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玉器最突出的成就是什麼?它有什麼樣的審美效果?

2020-12-12 收藏家雜誌

靈動多變的形體設計

商代玉器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無論在題材的廣泛性還是器型的多樣性上,都達到了前朝和後代無可比擬的程度。然更為值得稱道的是,即便是同一題材或者同一器型的玉佩,到了一個充滿創造活力的商代玉工手裡,也決不簡單地、程式化地複製或模仿,而是完全會以一種不同的韻味表現出來,給人以不斷的欣賞驚喜。一些商代鹿形佩飾,一樣的玉鹿,它們或奔跑或佇立或小憩時各不相同的形態,都被刻劃得多姿多彩。

圖1 玉虎形刻刀 故宮博物院藏

除此之外,商代玉工還十分善於從不同的題材中創造出相同的藝術意境。有些情態,在商代玉器中被一再地表現,儘管對象不同,但其構思手法和所要創造的意境,大致一致。這裡,我們以動物類玉雕中的「回首律藝術」——即將不同物種以相同的「回首」姿態,來表現警惕與敏捷的精神面貌為例,體味先人如何以多變手法,來塑造不同物種似曾相識卻又同中有異的藝術境界。如故宮博物院藏商代「玉虎形刻刀」玉飾(圖1),該玉飾高5.8、寬3.8、厚0.4釐米,扁薄片形,黃白色玉質。玉虎呈佇立停留狀,齒輪紋大口,橢圓形雙目,頭頸挺立,尾巴上翻內卷——是一副回首立地、張牙舞爪的樣子,表現出一種對外界生存環境高度警覺的神情。

圖2 玉龍 河南安陽花園莊出土

又如河南安陽花園莊54號墓出土的玉龍(圖2),長8.83、高4.69、厚0.55釐米,青黃色,器表有褐紅沁狀。此龍光素無紋,回首,口合,吻部凸起;下頷與背部相連,尾呈錐形上翹;後肢攫地,前肢呈騰空躍動狀……造型寫意,形態抽象,雖然並不如上一玉虎顯得張牙舞爪,但從肢體語言看,依然是一種在靜穆中帶有躍動預備行為的姿態。

圖3 玉狗 河南安陽殷墟出土

圖4 鵝形玉佩 山東滕州前掌大墓地出土

而河南省安陽殷墟出土的玉狗(圖3)和山東滕州前掌大13號墓地出土的鵝形玉佩(圖4),則是另外一種情況。玉狗長5.7、高3.5、厚0.5釐米,玉質墨綠色,同樣被雕琢成一種回首造型:四肢屈膝,前肢伸出,後腿蹲立,臀部上拱;頭頸向後呈180度扭轉,圓目抿嘴,專注張望中有一種不安。鵝形玉佩為青玉,長4.3、高3.2、厚0.30.49釐米。其背部拱起,長頸彎曲,呈扭頭仰視的立姿。然玉鵝的前肢略微前伸、後肢踮地而使身背聳立——分明是靜止中有種風聲鶴唳的警惕……

比照此二件回首形玉器與前述二件的表現手法,雖是一樣的形態設計,但所不同的是,如果說前二件作「回首」處理的玉虎與龍,我們從它們身上感受到一種警覺中觀察動向、並隨時準備反擊和拼搏的氣勢的話,那麼後二件玉狗與鵝的「回首」處理,則是在安靜中帶有一點騷動,並從抬臀、踮地、拱背的形象刻畫來看,有一種隨時準備撒腿奔跑的架勢——這樣的一種形體設計和雕琢手法,真是具有同工異曲之妙。而無論是警惕中準備搏擊還是警覺中準備奔逃,其實都能夠貼切地表現出那種「寓動於靜」的精神活動,這種精神活動,不能不說從一個側面暴露了商代先人對其時動蕩不安的社會生態的深切感受和真實寫照。

亦莊亦諧的審美效果

商代是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後的第二個王朝,也是第一個有文字記載的時代,由於其系統的宗教和哲學尚未形成,因此,祖靈、鬼神、圖騰等等信仰崇拜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主要精神支柱。而又由於較之更原始的農耕生活,社會制度的革新和生產工具的改進也使文明程度有了進一步的提升。由是,一方面是連綿不斷的戰爭與莊嚴的祭祀場面,佔據著商代社會的重要舞臺;而另一方面,統治階級錦衣玉食般的物質享受,以及世人對於美好事物的不懈追求,客觀上也給商代社會的文明進步起到了一定的推進作用。商代佩飾玉器中的較多題材,尤其是人首人像,有不少被雕琢得面目可怖,或神情肅穆,有種攝人心魄的威嚴,表述的便是處於「大事」中的情志。反之,更多的玉佩飾品,則是被表現得生動活潑,富於生活和理想情趣,又讓人頓生憐愛之心。那二種截然不同的造型創意,恰恰留有商代政治社會生活的烙印。

圖5 人面紋玉飾 河北省蒿城市臺西村遺址出土

河北省蒿城市臺西村商代遺址出土的人面紋玉飾(圖5),青綠色玉,高3.5釐米。該玉飾呈長方形狀,反面內凹無紋,正面陰刻與浮雕一人面圖像:額頭髮際短促密集;臣字目,鼻梁高聳,橢圓形大嘴,露齒其構圖稚拙,紋飾簡單,線條略顯粗糙,然因為那些被認真修飾了的五官,使玉飾形象鮮明而一目了然,生生地彰顯出一種莊嚴肅穆的神情來——祖先以那種神聖不可侵犯的形象,來福佑後人的生活——這正是玉工在此枚玉飾身上所要傳達出的信息。諸如此類的佩飾類題材,屢有發現,讓我們在領略到商代玉器美妙的同時,也會時時籠罩在那種神秘肅穆的宗教氣息之中。

圖6 馱鳥蠶身龍首玉佩 三門峽虢國博物館藏

但是商代先人的聰明,是在於對玉器的熱愛,並不僅僅止於莊重。那些情趣盎然和富有人性化意味的佩飾玉器,也每每見之於各種遺址場合。如河南省三門峽虢國博物館藏商晚期「馱鳥蠶身龍首玉佩」(圖6),這件器物描繪的是一條飛龍載著可愛的小鳥在空中悠然翱翔的景象,它在表達和諧、溫馨的生態意境上,具有很大的魅力。玉佩的形制非常奇妙:龍作為上天神靈,卻擁有一個蠶形的身體;龐大的頭部斜琢一對臣字形大眼,瓶形犄角和微張的口,看上去健碩雄壯。而小鳥立於龍背之上,非但沒有懼怕之態,反而昂首挺胸、目光炯炯,一副神氣活現、悠然自得的模樣。

圖7 馱鳥蠶身龍首玉佩模擬復原圖

這件原本為殘件的佩飾(圖7為該玉龍模擬復原圖),將具有神話色彩的龍、圖騰意義的鳥以及象徵農耕社會現實標誌的蠶融為一體,別出心裁地表現出天上人間水乳交融般的和諧景象,以及龍鳥相伴那種暖暖的人情味和濃濃的吉祥氣氛……看過神情威嚴的人首獸面紋玉飾,再欣賞這件浪漫氣息濃厚而又妙趣橫生的馱鳥蠶身龍首玉佩,那種籠罩在心頭的沉重和肅穆,一下子會變得蕩然無存。

文章來源:《收藏家》201909期《佩玉將將 其華灼灼——淺談商代佩飾玉器的造型構思藝術和鑑別要點》作者:李惠新

相關焦點

  • 河北欒城周家莊墓地驚現商代古墓,距今3000多年!
    經過考古專家的預估,欒城地區發現的墓地為商代後期的貴族墓地,它的發現填補了石家莊地區商代後期的考古發現空白。隨著挖掘工作的不斷推進,關於這座墓的謎團也越來越多,比如這座墓主人叫什麼?是什麼身份等等。欒城縣隸屬於河北省石家莊市(目前縣改區叫做欒城區),欒城縣下轄的一個村叫做周家莊,這個商代墓穴就是在這個村子發現。
  • 青銅永鑄:先秦玉器發展
    玉,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給了它很高的評價。《說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勰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 可見玉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地位。
  • 商周玉器特點對比介紹
    尤其是玉器的發展更為春秋戰國玉器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商周玉器雖然有共同點,但是也有不同點,可以說各有特色,各有所長。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對比商周玉器特點,使您對商周時期的玉文化特色有更為細緻的了解。六、商周玉器-玉片西周時期的片狀玉器主要是動物形玉片,紋飾也多為動物紋,但是出現的數量較商代要少。玉器開片較商代也薄,而且有些玉片雕琢得更為細緻一些。
  • 戰漢時期玉器遊絲毛雕工藝,細入秋毫,交接斷續,給人以視覺震撼
    在玉器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可以看見玉器明顯的變化和新的發展。玉器發展史上的重要階段,那就不能不說戰漢時期玉器。戰漢玉器的發展是有所繼承,也有很大的變化與發展。戰漢玉器並沒有繼承秦朝時期的特點,它繼承的是春秋時期玉器的一些傳統。戰漢玉器的改變也是讓玉器工藝在漢代的時候達到了一個歷史上的頂點,最大的改變就是讓漢代玉器的質量有了極大地提高。
  • 東京國立博物館裡的中國玉器
    與世界其他大型博物館一樣,中國玉器在東京國立博物館佔據了一席之地。 展示中國文物的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 中國玉器主要展示在該館的東洋館裡,以漢代以前的高古玉器為主,兼具宋元明清玉器和一些珠飾品。
  • 中國古代玉器-高古玉收藏知識大全
    商代早期的代表性遺址主要有:二裡崗鄭州商城、山東濟南大辛莊、偃師商城、山西垣曲商城、湖北黃陂盤龍城、江西樟樹吳城等地。商代晚期的代表性遺址主要有:河南安陽殷墟、四川廣漢三星堆、成都金沙遺址、江西新幹大洋洲商墓等地。3.商代玉器的紋飾有何特點?
  • 大洋洲鎮青銅博物館揭秘商代歷史 感受青銅特色文化旅遊魅力
    」,一座以青銅方鼎為外觀模型的博物館矗立在一片視野開闊的土地上,這裡是改寫了江南文明史,被專家稱為「長江中遊的青銅王國」的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她的旁邊就是新幹商代墓葬遺址。  2019年8月20日,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及遺址展示館重新進行了陳展改造提升並對公眾免費開放。工作人員介紹,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是展示、宣傳、參觀新幹青銅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新幹保護和利用文物資源,弘揚歷史文化,打造青銅文化產業,加快推進文化強縣、旅遊強縣建設的重要載體。她因1989年新幹商代大墓的發掘應運而生。
  • 中國12件頂級國寶玉器
    它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特大型玉雕,是一件裡程碑式的作品,它代表了元代玉作工藝的最高水平,也預示了明清時代又一個玉作高峰的到來。《國家人文歷史》將瀆山大玉海評為鎮國玉器之首。 清大禹治水圖玉山 大禹治水玉山,是中國十大國寶級玉器之一,中國玉器寶庫中用料最宏,運路最長,花時最久,費用最昂,雕琢最精,器形最巨,氣魄最大的玉雕工藝品
  • 中國玉文化的精神把玉石和玉器擬人化,賦予玉以豐富的審美價值!
    中國玉器史的高峰——漢代玉器數量多,質量高,禮器品種類型齊全,已形成了規格標準,式樣眾多的完整體系,且被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尤其是玉器進一步人格化,成為「道德觀念」的體現,玉德學說成為漢代玉文化對後世影響最大的美學觀念,奠定了漢代玉器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 玉梳子早在商代就已經出現,考古出土的早期玉髮飾,多見玉笄類
    玉梳子早在商代就已經出現,考古出土的早期玉髮飾,多見玉笄類大家好,很高興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的內容是關於幾件典型的商代玉器。1.商代銅柄玉斧 商代青銅與玉器合鑄複合器,除銅內玉援戈、銅柄玉刃矛外,還有銅柄玉斧,華盛頓弗瑞爾美術館、賽克勒美術館各藏有一件。弗瑞爾銅柄玉斧,通長41.9釐米,由玉斧身、銅把手兩部分構成,柄長於斧身。玉斧身青玉質地,沁澤呈桔紅色,光潔細膩。斧身略呈扁平方形,兩側平直,一側微損,刃部微弧。斧身與把手鑲接部位略薄,方便嵌入銅柄槽內。
  • 古玉講解~西周黃玉雕弦紋勒子|玉器|玉勒|紋飾|仿品_網易訂閱
    勒身的微曲線  商周玉器,在素器的工藝製作上,很大部分延續了文化期玉器的製作風格,尤為商代至西周早期,只是在青銅器時代的開啟之後,在工藝打磨上做到了更精,更細,皮殼更平滑規整。,死板,這樣的乾澀皮殼就算盤磨後也不會出現瑩潤的光氣,只會有種油膩皮殼質感。
  • 新石器時代玉器:原始圖騰的宗教思想
    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玦以青黃色玉料制,表面有多處色斑。整體為環形,一側有一開口,未斷開。開口一端為獸首,另一端為獸尾,獸身屈而成環,頸部有二小孔。目前,多處紅山文化遺址中出土了這類器型,它表現的是一種神化了的動物,反映了較大範圍的動物崇拜。
  • 紋飾,玉器上雕琢出各種花紋圖案,是鑑賞玉器的重要方面
    弦紋出現較早,在原始社會未期就在玉器中使用了。3.谷紋谷紋特徵為圓乳狀顆粒上加彎曲的短線,圓乳粒像穀粒,彎曲的短線似谷芽。谷紋在玉璧上出現最多,通常將谷紋整齊規律地斜向排列在璧面上,互不銜接又整齊劃一,具有較強的裝飾效果。
  • 華夏與世界文明起源:以玉祭文化為標誌,以古良渚玉器為核心
    它的存在期考古界與學術界的檢測定義為5200至4300年前。這個問題的定論筆者以為尚待商榷?另有實物科檢表明:它應該是距今8000至3000多年,其跨度達5000年!應該知道,華夏大地的上古各地多元文明的內涵都是有來源和傳承的,因為其核心是在原始民眾生存之餘,均離不開「以神為中心」的祭祀文明,其載體是珍貴的玉器。
  • (文化)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及遺址展示館開館
    新華社南昌8月20日電(記者袁慧晶)歷經2年多時間改造提升,位於江西新幹縣的大洋洲商代青銅博物館20日上午重新面向公眾開放,同時開館的還有新建成的大洋洲商代大墓遺址展示館。
  • 殷商玉器中,常見的片狀玉動物都有哪些造型?
    殷商時期常見的小動物有魚、鴨、鳥、燕、虎、龍、象、牛、馬、兔等。圓雕、片狀都可以見到。在造型設計上,圓雕動物基本上造型寫實,也就是雕什麼像什麼,片狀小動物的造型比較複雜,主要有四種造型:1.皮影式造型殷商玉器普通動物造型的重要特徵,是輪廓外沿線走向生硬,缺少圓滑的轉折走向。生硬的轉折與折鐵線形成了一整套和諧的表裡組合,具有典型的皮影特點,即對器物細部結構忽略不計,不加刻畫,但其比例與勢態卻很準確生動。
  • 商代先民的日子是什麼樣?三峽博物館這些甲骨文告訴你
    △1月15日,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洹水殷契——商代甲骨文特展現場展出的刻有甲骨文的獸骨。記者 齊嵐森 攝/視覺重慶甲骨文是指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商代後期(公元前14至前11世紀)商王室和貴族的遺物。
  • 饕餮紋或者獸面紋:亟待解開的商代青銅器核心謎題
    如今很多博物館繼續將它稱為饕餮紋,那是因為在漫長的研究過程中,它成了一個有著明確指向的、約定俗成的「錯誤」稱呼,它和饕餮壓根沒有一點關係。那麼,饕餮紋「是什麼」和「為什麼」這個問題是否無解呢? (二)饕餮紋:單一動物紋或複合動物紋 饕餮紋是中國商周青銅器上最常見的紋飾,這一點不會有什麼爭議。
  • 傳統紋樣繁複迂迴的紋路裡蘊藏中國人的獨特審美
    可以裝飾在器具的邊角處,也可以用在青銅器最明顯最突出的部位。幾何紋樣最初是以裝飾紋樣出現在青銅器上的,之後漸漸作為底紋,來陪襯豐富主體紋飾,除了排成行列的四瓣紋及圓渦紋外,最多的是不規則的雲雷紋。隋唐時蓮花成為瓦當上最常見的一種紋飾,早期的蓮花瓣突起,而且是雙瓣;晚期漸低平,多為單瓣;到五代和宋初,蓮瓣紋變成長條狀,和菊花頗為相似。宋代開始,獸面瓦當漸漸取代了蓮花瓦當,並傳播到北方的契丹、女真和西夏,延續到元明清。早期的獸面較突出,宋、元時期的獸面上鬣髦甚多,紋理也較繁複。明清時宮殿建築上多用蟠龍紋瓦當。
  • 古代美人是什麼樣的?審美跟現代有什麼不同,這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說起古代美人,你心中浮現的是什麼樣的形象?是不是跟我們現在的這種雙眼皮、高鼻梁、還有什麼微笑唇不太一樣?那麼古人的審美是什麼樣子的呢?在古代畫作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來,在古代比較的吃香的臉型是鵝蛋臉,還有圓圓的滿月臉,有一些仕女圖女性的面部特別的豐盈。還有古人所說的豐滿,我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以胖為美的唐朝,比如說楊貴妃。歷朝歷代的審美都不同,從環肥燕瘦這個成語當中我們就能夠看到一些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