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研究】日臻化境,不可方物——讀賴少其花鳥畫

2020-12-22 騰訊網

曩者受於在海、賴曉峰賢伉儷之約,評述賴少其先生的山水畫藝術。賴老山水畫汪洋恣肆,氣象萬千,區區文字,何以盡言!只得將賴老《臨梅清含鄱口》一畫與梅瞿山之作做一比較,撰成《胸中有丘壑,腕底如神助——讀賴少其臨梅清〈黃山湯泉圖〉》一文。今值《賴少其花鳥畫集》榮譽問世,賴、於二位又有所命。承蒙青眼復加,乃略陳數語,聊表對賴老先生花鳥畫的讚佩之忱。

如果套用軍旅語彙,將賴老山水畫比之為「主力」,那麼,其花鳥畫則不妨稱之為「偏師」可也。雖雲偏師,卻也絢爛斑斕,尤以其晚年所作,極盡雲蒸霞蔚、璀璨光華。

賴少其先生的花鳥畫如同其山水畫,浸淫植根於傳統,而於陳老蓮、金冬心用力尤勤。中國古代卓有成就的花鳥畫家眾多,賴老何以偏偏選取了陳、金二位作為他學習的標杆呢?

明代陳洪綬,號老蓮,作畫以人物為擅長,山水、花鳥無一不精。清初周亮工《續畫錄》稱他「作花卉、禽鳥、蝴蝶尤有生趣」。賴老之於陳老蓮,除了藝術上的學習之外,當有更為深層的原因。陳老蓮生逢明清交替、社會動蕩之際,拜明末大儒劉宗周(蕺山)為師,養成剛正不阿、浩然磊落之氣。明亡,具民族氣節的陳老蓮,以緇衣終。而在陳老蓮藝術生涯中,有一點值得引起注意,就是他的版畫藝術為其藝術生命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且對後世有著深遠的影響。這在中國古代畫家中幾乎是僅見的。正是這種對人格魅力的服膺與藝術經歷的契合,賴少其對陳老蓮的花鳥畫心摹手追,於其畫作的題跋中,對陳老蓮的推崇、景仰之言,不勝枚舉:

此陳老蓮畫也,豔而不俗,真雅人者。——《臨習陳老蓮·月季》

有人說:老蓮畫法,能合古心。餘以為不是從古人之法而得之,而是從生活出發,方能達古人之心。……老蓮畫既能超出生活,又合古心者,何耶?初看不像,實則比像更難。——《臨畫筆記》

老蓮之畫,既高於生活,而不失為有個性之作者,此中中華民族之精英所聚也。——《臨畫筆記》

花卉以陳老蓮為師,有師指引可以事半功倍。——《花卉以陳老蓮為師》

其作於四十三歲時的《一車紅》頗具陳老蓮神韻。

清代金農,號冬心。清人張庚《畫徵續錄》說他「年五十餘始從事於畫,涉筆即古,脫盡畫家之習」。此前,金冬心詩、書、印均超邁,登上畫壇不到十年,即以此四門技藝冠絕一時。金氏廣交遊,講名節,重友誼,與印壇巨擘丁龍泓、著名詩人厲樊謝及鄭板橋、汪士慎、高西唐、羅兩峰(金氏弟子、「揚州八怪」殿軍)交情甚篤。金冬心畫梅,高古、樸茂,饒有逸致,堪稱一絕。賴老與金氏的人品,有如神交。賴老亦喜畫梅,學金冬心,能取乎其上。在學習過程中,心得多多:

金農謂:「仙姝綠萼華,當於玉女窗中夢。見之羅敷,有人呼之欲出。」——《仙姝綠萼》

故賴老的梅花能獨標高格。且看作於一九八二年的《臨金農梅花》立軸:枝幹如籀文,「枝梢如荊棘」(語出明沈襄《梅譜》),高古虯勁,挺拔向上;花朵擁擁簇簇、層層疊疊,誠如香雪之海。題詩以漆書寫就:

「自古畫梅多高士,鶴子梅妻林處士。王冕畫梅稱高標,金農水邊數畫須。」……壬戌早春,客申東湖賓館。劉翁以金農梅畫示餘,因畫之,並記日月耳。

其畫與書俱深得金冬心三昧。

賴少其晚年花鳥畫一如其晚年山水畫,仍立足于堅實的傳統基礎之上。賴老花鳥畫極少用沒骨法,舉凡枝幹、莖葉、花朵,以至水禽、木石,莫不以線勾勒,然後施色。設色穠麗而且絢爛,加之背景多以對比色暈染,故能呈現出與同期藝術家迥異的獨特風格。除早期受陳老蓮、金冬心等人影響之外,其作品還使人聯想到日本的浮世繪。賴先生曾參加我國文化代表團或受邀數度訪日,見到風格獨特而又視覺強烈的浮世繪藝術,將其有機地糅進自己的繪畫,當屬自然。如作於一九八七年的《刺桐與玉金榕》《灑金榕與老來紅》等。尤其是「丙寅變法」之後的作品,融入了現代藝術元素,使其作品呈現一種絢爛之美。在《劍葉灑金花與黃蝦花》中題云:

餘於丙寅歸故裡,住羊石齋中。吸收中畫與西畫之長,實行變法,既不似中畫,也非西畫,姑稱為中國人所作之畫可也。

賴少其先生八十以後所作,漸給人以渾淪豁脫之感,可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語見《埤雅·釋獸》)。這很容易使人想到白石翁與黃賓老暮年之作。

白石翁在其最後的時光裡,以風中牡丹的圖式(包括葫蘆),所作凡數十張。眾所周知,因採用「瞞天過海」之法,老人自署之年比實際年齡大兩歲,其最後一年為九十七歲。而以此畫款識「九十八歲白石老人」看,人們有理由揣測老人此時是否已經處於一種精神恍惚的狀態。但看到畫面上花之鮮豔、葉之濃鬱,整株牡丹迎風而立之動感;葫蘆已略不成形,而藤蔓纏繞之錯落有致且不失健爽遒勁。凡此種種,人們不能不驚嘆老人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藝術創造力。

捷克藝術理論家海茲拉爾說:「(齊白石筆下的)牡丹在狂風的逼迫下搖晃不已,像是在激烈的戰役中飄動著的旗幟。有意思的是,齊老畫中類似表現主義的表現方式也在著名風景畫家黃賓虹的作品中出現過。」(郎紹君《齊白石的被發現》)

傅雷先生說黃賓老晚年山水畫「近觀極不類物像,遠觀則景物粲然」。黃賓老九十歲自題《疊嶂幽林圖》云:「範華原畫深黑如夜,山沉鬱蒼厚,不為輕秀,元人多師之。」這一年黃賓老一目失明,一目視物模糊,幾乎純憑感覺作畫。視其九十以後所作,竟依然黑密潤澤、渾厚華滋。

賴少其先生晚年,尤其是輾轉於病榻之所作,似與齊黃二老有異曲同工之妙。賴老生前侍畫的小林感嘆,繪畫真是賴老生命的一部分。這時賴先生已很難在畫案的宣紙上揮毫,而是靠在病床上,多用水粉或水彩顏料,在一塊小木板墊著的卡紙上作畫。從茲也,傳奇式的人生經歷,豐富多樣的藝術實踐,對世間萬事萬物的多方位感知,對親情、友情、鄉情的眷顧與依戀……「精騖八極,心遊萬仞」(語出晉陸機《文賦》),思遐以舒捲風雲,神遠而吞吐物象。千山萬壑奔來筆底,百卉千花聚至毫端。所畫有的很難分辨是山水還是花鳥,渾無構成而無不構成,不可方物而美輪美奐、臻於化境!

我讀賴少其先生花鳥畫,爰作如是觀。

二〇一四年處暑於湘潭苦廬

- END -

相關焦點

  • 踵事增華薪火相傳 孫季康的花鳥畫藝術與傳承
    這是近日花鳥畫大家孫季康在中國人民大學畫院孫其峰花鳥畫工作室為學生授課的一幕。    孫季康1951年出生於北京,畢業於天津美術學院國畫系,曾任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書畫研究院繪畫研究室主任,是中國人民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 美術研究|花鳥畫繪畫造型藝術中,構圖是創作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
    在繪畫這一種造型藝術中,構圖是創作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歷代畫論都著重提出章法、布局來研究討論。所謂章法、布局,也就是構圖,也就是六法中所說的經營位置。元饒自然在他所著的《繪宗十二忌》中主要談了構圖問題,釋道濟所著的《畫語錄》中,「境界」、「蹊徑」兩章也著重地講述了構圖的重要,這些雖然是偏重於山水畫方面,但對花鳥畫也有一定參考價值。
  • 淺談花鳥畫的虛實,關於黑白和背景,達到豐富聯想的藝術效果
    在不同的藝術手法中,其含義及要求也是不同的。只有當這些不同的虛實關係,都處理得十分巧妙合理,並能有機統一在畫面上時,才能產生巨大的藝術魅力。現在就幾方面的虛實關·系作些探討。白,是指畫面的空白、虛處;黑,是指畫面表現出來的實處。所謂「知白守黑」,是說,知道和理解畫面的空白是起著虛的作用,才能布置好畫面黑的實處。
  • 美術研究丨中國花鳥畫學院教學的奠基人——陸抑非的藝術人生
    費秋聲(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以下簡稱費):何老師,您是陸抑非先生任教浙江美術學院時期帶的第一屆研究生,也是新中國的第一屆中國花鳥畫的研究生。前後追隨陸老近三十年,肯定對陸老的藝術有著深刻的體會。首先想讓您談一下陸老的藝術淵源。
  • 隱喻和象徵:宋代工筆花鳥畫的藝術特色和文化內涵
    宋代工筆花鳥畫的藝術特色宋代的工筆畫畫面以方或圓為形狀,從小處入手,以小博大,用熟練的構圖手法、各種各樣的畫作對象以及簡單寫實的線條勾勒來蘊含廣闊的意境,表達自己的主題思想。北宋的文人畫家主張把詩歌中抒寫不盡的情思流溢在書法和繪畫裡,以補充文章詩歌的形容不足,作畫講求寄託,所以對藝術形象的創造「無常形而有常理」,可以不必拘泥於枝枝節節的形似而加以總體把握,達到物我交融,身與物化,形成充滿「象外之意」的藝術意象。
  • 簡淨·單純的內心外化一一讀魯剛的花鳥畫藝術
    東京國際藝術大展並獲「村山富市」獎2015年被評為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美術理論研究與書畫創作高研班優秀班主任2016年參加「學院之光」當代青年優秀畫家邀請展2017年參加「一帶一路,四海昇平」中國傳統文化藝術交流展(東京站)著作出版
  • 陝西省美術博物館:花之魂——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
    劉曦林:「花之魂」-花鳥畫的歷史經驗與藝術規律花之魂——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文 / 劉曦林現代史上的中國花鳥畫,已不是古代畫史上狹義的一門,而包括了花卉、翎毛、蔬果、草蟲、畜獸、鱗介、四君子(梅、蘭、竹、菊)等以動、植物形象及其相關物為題材的各種作品
  • 美術研究|唐代花鳥畫研究的新視野——墓葬材料引發的思考!
    因此,長期以來,繪畫史中所謂花鳥畫獨立成科的階段只是空有其名,與對同時期山水畫、人物畫的研究相比,唐代花鳥畫的研究顯得較為薄弱②。以上現象進而提示我們,以往美術史的研究過於截然分開工藝美術與純藝術的概念,導致織物、器物紋樣的歷史價值在研究中受到了忽視。通過考察墓葬中花鳥畫造型方式的來源,我們發現所謂「工藝美術」與「純藝術」的分野在唐代其實相當模糊,同時這一點又可以在畫史中得到印證。
  • 中國工筆花鳥畫的傳承:中國古代工筆花鳥畫的發展歷程
    在夏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上,以植物、鳥獸為文體的紋飾已大為應用;春秋戰國時期,工筆畫這一畫種初現雛形,出土於長沙陳家大山 1 號楚墓的帛畫《人物龍鳳圖》中可見,它以毛筆畫於絲綢的帛上,平塗施色,線條雖稍顯生硬,但能準確生動的刻畫出人和動物的形象;秦漢時期,從帛畫、壁畫可以看出,這時的工筆技法已遠遠超過戰國時期,其造型生動,能熟練掌握賦色技巧,線條也達到一定水平,而且繪畫內容豐富,多反應社會生活,藝術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 煙雨芳池——2021辛丑白光花鳥畫年曆
    白光,祖籍山東陽穀  任教於天津美術學院藝術創作研究中心、花鳥畫研修班導師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禮賓局特聘藝術家  天津市青年美術家協會副主席  天津市書畫藝術研究會花鳥畫藝術研究院院長  中共天津市委黨校書畫藝術顧問  文化部青聯美術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書畫藝術交流委員會執行委員  榮寶齋(天津)高研班導師、藝委會副主任《中國書畫》雜誌社書畫院特聘畫家  出版《中國當代學院畫風·白光》、《丹青鑑賞實力畫家精品集·白光》《白光花鳥畫作品集》、《中國當代青年國畫家白光作品集》、《中國國畫名家白光作品集
  • 他的花鳥畫注重意境,講究形式美,不局限與空間的限制!
    王榮,號硯山逸仕,齋名如雲閣,內蒙古烏蘭察布人,畢業於內蒙古師範學院藝術系美術專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內蒙古美術家協會原副主席。多年處置專業教學和創作研究,作品先後參加全國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美展。代表作「清明雨」、「霞映翠竹」、「灑脫秋風」等均在全國各類展出中獲獎。
  • 西安美院|焦永峰當代花鳥畫
    藝術觀點(節選)文/藝農對於每一位畫家而言,深入思考繪畫藝術與現實世界的關係,花鳥畫歷史與其當代創作等關係是必要且必須的。在藝術創作領域,尤其是以視覺審美為主要審美功能的花鳥畫作品中,究竟包含了哪些非視覺因素,並把握好這兩方面的因素是本文中將要研究和思考的重要問題。中國花鳥畫幾千年來所形成的傳統程式,如果不能加以正確的解讀和運用,那麼藝術創作的主動性就會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面貌缺乏新意,就會出現對傳統花鳥畫中折枝花卉表現的符號產生抽象化、單一化、程式化的理解和概念化的傳承。
  • 他的花鳥畫,用筆恣肆浪漫,取宋元遺韻
    宋元時期是中國畫歷程中的一座高峰,其無論是山水還是花鳥,都有蓬勃向上的發展高潮。而宋元時期開創處融合博大與精微濃鬱並存的全景花鳥畫,在清逸、華麗與素樸中既具有清逸淡遠的自然美感,又不乏細膩瑰麗的詩意刻畫,獨具花鳥畫特有的秀潤意境。
  • 怎麼臨摹《雪樹寒禽圖》丨名家課堂·張偉民講解中國工筆花鳥畫③
    》、沒骨法、兼工帶寫工筆花鳥畫設色等六個章節呈現。導師/撰文:張偉民(浙江畫院專職畫師、一級美術師)對優秀繪畫藝術的學習,不僅品賞永恆的藝術,也讀到了曾經的歷史。那人文的張力與情感的詩性,對繪畫藝術的研修者來講承蒙得以養正,臨摹則就是最直接的方式。
  • 寧波美術館:花之魂——當代中國花鳥畫邀請展
    >江文湛(1940年)曾賢謀(1941年)姜寶林(1942年)劉曦林(1942年)郎 森(1945年)郭石夫(1945年)吳悅石(1945年)湯 立(1947年)陳永鏘(1948年)方楚雄(1950年)老 圃(1955年)楊衛民(1962年)陳 林(1968年)劉萬鳴(1968年)王來文(1968年)馬順先
  • 美術研究|對優秀繪畫臨摹,不僅是品賞藝術,也讀到了曾經的歷史
    相應地,其用筆也非尋常工筆畫所默守筆力均勻的勾勒法。其運筆如錐畫沙,入木三分,有力透紙背之功。用「骨法用筆」一詞最為妥貼。叢竹閒散垂枝綴雪,與棘樹形成一緊一疏、一剛一柔的對比。枝頭寒禽眼神銳利、精神,與整體境界十分協調。而與之相襯的是畫面下部卻寥寥數筆,雪地山坡無皴平染,基本以一筆勾出山坡向背。而凹處疏落的竹葉與上面叢竹,密枝形成強烈反差。此構圖上一張一弛也。
  • 走近巨匠|​吳昌碩花鳥畫的四大藝術特色
    吳昌碩擅長花類和藤本植物等題材的寫意花鳥畫,他的寫意花鳥畫重氣尚勢,以渾厚豪放為宗,並「直從書法演畫法」,以深厚的金石書法功底和詩文修養為鋪墊,文氣洋溢,大氣磅礴,古樸蒼茫,自然野逸。本文將帶您解讀吳昌碩的藝術。
  • 曹偉「又見大唐」談刁光胤 滕昌祐花鳥畫
    晚唐刁光胤、滕昌祐,因擔起了把唐代花鳥畫傳遞給五代西蜀黃筌的歷史責任,而具有意義。刁光胤 (約852—932年),長安人。《益州名畫錄》說他「攻畫湖石花竹、貓兔鳥雀"。天復年間約50歲時為避兵亂入蜀。入蜀後的刁光胤30年一直勤奮作畫,他畫的畫為人們珍藏,刁光胤還精心培養學生,五代西蜀花鳥畫大家黃筌就是其入室弟子,從而留下刁光胤花鳥畫教學上的千古佳話。
  • 寓剛於柔 寄動於靜——畫家陳奕坤的花鳥畫藝術
    作品被廣州和曦美術館、深圳寶安群藝館、邯鄲藝術學院等多家藝術機構和收藏家收藏。現為廣州嶺南國畫院副院長,潮州畫院畫師,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工藝師,潮州美協會員。而且刻苦勤奮之外,他還多方求師、廣交同行朋友,兼之為人誠樸、心懷坦蕩、性情溫和、謙虛好學,故而能博採眾長、為其所用。其作品灑脫靈動、風格鮮明、生機勃勃、耐人回味,不論是大幅畫作摺扇小品,無論構圖、筆墨、設色或是意境的營造,均流露著冷逸清新、古意微茫的幽情;那股淡定雅逸的色彩,正見其內心深處對藝術的追求,總能給人以一方淨土、一片空靈之感,有文人畫的風雅而無文人畫的嬌氣。
  • 華夏品牌名家榜上榜名家李玉泉花鳥畫作品欣賞
    其畫風,樸厚、無華,雖不刻意雕琢,儼然一派大家風範。在中國傳統繪畫的藝苑中,他的寫意花鳥畫以立意新穎、筆墨精湛、氣韻生動、神採奪目的藝術魅力成為一枝獨特的奇葩,展現著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特色。李玉泉先生在探索寫意鳥畫的藝術道路上,睿智思考,艱苦跋涉,縱橫錘練,勇於創新,在他近半個世紀的藝術實踐中,深入研究中國繪畫幾百年來所積澱形成的「寫意流派」,並確立了自己的審美取向和藝術抉擇,其作品不論從思想內涵,繪畫技法諸方面,都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創立了一種直率、豪放的畫風,在當代畫壇獨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