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的崛起和軍事實力的增強以及在世界舞臺上新獲得的突出地位,實際正讓亞洲回歸到傳統的模式上來。
沒有哪一個國家像日本這樣受到中國崛起的影響,也沒有哪一個國家像日本這樣對中國的崛起感興趣。從文化到安全,日本國家發展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在中國發生的一切的影響。實際上,從很多方面來看,這不僅是日本歷史的傳統模式,也是東亞地區的傳統模式。從這個角度來講,中國的崛起激起了歷史上的恩恩怨怨,正如中國擁有的新的力量對日本及其鄰國產生了越來越為重要和深遠的影響。
然而,一個全新的因素使中日關係更加複雜了:歷史上兩國首次在同一時刻都是世界大國。此前,中日關係的發展進程是此消彼長——雙方的政策制定者們不放過每一個改變實力平衡的機會。然而,今天,中日兩國都是擁有廣泛的國際聯繫和強大軍事力量的經濟大國。東京和北京從未在這樣的條件下處理過兩國關係。很明顯的是,雙方在保持均勢的同時,也在試圖獲取優勢。中日兩國關係目前獨特的一點是彼此的經濟關係密不可分,而在政治和安全領域又存在非常大的分歧,這構成了一種潛在的不和諧。
如上所述,中國的崛起帶來的挑戰使得日本需要重新思考其大戰略——不僅在亞洲,更是全球的。政治、經濟和安全之間的相互影響變得越來越為明顯,非常類似於二戰結束之際的情況,當時日本百廢待興,同時又面臨著蘇聯和中國的威脅。有關現狀的討論已經持續了數年,但到目前為止,日本並沒有形成一個全面清晰的大戰略。小泉純一郎和安倍晉三首相都有著一個共同的觀點,那就是日本應該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國際社會當中,表現得像一個大國。隨著他們的離任,日本的領導人們很可能降低這一論調。緩和同所有亞洲國家的關係無疑將上升為優先議題。中國崛起帶來的影響仍將緩慢,但不可避免地將日本推向小泉和安倍設定的地緣戰略方向。
在可預見的未來,日本安全政策的基石仍是與美國的同盟。由於中國的崛起,這一同盟提供的安全保證事實上變得越來越重要。在更為宏大的聯盟架構中,日本提升在關鍵領域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就像美國將會發現如果沒有日本的支持,其很難維持在亞洲的地位。美國尋求新的聯盟,獲取新的基地和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以及深化軍事關係是必要和明智之舉,但眼下並沒有什麼能夠替代美日同盟。
因此,美國最為明智的舉動是維持與日本的緊密關係和進一步深化同盟關係。美國在日本國家安全機制的建設過程中扮演著無可替代的角色。日本對中國崛起的擔憂在未來幾年只會增加。由於限制大量資源投入到防務預算當中,日本的政策制定者和防務官員們將不得不專注於那些關鍵領域的高科技和提升現有能力。與美軍更加密切和深入的合作是一條重要的路徑,深度的研發與合作關係將有利於日本的長遠規劃。然而,美國必須在日本參與飛彈防禦系統研發的程度上持務實態度,因為這一參與研發的高額費用將限制投入到部隊現代化上的資源。
同樣,美國應該支持日本保持在地區多邊機制中影響力的舉動。儘管此舉很難將其變為一個成熟的政治機制,但孤立於其進程之外或者放任中國發揮其影響力,將有損於日本的利益。日本必須被視為是地區內的主角,如果它仍是的話。在美國參與的類似機制中,例如亞太經合組織或者東協地區論壇,美國應該與日本一起支持民主導向的提議。這將為其他民主國家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創造條件。在美國沒有參加的那些機制當中,美國應該和日本緊密聯繫並支持日本對地區內國家影響力的擴大。
這一戰略並不是為了遏制中國,儘管中國很可能會這樣認為。它實際是支持亞洲最為強大和最重要的民主國家的核心戰略的一部分內容,這將提供一種積極的理念,那就是遵守國際規則和共同利益應該是本地區最優先的議題。中日關係仍將是當今世界最為複雜和微妙的一對關係——在未來數十年裡,它們仍將是經濟上的夥伴,政治上的對手。讓中國感到吃驚的是它的快速崛起並沒有伴之以預想中的日本的持續衰落。取而代之是中日關係正駛進一段無規則的水域,對美國來說也是如此。但是,如果中國最終崛起為一個超級大國的姿態是相對溫和的,那將是因為美國和日本一起攜手在本地區內創造了一種經濟、外交和戰略環境引導中國向積極的方向邁進而不是朝著引發更激烈的競爭和恐懼的道路上行進。美日關係必將是這一戰略的基石,即使兩國都在竭盡所能地與中國進行接觸。(本文摘編自《中國的崛起:美國未來的競爭與挑戰》)
《中國的崛起:美國未來的競爭與挑戰》
[美]加裡·J·斯密特 主編
ISBN:978-7-5166-2505-7
新華出版社 2016年5月
定價:49.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