邊界組織」「末位淘汰機制」「271原則」,華為的「幹部能上能下」「之字形成長」「壓強原則」,海爾「內部創業」「賽馬不相馬」……這些都是組織發展(OD)系統中的一些具有各公司特色的方法,總體沒有跑出OD管理的大系統。

以上,咱們明確了什麼是「組織能力」,以及「組織意識」在經理人日常管理中的價值,接下來,咱們介紹一種有效的組織管理工具——「六個盒子」。

組織管理工具「六個盒子」

05 「六個盒子」的核心內容

在很多一線網際網路公司中流行這樣一句話:「不管業務和組織架構怎麼變,六個盒子跑一遍」。六個盒子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組織管理工具,在組織診斷、人才盤點、有效溝通、組織建設與發展上,有廣泛而實用的應用場景。阿里、華為等,都將其作為日常管理必備工具,修煉管理者的組織能力。

第一個盒子:使命和目標。繪製、展示你的公司/部門,未來2-5年的戰略大圖,標明階段性的裡程碑;繪製戰略實現的地圖,即組織的執行路徑;關鍵工作的績效KPI。集體拼制這張大圖,確保每個部門、關鍵人懂得這張圖。

第二個盒子:組織和架構。目標在組織內的部門拆解,在這裡,柔性、灰度與明晰程度是挑戰;平臺方式是技術發展後智能辦公的方式;部門領導者的能力模型,任用、培養和儲備;組織的自驅動機制設計。

第三個盒子:關係和流程。一項業務,它在組織中的橫向穿透能力,說明組織的效能,這當中的基礎就是部門協作關係設計,流程的設置,流程的完整程度,迭代速度。現在,為更好地提升組織的效能,更多的組織設計以項目、流程為牽引,而不是以部門為牽引,誕生跨部門的「虛擬組織」。

第四個盒子:獎勵和激勵。「硬」與「軟」兩種方法,是獎勵與激勵的原理。軟的是偏長效激勵,如文化、榮譽、長期發展、期權;硬的是偏即時獎勵,如月度獎金、年度績效、年度調薪。這部分是組織的原動力,根本是解決組織為什麼存在和怎樣存在的問題。

第五個盒子:支持和工具。也就是幫助機制,現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管理工具也越發豐富,數字智能化管理要達到信息即時、授權範圍全打通,為決策提供相對充分全面的信息;設計決策工具,通用日常決策流程化;設計自己特色的業務支持工具,提高效率,最大程度避免內耗;測算工具資源與效能產出的能效比ROI。

第六個盒子:領導和管理。其實,有了前面5個盒子的工具,管理者的工作內容就十分明晰,就是運營前面5個盒子,診斷各個盒子的問題,及時修正。

具體的方法是:周會想想重點盒子,月會基本六個盒子跑一遍,季度會議認真逐項把六個盒子具體內容過一遍,保證你的組織不出問題,也就是有人、有精力、有能力、有激情,按著既定的戰略方向,集中全力攻業務。

日常就是處理「例外事件」,沒有例外才是正常的。一切正常,你就可以隨意找團隊人聊天,做人才儲備。如果大家都在忙,你就可以去「吃雞」了。

嬉笑怒罵砸職場,看清本質再出發,咱們下期再會。

相關焦點

  • 組織診斷神器 – 六個盒子的應用(一)
    戰略決定了企業的目標和方向,是做正確的事,對於企業來說是最為重要的工作,但光有正確的戰略,沒有匹配的組織能力,戰略也無法有效地執行,所以企業必須不斷的提升組織能力,而組織能力是否能夠匹配當下的公司發展,就需要進行組織能力的診斷,我們來給大家介紹一個非常有用的組織診斷神器,韋斯伯德的六個盒子
  • 阿里、華為如何打造強大的組織?
    在這種情況下,原有粗放式的管理越來越不適合公司的發展,團隊的凝聚力開始出現問題。馬雲也一直在思考在公司層級增多、跨區域發展的情況下,如何繼續保證企業文化和價值觀的傳承,這對組織發展和人才培養是非常關鍵的。據阿里員工的公開分享,2004~2005年熱播的兩部軍事題材的連續劇《歷史的天空》和《亮劍》給了馬雲靈感。
  • 華為六君子彭劍鋒:從八個方面來提升組織的系統能力!
    華為六君子彭劍鋒:從八個方面來提升組織的系統能力!彭劍鋒 |2015年12月11日 15:02評論() 【創客100編者按】企業組織要實現能力提升,必須要建立對組織能力的全面認識。文中提到的這八個方面的能力共同構成了系統的組織能力,而組織績效的提升也必須是通過這八個方面有結構的能力提升來實現。
  • 華為、騰訊、阿里、小米、百度3年組織架構調整最全梳理
    陳春花教授在幾年前的一次演講中將企業轉型的起因之一聚焦在「可持續」三個字上。 9月30日,也就是國慶假期的前一天,騰訊公眾號發布了一篇名為《騰訊啟動戰略升級:紮根消費網際網路,擁抱產業網際網路》的文章。文章公布了騰訊的企業組織架構大調整,新成立雲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平臺與內容事業群,並將原七大事業群壓減至六個。這是騰訊時隔6年後首次動刀組織架構。
  • 組織能力強的企業,都做對了什麼?
    這個時代組織模式在創新,也有很多新概念,但都逃不出平臺型組織的底層邏輯。與傳統組織相比,組織能力的建設有三個方向: 當下,有哪些建設組織能力的標杆實踐值得關注?這些企業做對了什麼?何享健時代是完全事業部制,而中後臺能力不夠強,現在通過方洪波主導的789組織變革工程,美的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高成長階段,還是因為打造了強大的中後臺。 阿里還是做得不錯的,有組織部,有政委,強調價值觀認同和管理。在網際網路企業裡是比較強的。彭蕾等第一代將領,在阿里的平臺上能成就一番偉業,就是一個證明。
  • 用2個實際案例告訴你,組織需要常變常新
    4月3日,華為公布了任正非在誓師大會上的講話《戰場是最好的閱兵場》,任正非提出,特別授權消費者業務獨立運營、「軍團作戰」, 計劃用5年的時間,在組織設計和薪酬分配的邊界內放開做實驗。無獨有偶,今年618之後,阿里宣布成立創新業務事業群,而且是直接向阿里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逍遙子)匯報的事業群。
  • 業務決定管理?還是管理決定業務?從阿里京東組織變遷看智能管理
    業務決定管理?還是管理決定業務?從阿里華為組織變遷看智能管理字數 ▍2000字,閱讀約5分鐘01 真的是這個銷售不行嗎?華為在2017年的戰略務虛會上,也提出「方向大致正確,組織要充滿活力」,這些都是為組織管理適應業務的快速變化,做出的適應性調整。
  • 萬字長文探索華為、阿里價值觀管理之道
    它將員工分別納入到四個象限當中,第一象限裡的人叫做野狗型,就是業績能力很強,但是並不認同公司文化的一類人。在阿里,對這類人的態度與華為不同,華為是一旦納入這一象限就必須淘汰,但阿里會有一個儘量幫助他進行行為改進的過程,確定改進不了才實行淘汰;第二個象限的人是公司最為歡迎的一類,他們既認同公司價值觀,也有良好的績效表現;第三個象限中的人被稱為「小白兔」。顧名思義,這類人非常順從,但是缺乏戰鬥力。
  • 騰訊的組織能力是什麼?
    筆者按有很多文章介紹阿里、華為、字節跳動的組織能力,但鮮有介紹騰訊,這可能和鵝廠低調務實的風格有關,喜歡做,不喜歡說。因專注在組織能力諮詢,浸泡鵝廠5年的我,經常思考「騰訊的組織能力是什麼」。在「騰訊諮詢」的身份也讓我有相對抽離的位置,去觀察騰訊和其他優秀大廠相比下的組織能力特色。從「騰訊沒有夢想」說起我們就先從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說起吧。
  • 人才發展、學習發展、組織發展是什麼
    TD(Talent Development):人才發展一般歸入TM (Talent Management人才管理),人才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幫助組織發揮長期優勢,為組織持續提供關鍵人才。人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關鍵崗位人才的招募、識別、發展、管理和留任。人
  • 華為、阿里都在說的「中臺」究竟是什麼?
    尤其是阿里、騰訊、美團等一眾網際網路巨頭,正不約而同地掀起「中臺化」革新浪潮,上一個令人感到困惑的類似術語還是 OKR。如果說 OKR 更多是對於「人與業績」的調整,那麼中臺則是基於「業務組織架構」,按本文作者的話來說,它相當於是連接「前臺」和「後臺」業務中間的變速齒輪。
  • 老闆們天天在呼喚的組織能力究竟是什麼?
    組織能力由表及裡可分解為組織知識、組織規則和組織價值觀。缺乏正面組織價值觀和錯配人力資源專業體系導致企業的組織能力孱弱。打造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最終目的在於產出組織能力。組織能力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但這一過程又有清晰的規律。如果明確了這一規律,人力資源專業就能有的放矢地進行幹預,起到關鍵的作用。
  • 華為戰略管理「五看三定」中的「五看」究竟是什麼?
    華為最後構建的是一個以客戶為中心的流程化的運營與管理體系。客戶買什麼?誰買?誰決定買?什麼渠道買?汪瀛老師的家鄉也在五六線城市,汪老師曾問過他的家鄉人:覺得華為手機好,還是OPPO手機好?大部分回答:當然是OPPO好,華為一看就很差,OPPO還是進口,到處都是廣告。這段對話很真實,反映了OPPO真正做好了五六線城市的服務。
  • 企業大學如火如荼,華為大學是如何建立起組織運作與價值創造?
    那為什麼1998年不能建華為大學? 第一,1998年剛開始進行一系列的管理變革。華為自己成熟或相對成熟的管理方式、管理工具、管理理念還沒有形成。 第二,公司要有明確的願景、使命和核心價值觀。在2005年之前,華為的戰略是 「活下去」,這讓我們非常清楚的系統戰略和戰術,所以還是可以節節成長。
  • 阿里前政委:這種HR部門最值錢的人,全國不超過10個!
    但是OD的工作不僅是招個人那麼簡單,它聚焦於運用人力資源職能,推動整個組織和企業人才的發展,從而推動業務。某個諮詢公司做了一份關於OD職責關鍵詞的統計,從中我們也能看出對OD的綜合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阿里前HRD張麗俊在一次公開演講中,提到了組織發展:「你們知道,在HR領域,哪個部門的人是最貴的嗎?
  • 十張圖看懂華為業務與組織架構
    2012年,華為各業務部門廣泛應用共享服務模式:整合全球資源,在全球13個國家建立了12個能力中心和22個共享中心,支撐公司全球化戰略和卓越運營;財經、服務資源交付、採購履行等能力/共享中心在全球運營並持續改進,HR、IT和投標共享中心也相繼建成並投入運營,以更好地為BG和區域組織提供優質、高效的支持服務,使他們更加聚焦於客戶。
  • 簡單通過三個案例揭示華為管理思想|華為組織激活
    「主動辭職、重新競聘上崗」的內部整訓運動整整持續了一個月左右,孫亞芳帶領團隊的26個辦事處主任,同時向公司遞交兩份報告——一份辭職報告,一份述職報告,由公司視組織改革後的人力需要,具體決定接受每位遞交報告者的哪一份報告。在競聘考核中,大約30%的幹部被替換下來。就地下崗,擇優錄用,華為也由此開啟了大規模人力資源體系的建設。
  • 如何快速構建組織能力,打造企業智腦
    首先,「從廣義上說,組織是指由諸多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相互聯繫起來的系統。從狹義上說,組織就是指人們為實現一定的目標,互相協作結合而成的集體或團體,如黨團組織、工會組織、企業、軍事組織等等。狹義的組織專門指人群而言,運用於社會管理之中,現實中各企業團隊都是一個組織,企業組織整體由若干部門或團隊等局部組織構成。
  • 激活管理者本能,做組織最強腰部——實戰型管理者系統管理能力提升
    而變成我能做什麼?2、管理者的三位:錯位、越位、上位 (阿里揪頭髮的啟示、華為任總對中層的屁股觀)3、管理的角色界定:從「俠客」到「將軍」優秀的管理者不是自己當明星,而是創造明星4、管理者三種身份:制度的維護者 、文化的傳播者、績效的承擔者
  • 美團是如何建立起強大的組織自信和能力的
    略有不同的是,多數旁觀者會覺得阿里的組織管理很難學,但美團的歷程,似乎更具可複製性和學習價值,接下來詳細聊聊這個過程。後來的戰事證明了王興的神判斷,阿甘管理著全國近百個戰場,但他幾乎不出差,坐鎮總部,每天用近2個小時、反覆優化的20多個核心數據指標,日復一日的和他的隊伍正確樹立目標、分解目標、找出最重要問題和最著急的問題。讓目標管理和基於數據的精細運營滲入到美團組織的每一個毛孔,內化到組織血液,成為組織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