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陽老田吳氏譜序大全

2021-02-18 至德宗親文化園

《品遊池州—老田村》視頻


   【編者按】《老田吳氏宗譜》序文共11篇,其中1993年1篇,民國初年2篇,明嘉靖年間5篇,明萬曆年間3篇;作者按93年宗譜版本原文順序分別為、吳期頤、李寶洤、張鑠、陸岡、廉政、吳景良、吳仕周、湛若水、曾朝節、羅賜祥、吳文梓。為方便現代閱讀,故以簡體字編成電子版本,並加註標點符號。限於編者水平,文中有訛錯之處,望有識之士斧正。2020年8月下旬老田吳氏77世裔孫吳家紅拜讀摘編。 

青陽老田吳氏續宗譜序

吳氏遠祖,源於黃帝。始祖泰伯,姬姓,黃帝十八世孫,殷末為讓國,由陝西岐邑,南遷江蘇無錫梅村鎮,建國勾吳,民以國為姓,乃有吳氏。

孔子讀泰伯篇,贊曰:「泰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故吳氏後代榮以「三讓」為家風,永遠流傳。

季札,心地善良,才華出眾,三以遜國,仁義禮讓,四德俱全。因封於延陵(今常州),史稱延陵季子。子孫敬之,引以自豪,故稱延陵吳氏。

老田吳始祖棟材公,系河南唐州桐柏嘉興廂人,西漢元康官封順元太守。以直諫忤君,左遷六安令,乃棄官歸隱松陽之新城裡,即今之老田也。

老田地處青邑之西,九華北麓。東依筆架,南朝九子,西傍水滸,北望玉屏,四山環合,宛若山城;更有華溪清流,玉帶穿村,龍崗伏虎,月窟梧桐,枕山襟水,景色宜人。鍾毓山川靈秀,盡收江南之美。

大宗祠坐落在村北首,系大作公於明代萬曆年間所創建。佔地十畝,建築宏偉。前後共五進,東西設有客廳,外加東、西、南三邊過廊,整個房屋石木結構,雕梁畫棟,氣勢不凡。廳堂高大明亮,寬敞可容數千人,為當年集會、演戲之最佳場所。不幸年久失修,於1987年倒塌。

祠內大廳之上,原懸有清帝欽賜龍匾三塊,文其曰:「老成端諒」、「皇恩三錫」、「欽點父子翰林」。節孝官誥匾一百二十餘塊,均在文革時被毀。實為我族文物一大損失。

吾祖積德好善。九華地藏王----金喬覺於唐代浮海西渡,與吾祖用之公慕道相逢,公乃助藏修於九華山,後得成正果。更贊助資金修建廟宇,廣積陰功,子孫乃得大興。宋元屢封侯,至明清益盛;吳提領、吳文梓、吳襄皆朝中重臣,府郡官員,不勝枚舉,至今仍不失聞人,尚希後輩子孫,力圖奮進,以步後塵。

改革開放以來,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乃祖國近百年來鼎盛時期。值此太平盛世,全國各地皆在纂史編志,氏族修譜,也應運而至。

老田吳氏入遷以來,歷二千餘年,傳八十世。歷修家譜,從未間斷。歷代祖宗名諱、生、娶、育、卒、節、孝、官誥、記、贊、詩、詞、哀章,以及族中大事,皆載諸家乘,誠非易事。 上屆乃1917年續修,共印七十二套,因各自保管不善,大多散失,現僅存完整者一套。若不及時續修,行將斷絕,豈非我輩子孫之過也!族人有鑑於斯,乃於1993年元宵,聚眾洽議,皆以續修宗譜,勢在必行。於是組織成員,登記修纂,歷時二載,現已修成。今分發各房,更盼後輩子孫,妥善保存,以期流傳。是為序。

公元1995年歲次乙亥仲春月七十三世裔孫期頤拜撰

青陽老田吳氏續修宗譜序

(行草書譯文 詳情點閱)

賢者之世詩書遍嬗,代有聞人,未嘗不由乎積累,逮乎支分派衍東榮西悴,於是由親而疏,由近而遠,雖有至仁博愛,其勢不能以強同,然後敬宗收族之義起,而譜牒之學興焉。蘇明允曰:「自吾之前而莫之制焉已矣,自吾之後而莫之制,則從吾譜而廣,之可以至於無窮者,不可制者,且欲廣之於無窮,矧當吾世而可制,欲董而理之。然則譜之治其可緩乎?」

皖之青陽為漢丹揚涇縣之地,老田吳氏其先名棟材者,仕於漢元康間,嘗慕九子山之勝,乃自南陽之浚陽(今桐柏縣,漢為浚陽)移家於其麓之新城裡居焉,是為老田始祖。自漢至今歷年二千餘,傳世七十八,繼繼繩繩,子繁以熾。明清之際名儒遺逸,事跡具詳志乘。至康雍間,文簡公諱襄者,以翰林歷官禮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為世名臣;其子姓若編修諱兆雯、雁平兵備道諱名琅,皆有奉於時,衣冠物望常為鄉裡表式。

老田之系自唐迄明為譜者凡四,今惟最後,萬曆間司諫諱文梓、禹州制州諱文遠兄弟所修者尚存,滄桑遷貿逝此,生卒悠邈存此,轉徙不常,其族之長老火懼寑久失墜,乃合謀續修,並力奉能,經始於癸丑,閱年四五,乃今克底於成。蓋由至紛而求其聚,合以期廣之於無窮,意甚善也,於吾重有感焉者,仕宦富貴盛衰靡恆。惟耕耘稼穡,足以習勤儉而長子孫。故漢京求賢之詔世子弟,力田重為世法,然則老田之名其貽謀久遠,又以見昔賢之務本,崇實以示後昆,其意可深長思也。

今年秋餘族弟建基,官於其縣,適吳氏續譜告成,其宗人乃有以屬序於餘,因念我李氏先世以唐室王孫,亡國播遷,卜居昌水,厥後兄弟三人各以田名其所居,世稱三田李氏,自五季及宋常有禰籍於朝,至有明末造新田之裔,自皖之休寧復遷於常,流離兵火,蓋兵之不存,田於何有?迄今垂三百年,其贛皖族人蕃衍巨商貴仕,以田稱富者往往而在,獨常城之李雖賴先人緒餘讀書仕宦,宗祊本保而仍世貧薄,或橐筆遊藝,食力四方,未嘗有頃畝之儲,一夫之受此。又讀老田之譜,不禁睪然以思,憮然以愧,而為之流連慨慕於無已也,是為序。

中華民國六年丁巳十月既望

清賜進士第湖南提學使、江蘇武進經彜李寶洤撰

同裡郡廩貢生錢煥廷拜書

吳氏宗譜序

池陽山水多清秀,其最著名莫若九華,由九華清淑之氣,蜿蜒扶輿磅薄,而鬰積以成天然名勝區者,又莫如老田,地勢平徜,縱橫不下數千畝,岡巒四合,隱然如大環其中,河流亦復曲折合度,延陵吳氏遷居此地之靈,自發為人之傑。況吳氏本姬宗家法,忠厚相傳,明德之後,有達人更事理所必然者,故吾蓉城望族不一姓,必以老田吳氏為之冠焉。理學名臣雲蒸霞蔚,國史邑志大書特書不一,書夫固無庸贅述矣。特以敞族趙邨錦邨等處,多與老田相接壤,兼之蔦蘿世託,與有榮施相近相親,情誼最篤。前清家乘續修之基,蒙府上大手筆贈以弁言,鬱郁乎為簡端生色,每一開卷感激曷勝,自先人以及後人皆拜名門之賜。茲當民國建造伊始,正百度沿革時代,也側聞府上諸君子昌,明尊祖敬宗收族之大義。汲汲然重修譜牒,興孝興弟洵當務之為急。鑠不禁欽佩者久之,本擬假歸,親睹盛舉以為快,然為家貧親老,不得已而於役中,州公務雖有餘閒聽鼓,殊難自便,適族人亟稱,華乘事將藏,意欲贈序用申屬修辭,又不禁踴躍者久之,雖然吳府儒林文苑代不乏人,當此華乘重修,知必有鉅制鴻裁,足以抗歐蘇而追班馬者,奚事之雕蟲小技為哉,顧念貴族既佔山川映帶之奇,又承祖宗栽培之厚,螽斯羽麟之趾,依然緝緝振振而未有艾也,遠以揚泰伯之至德,近以紹文簡之清風,誠不媿卓世家者,於今日欣逢盛舉,雖續㹦以貽誚,或附驥以彰名,亦敞族與藐躬所差堪自慰者,己俟他日倦遊歸裡,隨族中諸老輩踵府拜謁,請展華乘俾得大觀,並從諸君子遊,以縱覽山水之勝未為晚也,無限深情勃勃欲達,是以不揣譾陋穿鑿成篇,錄呈公鑑:不我遐棄掛諸簡,末以為紀念雲。

中華民國歲次丁巳冬月穀旦

同裡趙邨張一本堂公贈

清己酉拔貢考授州判現京師法官考取分發河南任用知事

姻晚生鑠頓首拜撰 

吳氏宗譜序

夫姓何為而立也,古者帝王別生分類,以辨天下之族者也。譜何為而作也,後世君子序尊卑明服制,以聯同姓之親者也,姓以別異則族類明。譜以統同則名分正,是人之所以有族者其源遠,而族之所以有譜者其意殷矣。

然則吳氏宗譜之修其容已乎,嘗考吳之先泰伯,以姬之嫡三以天下讓逃之荊,至武王有天下求其裔封於吳,後遂以國為氏,吳之姓立,自周而秦而漢繩繩相繼,至棟材公居河南之桐柏,以文材受知於漢天子擢順元守,繼以直道忤時,左遷六安令,乃棄職同子相玉隱居九子之新城裡,青之有吳氏自此始。其後代有聞人若器高、若澄甫、若鵬飛、若止道、若紳皆達於仕。

傳至我朝有永廉、寧、晟、升、暹、顒、昌,廩生永言鹹思族大非譜無傳,曾世修之至今若千年矣,其間不能無廢墜也。有裔景旺、景華、景昂、景元、仕貢、仕範動水源木本之思,欲舉修整之典,而博謀之人皆曰唯唯,於是景良與侄仕周繼先人之志共續之,考親疏明支派,同源者無微不錄,非類者雖顯不援,傳世雖遠厥祖一脈之緒,煥然其在目也。

適今鑽梓告成請序於予,予曰:「吳之族舊且庶甲於池,富甲於池,吾不贅矣,其尤可服者,族庶而倫明,既富而好禮,倫明則親親,勸好禮則子孫賢,繼此而益光大其族者可預卜矣,況其子姓以文名天子廷,以紹先人之丕烈者,端有望矣,茲舉也,豈非其兆矣乎」。故以前所述,以嘉其先世之顯,以後所述,以慶其後嗣之賢雲

嘉靖十九年歲次庚子中順大夫知池州府事臨川陸岡書 

賀吳君景良修譜敘

嘗聞任天下之事易,成天下之事難,能任事之易,而成事之無難者世幾人哉?吾觀吳君景良者其庶幾矣,景良之先自西漢隱居九子之西,曰「老田,歷今千百餘年,既富且庶,誠青陽之臣族也。

世譜相傳不絕如線,宗之人坐視其敞者亦眾矣。良獨有激於此,直以修正為己任,聞者莫不駭其難,卒能不恤人言志,益銳貲益廣敞者、新殘者、補繁者刪無所苟而底於極,不踰年而底厥績。夫景良亦人耳,乃能易人之所難者何自耶,亦曰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予嘗觀其為人也,清介自守不屑阿同,慷慨剛方慎所與處,故知邑事者若包君廣、祝君增、右筌文選郎中米君榮凡、士大夫鹹以禮遇之。

今之士云乎哉,雖然抑有說也,嘗考吳之先世代有聞人,而故家風味繩繩相繼。至良之父宗衡者,質樸持善不示人以聲色,良之賢茲其基也,良之子曰:「仕道、仕卿、仕節」相承一德,良之賢茲其衍也,吳氏子其發源也,遠其流派也長,故其善日廣也,又何有於一譜之修哉。若書所謂肯堂肯構中庸,所謂善繼善述其斯之謂歟。

嘉靖十八年己亥歲仲冬月青陽縣教諭湖廣沅州廉政書  

續修宗譜引

吳氏族譜譜吳氏之族也,吳氏來自西漢延迨於今,歷帝王凡幾更矣,其族之盛與不盛鳴於人者亦已久矣,何俟族譜而後知耶。吾所以必修焉者,蓋以先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先人之善行者斯可矣,夫先人之善行雖得聞於古,而亦不得聞於今者,是吾人之不幸深可慨也,已然亦懼其世遠人亡,使無譜以識之期,先人之跡熄,而後世之無徵,安望其曠百世而相感者乎,是譜之繫於人也,顧不重哉。

吾族譜先世修者不一其人,吾祖永言末年有志,其間不幸遇疾而卒,未底於成。故猶有待於今日也,嗟乎見之百世之上者事也,通之百世之下者心也,體其心而述其事,則先人不待而生,庶先人之善不淪沒矣。夫愚才雖不逮,敢以不能自諉耶,茲舉也非曰一人之私也,蓋上承既往下俟將來,使今之所以知古,後之所以知今也,為後世慮者既深且遠,豈區區於修譜而已哉。

亦欲親疏而無遺,合遠近而無間,不如仁也是不足以盡吾仁,世系備錄行實詳著,不如義也是不足以盡吾義,今纂成命諸梓以永其傳,所以寓勸懲之道者斯也,遺古今之監者亦斯也,後之人世守之彝倫,敘風化正源流明而服制,辨千百世之下觀吾譜者親親之意,有不相感而化者乎,僭妄之罪固莫能逃,而尊祖敬宗之意,庶亦吾人之一助云爾。

嘉靖十九年歲次庚子三月朔六十一世孫景良書

  

續修宗譜敘

吾始祖棟材公,出自河南桐柏人也,漢元康丁巳擢順元守,辛酉謫官隱居陵陽九子山西居焉,即今老田也,歷年千七百餘,系六十有四代矣。然于姓盛且庶矣,夫其始也出自一人迨及今也,尊卑或莫能辨,由於譜之未修焉耳。吾太祖永言公有志,於是未就而卒,伯父景和公亦然,天下事不如人意者每如是也。

一旦叔父景昂公、景良公同持遺稿以示予曰:「此先人之志也,當繼焉耳,子其輔吾志乎」。以弗能辭者屢矣,竟弗克忘其愚陋,告諸族人錄其生之庚,厝之所行之實,以考其遷徙之由,忝其世系之合,辨其支派之分,凡忠義才節者無不備載,詳者悉之,繁者簡之,纂成一帙梓行,於族以永其傳,俾將來者知其巔末親疏。次第宛然在目,吾祖一脈之傳不至於途人,然矣喪祭焉必赴,冠婚焉必告,少而孤老以䘏之,老而獨壯以安之,貧而無歸富以收之,必如是而吾族之稱仁讓也。雖然譜之修固所以篤親親之仁,而亦所以示勸懲之義也,故善者無不詳,不善者無不略,庶亦激勸之一機耳,敢曰好自用乎,觀者諒其心焉,斯亦吾之幸也已。

嘉靖十九年歲次庚子仲春月六十二世不肖孫仕周書 

重修吳氏宗譜序

餘南歸講學會華書院,道化城居民景昂公者率其子姓來見,恂恂雅實有禮義之風焉,已請曰景昂,始祖曰棟材,漢元康間守順元,辛酉左遷六安令,無何徙九子山下居,即今所也,延六十四世,族合千餘人。景昂公恐久而忘,忘而弛謀諸宗族人仕貢、仕範等弟景良偕侄仕周重修家乘一帙,以示我後人,願明公無類之教,賜數言弁諸首,餘閱而嘉之斯舉也美矣。夫夫吳之有千餘人也,其初則一人也,由千餘人視則見其疎,疎則情離,離則彝倫斁,由一人視則見其親,親則情敦,敦則德行立,是故民知重祖,然後知睦族,知睦族然後能為人譜也者,所以明祖合族昭人道也。

吳氏斯譜分其支派,而辨諸異秩分殊也,其源本而統諸同明理一也,將俾子姓因譜以知親,因親以知義,凡遇宗之伯若叔也,則思曰吾祖之遺也,吾一氣也,敬之心油然而生矣。凡遇宗之兄若弟也,則思曰吾祖之遺也,吾一氣也,愛之心油然而生矣,敬心充不敢慢於人矧聘焉以爭乎愛心充不敢惡於人矧暴焉以忮乎愛敬盡於一族德,惠加於有眾,譜之用其大矣乎,夫子曰:「斯民也,三代直道而行也,吾將於吳氏見矣」。景昂其以斯言教爾族後之人。

嘉靖十七年秋七月吉

賜進士出身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前國子監祭酒翰林院編修經筵講官增城湛若水書

 

吳氏續修宗譜序

餘同門友給諫南臺吳君(即文梓公)請急還青陽,續修其族譜刻之既自為敘,諗於族之人而欲其心之相聯。則謂餘典筆扎,宜以一言弁諸首,餘不侫竊有慨於天下,國家所繇昌榮久長非盡天也,蓋必有元氣焉,元氣滋息壯強,在國則厚培,國脈歷世而不敞,在家則蕃茂,其家姓代相衍於不窮。故酌之於酒也,毋務挹而注之,而多為之,材積而縮之,停蓄醞釀於不用,是以日取而不醨。以餘觀於吳氏之族,蓋所謂有餘於元氣者矣。自漢元康間曰棟材公者,卜九華山麓以居。至於今漢易為唐,唐易為宋,宋之後為元,歸我大明幾千八百年,其宗系相承亦幾七十代,而子姓益繁,家世益盛。然考於舊譜之所載,見其流風乃皆樸厚龐固,兢兢仁讓之意,此即吳氏之元氣滋息壯強,所繇昌榮久長者也

南臺君為餘言:「吾族之居新城裡蓋得地勝,周遭山色如畫,溪流瀠廻涓涓汨汨障之,為陂清碧,若鑑坐而臨之,遊魚隊逐可數也。而九華山峰玉立㦸排爭獻其秀,且其中平廣恢豁,膏壤彌望耕者不憂旱澇。而從入之道若無車路,四方搶攘奔軼㪚流,而吾族第扄守谷口食具鹹足,則高枕而嬉遊,豈嘗憂兵革哉,吾族之幸託於此而綿綿奕奕也,殆地形然乎」。

然餘觀南臺君,自登第守奉常擢為給諫相習久矣,而真誠樸質見而可洞其底裡,至其數數言國家大體,剴切而不激,當事情而弗迂用之皆鑿鑿可行,要亦稟地靈於九華,偏得其醰醲之氣,而樸厚固,漸於其家者不能獨殊也。歟今又以期族人所與敦睦,以心而不以貌,恐恐懼然其氣之醨也,醞釀愈久高賢異能之士,且復彬彬接跡而出則地靈,詎又不以人增勝哉。

萬曆歲在癸巳二月之望

賜進士第國子監祭酒前左春坊左諭德兼翰林院侍讀纂修會典玉牒清理武黃經筵講官臨武曾朝節書 

吳氏宗譜序

餘鄉新城吳氏,自漢元康有棟材公者,卜九子山之麓以居,四面叢山懸崖削壁,繇谷口一線入其間,平原廣衍,廬舍櫛比,頃畝沃壤,陂塘瀦足不憂,女魃田家春作秋成,歲以為常。

吳氏眾生族於斯,歷年者千八百,歷世六十餘,食指不啻千計。距餘家未能十裡,兩族相望,世世婚媾如朱陳。餘自總角謁外舅明經公數往來。諸吳間因習其家世讀者,下帷耕者,負耒老者,任䘏少者禮讓,男子職外,婦人職內,內外無窳惰不事事者。

則餘未嘗不嘉嘆其人樸茂,俗龐淳古道之遺也。彼其所為奕葉雲礽保世滋大者,不獨地勝矣,世尚隱德,至司諫君(文梓公)以隆慶庚午與餘同舉於鄉,萬曆丁丑成進士補奉,常遷司諫居常深念族派日遠齒日蕃,派遠則疏,齒蕃則渙,夫父子兄弟天性一室,猶然虞有異志,矧由此而功緦、而袒免、而支屬、而世次遼邈不可詳悉,則其疏與渙非理有固然,而勢所必至耶。家世著田間冠守編戶,籍先人寵靈載縰垂纓,濫竽青瑣藉今不能作,則範族聯其而合其渙也,謂惇敘何族故有譜,奈何歷世多而人心滋玩矣,今不為增損釐正,則前烈無光後昆罔裕,惡在為能亢其宗乎。書云:「孝友是亦為政九族,既睦百姓乃章籲嘻」。茲司諫君所為續修意也。

於是宗人慕義翕然就役,惟司諫君所取材,司諫君緣舊飭新,殫思涸慮,手自排纘不避寒暑而成,既自為序。以請諸曾太史及讀禮家居,復令其弟司城君授簡於餘,謂餘家世婚姻,餘又髫年遊門下習,吳氏譜者無餘若也,且司諫君天性質行不忒之儀,已足樹指範,族乃今而修舉若斯也,族之人愈服。習之諸所讀者、耕者、老者、少者、職內職外者樸茂淳龐,不隨世降派衍齒蕃日新一日,新城吳氏將為宇內冠族何論,池陽將永永無斁何論,今日則司諫君之成此譜也,宗祏之功百世之澤也。司諫君居家則族重立,朝則國重茲為序,譜故立朝者不具論。

時   萬曆二十一年仲春月吉旦

鄉進士任都察院司務年家眷生羅賜祥頓首拜撰

續修宗譜序

吾族自棟材公漢元康間家池九子山新城,歷唐宋元以迄於今,凡六十七世久遠矣,而世系相傳皆載舊譜可溯而考何其幸也,顧自己亥歲續修以來,生齒林林數千未之接書,餘有乍逢而不知為誰之子,蓋幾若途人,然派衍緒繁,譜又略而不備,況能考覽於後日乎,梓惻然有深思焉。

葛藟猶能庇其本根,君子以為紀況,餘藉先人之休列衣冠,寧忍視家譜之殘闕,以至族人渙㪚,若此乃遍告之諸宗長暨諸子弟,各備錄父母妻子行狀相與,謀為修輯計。惟是二三父兄不能供億是憂,餘乃捐俸貲若干,授諸梓,梓甫就諸族長命,不肖志其事分不敢辭,乃會請族眾而申告之,曰茲譜之修也,可視為文具已哉。

行葦之詩曰戚戚兄弟莫遠具邇,彚吾譜而觀之,其有服者若而人其服盡者,乃若而人夫五服之相去遠矣,服盡者之視有服者相去又遠矣,雖然其人皆吾祖之所以出也,凡茲譜中之人倘亦有戚戚之心乎,夫族之遠也,勢不得不邇,而戚戚之心即其莫遠者也。

蘇明允曰:「族之人始不過一人之身耳」。餘曰:「族之人始則一人之心耳,一人之心是吾祖之所自出,而非譜則莫之興也」。

吾族在青邑,舊以禮讓稱逮今歷世雖遠遺風猶存,族眾而倫明,居聯而情洽,以至冠婚喪祭翕然畢集,罔敢有先後焉。雖謂之莫遠可矣,祇恐人心不古,外若怡怡中實硜硜,或以文飾相誇毗,或以機械相雄長,或因小忿而互相報復,或懷私忌而陰相傾陷,如是則貌雖藹然懽肅然,敬而中心所藏杳不可測,安得而不謂之遠,君子視其族即如其身,視其身即如其祖之身,若懷二心而戕族眾,是戕吾之祖宗也,而可乎餘以是修茲譜也,蓋欲聯千萬人之心為一人之心,求敦親睦之風於一族,凡吾譜之人惟毋忘吾所自出,而求全戚戚之良心可也,若視為文具已爾抑末矣,吾願與譜中之人圖之。

大明萬曆二十一年癸巳伍月朔日不肖六十三世孫文梓謹識 責任編輯 吳中祥

相關點閱

青陽老田吳氏宗譜序十篇原版

部分圖文樂選自網絡!

禮敬原創者無私奉獻!

相關焦點

  • 吳氏宗譜舊序——吳氏文化
    吳氏舊譜序(摘自吳氏宗譜卷首 譜序一頁) 人之生也自吹律審間音而姓氏於是乎是承先啟後而無基業於是乎興姓氏則吾之所本基業則吾之所居本焉而不知所宗居焉而不知所承是謂無親無家罪莫大焉無親不仁也無家不知也吳氏季札之後唐太史競公之流派也則其本之所從來遠矣地有豐之金鬥吳氏之所肇居也生在於斯長於斯萃國族於斯後有天井湖之峙伏前有豐水之汪洋鬱郁蔥匕毓秀特異牧牛羊之崗浴群驥之池皆其勝概也斯則居之所從來又久矣本之是宗居之是承則非冒無知之罪蒙不知之非者可論也於是乎是序
  • 《我從哪裡來:吳氏太平洲支》(初稿)
    紹興二十三年(1154),太子賓客觀文殿大學士潁川陳康伯《古序》康熙十六年(1677),進士李雲龍《吳氏重修族譜序》康熙丙申(1716年),不匱堂畢黼《雲陽吳氏三修譜序》乾隆二年(1737),鄒倬其《雲陽吳氏四修譜序》、畢聃《吳氏四修譜序》乾隆九年(1744),端明殿大學士汪激《吳氏譜序》、直秘書閣修撰張九成《題吳氏譜序》
  • 【古蹟尋蹤】大二裡莊吳氏祠堂
    吳氏在灤州屬於巨族,四世祖吳鎮因賑糧被賜六品;五世祖吳永曾為三品鎮殿將軍;六世祖吳養晦為荊門知州。後遷到灤州城裡的吳學顥後輩更是人才濟濟,因此才有修祠纂譜之舉。《吳氏家譜》是比較系統完整的家譜。它詳細記了明永樂二年,吳氏自江南遷來後在此繁衍生息的詳細情況。
  • 譜序的撰寫與注意事項
    譜序,是每部族譜都不可缺少的內容,它包括本族人寫的序和邀請外族人寫的序,以及跋語等等。族譜序跋的內容一般可包含修譜緣由、修譜經過、家族的淵源傳承以及譜學理論等。
  • 吳氏族譜和昭穆——吳氏文化
    一、譜牒   1、《後垵金山吳氏宗譜》:始修年代不詳,各房系均有家譜,其總譜及家譜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重修。
  • 宗族文化 || 明清時期族譜做序造假亂象(朱熹、文天祥很忙)
    據不完全統計,朱熹作序的宗譜就有鄭氏、黃氏、吳氏、洪氏、戴氏、胡氏、李氏、陳氏、鄧氏、周氏、湯氏、羅氏、汪氏、上官氏……等等。相信公布在網際網路上宗譜僅是宗譜總數之九牛一毛,如果把華夏各姓氏宗譜集中起來,則肯定會有更多的珍貴譜序「驚現」。
  • 回憶「老田」
    說說「老田」,似乎成了大家會面聚首的保留話題。最近,「老田」的妻子帶著小孩,從幾千裡外的西安趕來嵊山島,給「老田」掃了墓。聽到這消息,自然勾起我對「老田」的回憶,似乎不寫點東西,心理就不踏實,似乎就愧對長眠在東海之濱的「老田」。「老田」走得太突然。
  • 轎夫老田
    老田是仙女山鎮的農民,一兒一女,都己成家,和兒子住,去年添的孫子,老伴和兒媳管娃。老田想法改變貧窮面貌,就給兒子買了輛三輪車跑貨運,他去當轎夫,老伴幾次提出讓父子倆換下,老田都不同意,「下苦力的活鬧不好會落下病,也危險,下臺階娃娃腿軟,他不能幹這個。」父子倆都是早出晚歸。家裡地不多,種一季玉米或土豆,他們抽個空閒就幹了,一年下來沒有什麼收入。父子倆不走這一步還真難改變家庭經濟狀況。
  • 鋼琴譜大全-最全鋼琴譜庫
    鋼琴譜大全-最全鋼琴譜庫 生活工具 大小: 11.86M
  • 譜牒知識普及講座(18)
    祭泰伯文維公元兩千零七年四月十日,歲在丁亥,序入仲春,兩岸三地,薰沐同祀。無錫人民,吳氏宗親,中外嘉賓,緬懷至德,拜祭吳地始祖泰伯之靈於鴻山墓闕,辭曰:泰伯高蹤,億兆仰戴。讓王奔吳,乃闢草萊。敦睦教化,民智爰開。勸業墾殖,興利避害。開瀆築城,排難弭災。人文淵藪,品物煥彩。吳地繁盛,傳諸百代。泰伯境界,崇乎高哉。松柏品格,雲水襟懷。日居月諸,恩澤潤溉。有容乃大,百川歸海。
  • 中華丘氏大宗譜·總譜·卷一·歷代譜序卷(譜首<五>)
    但博覽全國各地、各世系古譜發現,丘氏現存最早的譜序只有大唐貞觀十六年(642)歲三水陳國公侯君集所作的《丘氏始創宗牒序》,唐總章元年(668)湖州刺史楊廓所作的《河南天水兩郡合譜序》,唐嗣聖六年(689)丘崇所作的《河南天水分郡立譜序》,這三篇譜序均以唐初的丘和公為始祖。除這三篇譜序外,大部分譜序都是宋元明清時期的譜序。
  • 老田的開學新「套路」
    田大馳終於收到了學校開學通知,坐等老田支付開學大洋,盼星星盼月亮盼來了老田的500元人民幣,田大馳哭的心都有,這點錢就是每天輕斷食也維持不了一個月呀。見兒子不高興,老田說:「先花著,花完再要,隨要隨給。」 老田再也不是去年那個老田了,開始走摳門路線了。
  • 譜序簡介|家譜概念與輩序排行之昭穆
    它不僅記錄著該家族的來源、遷徙的軌跡,還包羅了該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規、家約等歷史文化的全過程。家譜中蘊藏著豐富的姓氏文化內容。根據歷代文獻記載和上世紀殷墟出土的甲骨文金文考證,家譜起源於商代比較可信。
  • 《陳姓宗譜八百序》輯錄記
    重新族譜序重修宗譜序陳氏族譜序陳氏譜牒敘陳氏族譜序饒平隆都大巷陳氏族譜序漳州府海澄縣陳氏族譜序漳湖派陳氏重修譜序陳姓譜序譜序潁川陳氏家譜乘序陳氏家譜序陳氏家譜後序漳南陳氏世系記二房孔學公十五世孫植訪譜序龍海田邊陳氏崇本堂族譜序象山陳氏家譜序族譜序譔唐開漳龍湖公宗譜總序陳氏族譜序陳氏譜牒敘重修宗譜序陳氏族譜序臨安家乘序麗湖陳氏族譜序陳氏家譜序陳氏入閩事跡新橋陳氏家譜太丘陳氏存疑譜上厝房陳氏譜序陳金城祖父母父母之三誥命嶺頭陳氏祖祠重修記
  • 陳留吳氏與吳伯雄溯源
    世有季子     古陳留郡,地在今河南開封一帶,陳留吳氏是一支古老的吳氏,系吳季扎延陵吳氏分支,奉東漢吳恢為陳留吳氏支系開基祖。     陳留吳氏的興盛始於東漢的吳恢、吳祐家族。吳恢、吳祐家族居於長垣縣,祖孫4代為官,知名於當時。
  • 凡人異事:殺豬匠老田
    行行都會出狀元,屠夫也不例外,如《莊子》中解牛的庖丁,華陽街殺豬的老田。華陽街有個殺豬的屠夫,個子中等,方臉分頭,五官端正、毫無兇相。滿口牙被煙燻得焦黃,唯有門前兩顆金牙總是發亮。喜歡給人諞笑話,講完別人還沒笑,他先自己大笑起來,引得眾人不笑也得跟著笑。他自稱姓田,洋縣範壩人氏,何時因何定居這裡,已經住了多少年,無人知曉,人們也不喜歡查根問稍。鄉裡鄉親的,都簡單地叫他老田。
  • 吳氏族譜匯總大全!姓吳的必看!
    點上面「世界吳氏宗親」加入吳氏大家庭
  • 扶貧故事丨「寶葫蘆」老田
    進村的第一晚,我躺在床上問老田:「就憑咱們幾個,你說是不是有點蚍蜉撼大樹啊……」老田堅定地說:「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老田的話不是一句口號,在之後千頭萬緒的工作中,他總是竭盡所能地發揮自己的光和熱,遇到扶貧攻堅的瓶頸,他總是能想到解決的巧辦法,被我們扶貧工作小組戲稱為「寶葫蘆」。
  • 「特寫」他叫「老田」
    採煤隊長「老田」的智慧礦山夢他是朋友口中的「老田」,黝黑的臉龐,深邃的眼神,憨憨的笑容蘊含忠誠的品格;他是職工尊重的採煤隊長,身懷豪橫機電「絕技」,是生產無憂的可靠保障。一聽煤機「罷工」,老田二話沒說,起身就走。自信滿滿的老田換好衣服來到井下,一下子傻眼了,出問題的是運輸機的耦合器,平時接觸的少,根本不懂工作原理。看老田「抓瞎」,現場其他人更急了,還好廠家技術人員及時趕到。為排查問題,廠家人員跑這跑那,田東影也不得不化身移動「天線」,背著載波跟著跑東跑西。
  • 至德三讓,延陵吳氏
    因而泰伯被稱為「三讓王」,援引孔子的贊語,吳氏的總堂號稱為「至德堂」。三讓至德,開發江南,成就周天下和吳國。吳氏家訓廣東河源地區司前吳氏:至德家訓傳百年河源市連平縣忠信鎮司前村吳氏家訓八則《吳氏族譜》載:一厚倫理,二尊王法,三救急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