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娃過於擔心,有可能是家長太焦慮,3方法區分自己和孩子的需要

2020-09-03 黃衣心理

同事最近喜得一個女兒,不過,沒過多久,她就陷入了焦慮和煩躁。孩子剛出生一個月,就開始擔心自己的奶是不是夠,開始擔心以後自己休完產假之後誰來帶孩子,開始擔心會不會自己晚上睡覺了孩子發生一些什麼意外。我們都勸她放寬心,不要過於焦慮,大家都是從這個時候過來的。但是無論怎麼樣勸,她就是沒辦法從焦慮中走出來,每天看著都很憔悴。

其實,同事的這種現象,相信很多家長們都遇到過。這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育兒焦慮。著名的心理學家帕丁森曾經對這種現象有過專門的研究,他認為所謂的育兒焦慮就是當我們成為了爸爸媽媽之後,因為第一次為人父母沒有經驗而擔心孩子會脫離自己的掌控的一種行為。

從養兒育女開始,其實焦慮就和很多媽媽如影隨形了,只不過每個人的表現程度都不一樣而已。

這些無窮無盡的焦慮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1、育兒焦慮其實是家長自身的心理的反應

很多爸爸媽媽自己本身就有一些自卑或者是攀比的心理,這些心理碰到了養兒育女這件事情就被放大了,養育子女也就成了一種導火索。例如:當自卑的母親遇到孩子的需求沒辦法滿足的時候,這種情緒就會愈演愈烈,久而久之就發展成為了育兒焦慮。

2、家長不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

不像上一代人有很多兄弟姐妹,也承擔著幫助爸爸媽媽照顧弟弟或者妹妹的責任,如今的爸爸媽媽普遍都是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因此也缺乏了解孩子成長規律的這種寶貴資源。因為誰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不熟悉怎樣做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很多媽媽不這樣認為,他們多半會因為不熟悉而在照顧孩子的時候處處如履薄冰,他們感覺未知的事情很恐怖,由此就產生了焦慮心理。

3、家長的攀比心理也是導致育兒焦慮的重要原因

攀比的心理其實很常見,對孩子來說也是如此。許多人如今都把攀比的矛頭指向了孩子,從小就比誰照顧孩子照顧的好,上學了就比學習成績,孩子長大了就比誰的孩子賺錢多。其實,攀比心理也是容易產生焦慮的。

當自己看到其他人照顧孩子比自己照顧的好,就會產生一種緊張感。除此之外,很多媽媽還總是喜歡從其他人身上找安全感,只有當看到別人不如自己的時候,才會安心。但是實際上,大家都不願意把自己不好的一面展現出來,久而久之,在無窮無盡的攀比中,媽媽就很容易變得焦慮。

其實,育兒焦慮是每個人都會產生的,只不過是有的媽媽嚴重一些,有的看起來沒那麼嚴重而已,這是正常的現象。不過,為什麼很多媽媽可以那麼順利的解決自己的焦慮呢?

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幾種方法,幫助各位媽媽們緩解或者走出焦慮。

1、正確看待育兒焦慮

就像是剛才提到的,每個媽媽都會經歷育兒焦慮的這個階段,所以大家也不要過於緊張。很多時候,對育兒焦慮沒有正確的認識,非但不能順利的度過,反而會加劇這種心理。

正如德國的一位精神病學家所說:沒有焦慮的生活才是最恐怖的生活。焦慮很常見,育兒焦慮也只是其中一種而已。遇到問題就恐慌和害怕甚至退縮,只能是助長了焦慮的歪風邪氣,對於解決問題來說沒有絲毫的作用。因此,我們要正確看待並且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戰勝它。

2、多學習一些育兒知識

說到底,之所以焦慮,還是因為自己的不自信。我們發現,有很多看起來並不焦慮的媽媽,他們說起育兒知識來那是一套一套的,因為他們了解了孩子成長的規律,知道應該怎樣育兒,所以充滿了自信。

我們的媽媽如果想要順利的度過育兒焦慮期,最好的辦法就是多學習,廣泛的涉獵育兒知識,這樣,孩子再哭的時候我們就能知道孩子到底想表達什麼,孩子如果生病了我們也知道應該第一時間做什麼。所有的焦慮都是因為不自信,而學習可以讓我們更加自信,因此,學習育兒知識、了解孩子的發展規律才是緩解育兒焦慮的最好辦法。

學習的途徑有很多,可以請教朋友或者同事,也可以買一些專業的書籍來看。除此之外,現在網絡很發達,可以關注很多育兒的公眾號。不用把學習當做一種任務,每天睡前或者抽空看一兩條都可以幫媽媽們更好地育兒、順利的走出焦慮期。

3、不要總是和身邊的人談論起焦慮

許多媽媽都喜歡在有空的時候和鄰居甚至同時吐槽,說自己有多焦慮,很多朋友也會侃侃而談,說自己是怎樣應對的。當自己聽到其他人云淡風輕的說這事情的時候,壓力自然也就會倍增。

所以,我們應該儘可能的少向別人展示出自己的焦慮,而應該看到自己的進步。原來不會的東西現在學會了,原來不知道寶寶想表達什麼意思現在知道了,知道了就是在進步,就是在成長。轉變了思維之後,媽媽們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得心應手,焦慮也就隨之煙消雲散了。

仔細想想,孩子在我們的撫養下可以長大成人,往小了說,我們是在延續我們的家庭,往大了說,就是在為人類培養下一代。因此,養兒育女是一項偉大的任務,我們也正在完成著這項偉大的任務。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我們都不應該過分的害怕育兒焦慮而是勇敢的面對它。

那麼,關於如何緩解育兒焦慮,大家還有怎樣的觀點和看法呢?歡迎大家一起在評論區裡留言和討論。

相關焦點

  • 轉給新入園家長!如何應對孩子和家長自己的分離焦慮
    歡迎關注「幼兒園裡孩子王」,和我一同討論幼兒園裡的那些事兒!新學期開學了,幼兒園迎來新入園的孩子們!很多家長擔心孩子第一次離開自己而不適應,也怕什麼都還不太會的他們,離開了家庭的呵護,在眾多小朋友的集體中,得不到細緻的照顧。
  • 孩子有分離焦慮症,家長的分離焦慮也別小瞧
    每年剛開學那一段時間,幼兒園總是上演著各類哭法,很多家長看了啼笑皆非。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症耳熟能詳,殊不知,其實很多家長在開學季和孩子一樣會患有分離焦慮症。
  • 成績的背後,家長只看見自己的焦慮,卻忽視了帶給孩子的壓力
    看到這個問題時,我一下就知道孩子為什麼這樣,這種情況,經常有家長留言,有抱怨孩子給自己造成很大的麻煩,也有問是不是自己不夠關心孩子等等。可孩子為什麼出現這種問題,家長並沒有從自身找原因,而是在孩子身上找問題,把鍋推給孩子背,把孩子越壓越重。那麼家長的焦慮真的來自孩子本身嗎?
  • 家長花兩萬給娃"開天眼"學蒙眼識字,父母的育兒焦慮太可怕
    又或者是源於對孩子的期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過於迫切?對於孩子的學習而言,沒有一個父母是不操心的。但希望孩子有個好成績,需要有正確的方式方法,也要遵循正常的生長發育規律才行。正是因為父母的育兒焦慮,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才會被這些無釐頭的學習方法所誤導。所以我們當父母的,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應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擁有最起碼的育兒常識。
  • 聽說過孩子有分離焦慮症,家長的分離焦慮,你可別小瞧
    每年剛開學那一段時間,幼兒園總是上演著各類哭法,很多家長看了啼笑皆非。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分離焦慮症耳熟能詳,殊不知,其實很多家長在開學季和孩子一樣會患有分離焦慮症。一.朋友孩子兩歲半,這學期開始了上過渡班。開學前一晚,她奶奶因為擔心孩子而整晚睡不著覺。第二天,孩子爸爸送孩子到幼兒園後,他偷偷在教室外觀察了一個小時,接著又到監控室跟老師聊了一個小時。回家後,因為擔心,孩子爸爸又跑到了幼兒園。在這期間,他還和孩子媽媽聊天,明顯聲音狀態不如之前。孩子媽媽嘲笑爸爸患了分離焦慮症。
  • 孩子太粘人怎麼辦?面對「分離焦慮」,聰明的家長有方法
    2、一、 分離焦慮是孩子的必經之路1、 區分出『他人』和『自我』德國生理學家和實驗心理學家普賴爾於 1882 年發表的《兒童心理》一書中最早開始闡述兒童心理發展的現象。二、 家長應該做好的準備1、 在情感上支持孩子對孩子而言,分離焦慮是正常情感反應,因此我們需要理解他在與你分開時候產生的焦慮和沮喪。
  • 家長的育兒煩惱,至少有一半,來源於自己的焦慮
    文/小九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帖子:孩子3周歲體檢,身高92,體重14。家長非常著急,想去給孩子打生長激素……大家都是做家長的,愛孩子的心咱都能理解,只是三歲孩子就需要打生長激素了嗎?是不是過於焦慮了?
  • 面對孩子的焦慮、擔心,媽媽是這樣做的
    「想不到了,我很擔心遇不到老師。」「有沒有可能會遇到同班同學?」「有可能,我就和ta一起找教室,這樣我就沒那麼害怕了。」「那如果既不遇到老師,又遇不到同學呢?」「是呀,我最擔心的就是這種情況。」其實與其安慰,不如共情孩子的感受,會讓ta感覺到被你理解,被你看到,ta的焦慮感會降低很多,從緊張焦慮的情緒中撤離,我們才能想到更多的辦法。這時候再和孩子一起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會更有效。
  • 寶媽分享「自家寶寶的成長秘籍」,讓家長和孩子順利克服入園焦慮
    幼兒園新學期馬上開學了,家長和小朋友們都做好準備了嗎?除了按照幼兒園要求,提前給幼兒體檢、準備幼兒所需物品、調整孩子的生活作息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克服家長和孩子的入園焦慮。作為一名倆娃寶媽,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五點自家寶寶入園前克服焦慮的秘籍,讓寶貝們都能順利開心入園。1.提前教會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 焦慮情緒和焦慮症如何區分?戰勝焦慮情緒的5種方法
    如擔心自己或親戚患上絕症,認為自己出門會遇到車禍,覺得家庭面臨著很嚴重的經濟危機等。  而單純的情緒焦慮並不會使人出現這些情況,單純情緒焦慮人士緊張擔憂的情緒會局限於事件之內,並不會擴大化,也不會嚴重化。
  • 分離焦慮沒有家長想的那麼可怕,根據孩子的特點,找到合適的方法
    並不是所有的寶寶都能順利入園,大部分孩子還是會有「分離焦慮」。哭鬧、冷戰、不吃飯等方法都可能是孩子表達不滿的方式,那麼家長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分離焦慮,愉快的進入幼兒園生活?每天桃子把孩子送到老師懷裡,轉身就快跑,一方面是擔心孩子一直哭鬧,另一方面也害怕自己心軟。相信很多家長都經歷過,桃子的這個狀況。過來人都說:要堅持,千萬不要心軟,心軟反而是害了孩子。
  • @焦慮的父母們,給自己和孩子松鬆綁吧
    她在《親愛的小課桌》節目中說到:「我對小朋友的教育理念是,沒有快樂童年,孩子是需要一個嚴格的學習環境和態度的。」太多人害怕孩子「一步走錯,滿盤皆輸」,總是擔心給孩子的還不夠多,於是焦慮的父母也越來越多。但他們卻沒有意識到,當焦慮佔據了心靈,自己就會無意識地在家庭中形成一種壓抑的氣氛,瀰漫開來,從而影響到孩子。
  • 睿智燈塔-孩子過於驕傲怎麼辦,如何解決孩子驕傲自大的問題
    謙虛是一種很好的品質,每個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學會虛心,不要狂妄自大。但是現實生活中總有些孩子太過驕傲,不懂得尊重他人,也不知道謙讓,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過於驕傲怎麼辦,如何解決孩子驕傲自大的問題?驕傲情緒的產生主要是對自身沒有形成正確的認知,常常會高估自己。
  • 家長的焦慮90源於自己,你放下焦慮那刻,才是真正愛孩子的開始
    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家長的焦慮90%源於自己,你放下焦慮那刻,才是真正愛孩子的開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如今,大多數父母特別擔心孩子的成長,並總是習慣於照顧孩子的一切,但實際上這種行為只會使孩子失去學習的機會。心理學家認為,父母的焦慮感父母擔心自己無法控制孩子的未來和不可避免的傷害,為了有效消除這種煩惱,父母不禁為孩子設計生活,並嚴格要求孩子進行他們的預設生活。
  • 孩子「愛撒謊」?父母不必太焦慮,但一定要注意這些
    1孩子撒謊,家長別慌很多家長,發現孩子說謊了,就會很著急,擔心孩子會成為一個品德不好的人,其實有點過於擔心了。比如,他因為入園焦慮擔心老師說他,他可能就會把想像的場景告訴你,老師說我了。老師抽我了。然而事實是,並沒有。這種情況的說謊其實只是把心中的願望和想法表達出來而已,跟孩子的道德和品行毫無關係。
  • 家長需了解睡眠周期,讓娃養成好習慣
    文丨弘媽育兒經(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想讓孩子更加健康茁壯的成長,睡眠質量和睡眠時間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的家長會發現,剛出生的孩子,他們的睡眠時間都會特別的長,可能從早到晚都處於睡眠的狀態。這個時候可能就會產生焦慮,覺得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沒有活力。
  • 家長過度擔心孩子未來,教育焦慮在作怪
    孩子卻一副&34;的模樣,為何很多家長會對他們前途如此擔心呢?為何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孩子顯得焦慮急躁,首要原因便是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在這個需要上班途中吃早飯的時代,時間代表學習和工作效率。浪費了諸多時間,對父母而言便是將機會拱手相讓。他們擔心孩子的成績被同學不斷趕超,無法考上理想的大學,淪為&34;大軍中的一員。在這種前瞻焦慮的情況下,家長便會對孩子制定各種高目標。
  • 解決寶寶的分離焦慮,只能讓娃哭到接受?大錯特錯!
    帶娃去早教中心上獨立課時,發現不少孩子的情緒都不太穩定。大哭大鬧的有三個,情緒不佳的有兩個,只有三個寶寶是在冷靜等待上課。我在門口看到了比孩子還焦慮的家長們,一個個都趴在玻璃上看孩子的狀況。孩子對於照顧者的依賴過於強烈,在家裡的時候基本是被全職媽媽或者全職姥姥精心安排一天的生活節奏,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完全不需要自己獨立完成某件事情。另一方面,家長對孩子的牽掛太多。
  • "別動,這是我娃的玩具!"孩子社交時,家長需要這麼緊張嗎?
    >當你娃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時,你會不會緊張呢?很多家長也許並沒有上文案例中的奶奶表現得那麼誇張,但我想,內心的焦慮應該是會有點的。記得我娃在三歲左右的時候,當他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時,我就很緊張。因為當時寶寶正處於喜歡動手打人的階段,孩子們在一起玩耍,難免會出現一些矛盾。
  • 孩子膽小又害羞?其實和家長帶娃方式有關,想要解決方法並不難
    大家好,我是王師傅帶悟空,在我們生活中,不難發現很多小孩子在熟悉的環境裡很活潑好動,但是只要爸爸媽媽把他帶到一個陌生的環境裡,面對陌生的人和事時,孩子就會讓人覺得害羞又膽小。相信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在家還是在外面,都能有禮貌懂禮節、行為舉止落落大方,但總是失望大於希望。其實孩子之所以膽小又害羞,是跟家長的帶娃方式有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