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天皇即位典禮,想要擺脫中國影響,可是做不到

2020-12-25 凡人摸史

1868年9月12日,日本將舉行新天皇的登基典禮。

此時,距離孝明天皇暴崩,已經差不多1年又8個月了。

本來,儀式該在1867年12月舉行,卻因新政府軍與德川幕府關鍵已僵到極點,雙方的戰爭一觸即發,未能辦成。

到了9月,形勢已有很大改變,德川家康建立的江戶幕府,統治了日本兩百多年,已在列強紛至沓來的外患與尊王攘夷倒幕的內憂中,風雨飄搖。

德川慶喜早在半年前即表示恭順,避入寺廟,德川幕府的第十五代徵夷大將軍,鐵板釘釘的成為亡幕之君。

(晚年的德川慶喜)

儘管,還有幕府殘餘勢力在抵抗,但已無關大局。

因此,登基儀式,終於舉行了。

此時的世界,已進入現代——當然,如今我們把他們稱為近代,而自稱當代——在日本影響最大的,乃是西洋人。

他們的科學與貿易,堅船與利炮,深深吸引了很多日本人,他們想要擺脫中原王朝的影響。

《明治天皇1852-1912》裡寫到:

巖倉具視要求現在是神祇事務局官員的前大名龜井茲監查閱文獻,裁定「皇國神裔繼承」的規範。巖倉知道,大家心目中的傳統禮儀其實大多都是照搬中國的模式。他認為,在這個維新變革的時代,非常適合對禮儀朝廷修改,從而為後世的加冕典禮樹立榜樣。

最終,他們確實搞了一些變化:

其一,明治天皇的禮服,更像神道教神官的官服。「拋棄中世以來唐制禮服的傳統」。

其二,儘管加冕禮上,照樣有人捧著草薙劍和八尺瓊勾玉——另有一塊神鏡常供伊勢神宮——但有一件新式物品被突出。

那就是德川齊昭送給大行天皇孝明的地球儀。

德川齊昭是水戶藩主,陽明學學者。儘管有些保守,不滿美日籤約,多次被處分,但他刷新藩政,建立現代工業。從他給孝明天皇送地球儀,可知他雖排外,卻並不古板。

另一個負責儀式的福羽美靜認為,如果地球儀能成為焦點,「將會煥起在場百家的崇高志向,深化他們的認識,而且可以使普通民眾感受到加冕典禮的莊嚴」。

其三,說民眾,民眾就到。以前天皇即位,都是小範圍的,只有高級公卿才能參與。現在,他們希望所有百姓,都要參與到典禮當中來。

儘管想搞出些新意,但總體而言,還是傳統居多。

先是有陰陽師看過日子,說9月12日乃黃道吉日。

之後,宮廷派人前往各大神社祭祀,祈求當天不要下雨颳風。

(明治時代的嚴島神社)

同時,也派人到神武天皇、天智天皇等列祖列宗陵前,告知將要舉辦典禮。

有趣的是,前面說到,他們期望能擺脫中原王朝的影響,但正是天智天皇依學習唐朝,進行了大化革新,才有了日本後來的樣子。

登基之後,10月31日,發布年號,明治二字,也是深刻華夏典籍《易經》:

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

(明治天皇)

不過,從此規定了一世天皇,只用一個年號,跟以前發生大事就改年號,已然不同。

《明治天皇1852-1912》裡寫到:

中午時分,加冕儀式結束。這時雨停了,天突然放晴。

由是可知,他們之前的祈禱,並沒有起到多少作用。還是下了雨。

不過,最終天晴,「所有人都非常高興,把這看成一種吉兆」。

農村俗話講,嘴巴兩張皮。

下雨也有講法,天晴也有,先雨後晴還有——

你怎麼說都有理。

相關焦點

  • 日本天皇登基大典:中式即位儀式為何被廢?
    不僅如此,從13世紀中葉的後深草天皇開始,密教的儀軌併入到了原有的模仿唐代皇家典禮的的即位式之中,產生了兼具中國、日本和印度文化內容的「即位灌頂」儀式。在日本的皇家典禮之中,即位式當然是當之無愧的重中之重。儘管如此,在應仁之亂之後的戰國時期,皇室的力量跌落到了歷史上的最低谷,即位式也因為皇室財政的窘迫而長期不能按時舉行。
  • 明治天皇:無能的傀儡,還是偉大的君主?
    同年10月23日,慶應改元為明治。也是從明治天皇起,確立了「一世一元」(即一代天皇一個元號)制。「明治」的元號,取自中國《易經》,所謂「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向明而治」,基恩認為,頗合睦仁的治世性格。睦仁是孝子,長久地沉浸在對父皇的緬懷中,寫了四十餘首和歌,其中三首提到了天皇肩負的責任。從這時起直到生命結束,和歌幾乎是明治天皇宣洩個人情感的唯一途徑,據說一生創作了十萬首短歌。
  • 天皇即位登基那些事兒
    天皇將發表在位期間最後的講話,以約10分鐘結束。 在典禮上,為了不讓外界理解為主動讓位,天皇完全不能碰將由皇太子繼承的神器。 年號在5月1日零點從平成改為令和。 5月1日舉行皇太子即位典禮。 上午10時半舉行劍璽等繼承之儀。 在該儀式上,歷代天皇的三件神器中的劍和璽將傳遞給新天皇。除了男性皇族之外,還有三權首腦和閣僚等26人參加。 上午11時10分起,皇太子在即位後第一次在國民代表面前發表講話。
  • 光緒帝和明治都是年輕即位,主導維新變法,為何結局截然不同
    文 人文視角編輯 九歌中國和日本的近代史,兩者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都是落後的封建社會,都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兩個國家都進行過維新變法,但是卻走上了不一樣的道路,最後日本通過甲午戰爭,把中國打敗了。在研究晚清和日本的近代史時,會發現明治天皇和光緒帝都是年輕即位,都曾主導過維新變法,但是一個成功了,一個失敗了,其中原因不得不令我們深思。光緒帝和明治天皇都是年輕即位,為何晚清和日本會相差如此之大。
  • 明治天皇:日本唯一的最強大帝
    但是明治天皇在位時間長,還給人留下的堅定不移的印象。長壽加上兢兢業業,他最終獲得了令人敬畏的、甚至是神聖的權威,成為長長的天皇名單中最著名的一位。JapanGov 日本國大使館提供還記得1868年日本社會揭開新時代大幕,明治維新開啟了現代化發展之路。明治天皇即位後,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應該把時鐘撥到20世紀。
  • 2019年日本將改年號、新天皇將即位?日本天皇生前退位事件的後續
    據日本媒體所作民調,日本民眾在驚訝之餘還是能夠理解天皇作為一位83歲的老人萌生退意想要退位的想法的。新年伊始,日媒報導2018年平成三十年將成為「平成」年代的謝幕之年,2019年皇太子德仁登基改元。  離新天皇即位還有兩年平成年代就結束了啊。作為平成元年(1989)出生的我,對於「平成」是有份迷戀的。
  • 日本天皇現今的即位儀式,與以往相比有何變化? | 短史記
    日本天皇現今的即位儀式,與以往相比,有什麼不同?三件神器須世代相傳在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將八坂瓊曲玉、八咫鏡和草薙劍三件神器傳給子孫,作為他們世代統治日本的象徵。因此,新天皇即位,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繼承這三件神器。日本天皇即位,原先和中國一樣,被稱為「踐祚」。
  • 新天皇即位正殿之儀
    【東瀛視角】2019年10月22日,日本新天皇即位典禮的核心儀式「即位禮正殿之儀」在東京皇居隆重舉行。在儀式過程中,德仁天皇正式宣告即位,同時接受了日本皇族成員、政府官員、日本國內各界代表、外國領導人及使節的祝賀。自古以來,日本歷代天皇的即位典禮都在京都御所的紫宸殿舉行,直到1990年明仁天皇(現任日本天皇的父親)即位時,才將典禮的舉辦地調整為東京皇居。這一次,日本外務省邀請到了包括中國國家副主席王岐山在內的194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共同見證這一歷史時刻。
  • 【初心專欄】一文帶你讀懂天皇退位即位
    弘仁11年(820)に天皇の御服と定められ、明治以降は即位の禮の際にも身につけられる。天皇御袍中以黃櫨色染成的御袍。在弘仁11年(820年)被定為天皇御服,明治以後在即位禮時也可穿著。御告文(おつげぶみ):ごこうもん、ごこくぶん。天皇が祭主となられて行なわれる祭事の御祭文。皇祖皇宗の神霊につげられる文。
  • 今天新天皇即位禮,關西華文時報迎接到出版第400期,出專版祝賀天皇即位典禮
    今天的日本,新天皇即位禮 國民放假,天皇早上8點開始各種儀式,一直到晩餐會 ,要到晚上11點多鐘才結束明天,後天⋯還有各種活動,太忙了。天皇即位忙壞了日本領導,國民今天都放假在家看電視直播。日本關西華文時報也在這位難忘的歷史時刻,迎來了出版第400期的偉大歷史時刻。這期日本關西華文時報出版祝賀令和天皇即位的專版。日本關西華文時報的社論題目是:新天皇即位,締造中日友好的黃金時代。日本關西華文時報就是記錄歷史的最有價值的報紙之一,永遠站在時代的最前沿。
  • 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成為首位訪問中國的日本天皇.
    [akiçito];1933年12月23日-)是日本第125代天皇,年號為「平成」(平成/へいせい Heisei ?)。1989年1月7日即位為日本天皇,2019年4月30日生前退位為上皇。其為昭和天皇與香淳皇后的長子,出生時稱號繼宮(継宮/つぐのみや Tsugu no miya ?),御印為「榮」(榮/えい Ei ?)
  • 明治天皇,是傀儡還是英雄?丨日本歷史
    在早稻田大學歷史學者島善高教授看來,這個形象與事實並不相符,明治天皇本身對政治並不感興趣,是他身邊的伊藤博文一直教育他要關心國內外政治,他才作出了改變。「這個過程跟中國皇帝對政治的參與過程是相反的,中國的皇帝是主動參與政治,明治天皇本身並不希望自己主動參與政治。」
  • 日本天皇即位典禮!雅子時隔26年後,再次穿上十二單衣,太高貴了
    日本德仁天皇於22日,在東京皇宮內舉行即位大典。
  • 袁騰飛講歷史 | 了不起的明治天皇
    這跟現在咱們流行的素食葷做的方式有點兒類似,雞鴨魚肉都是拿豆腐、菌類來做,也許這項發明的專利權屬於日本天皇?今天的素食葷做都能賣個坑爹價,天皇這麼做倒不是為了賣錢,而是因為實在太窮,買不起肉。 有一位大名聽說了這件事之後,覺得天皇太可憐了,我們家皇上天天吃素,這也不像話啊!於是派人送給天皇一些鹽醃的鯉魚。天皇吃了一口鯉魚之後,驚嘆:「哎呀,天下竟然有這麼好吃的食物!」
  • 日本新天皇即位,搶佔全部鏡頭的「三神器」到底是啥?
    如果你看了日本天皇即位儀式,那你會發現,儀式核過程6分多鐘,但這6分鐘每個鏡頭都是以幾個布包袱為中心,我給大家描述一下現場的情況:門開了,布包袱被端進來,大家向布包袱鞠躬,布包袱放好,天皇向布包袱鞠躬,布包袱被端出去,大家向布包袱的方向鞠躬,門關了。
  • Vol. 266 日本新天皇即位,八一八有哪些皇家宮殿是開放參觀的?
    最近日本最熱鬧的事莫過於10月22日的天皇即位儀式了,全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和王室成員齊聚東京,隆重、傳統而帶有一些神秘元素的儀式讓世界看到日本皇室不為外界所熟悉的一面,同時也勾起了大家對天皇一家強烈的好奇心。
  • 天皇即位,日本拿出的最高級菜單!
    「即位禮正殿之儀」,宣告即位。饗宴之儀是天皇即位禮的其中一環,共舉行4天。在首天的22日晚上,日本天皇夫婦在皇宮內主持國宴,天皇夫婦以及皇族穿著華麗的正裝,招待前來參加即位典禮的國內外賓客,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貴賓會餐。
  • 日本皇室兩大隱秘:天皇多不善終,難生皇子的真正原因
    因此,年富力強的孝明天皇突然死亡,引起了種種議論。有人認為,孝明天皇死於天花。還有人認為,孝明天皇是在天花治癒後被人毒死的。真相究竟如何,已難以查清。總之,孝明天皇死後,他年僅16歲的兒子睦仁親王即位,是為明治天皇。巖倉具視、三條實美等人控制了京都朝廷的實權,維新派以新天皇為旗幟,向腐朽的幕府發動最後的攻擊,終於使日本成為一個資產階級國家。
  • 一場天皇即位大典,全世界的王室成員居然都來了秀了一把
    昨天10月22日,日本天皇德仁的「即位禮正殿之儀」在皇宮宮殿舉行,正式宣告即位。 不僅是NHK、日本電視臺、TBS、富士、朝日等各大電視臺在直播即位典禮, 連一向不走尋常路、偏愛在其他大事件時期播放動畫片、電視劇、美食節目的東京電視臺
  • 日本有女性天皇嗎?
    現在各式各樣的意見湧出來,隨著新天皇即位,日本國民乃至國際間對於日本是否會有女性天皇比以前更為關心,雖然依照現行法律是天皇的姪兒(日文稱「皇甥」)的悠仁繼承,但共同通訊社的調查顯示贊成女性天皇的高達79.6%,遠超過反對的13.3%,但即使民意如此,日本是否能會有女性天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