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古老中國的標誌和象徵,氣勢雄偉

2020-12-18 經歷過多少坎坷

絕大多數來北京的遊客,都會把故宮當作必去之處。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古老中國的標誌和象徵。雖說這裡早已不再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但當你置身於其中的高牆深院內,依然能真切地感受到它曾經的榮耀。

悠久的歷史給這裡留下了大規模的珍貴建築和無數文物,也成為今天遊玩故宮的主要看點。去了真的很震撼,體驗中國的歷史和文化,感受曾經的王朝和政治,受益匪淺。主要是帶孩子感受一下,很不錯,孩子很喜歡。

午門是紫禁城的正門,位於紫禁城南北軸線。此門居中向陽,位當子午,故名午門。東西北三面城臺相連,環抱一個方形廣場。北面門樓,面闊九間,重簷黃瓦廡殿頂。威嚴的午門,宛如三巒環抱,五峰突起,氣勢雄偉,故俗稱五鳳樓。

午門印象最深的是午門斬首,其實並不是在午門,而是在午門旁邊的菜市場;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館只有一個遊客入口了,就是午門。東華門什麼的都不能進入了,午門進神武門出,兩側工作人員出入。幸好是淡季故宮並沒有人山人海,適合安安靜靜地走一邊,身份證直接刷入,非常方便,都不用排隊買票;可以選單獨的大門票,或者是全票,包括珍寶館和珍表館。

北京故宮太和殿是「東方三大殿」之一,俗稱金鑾殿。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重建後的形制。殿內靠近寶座的六根明柱和梁、枋上的群龍彩畫,全用瀝粉貼金。寶座上方的蟠龍銜珠藻井,也統統罩以金漆,更顯出「金鑾寶殿」的華貴氣氛。

太和殿,從午門進入故宮後的第一個大殿,也是參觀人數最多的,最有名的大殿之一。也是故宮中軸線上的三大殿之一。同時也是現在最大的木構架建築之一。太和殿是紫禁城內體量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物。

相關焦點

  • 與歷朝皇宮相比,明清紫禁城原來那麼小?
    紫禁城,也就是現在的故宮,乃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城,有著近五百年作為皇宮的顯赫歲月。似乎比秦鹹陽,漢長安、洛陽,南朝建康,隋唐長安都要長久和輝煌。很多人都去過故宮,都會被故宮的金碧輝煌、綠瓦紅牆、高閣大殿彰顯出來的皇家氣度所折服,以為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座皇家宮城。
  • 故宮:世界五大宮之首,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古老中國的標誌和象徵。當你置身於氣派規整的高牆深院,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曾經的榮耀。悠久的歷史給這裡留下了大規模的珍貴建築和無數文物,也成為今天遊玩故宮的主要看點。遊覽古建築群故宮是中國乃至世界上保存非常完整、規模非常大的木質結構古建築群。這些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可以分為「外朝」與「內廷」兩大部分。
  • 明清兩代同皇宮 紫禁城來顯大同
    本文只是撿重要的建築說明一下,其他的暫時不說了,有興趣的可以實地參觀,畢竟以前老百姓可不能到皇宮裡面隨便遛遛彎。我們的故宮,以前叫紫禁城,是世界三大宮殿之一。(其他兩座是俄羅斯克裡姆林宮,法國的凡爾賽宮)。
  • 600年的記憶:紫禁城歷史上的幾個關鍵詞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皇宮,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傳統文化遺產,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它不僅擁有中國古代最宏偉的宮殿建築群,還擁有一百八十餘萬件珍貴文物和大量的文獻檔案,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印記,是中華民族記憶傳統、傳承文脈、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
  • 知識分享: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古人觀測天象和認識星辰的時候,常常把若干顆恆星組成一組,稱為一個星官。紫微垣包括北天極附近的天區,大體相當於拱極星區。古人認為,紫微就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們辦理朝政與日常起居的地方就是天下的中心,因此帝王的皇宮對應著天上的紫微宮。又因為皇宮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最高級別的"禁區",於是便用"禁"字來強調皇宮的無比尊嚴。
  • 故宮為何以前叫「紫禁城」, 名稱大有來頭!
    因此紫氣便被認為具有吉祥含義,預示著聖賢和寶物出現。杜甫的《秋興》詩曰:「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從這以後古人就把祥瑞之氣稱為紫雲,傳說中的仙人居住的地方稱為紫海,將神仙稱為紫泉,把城郊外的小路稱為紫陌。紫氣東來,象徵吉祥,由此可知紫禁城中「紫」大有來頭。皇帝居住的地方,防備森嚴,尋常百姓難以接近,所以稱為紫禁城。第二種說法認為與帝王迷信有關。
  • 盡覽風華:紫禁城見證明清歷史變遷
    紫禁城從明朝「永樂之治」肇建,到清朝「康乾盛世」定格,是我國明清兩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盛世風華歷史的見證者。古代社會,都城是國家的政治、軍事中心,皇宮是國家的中樞之地,建宮遷都是國之大政。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詔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宮殿」,是其建宮遷都決心確定的標誌。隨之下令建長陵,疏通大運河,為遷都作前期準備。
  • 500多年的紫禁城,為什麼改名叫故宮?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明清時期人們都稱呼其為「紫禁城」。許多人也許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又是什麼時候改名叫了故宮的呢?關於紫禁城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紫微垣乃天帝所居,皇帝自稱是天帝之子,即天子,故所居皇宮被喻為天上的紫宮。
  • 世界文化遺產,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北京故宮一篇建議收藏
    北京紫禁城,原名紫禁城,是明清兩代最後兩個封建王朝的宮殿,位於皇帝居住和居住的北京市中心,是當時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中心。現在紫禁城也是中國的象徵。紫禁城的建設不僅滿足了皇帝辦公和居住的需要,而且承載了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古物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無價之寶。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少的人工製品能夠存活。
  • 為什麼故宮還叫「紫禁城」?其中有什麼玄機
    故宮是在明成祖時期開始修建,先後有明清兩代24個皇帝在此執政。 眾所周知,故宮又叫紫禁城。但是,很少有人了解金碧輝煌的故宮為什麼被稱為「紫禁城」。其中隱藏著什麼玄機嗎?
  • 從民間神獸到皇家大婚的「寵兒」:紫禁城中的「龍鳳呈祥」
    這些精緻的婚禮吉服、頭飾上,沾滿著來自紫禁城的喜氣。自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以明太祖朱元璋修建的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皇宮至今,紫禁城這座明清兩代的皇城已經走過了將近600個春秋。紫禁城在這近600個春秋中,正如一位歷盡滄桑的老人,默默見證過數十次皇位更迭、王朝興替的歷史悲喜劇,記錄著無數帝後朝臣人生的悲歡離合。
  • 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題材背景
    北京紫禁城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中國所存最大、最完整的宮廷建築群。紫禁城自建成以來,一共居住過明清兩朝24位皇帝,其中明代14位、清代10位。  《後漢書》:「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中國古代天文學家認為,以北極星為中樞的紫微星位居中天,位置永恆不移,是天帝居住的地方。因此,古人把天帝居住的地方稱為「紫宮」「紫微」「紫垣」。皇帝自稱「天子」,即天帝的兒子,故將自己居住的地方稱為「紫城」。
  • 恢宏壯闊 氣韻生動品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_藝術鑑賞_中國...
    紫禁城原為明清兩代皇宮,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廷建築群。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8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將發行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一套。該套金銀幣共7枚,其中包括1公斤圓形金幣、3克圓形金幣、2公斤圓形銀幣、5克圓形銀幣各1枚,以及15克長方形銀幣3枚。
  • 《文明6》紫禁城歷史背景故事一覽
    紫禁城歷史背景故事一覽紫禁城—北京—中國遊戲中:產力要求:920 / 科技要求:印刷 / 地形要求:靠近市中心的平原。 / 效果:+1通配政策槽位。+5 文化值。現實中—簡介:紫禁城,也叫做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 日本的皇居,朝鮮的景福宮和故宮同是儒家文明圈,風格卻各不相同
    皇宮的大部分(包括宮殿本身),隱蔽在厚厚的石牆、古老的樹木和江戶時期的護城河內,一般不對外開放。皇宮正殿是宮殿的中心部位,皇室的主要活動和外交禮儀活動都在正殿的「松之閣」舉行。長和殿是天皇接受群眾朝賀的地方,豐明殿內有大宴會場,常御殿為天皇內宮。此外,宮內還有花陰亭、觀瀑亭、霜錦亭、茶室、皇靈殿、寶殿、神殿、舊御府圖書館等等。外苑位於是宮殿東南方的一座花園,有大片的綠地,還有經過精心雕琢的柏樹。
  • 歷史中的紫禁城——故宮
    提起故宮,很多人會沉迷於他的輝煌,然而等到夜深人靜之時,當人聲鼎沸歸於平靜,這時的故宮便回到原本的紫禁城,「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正是描寫了故宮往日的悽涼。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那你知道它為什麼又被稱為紫禁城嗎?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明清時期人們都稱呼其為「紫禁城」。許多人也許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又是什麼時候改名叫了故宮的呢? 關於紫禁城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紫微垣乃天帝所居,皇帝自稱是天帝之子,即天子,故所居皇宮被喻為天上的紫宮。
  • 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代皇宮建築群,竟然就在中國
    世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代皇宮建築群,竟然就在中國,而它就是「北京故宮」。「北京故宮」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舊稱紫禁城,它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也就是是皇帝居住、處理政務的地方,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代皇宮建築群,在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這裡成為故宮博物院,吸引著一批又一批的遊客。
  • 北京紫禁城為什麼改名叫「故宮」?紫禁城在當時又有什麼含義呢?
    明清兩代的皇宮在建成時,原本就叫「紫禁城」,而不是現在所說的「故宮」。說起紫禁城名字的來源,還要從天上的星星說起。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三垣包括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三垣中央,明亮耀眼,太微垣和天市垣陪設兩旁,因而有「紫微正中」的說法。、紫禁城:「紫」取自紫微垣,古代人們對於宇宙的一種遐想。人們把天上的數以百計星星們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 北京紫禁城可以說是中國皇帝的家,那麼它建造都付出了什麼代價?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北京故宮,世界五大宮之首,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曾經有24位皇帝居住於此。故宮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完工。公元1402年,朱元璋四子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皇權,登基稱帝。並開始血清建文帝一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