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西南聯大在艱難的時代條件下,辦學八年,培養了楊振寧、鄧稼先、汪曾祺等多個領域內的精英人才,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話,一段傳奇。這樣的一所大學,從創立之初時,東奔西走,輾轉多地,且物資短缺,沒有教室、宿舍、辦公樓,只有核心靈魂一大批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的大師雲集,用他們富足的精神、自由的靈魂、獨特的人格魅力以及深厚的學識修養製作出一堂堂精彩內容照亮了莘莘學子求學之路。
西南聯大的教授到底是怎麼上課的?比如陳寅恪是怎麼講歷史的?馮友蘭是怎麼講中國哲學的?朱自強是怎麼講文學的?很多人並不清楚。翻看天地出版社出版的這套名為「西南聯大三部曲」(《西南聯大文學課》《西南聯大國史課》《西南聯大哲學課》)的書系,則有利於幫助你了解不少。該書系收入了在西南聯大任教過的13位名師的講義和優質文章,分文學、歷史、哲學三類。文學類的代表名師是朱自清。歷史類的代表名師是陳寅恪,哲學類的代表名師是馮友蘭。這些文章都是大師們在各自擅長領域寫下的文章,從中不但能看到大師們對於學問的認真,對於教育的堅持,還可以在這些文字後面看到大師們在艱難時世中,屹立不倒的身影。
在《西南聯大國史課》中,以時間為軸,由遠及近,收錄了張蔭麟、陳寅恪、雷海宗、吳晗四位西南聯大教授、歷史學家的代表著作,以多個維度探尋中國歷史的發展,如漢武帝的新經濟政策、唐代政治制度的演變、明教與明朝的關係,等等。在哲學課上,他們講述先秦時代的百家爭鳴,傳入與玄學的奇妙融合,「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辯論……都在本書中呈現,中國哲學的脈絡源遠流長,直到今天還在深刻地影響國人,理解中國哲學,才能理解當下。
《西南聯大文學課》則收錄了朱自清、遊國恩、蕭滌非、羅庸、聞一多、浦江清等六位先生的文章,並按朝代分為了五個部分,將先秦到清朝期間一些重要的文學作品、作者及其思想層層羅列、細細分析,通過文學來展現各位先生的思想及西南聯大的學術風採。精編西南聯大教授的學術經典,如張蔭麟講夏至秦漢,陳寅恪講唐代政治制度,雷海宗講宋元,吳晗講明朝,等等。
在《西南聯大文學課》中,收錄馮友蘭、湯用彤、賀麟等先生圍繞中國哲學不同時期和人物流派、歷史事件按照年代從古至今進行排序,以便讀者更好得了解中國哲學的發展脈絡。共計6個章講述哲學前初期到中國哲學經學時代結束。三位老師的文風風格各不相同,如馮友蘭老師是細膩,將信息揉碎了一點點講給你聽;湯用彤老師是深度,對於歷史背景、人物、流派、作品分析等深度寬泛;賀麟老師是反觀,用現代思維反思過去行為。畫風不同其對角度各有千秋。其中馮友蘭和賀麟老師會聯合中西歷史橫向對比,而湯用彤老師則專注中國哲學和歷史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