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人的智慧不同,造成他看世事的眼光不同。眼光短淺的人,只能看到眼前的一點利益。而眼光深遠的人,看事物則更長遠。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其實說的就是一個人有智慧與無智慧的差別問題。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將自己變成「立地貨」,說自己「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當然憑孫悟空的能力,我們相信他能做到這一點。但是一般的普通人,卻沒有辦法做到這一點。
富貴是每個人所希冀得到的,但是這個世間有這樣一個現象,往往富貴的人,需要一個人的德行相應跟上。也就是說,沒有德行的人,即便家財萬貫,終究有朝一日,會給敗光。所謂榮華富貴,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就是這個道理。
也就是說,真正想要求得榮華富貴,眼光短淺的人,只會消耗自己的一切。眼光深遠的人,則會去為自己的長遠打算,為自己做些積德的事。
中國人對積德之事研究得很透徹了。但是現在的很多人,忙於賺錢,忙於養家,正在逐漸忽略能給自己帶來長久富貴的「法門」。那麼,就讓本文與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給自己積德的智慧。
先理個次序,總體來說分三步:
1、想積德,先守德。不守德,所積的德,也會損掉。
2、正確積德,多做對他人有利益的事情。
3、積德之後,該怎麼辦?
下面,就逐一為大家拆解這三個問題。
01第一步:想積德,先守德
很多人知道,積德行善,能給自己帶來莫大的利益。俗話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很多人可能想,我做了很多好事,怎麼沒有看見有善報呢?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是這樣的。一個人去做積德之事,你所有得到的德,都積累下來了。但是它並不會立即消耗掉。因為「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後面還有一句:「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很多人將這句話單獨的理解到惡報那一部分去了,它對善報這一部分,同樣是起作用的。
從人的命運學說來看,人的一切,都是有定數的。但是一個人,在他的一生中,行善作惡的多少,能夠改變這種命運。
在人們的心目中,只要不斷地去積累自己的德行,等著自己的,就是福報。但是事實往往是,你做了很多的好事,卻沒有得到一個好的回報。除了「時候未到」的原因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你沒有守德。
所謂的守德,就是平時不做損德之事。比如與別人吵架,惡語傷人,忤逆父母,騙人害人等等,都會損失掉自己的陰德。
你一邊積德,一邊卻在損德,如果你做的損德之事要大,那麼等著你的,很可能不是善報,而是惡報了。
由此可見,守德的重要之處。
02第二步:如何正確積德?
可能很多人聽說過布施。所謂的布施,就是將自己的東西,施捨給他人。如果是財物方面的布施,能改善別人的經濟狀況;如果是精神方面的布施,能改變別人的心理狀況。
無論是哪一種布施,目的都是為了別人好。但是很多人,往往在「為別人好」時,反而給別人帶來了麻煩。
有這麼個故事。
有個心理師一生中,不停地幫別人解決心理上的疑惑。他以為,這一生肯定是上天堂。結果他死後,卻掉進了地獄。他心裡不服,於是去問閻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