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數 ▍2400字,閱讀約5分鐘
01 組織能力是「管理內功」
如今在職場江湖上混跡,想帶上團隊,做個leader ,成為「香主」「堂主」「舵主」,不會兩下子真功夫是不行的。這諸般功夫中,「內功」是基礎,沒有內功,會再多的刀劍功夫都是枉然,管理系列武功的基礎內功就是——組織能力。
人類社會分為個人和群體,群體就是組織了——但不是一群人在一起就是組織,比如一群人乘坐電梯,他們不是組織,他們會在不同的樓層下電梯,也去不同的樓層幹不同的事,他們沒有統一的目標,也沒有共同約定遵守的規則,這個場景下他們只是一群人。
但是,當電梯發生危險,他們就立刻變成一個臨時的組織了:他們具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逃生;他們也有了共同認可的規則,那就是平時大家各自學習到的電梯逃生方法。
組織,就是2個人以上組成的集體,他們按著共同認可的規則,各有分工,去完成共同的目標。組織是由目標、規則、和人組成的。
02 組織能力的「道」與「術」
我們在談「組織能力」的時候,到底在談什麼?兩個維度,兩句話:一是「道」的層面,從最根本上來說——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要在一起,我們在一起用什麼方式互動和工作。二是「術」的層面,從管理術語上講,就是制度/流程、人、文化。
組織能力,是各大網際網路公司對於團隊管理者訓練的基本功,也是最重要的能力。很多做業務、做技術的同學,會天然地認為組織工作是人力資源的事,或者起碼是高管的工作。
實際不然!只要你的工作是由人來完成的,工作做不好一定是人的原因,即使有市場、技術、資源等等因素,究其根本都是人的因素。
在你的組織中,市場、運營、技術的人員有問題,或者這個市場部門、技術部門的組織有問題,才會產生相應的業務、技術問題。所以,業務的問題,歸根結底就是人的問題,是組織能力和組織效率的問題。
不但你帶團隊要掌握組織技能,即便你不帶團隊,只是一名基層員工或是高專業級別員工,你也同樣要掌握一定的組織技巧——因為你在組織中。即使在寺院修行的僧侶,也是在宗教的組織中。
所以,有人就有組織,組織就是江湖,你活著就逃不掉組織。聰明的做法是主動學習組織知識、技能,成為組織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03 戰略、業務與組織的「三角關係」
公司的業務、部門業績是河裡的水,組織是河床,戰略是河道。戰略河道決定業務河水的方向,組織河床決定業務河水的流速與質量。
當業務水量比較大的時候,往往看不到組織河床的狀態。但當業務水量減小,醜陋的組織河床就會浮現,長期不修整河床,河水就會產生漩渦、分流,出現孤島、斷流,甚至大河就會分散為沼澤地。
04 標杆企業的組織管理實踐
沒有組織意識,就做不好業務工作,組織絕不僅僅是人力資源部門的事。管理就是管人,管理就是管組織。公司的老大,任正非、馬雲、賈伯斯、馬斯克,包括創業型公司,都在解決三方面的問題:方向、組織、錢。
而在這裡,組織能力最為長效,是創造價值的根本,往往組織是核心競爭力,因為方向可以跟隨,錢可以融資,唯有組織是必須自己創造、成長,必須是自己的,必須是長在自己身上的。
我們經常看到各大公司常有大的組織調整方案,比如阿里巴巴的「大中臺小前臺」「平臺型組織」「班委會決策機制」,GE的「無邊界組織」「末位淘汰機制」「271原則」,華為的「幹部能上能下」「之字形成長」「壓強原則」,海爾「內部創業」「賽馬不相馬」……這些都是組織發展(OD)系統中的一些具有各公司特色的方法,總體沒有跑出OD管理的大系統。
以上,咱們明確了什麼是「組織能力」,以及「組織意識」在經理人日常管理中的價值,接下來,咱們介紹一種有效的組織管理工具——「六個盒子」。
05 「六個盒子」的核心內容
在很多一線網際網路公司中流行這樣一句話:「不管業務和組織架構怎麼變,六個盒子跑一遍」。六個盒子是一個非常實用的組織管理工具,在組織診斷、人才盤點、有效溝通、組織建設與發展上,有廣泛而實用的應用場景。阿里、華為等,都將其作為日常管理必備工具,修煉管理者的組織能力。
第一個盒子:使命和目標。繪製、展示你的公司/部門,未來2-5年的戰略大圖,標明階段性的裡程碑;繪製戰略實現的地圖,即組織的執行路徑;關鍵工作的績效KPI。集體拼制這張大圖,確保每個部門、關鍵人懂得這張圖。
第二個盒子:組織和架構。目標在組織內的部門拆解,在這裡,柔性、灰度與明晰程度是挑戰;平臺方式是技術發展後智能辦公的方式;部門領導者的能力模型,任用、培養和儲備;組織的自驅動機制設計。
第三個盒子:關係和流程。一項業務,它在組織中的橫向穿透能力,說明組織的效能,這當中的基礎就是部門協作關係設計,流程的設置,流程的完整程度,迭代速度。現在,為更好地提升組織的效能,更多的組織設計以項目、流程為牽引,而不是以部門為牽引,誕生跨部門的「虛擬組織」。
第四個盒子:獎勵和激勵。「硬」與「軟」兩種方法,是獎勵與激勵的原理。軟的是偏長效激勵,如文化、榮譽、長期發展、期權;硬的是偏即時獎勵,如月度獎金、年度績效、年度調薪。這部分是組織的原動力,根本是解決組織為什麼存在和怎樣存在的問題。
第五個盒子:支持和工具。也就是幫助機制,現在網際網路高度發達,管理工具也越發豐富,數字智能化管理要達到信息即時、授權範圍全打通,為決策提供相對充分全面的信息;設計決策工具,通用日常決策流程化;設計自己特色的業務支持工具,提高效率,最大程度避免內耗;測算工具資源與效能產出的能效比ROI。
第六個盒子:領導和管理。其實,有了前面5個盒子的工具,管理者的工作內容就十分明晰,就是運營前面5個盒子,診斷各個盒子的問題,及時修正。
具體的方法是:周會想想重點盒子,月會基本六個盒子跑一遍,季度會議認真逐項把六個盒子具體內容過一遍,保證你的組織不出問題,也就是有人、有精力、有能力、有激情,按著既定的戰略方向,集中全力攻業務。
日常就是處理「例外事件」,沒有例外才是正常的。一切正常,你就可以隨意找團隊人聊天,做人才儲備。如果大家都在忙,你就可以去「吃雞」了。
嬉笑怒罵砸職場,看清本質再出發,咱們下期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