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兩代同皇宮 紫禁城來顯大同

2020-12-22 二哥說古論今

本文只是撿重要的建築說明一下,其他的暫時不說了,有興趣的可以實地參觀,畢竟以前老百姓可不能到皇宮裡面隨便遛遛彎。

我們的故宮,以前叫紫禁城,是世界三大宮殿之一。(其他兩座是俄羅斯克裡姆林宮,法國的凡爾賽宮)。現在在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故宮博物院。是中國最大的古代藝術博物館。裡面收藏了180多萬套藏品,是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現今故宮在北京城市中心,前有長安街,天安門駐立北方。天安門原稱承天門,是皇宮的正門。通過天安門進去,一片開闊地。午門呈現眼前。進入午門也算是進了皇宮了。

這時候看到北邊很大的宮殿叫太和殿。這就是所謂的金鑾寶殿,皇帝朝典,頒發聖旨的地方。

午門和太和殿之間的太和門廣場,有五座金水橋。當然天安門外面也有金水橋。這裡叫內金水橋。這橋造型精美,壯觀。中間的一座有精美的浮雕,是御路橋,供皇帝專用。不過現在你可能走不了,因為被圍欄圍著不讓走。東西兩側的是王公橋,供皇室成員、親王大臣通行。再兩側為品級橋,供三品以上官員行走。所以你也就過過皇親國戚王爺的癮。太和門廣場東邊有文淵閣,文華殿,體仁閣等,西邊有武英殿,弘義閣等。一些大學士的頭銜名由此而來。

中和殿

太和殿後面就是中和殿,這是宴請王公,舉行殿試的地方。所以想要當狀元就得在這裡面試。

保和殿

中和殿後面是保和殿,這裡順治,康熙在此居住過,也宴請過大臣。乾隆改為殿試的地方

慈寧宮

在三大殿西面就是慈寧花園了,這皇太后,太后,太妃們遊玩休息這的地方。慈寧花園的北面就是慈寧宮。這裡在明朝是前皇貴妃所住,清朝是皇后,皇太后居住的地方。三殿東邊是御膳茶房,再東邊就是南三所,皇子在這裡居住。

保和殿北邊,經過乾清門,就到了乾清宮。這裡以前是皇帝居住的正殿,後來皇帝搬到養心殿,這裡就是理政和舉行大典的地方。在北面就是交泰殿,這裡是皇帝放玉璽的地方,裡面有計時器漏壺,還有一口大鐘。在北面就是坤寧宮,這是皇后居住的地方。這就是所謂的內廷後三宮。

後三宮西面有養心殿,這是皇帝的偏殿,因為皇帝經常在這裡居住,成為事實上的寢宮正殿。

在他西面和北面就的很多嬪妃住的地方了,有鹹福宮,長春宮,永壽宮等。還有延慶殿,寶華殿,太極殿等,主要拜佛,祈福之類的事,有的還搞些宴席之類的活動。後三宮東面也是妃子住的地方,有延禧宮,鍾粹宮,寧壽宮等,也有養性殿,皇極殿等活動殿。

後三宮北面就是御花園了。裡面假山嶙峋,亭閣玉立,古樹林立。唯一的缺點就是水池少。也許他們都喜歡去頤和園了吧。裡面還有一座皇家道觀欽安殿。再往北就是神武門了。神秘的皇宮就是這樣了。

本文由二哥說古論今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與歷朝皇宮相比,明清紫禁城原來那麼小?
    紫禁城,也就是現在的故宮,乃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城,有著近五百年作為皇宮的顯赫歲月。似乎比秦鹹陽,漢長安、洛陽,南朝建康,隋唐長安都要長久和輝煌。很多人都去過故宮,都會被故宮的金碧輝煌、綠瓦紅牆、高閣大殿彰顯出來的皇家氣度所折服,以為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座皇家宮城。
  •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古老中國的標誌和象徵,氣勢雄偉
    絕大多數來北京的遊客,都會把故宮當作必去之處。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古老中國的標誌和象徵。雖說這裡早已不再是中國的政治中心,但當你置身於其中的高牆深院內,依然能真切地感受到它曾經的榮耀。
  • 為什麼故宮還叫「紫禁城」?其中有什麼玄機
    故宮是在明成祖時期開始修建,先後有明清兩代24個皇帝在此執政。 眾所周知,故宮又叫紫禁城。但是,很少有人了解金碧輝煌的故宮為什麼被稱為「紫禁城」。其中隱藏著什麼玄機嗎?
  • 故宮:世界五大宮之首,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
    絕大多數第一次來北京的遊客,都會把故宮當作必去之處。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也是古老中國的標誌和象徵。當你置身於氣派規整的高牆深院,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它曾經的榮耀。悠久的歷史給這裡留下了大規模的珍貴建築和無數文物,也成為今天遊玩故宮的主要看點。
  • 知識分享: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019.故宮為何又叫"紫禁城"  故宮又稱"紫禁城",這裡的"紫"不是指顏色,而是指紫微垣。紫微垣是星官名,是古代天象中最重要的三垣之一。封建帝王以天帝之子自居,他們辦理朝政與日常起居的地方就是天下的中心,因此帝王的皇宮對應著天上的紫微宮。又因為皇宮是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中最高級別的"禁區",於是便用"禁"字來強調皇宮的無比尊嚴。  紫禁城可是名副其實的"禁區"。明清兩代的皇帝,出於維護皇權尊嚴和自身的安全的考慮,所修建的皇宮既富麗堂皇,又壁壘森嚴。
  • 600年的記憶:紫禁城歷史上的幾個關鍵詞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紫禁城作為明清兩代皇宮,它是中華民族寶貴的傳統文化遺產,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它不僅擁有中國古代最宏偉的宮殿建築群,還擁有一百八十餘萬件珍貴文物和大量的文獻檔案,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印記,是中華民族記憶傳統、傳承文脈、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資源。
  • 歷史中的紫禁城——故宮
    提起故宮,很多人會沉迷於他的輝煌,然而等到夜深人靜之時,當人聲鼎沸歸於平靜,這時的故宮便回到原本的紫禁城,「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正是描寫了故宮往日的悽涼。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 北京紫禁城為什麼改名叫「故宮」?紫禁城在當時又有什麼含義呢?
    明清兩代的皇宮在建成時,原本就叫「紫禁城」,而不是現在所說的「故宮」。說起紫禁城名字的來源,還要從天上的星星說起。中國古代天文學家曾把天上的恆星分為三垣、二十八宿和其他星座。、紫禁城:「紫」取自紫微垣,古代人們對於宇宙的一種遐想。人們把天上的數以百計星星們分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即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位於中央的是「紫薇垣」,住著眾仙之王的天帝,所以人間的皇帝自稱天子,也幻象自己住在天下的中央,所以取了「紫薇垣」中的「紫」字。「禁」,就是禁止入內的意思,這裡皇帝住的地方,一般老百姓禁止入內。
  • 500多年的紫禁城,為什麼改名叫故宮?
    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明清時期人們都稱呼其為「紫禁城」。許多人也許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又是什麼時候改名叫了故宮的呢?關於紫禁城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紫微垣乃天帝所居,皇帝自稱是天帝之子,即天子,故所居皇宮被喻為天上的紫宮。
  • 故宮600年大展來了!紫禁城屋脊上的神獸搬下來給你看!
    備受矚目的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終於來了!此次展覽名稱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將於9月10日-11月15日在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開幕。布展現場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2020年,紫禁城建成已整整600年。紫禁城宮殿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和宮殿營造思想的集中體現,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共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在600年的傳承中,匯集了中華民族勞動人民的智慧。這裡是中國文化「有容乃大」的實物例證,是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大成之城」。
  • 盡覽風華:紫禁城見證明清歷史變遷
    白玉交龍紐「天子之寶」 圖片由故宮博物院提供【光明學術筆談】紫禁城建成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朝二十四帝,近五百年時間中以此為國家中樞之地,政之所出,號令天下。紫禁城從明朝「永樂之治」肇建,到清朝「康乾盛世」定格,是我國明清兩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盛世風華歷史的見證者。古代社會,都城是國家的政治、軍事中心,皇宮是國家的中樞之地,建宮遷都是國之大政。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詔以明年五月建北京宮殿」,是其建宮遷都決心確定的標誌。隨之下令建長陵,疏通大運河,為遷都作前期準備。
  • 故宮為何以前叫「紫禁城」, 名稱大有來頭!
    大家都知道故宮是近代才有的稱謂,1924年,馮玉祥發動了「北京政變」,將住在紫禁城裡的末代皇帝溥儀給攆出去了。馮玉祥說清朝都沒了,紫禁城裡還住個皇帝像什麼話!於是從此以後,紫禁城裡再也沒有皇帝了。而沒有皇帝居住的紫禁城也在1925年10月10日正式改名為故宮。
  • 北京紫禁城對大明王朝意味著什麼?為什麼朱棣要大修紫禁城?
    北京紫禁城佔地總面積高達72萬多平方米,是當今世界現存保存最完整的木質宮殿集群。1420年正式宣布完工之後,在接下來的500年裡,見證了我國明清兩代的興衰榮辱。大家在感慨於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明清兩代皇室的奢侈與大氣的同時,很少有人去思考,整個天下都曾是朱家人的天下,當年朱家人原本視南京為大本營,為什麼突然想要來「鳥不拉屎」的北京城發展呢?1366年,見天下已定的朱元璋開始考慮對皇權的強化。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皇室所居住的地方。
  • 大同古代銅造藝術博物館試開館,明清600餘年銅造藝術咫尺可感
    山西晚報訊(記者 劉俊卿)從北魏到明清,一千多年裡,大同銅器始終長盛不衰,甚至於皇宮裡用的銅餐具都是來自大同銅匠之手,民間因此流傳著「五臺山上拜佛,大同城裡買銅」的俗語,道盡了大同這座城市與銅的淵源。今年國慶期間,作為大同博物館的又一座分館——大同古代銅造藝術博物館試開館,從多個方面向遊客和市民展現大同銅造藝術與文化發展歷程。展覽用6個展廳,四個單元展示大同地區明清兩代600餘年的銅造技藝,其中包含了明清時期仿製商周青銅彝器、宣德爐、文房閒賞及蒙漢商業交往歷史,充分反映了古都大同在明清時期商業興盛、人文鼎盛、民族融合的繁榮景象。
  • 北京紫禁城可以說是中國皇帝的家,那麼它建造都付出了什麼代價?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北京故宮,世界五大宮之首,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曾經有24位皇帝居住於此。故宮建於公元1406年,1420年基本完工。公元1402年,朱元璋四子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奪取皇權,登基稱帝。並開始血清建文帝一黨。
  • 說說老北京的城門:皇城就是紫禁城嗎?長安街取名於哪個城門?
    有人就問了,這皇城跟紫禁城是一回事嗎?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呢?紫禁城和皇城並不是同一個概念。紫禁城是現在的故宮博物院,是明清兩代皇帝住的地方。紫禁城有四個大門,東南西北各一個: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
  • 紫禁城,明清時的「心臟」,火災時咋辦?
    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共有宮殿9000多間,是中國當時至高無上的皇帝居住和活動的地方,不僅皇帝,在裡面居住還有嬪妃及太監等各類宮廷服務人員上萬人,名副其實的「天下第一家」。紫禁城對應著中國古代星象學中天帝所居的紫微垣,被視為世界的中心。紫禁城還是中華國寶薈萃的聖地,是傳統藝術展示的殿堂。
  • 《文明6》紫禁城歷史背景故事一覽
    紫禁城是《文明6》中的一種奇觀,效果是+1通配政策槽位。+5 文化值,需要靠近市中心的平原地形建造,下邊就給大家帶來文明6紫禁城的歷史背景故事,大家可以來看一看。紫禁城歷史背景故事一覽紫禁城—北京—中國遊戲中:產力要求:920 / 科技要求:印刷 / 地形要求:靠近市中心的平原。 / 效果:+1通配政策槽位。+5 文化值。
  • 那你知道它為什麼又被稱為紫禁城嗎?
    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明清時期人們都稱呼其為「紫禁城」。許多人也許會好奇:這紅牆黃瓦的宮殿為何叫紫禁城呢?又是什麼時候改名叫了故宮的呢? 關於紫禁城名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紫微垣乃天帝所居,皇帝自稱是天帝之子,即天子,故所居皇宮被喻為天上的紫宮。
  • 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題材背景
    北京紫禁城原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是中國所存最大、最完整的宮廷建築群。所以明清兩代的皇宮,就成為「紫禁城」。  紫禁城東西寬約750米,南北長約970米,周圍環有10米高的城牆和52米寬的護城河,四周各有角樓1個。紫禁城佔地面積72萬餘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紫禁城有大小院落90餘座,房屋980棟,計8704間。紫禁城的布局規劃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風水和陰陽五行說的影響。建築沿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