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導演竹內亮親臨武漢,痊癒後的武漢,我們「誤解」你了!

2020-08-26 初夏有約

6.1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抵達武漢。

他用親身經歷向全世界展現了最真實的武漢,感謝這位異國的導演。

曾經,你說你是武漢人,

沒有人知道它是中國的。

如今,你說你是武漢人,

全世界人都知道。

武漢:

你曾不被相信!

你曾被外人排斥!

你曾令大家毛骨悚然

疫情讓武漢人貼上了「病毒的標籤」,可有多少人能夠真正體會他們的心酸!

竹內亮導演長期生活在中國,對於這次來武漢,他和編導並沒有完全告訴家人。

很多國外的朋友都想知道武漢現在的樣子。他的朋友也曾勸他,現在很危險,不要去!

但他的意志一直都很堅定,他想把最真實的武漢展現給世界。

想通過自己親身的經歷告訴全世界,我們安全了

這部紀錄片記載了武漢的各行各業和當地人民的生活情況。記載了他們在這段時期經歷的痛苦和辛酸。

完全以最真實的鏡頭展現給大家,不添加任何修飾。由於資金有限,他決定親自去拍攝。

可讓他意外的是:當他在微博上招募講述「住在武漢的人」的故事時,他收到了上千條的留言。武漢人民紛紛踴躍報名。從中篩選了10個故事。

他想告訴大家:武漢安全了,武漢人民歡迎大家的到來。

01

華南海鮮市場

武漢人,責任重於泰山

疫情期間,外賣小哥成了這所城市最真實的記錄者。

據採訪者自述:武漢人民在沒有封城的時候,馬路上已經基本看不到人了。

他們來到的第一個地方就是華南海鮮市場,現在已經關門了,全部封閉了。

第一位被採訪者是一家名酒居的老闆,他曾留學於日本,嘴裡說著地地道道的日本語,留學後回國經營了一家具有日本特色的名酒居。

現在見到武漢人,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做過核酸檢測了!

武漢人已經把核酸檢測作為一個健康證明,他們不想給別人帶來擔憂。

他愛武漢,他在家長開了一家名酒屋,自從疫情到現在,一直都在停工,面對高額的房屋和貸款,他還是想把這段日子挺下來。

這段時間,服務行業都很慘澹,據了解,已經有一半的店鋪倒閉了。

老闆賴先生說:

他已經做好最壞的打算,收入只要能合得上食材,就知足了,一定要挺過去!

他對這個店很有感情,無論怎樣都想再堅持一段時間,渡過難關。

為了節省開銷,開業後他每天都會親自去挑選食材,提到野味他更是肯定地這樣說:

導演問:吃過蝙蝠嗎?

沒有,我們99.99%的都沒有吃過。整個市場都沒有野味。

他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但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目前的目標,就是堅強的挺過去,不倒閉。

試開業的那天,一些老顧客都過來了,那種欣慰讓他有更多堅強下去的信念。

02

疫情,我們含淚離開

但我們不會放棄,夢想終將還會回來!

不幸的是,一家自做皮式包包的手工製作店正在撤店,因為商場的慘澹,外地遊客不再光顧,本地人又不多,因為昂貴的租金,不得不撤店。

她,流下了遺憾的淚水……

她捨不得這個店,每一位經營者,她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捨不得。這不僅是她們的心血,更是她們生活的支柱。

在這裡,曾見證了他們白手起家的每一段歷程。

竹內亮導演,讓我們看到了最真實的武漢人民。

還有一家由三個四川姑娘合夥經營的奶茶店,她們含著淚看著合伙人離開了這裡,剩下了她們。這些「住在武漢的人」,沒有放棄這裡,她們期待覆舒的那一天。

03

她們感同身受

她們捍衛這份神聖的職業

她是一名護士,見到竹內亮導演的時候剛剛下夜班,她平時特別喜歡跳舞,工作累的時候就喜歡自我調節,跳一段街舞。

經歷這次疫情,她感受到這份職業是那麼崇高,她見證了這次疫情的不易,帶著大家鍛鍊身體,提高抵抗力,見證著她們慢慢的康復。

談到那些在疫情中失去生命的人,她的情緒不能自己,一度失控。

生命,對於每個家庭都那麼重要,失去親人的痛苦,是這一輩子都無法抹平的傷痛。

疫情中有一位年輕的女孩,她勇敢的來報名,對於一個失去親人的家人,回憶是致命的,但她勇敢的來了。

她想把份記憶留下來,為了懷念自己的外公。

那天夜裡,外公是被帶鬥的貨車拉來的,因為年紀大,免疫力弱,最後還是沒有抵抗過病毒。

沒有想到,這一次分離,成了最後一次相見。

04

我驕傲

我為雷神山醫院出了一分力

中國,是如此強大,國強則民強。

10天,一個雷神山醫院建成了。

他是負責電氣工程的,疫情前,他擁有自己的公司,但疫情期間,一切工程都暫停了,家裡兩個孩子和老婆的花銷都靠他一個人。

當時, 8000多的工人,不分晝夜地幹,當時,為了搶進度,他四天三夜沒有睡覺。

疫情期間,工資雖然很高,剛開始覺得可以多賺點貼補家用,但到了那裡,他完全進入緊張的狀態,腦子裡想的都是快點竣工,好去幫助更多的武漢人民。

下半夜溫度低,被子不夠用,老婆怕他感冒,發燒。就陪著他聊天,不讓他睡覺,因為那個時候最害怕的就是發燒。

回到老家,為了記載這次難忘的經歷,特地做了一個獎盃擺在家裡,一看到這個獎盃,他就特別自豪,因為曾為國家為人民盡了他的微薄之力。

雖然現在公司已經不再經營,但他依然努力著,因為他是家裡的頂梁柱,無論多苦,只要能幹的工作,他都去幹,度過這段艱苦的時期。

他感慨到:賺太多的錢也沒有用,只要一家人健健康康,什麼都會有的

05

我替你出行

做最美傳播者

疫情,讓整個校園安靜了,從來沒有想過學生會度過如此漫長的假期。

每每經過校園時,都會產生莫名的傷感,熟悉的上下課鈴聲,操場上孩子們的嬉戲聲,仿佛迴蕩在耳畔。

這是一位神秘的「俠客」,如果不說她是一位英語老師,你從著裝上完全看不出來,因為她的愛好太廣泛了。疫情期間,她用無人機記錄了整個城市。

她在網上授課,航拍,跳舞,通過各種方式展示武漢的文化,美食。她把武漢通過視頻傳遞給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看到武漢的規模,感受到武漢人的熱情。

武漢已經慢慢恢復了常態,旅遊景點都已開放,大家喜歡的小吃,熱乾麵又回到了親切的小巷。

06

疫情過後

我們更珍惜彼此

採訪中有這樣一對新人,他們也代表著武漢的一部分群體。

疫情前,他們正要準備拍婚紗照,舉辦婚禮,可疫情來的太突然了。

一個是警察,一個是公職人員,兩個人都堅守在崗位上,一直沒有見面。

婚紗,對於一個女孩子而言,既神秘又神聖,渴望自己穿上漂亮的婚紗的那一時刻。

疫情,不但沒有隔斷他們的感情,反而讓他們更懂得珍惜彼此。

日本導演竹內亮,讓人們看到了最真實的武漢人的常態。

他們熱情,好客,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武漢人民歡迎您的到來!

感謝竹內亮導演!

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用真實的武漢感動世界
    人民網東京7月2日電(孫璐 吳穎 袁蒙)6月30日,日本電視臺早間新聞欄目介紹了講述解封後武漢現狀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這部片子的導演正是今年3月因拍攝《南京抗疫現場》而在中日兩國引發較大反響的日本人竹內亮。
  • 日本導演竹內亮:我拍《好久不見,武漢》的理由
    「我是武漢人。」「哪兒人?!」 在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武漢的英語老師「髒辮熊」這樣形容外國人在疫情前後對武漢態度和認知的變化。很多人通過《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熟悉「亮叔」,這是一檔旅行紀錄片節目,每期會介紹住在中國的外國人或住在日本的中國人,節目已經持續更新了5年。 今年3月,竹內亮的紀錄短片《南京抗疫現場》向國外觀眾展示了中國的抗疫實情,曾登上日本雅虎網站首頁。 3個月後,他和團隊又奔赴前線拍攝《好久不見,武漢》,記錄了10個武漢人的故事。
  • 日本導演竹內亮再拍江城,把「武漢拍給全世界看」
    今年6月,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用10個武漢人的故事,再現這座英雄之城的堅韌、豁達,全網播放量超過4000萬,並被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點讚
  • 日本導演竹內亮再拍江城 把「武漢拍給全世界看」
    今年6月,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用10個武漢人的故事,再現這座英雄之城的堅韌、豁達,全網播放量超過4000萬,並被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點讚。12月初,竹內亮再拍紀錄片《聽武漢說》,訪問50位武漢人講述他們在2020年的「失與得」。據悉,這部12分鐘的新作即將於近日在國內上線。記錄武漢人的「失與得」竹內亮是中國女婿。7年前,竹內亮攜妻兒從日本移居南京,以獨特的形式創作「非典型紀錄片」。
  • 竹內亮看到的武漢-日本網民看到的竹內亮
    一部聚焦武漢現狀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中日兩國引發現象級關注。該片由2013年起攜家人定居南京、和妻子一同在南京創業的日本導演竹內亮(41歲)和他領銜的「南京和之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自費拍攝完成。雖然只是一次民間自主策劃、獨立製作的嘗試,但因其發布一周在各網絡平臺就獲得了逼近3000萬次的播放量,引起各界關注。
  • 竹內亮看到的武漢&日本網民看到的竹內亮
    該片由2013年起攜家人定居南京、和妻子一同在南京創業的日本導演竹內亮(41歲)和他領銜的「南京和之夢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自費拍攝完成。雖然只是一次民間自主策劃、獨立製作的嘗試,但因其發布一周在各網絡平臺就獲得了逼近3000萬次的播放量,引起各界關注。
  • 去武漢並非為尋找英雄,導演竹內亮講述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
    中新社·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導 「外國人對武漢的了解一直停留在今年2月份,我想把武漢現在真實的樣子告訴給全世界。」這是旅居中國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的目的。隨著武漢的解封和世界其他地區疫情的嚴重,人們對武漢的關注度逐漸減弱,如果信息得不到更新,武漢將給人們留下一個「危險城市」的印象。
  • 專訪日本導演竹內亮:當時關於武漢的信息特別亂,所以我想去看看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晨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開篇,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見到的第一個受訪者對他說,「我做過核酸檢測了,沒事。」竹內亮對這一場景記憶猶新,他知道武漢人經歷了什麼。在此之前,竹內亮在日本做了十幾年的紀錄片導演,後來又隨妻子定居南京。
  • 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想...
    來源標題: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記錄下10個武漢人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的故事:想讓全世界看到疫情之後真實的武漢 「我做過核酸檢測,放心。」這是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一位開日料店的武漢人見到竹內亮時說的第一句話。
  • 早安武漢|把武漢拍給全世界看的日本導演又來了:發現武漢人有了些變化
    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拍攝了「十個家庭十個故事一座城」即: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好久不見,武漢。我是竹內亮,我回來了。」6月,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刷屏,日本導演竹內亮曾承諾「要來武漢開觀眾見面會」。12月5日,他重回武漢,與來自北京、上海、新疆以及武漢各處的200餘人共同見證這裡的全新生活。
  • 日本導演竹內亮回應被華春瑩點讚
    繼《南京抗疫現場》後,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又一部紀錄片《後疫情時代》在中日兩國引起熱烈反響,登上日本雅虎頭版和中國微博熱搜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日前也為之點讚。
  • 竹內亮《好久不見,武漢》,記錄10位武漢受訪者與疫情和解的故事
    6月26日,日本導演竹內亮在微博首發了他的最新作品,一部以武漢為題材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去武漢以前,竹內亮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一名紀錄片的導演,竹內亮特別想去拍武漢,他想給全世界介紹一個真實的武漢。
  • 拍武漢紀錄片的日本導演:想把真實武漢傳達世界 日本反響很大
    撰稿 | 記者 陳晨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開篇,日本導演竹內亮在武漢見到的第一個受訪者對他說,「我做過核酸檢測了,沒事。」竹內亮對這一場景記憶猶新,他知道武漢人經歷了什麼。在此之前,竹內亮在日本做了十幾年的紀錄片導演,後來又隨妻子定居南京。
  • 日本導演:武漢人更樂觀了
    6個月前日本導演竹內亮拍了部《好久不見,武漢》紀錄片刷屏全網6個月後他再次來到武漢開啟新的短片拍攝計劃他說:今年6月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刷屏日本導演竹內亮曾承諾「要來武漢開觀眾見面會」12月5日 他重回武漢 與來自北京、上海、新疆以及武漢的200餘人共同見證這裡的全新生活
  • 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導演重返江城,這次來拍「後疫情時代」的武漢
    楚天都市報12月5日訊(記者戎鈺 攝影蕭顥)那個因為「拍了拍」武漢而紅遍全網的日本人,又來了。12月5日下午,憑藉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出圈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漢舉辦觀眾見面會,兌現了他今年6月接受楚天都市報記者專訪時許下的承諾,「我一定會再去武漢,和大家說一句:好久不見。」
  • 乘風破浪的2020——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的中國又一年
    11月27日,該片導演竹內亮受邀在南京大學演講時說:「因為很多日本人不相信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得到控制,我才想到把真實的武漢拍下來,這就是當時拍這部片子的初衷。」 竹內亮,42歲,日本千葉縣人,紀錄片導演。
  • 日本導演鏡頭下的武漢紀錄片
    時光君和大家一樣,今年對武漢這個城市,格外好奇,也格外關心。  旅居中國的日本導演竹內亮,用一部紀錄片解答了大家的疑惑——片名像是老朋友的問候,《好久不見,武漢》。6月26日,這部紀錄片在微博上線,當天就闖進了微博視頻社區排行榜第一位,截止7月12日,該片觀看量已超過2000萬次。在竹內亮的微博上,他獲得了超過18萬次的轉發和超過24萬個點讚。
  • 日本導演拍中國後疫情時代,華春瑩點讚,竹內亮:今年繼續拍中國
    據新華社1月8日報導,近日,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中國抗疫題材紀錄片走紅網絡,許多日本網友對中國讚嘆不已。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認真觀看後也為這部作品點讚。對此,竹內亮表示,自己非常驚訝和開心,中國的後疫情時代值得記錄,對世界有借鑑意義。
  • 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 光明正大告訴大家武漢很安全
    &nbsp&nbsp&nbsp&nbsp日本導演的武漢紀錄片火了:「我要光明正大地告訴大家,武漢很安全」&nbsp&nbsp&nbsp&nbsp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Long Time No See, Wuhan)26日晚在網絡播出
  • 《好久不見,武漢》導演竹內亮:不要小看觀眾 想做能賺錢的紀錄片...
    「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紀錄片的導演,特別想去拍武漢,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因為拍攝《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等抗疫紀錄片的日本導演竹內亮在國內真的火了。這個在南京已經生活了7年的日本導演日前來到上海,參加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金爵紀錄片主題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