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寶寶能夠乖乖地吃完飯,家長們餵寶寶一頓飯就要使出十八般武藝,不斷吸引寶寶吃飯。但是每次寶寶吃幾口了就不吃了,每次都留下一大桌豐盛的飯菜。本想說在幼兒園裡寶寶吃得不夠好,所以回家給寶寶補補,結果寶寶就是好的都不吃。
想著娃不喜歡吃自己煮的,那就換個人煮,結果寶寶還是照樣一口都不吃,還告訴我們「煮的飯菜不好吃,自己喜歡吃的學校的,在學校裡自己都可以吃完」,家長聽了這樣的話,真的是老血都要吐出來了。自己費心費力做的飯菜還沒有幼兒園好吃,都想把寶寶丟到幼兒園裡面,讓寶寶吃完再回來了。
其實寶寶不是認為家裡飯菜不好吃,而是幼兒園的飯菜就是專門做給小朋友們吃的,照顧他們的喜好。幼兒園飯菜和家裡飯菜差別還是有的,家長可以看一下幼兒園飯菜特點,對自己煮的菜做一下小改變。
1、 專門為寶寶準備的
幼兒園的飯菜為兒童準備的,這種準備首先出現在營養搭配上,幼兒園食堂會根據寶寶需要的攝入的營養,搭配當天給寶寶做的飯菜,確保寶寶的營養均衡。
其次是照顧到寶寶的口味,因為家長做飯的時候更多考慮到的是一家人的口味,或者是用自己的口味去做菜。但是寶寶並不一定喜歡家長的口味,所以才出現了寶寶放著好菜不吃。
最後是幼兒園的飯菜會做得比較可愛,寶寶看到可愛的飯菜,就會願意去吃。但是家長煮飯就不會特地做一些可愛的樣式,吸引寶寶去吃,寶寶心裡會對比,這個飯菜不可愛還是幼兒園的飯菜看著好吃。
2、 人多,吃飯氛圍好
幼兒園裡面吃飯不是只有寶寶一個人吃,一個班級的人一起吃飯,在這個過程中寶寶看著別人吃飯,從眾心理會讓寶寶跟著其他人一起吃飯。同時也會互相比較,看誰吃得最快,寶寶在這些心理的驅使下就會主動去吃。
而且幼兒園裡不同於家裡,沒有剩的讓寶寶餓了去吃,早上的活動消耗了寶寶很多的精力,到吃飯時間的時候寶寶基本已經餓了,這時候寶寶因為餓會覺得自己吃的東西更好吃。而且下午幼兒園一般會給寶寶一些點心,有些寶寶消化比較不好,吃了點心後回家還沒消化完,就會出現出不下的情況。寶寶不餓,所以家長做的再好吃的飯菜,他們也不願意吃。
3、 家長的錯誤餵養習慣
就像上面說的,寶寶不餓所以不想吃,有時候家長過度餵養寶寶,導致寶寶太撐吃不下正餐。有時候寶寶並不餓,而是家長認為寶寶餓了。
寶寶剛活動一下,家長就急著讓寶寶吃一點東西,這樣寶寶一直都是飽的狀態,沒有時間去消化。在這種情況下,寶寶看似運動消化了,但是實際上寶寶一直都沒有消化,看到盡心烹飪的飯菜也覺得索然無味。
寶寶覺得幼兒園飯菜好吃家長不要覺得傷心,注意寶寶的口味,把飯菜做得更符合寶寶喜好,改掉錯誤飲食習慣,寶寶自然回家乖乖吃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