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 平均律鋼琴曲集第1卷(席夫)

2021-12-29 樂聲漣漪

本輯曲目

巴赫

平均律鋼琴曲集  第1卷

作品: BWV846-869

鋼琴演奏: 安得拉斯·席夫

平均律鋼琴曲集  第1卷

鋼琴演奏: 安得拉斯·席夫

巴赫相關連結:

Johann Sebastian Bach

         1)聖馬丁學院/內維爾馬瑞納爵士

          2)特雷弗·平諾克指揮/英國協奏團

           普雷斯頓(管風琴)

           莫裡斯.讓德隆

           亨利·斯澤寧·莫裡斯·哈森·威廉·貝內特

           聖馬丁學院 內維爾馬瑞納爵士

《平均律鋼琴曲集》(48首前奏曲與賦格)是巴赫鍵盤音樂中最偉大的作品,這套作品是巴赫音樂創作的峰巔,彪羅(Hans Guido Von Büllow)把它比喻為音樂上的《舊約聖經》。平均律是歐洲音樂的基本律制。

巴赫以《平均律鋼琴曲集》首次為平均律的創作豎立典範,影響極為深遠。這套曲集是鋼琴文獻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被世人稱為鋼琴音樂的《舊約》。

這套曲集是巴赫為鍵盤樂器所作的兩套曲集,第一集於1722年左右完成於克滕,有明確的教學目的。第二集於1740年在萊比錫匯集編纂。每一集各有24首前奏曲與賦格,用遍了24個大小調。每首前奏曲與賦格置於同一調性,但主題沒有聯繫。前奏曲形式自由,賦格則顯示了巴赫高超卓絕的對位創作技藝。曲集證實了十二平均律的優越性,進一步確立了西方大小調式,是巴赫鍵盤作品中的最高傑作。

平均律的標題乃巴赫所起。平均律是一種律制,它對自然律進行修正,將八度音程分為十二半音的調律法,以便於轉調。這種調律法雖在18世紀已被提倡,但一直未予以重視、首先採用這種方法運用於全部二十四調的音樂家,就是巴赫。在巴赫之前,菲舍爾(Johaun Kaspar Fisher,1665-1746)曾作過二十調的《前奏曲與賦格》(作於1702年)。

一部日期標註為1722年的完整手稿校正版本使得J.S.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創作曲集》第一卷流傳至今。該曲集副書名可譯為:「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或,每個大小調上的前奏曲和賦格,為渴望學習音樂的青年而作,也提供那些已經掌握這門技術的人消遣之用,科騰親王樂隊指揮J.S.巴赫,1722。」

巴赫創作這部作品時,正值人們探求至今仍運用與於鍵盤樂器的十二平均律調律體系。該體系能使演奏者在任何調上演奏,而依據以往體系調律的樂器只能使用有限的調。由此可以理解為何巴赫對探索大小調的全部範圍如此感興趣。巴赫對他的《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第一卷原抄本的竭力關注極大地提升了該版本的文獻價值。巴赫把他的手稿多次交給他的學生抄寫,這樣他們都能獲得該作的私人手抄的版本,然而,它那較強的溯及既往的特性(當時賦格已被認為是一種過時的體裁)仍與當時的音樂趣味背道而馳。由此也可以理解。雖然當時這部作品已經通過數不清的手抄本得以流傳,但是為何直到巴赫去世五十年有餘才付之於印刷。

第一卷

1.C大調,BWV846,前奏曲:按萊曼(Hugo Riemann,1849-1919)的評介,此曲「如奧林匹亞的平靜與晴朗」。賦格曲:四聲部,全曲由5個發展部組成。

2.C小調,BWV847,前奏曲:急板、慢板、快板等頻繁地變化速度,造成感情高潮,後半段是粗獷的託卡塔風格。賦格曲:三聲部。

3.升C大調,BWV848,前奏曲:按萊曼評說,氣氛如「沐浴夏日之陽光」。賦格曲:三聲部,嘉禾舞曲風格。

4.升C小調,BWV849,前奏曲:萊曼評此首為「音樂文化所呈示的最神聖、最崇高的樂曲」。各聲部模仿、變形,是「訴說著偉大靈魂的憧憬」。賦格曲:五聲部,三重賦格曲構造,有如巨大的神聖的教堂的結構。

5.D大調BWV850,前奏曲:單一音型的無休止進行,背景是四聲部和聲。賦格曲:四聲部,類似亨德爾風格的主題。

6.D小調,BWV851,前奏曲:以14小節為界分為兩部分,末尾的減和弦分散所形成的半音階經過句,是李斯特、蕭邦的先聲。賦格曲:三聲部,是最複雜的賦格曲之一。

7.降E大凋,BWV852,前奏曲:類似附有小序奏的賦格。賦格曲:三聲部,輕快而又諧謔。

8.降E小調,BWV853,前奏曲:萊曼評說:「悠長的旋律訴說高貴而又偉大的情感,有時以愛的眼睛凝視我們,有時卻被超越人間的痛苦襲擊而嘆息著。」賦格曲:升D小調,三聲部,格列高裡聖詠風格的主題。

9.E大調,BWV854,前奏曲:近似創意曲形式,幸福的田園氣氛。賦格曲:三聲部,充滿活潑的氣氛。

10.E小調,BWV855,前奏曲:類似巴洛克協奏曲風格。賦格曲:二聲部,創意曲形式。

11.F大調,BWV856,前奏曲:以輕快的琶音進行,可謂二聲部創意曲。賦格曲:三聲部,巴瑟比埃舞曲節奏。

12.F小調,BWV857,前奏曲:分散三和弦,背景多少有些沉鬱。賦格曲:四聲部,半音階型,兩個對位旋律成為彼此對照。

13.升F大調,BWV858,前奏曲:複雜的音形裝飾型。賦格曲:三聲部,優雅的類似前奏曲的賦格曲。

14.升F小調BWV859,前奏曲:萊曼比喻此曲是「秋日陰鬱的原野」。賦格曲:四聲部,對位旋律是由所謂「嘆息的動機」形成的。

15.G大調,BWV860,前奏曲:輕鬆、明朗的風格。賦格曲:三聲部,舞曲風格。

16.G小調,,前奏曲:類似巴赫初期的聖詠組曲。賦格曲:四聲部。

17.降A大調,BWV862,前奏曲:沉思的氣氛。賦格曲:四聲部,主題與前奏曲類似。

18.升G小調,BWV863,前奏曲:嚴格發展的三聲部創意曲。賦格曲:四聲部,全卷中情緒最豐富者,發展極為自然、美妙。

19.A大調,BWV864,前奏曲:類似F小調前奏曲,3個主題結合變成三聲部創意曲。賦格曲:三聲部。

20.A小調,BWV865,前奏曲:較粗獷的託卡它風格。賦格曲:四聲部。

21.降B大調,BWV866,前奏曲:輕巧跳躍的分散和弦,然後是託卡它的快速句型。賦格曲:三聲部,具快樂的舞曲風格主題。

22.降B小調,BWV867,前奏曲:類似教堂內的莊嚴祈禱。賦格曲:五聲部,類似16世紀的管風琴音樂。

23.B大調,BWV868,前奏曲:三聲部創意曲。賦格曲:四聲部,主題是典型的變格主題。

24.B小調,BWV869,前奏曲:類似科萊裡的三聲部奏鳴曲,行板。賦格曲:四聲部,巴赫標示的速度為「極緩慢」。

(文字來自百度)


安得拉斯·席夫

安得拉斯·席夫1953年生於布達佩斯,自幼接受音樂及鋼琴教育。他經常受邀在薩爾茲堡音樂節中演出,其小提琴家妻子Yuuko Shiokawa也在當地莫扎特音樂院。他對室內樂富有熱情,1989年在薩爾茲堡附近的蒙德西創設自己的音樂節。他的唱片贏得許多知名大獎,其演奏以精緻品味和透徹的結構著稱,這種特性使他演奏的巴赫作品(以現代鋼琴演奏)成為別樹一格的盛事。他被認為是古爾德之後,最具權威性的巴赫詮釋者。

相關焦點

  • 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作品分析
    >
  • 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 鋼琴家的「舊約全書」
    最初,巴赫於1722年創作了一組在全部二十四個大小調上的前奏曲與賦格,標題上寫著「為使好學的音樂青年從中獲益,特別是供熟悉此類技巧的人消遣」。巴赫後來於1742年又創作了同樣形式的第二組樂曲,但標題僅為「二十四首前奏曲與賦格」。現在,這兩組作品通常作為第一卷和第二卷被合稱作「平均律鍵盤曲集」。《平均律鍵盤曲集》被廣泛看作是西方古典音樂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 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各首的難度及彈奏技巧
    而對於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頂峰之作——《十二平均率鋼琴曲集》則被認為是一部充分體現巴赫的音樂風格、音樂形象的大百科全書,是鋼琴演奏者的必修課本。在這部作品中,他的復調技巧和藝術技巧都達到了最高峰,直到今天,他也有理由成為最高典範,這部作品從藝術創造上證實了平均率理論的優越性。他的賦格曲標誌著調性功能思維的高度發展,整體曲集標誌著大小調體系的完全成熟。
  • 巴赫平均律鍵盤曲集 | 音樂的全部和終結
    最初,巴赫於1722年創作了一組在全部二十四個大小調上的前奏曲與賦格,標題上寫著「為使好學的音樂青年從中獲益,特別是供熟悉此類技巧的人消遣」。巴赫後來於1742年又創作了同樣形式的第二組樂曲,但標題僅為「二十四首前奏曲與賦格」。現在,這兩組作品通常作為第一卷和第二卷被合稱作「平均律鍵盤曲集」。《平均律鍵盤曲集》被廣泛看作是西方古典音樂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
  • 巴赫平均律 | 死感常隨的哲性憂鬱
    Bach)的降e小調前奏曲與賦格,《平均律鍵盤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第一卷中的第8首,在聽到古爾達 (Friedrich Gulda) 的演奏之前,我並不曾特別留意,而此刻,一個黃昏,我佇立在陽臺,鳥兒們在樹間下上其音,古爾達沉靜的觸鍵,帶著無以復加的冥想氣息,把我深深地籠罩…… 時光好像突然靜止了…… 我想起一個奇特的表述——
  • 《巴赫初級鋼琴曲集》 | 第十九首:《Polonaise》 圖文講解 + 示範!
    巴赫復調樂曲進階之路:《初級鋼琴作品集》、《小前奏曲與賦格》、《巴赫創意曲集》、《巴赫平均律》、《巴赫法國組曲》,劉老師逐一介紹這幾本復調作品;從鋼琴學習角度,巴赫復調音樂由淺入深、系統完備,古今中外大量優秀復調音樂作品中,巴赫的鋼琴作品佔有重要地位
  • 巴赫平均律中的神學精神
    巴赫作為一名虔誠的新教教徒,通過宗教音樂形式抒發了對人類災難痛苦的憐憫.同情以及對和平與幸福未來的渴望。復調音樂是巴赫最喜歡的敘事方式,因此復調也是巴赫常用的創作手法。席夫演奏巴赫《十二平均律》第一冊 巴赫的音樂具有德國人特有的嚴謹的創作特點,同時有具有自我釋放的獨創性特點。作為一名新教教徒,他把音樂從宗教附屬品的位置上解放了出來。
  • 巴赫初級鋼琴曲集
    「他不是小溪(巴赫德文名字Bach是小溪的意思),是大海!」——貝多芬「他的作品是一切音樂中最驚人的奇蹟」——華格納「我每天都會彈奏巴赫平均律」——蕭邦.今天,走遍世界各地,到處都能聽到巴赫的音樂。許多作品早已被列為藝術院校培養學生的必修教材和國際重大音樂比賽的參賽曲目。
  • 巴赫 十二平均律 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 BWV846
    《十二平均律鍵盤曲集》(48首前奏曲與賦格)是巴赫鍵盤音樂中最偉大的作品,這套作品是巴赫音樂創作的峰巔,彪羅(Hans Guido
  • 薦碟/鋼琴大師:希夫「巴赫平均律」的權威詮釋者——學習復調必聽專輯!
    第一次聽希夫的演奏是最早買的一套《巴赫平均律》專輯,之後再買的大師「李赫特」的平均律就再聽不進去了,我認為還是希夫演奏的《巴赫平均律》更好些。因為這套專輯更符合巴赫的「半觸鍵」演奏方法,且更安靜、平穩,層次更清晰。 雖然希夫演奏的巴赫平均律堪稱完美,但是他演奏的《莫扎特鋼琴奏鳴曲集》卻是我認為「不能聽的」!這在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他演奏的莫扎特我只能作為收藏但永遠不會去聽。希夫演奏的《斯卡拉蒂15首》也是不錯的版本。推薦給大家。另外我還收藏有他演奏的一套蕭邦練習曲DVD也還不錯。
  • 音樂 巴赫的平均律
    我最早聽它是一盤翻錄的烏克蘭鋼琴家裡赫特演奏的磁帶,開篇的前奏曲那種清新著一浪推一浪,水波蕩漾,漣漪彼此盤旋又舒展的景象,牽動我感動不已。它所引向的賦格曲,則像是在一次次複述中,一層疊一層,孜孜不倦的追求;在複述中不斷變化、對比,越追求層疊越多,越層疊追求越豐滿。我是通過這盤磁帶,才理解了巴赫的對位魅力——他的對位展示的是一種天才的邏輯關係,他的音樂本身就是哲學或者數學。
  • 平諾克的巴赫平均律
    我們終於等到了古樂名家平諾克的巴赫《平均律曲集》了!
  • 【靚碟試聽】平凡中見真奇《András Schiff:巴哈「平均律鋼琴曲集」》
    Schiff )製作人:Manfred Eicher錄音時間:2011年8月錄音地點:Auditorio Radiotelevisione, Lugano錄音師:Stephan Schellmann發行:ECM編號:New Series 2270-73實不相瞞,我的第一套巴哈「平均律鋼琴曲集
  • 巴赫復調鋼琴作品分析
    不過對於大多數鋼琴愛好者來說,普遍存在著對其作品理解不夠深刻,彈奏時各聲部層次對比度不夠、各聲部線條走向把握不準,樂句起收處理不當、兩手相互協調差等諸多問題。巴赫的作品,還具備「每個音符、每個線條都歌唱」的生動性,是用歌唱的感覺去彈每個音符、每個聲部。  在《巴赫二部創意曲》的15首樂曲裡,兩個聲部的對位進行,其表現形態是多種多樣的。《二部創意曲》基本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樂曲的主題較為短小,用對位模仿或展開的手法構成;第二類,主題是較完整的樂句,基本上是以賦格曲手法創作。第三類,以嚴格的模仿對位卡農手法寫成。
  • 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理解
    二、巴赫作品順序的選擇及分析  1、《初級鋼琴曲集》  巴赫的《為安娜·瑪格達萊娜,巴赫的鍵盤小曲集》,俗稱「小巴赫」或「初級鋼琴曲集巴赫鋼琴復調作品的頂峰之作——《十二平均律鋼琴曲集》,被稱為是鋼琴音樂的「舊約全書」,是鋼琴演奏者的必修教材。《平均律》共分兩卷,第一卷的前奏曲與巴赫前期的作品相近,具有練習曲的特徵。第二卷的前奏曲除了個別外,其它則都是旋律性很強、對位技術非常高的作品,曲式結構上已有了較強的獨立性。上下兩卷的賦格也有差異,第二卷音樂更加內在、深沉,技術嫻熟,手法多樣。
  • 紀念巴赫逝世270年:聽3位巴赫專家演繹經典鍵盤作品
    04 平均律鋼琴曲集 《平均律鋼琴曲集》是巴赫最著名也可以說,是巴赫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鍵盤類作品。
  • 電影《沉靜如海》與巴赫的平均律
    而巴赫的平均律作為整個故事線索貫穿全片。誰說平均律只是不斷重複的枯燥旋律呢。巴赫其實是個浪漫的傢伙呢。今天,邋遢君將以這部電影為線索來談談巴赫的樂曲。廢話不多說,點開意公子為大家精心準備的巴赫《 no.846》作為背景樂,小課堂開講了。
  • 《巴赫初級鋼琴曲集》 | 第十六首:《March》 圖文講解 + 示範!
    從鋼琴學習者角度:巴赫作品有自己完備體系,由淺入深——《車爾尼Op.599》程度對應《巴赫初級鋼琴曲集》(小巴赫)、《車爾尼Op.849》程度對應《巴赫小前奏曲與賦格》、《巴赫二部創意曲集》、《巴赫三部創意曲集》,進而是《巴赫英國組曲》、《巴赫法國組曲》;通常《英國組曲》作為創意曲通向平均律的橋梁;高效練琴社劉老師有話說:了解巴赫推薦平時可以多聽一些、看一些《BBC音樂導讀1 巴赫管風琴音樂》、《約翰
  • 巴赫的鍵盤音樂有哪些種類丨光音讀書會課程指南
    巴赫的這兩類作品都有一定的數量,其中管風琴的體裁有三種,包括託卡塔、賦格曲和眾讚歌。賦格曲也屬於古鋼琴的體裁,古鋼琴的音樂體裁包括託卡塔、幻想曲、前奏曲、變奏曲(帕薩卡利亞和恰空)、主題與變奏、組曲等。本文作者周上。1、巴赫的管風琴音樂 管風琴的體裁主要有三種。 (1)託卡塔。
  • 肺炎期間人民日報中的巴赫你是否了解?J.s·巴赫鋼琴音樂創作特徵
    主要鋼琴作品巴赫一生非常勤奮,其創作除歌劇外幾乎涉及當時所有的音樂體裁,可見其範圍之廣,因此華格納對其有「一切音樂中最驚人的奇蹟」的評價。鋼琴方面他分別寫下了《創意曲集》、《英國組曲》、《法國組曲》、《義大利協奏曲》、《哥德堡變奏曲》以及《平均律鋼琴曲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