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與郭子儀齊名的唐朝名將!

2020-12-23 萌貨說文史

朝陽,別稱「龍城」,遼寧省轄地級市,位於遼寧西部,是中國東北地區與中原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地帶。

這裡的佑順寺,俗稱「喇嘛廟」,始建於清朝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位於遼寧省朝陽市新華路東段北側,寺院氣勢如虹,建築結構嚴謹,裝飾古樸典雅,同時也是研究遼寧地區同時代古建築的典型實物標本和重要實物依據。這裡的朝陽鳥化石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朝陽市龍城區龍鳥大街,在這裡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鳥類「中華龍鳥」和開花的植物「遼寧古果」,因此朝陽被譽為「世界上第一朵花盛開和第一隻鳥飛起」的地方,亦被稱為「花鳥源頭」。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趙子馥:

趙子馥,原名趙振鐸,遼寧省朝陽縣人,著名抗日民族英雄趙尚志的父親。

1896年考中秀才,1897年赴京應丁酉科鄉試未中,從此在鄉以教書為業。1911年朝陽縣自治會成立,他以社會賢達身份被推舉為副會長。他思想開明,目光宏遠,提倡廢私墊,興新學,深得群眾愛戴。1916年春,在家鄉附近二十幾個村莊組建了"清鄉會",並被推選為會長。該會宗旨是:"抗苛捐雜稅,打擊貪官汙吏,擊捕盜匪,建立戶籍、禁種禁吸鴉片,勸立學校,蓄糧備荒和息詞訟......"同年7月,警察與清鄉會發生武裝衝突。矛盾加深,遂於同年秋,官兵大舉向清鄉會進攻。激戰兩晝夜,清鄉會武裝被打敗。官兵把趙家住在喇嘛溝村48間民房全部燒毀。他被迫逃離家鄉,最後流落到哈爾濱。從此更名趙致遠。

他畢生子女8人,4個兒子分別取名尚純、尚樸、尚志、尚武。"純樸志武"表達了老人對兒子的殷切希冀。全家到哈後,除尚純已成年外,年僅13歲的尚樸和11歲的尚志也毫無怨言地走上社會,當車夫、信差、雜役和賣燒餅,攢得微薄收入替父母分憂,尚志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老人理解兒子,支持兒子從事革命工作,地下黨的同志經常往來於趙家,老夫婦一律熱情接待,他家成為革命聯絡點。"九一八"事變以後,在他的支持下。子女們相繼走上革命道路。1934年8月,日本憲兵隊逮捕了他,逼他寫信對尚志勸降,被他拒絕。後來在黨組織和親友們幫助下,變賣家產把他從獄中贖出來。1935年冬,率全家流亡北平,從此改名趙式如。"七七"事變後,深明大義的趙老先生又把身邊唯一的兒子尚武送赴抗日前線。接著又率全家開始了艱難困苦的流亡之旅。先後流亡天津、上海、香港及越南海防,又輾轉昆明、貴陽、直至1940年到重慶才稍安定。1942年,得悉四女尚英在西安從事抗戰文藝工作,又率全家老幼到西安。其間.受到周恩來的親切接見。抗戰勝利後,他又先後遷居蘇州等地,直到1949年才結束了流亡生活,回到闊別多年的哈爾濱。

趙尚志:

趙尚志,漢族,熱河朝陽(現遼寧省朝陽市)人,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東北地區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

1925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時期,趙尚志在東北地區組織和從事反帝反軍閥的革命活動。「九一八事變」後趙尚志被任命為中共滿洲省委常委、軍委書記。之後,趙尚志領導創建中共巴彥抗日遊擊隊(中國工農紅軍36軍獨立師)北滿珠河反日遊擊隊隊長,後任東北反日遊擊隊哈東支隊司令,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軍長,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軍長,北滿抗聯總司令,東北抗日聯軍總司令,東北抗聯第二路軍副總指揮。趙尚志與李兆麟等創建了珠河、湯原抗日遊擊根據地。1942年2月12日,趙尚志在戰鬥中身負重傷後犧牲。

劉桂五:

劉桂五,抗日民族英雄,字馨山,熱河省朝陽縣(今遼寧朝陽)人,國民革命軍陸軍騎兵第2軍6師師長。他曾受張學良召見,委任參與「西安事變」捉蔣行動。1938年,劉桂五跟隨馬佔山在內蒙古包頭市固陽縣紅油杆子村與日軍奮勇血戰。4月22日,劉桂五不幸陣亡,並被日軍切下首級。劉桂五陣亡後,陝西各界在西安舉行了追悼大會。

安慶宗:

安慶宗,字仁行,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市)人,粟特族。唐朝時期大臣,叛臣安祿山之子。

初以父勳,拜檢校太僕卿。迎娶宗室之女榮義郡主,定居長安。安史之亂爆發後,夫妻坐罪賜死。

安祿山:

安祿山,本姓康,字軋犖山,營州柳城縣(今遼寧省朝陽市)人,粟特族。唐朝時期藩鎮、叛臣。

安祿山出身西域康國,其父早逝。其母阿史德氏,改嫁於右羽林大將軍安波注之兄安延偃,從此改為安姓,精通九蕃語言。開元初年,逃離突厥,成為幽州都督張守珪的部將和義子。驍勇善戰,屢建功勳,遷平盧軍兵馬使、營州都督。天寶年間,平步青雲,兼任平盧、範陽和河東三鎮節度使,受封東平郡王,鎮撫東北地區。天寶十四載(755年),以誅殺宰相楊國忠為名,悍然發動安史之亂。一路勢如破竹,攻破兩京。建立偽燕政權,年號聖武。晚年失明,寵愛幼子,引發晉王安慶緒不滿。

至德二年(757年),為嫡次子安慶緒指使宦官李豬兒所害,諡號為剌。史思明殺死安慶緒後,成為大燕皇帝,追諡光烈皇帝。

史思明:

史思明,字崒幹,寧夷州(今遼寧省朝陽市)人,粟特族。唐朝時期叛臣,安史之亂的元兇之一。

出身西域史國,相貌不揚,懂曉六蕃語言。天寶初年,驍勇善戰,屢建戰功,授平盧軍知事。輔佐安祿山討伐奚和契丹,遷平盧軍兵馬使。安祿山反叛後,率軍平定河北,署範陽節度使。屢次唐軍所敗,退保鄴城。乾元元年,兵敗暫降,授範陽節度使、歸義郡王。受到唐肅宗猜忌,起兵再次叛亂,攻破魏州,建立周國,年號應天。進兵解除鄴城之圍,殺死安慶緒,建都範陽(北京市),自稱大燕皇帝,年號順天。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為兒子史朝義所殺,諡號昭武皇帝。

史朝義:

史朝義,寧夷州(今遼寧省朝陽市)人,粟特族。唐朝時期叛臣史思明長子,安史之亂的罪魁之一。

天寶十四載(755年),跟隨安祿山起兵,率軍鎮守冀相二州。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弒主稱帝,冊封懷王,不受重視。上元二年(761年),弒殺史思明,即位為帝,年號顯聖,誅殺皇后和太子史朝清。

寶應元年(762年),唐回聯軍攻破洛陽,逃往莫州(今河北任丘市),自殺而死。

李師道:

李師道,營州(今遼寧朝陽市)人,高句麗族。唐朝地方割據軍閥,平盧淄青節度使李納次子。

初為密州刺史。元和元年,兄長李師古死後,自領平盧淄青節度使,拜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割據十二州之地,其勢炙手可熱。元和十年,隨同成德軍節度使王承宗要求停止討伐淮西吳元濟,遭到朝廷拒絕。於是,遣人焚燒河陰倉,刺殺宰相武元衡,刺傷裴度。淮西之亂平定後,表示順從朝廷。

元和十三年,請求獻出沂密海三州之地,不久掀起叛亂。唐憲宗派諸鎮大軍圍攻,內部矛盾分化,為部將劉悟所殺。

李楷洛:

李楷洛,營州柳城(今遼寧朝陽市)人,契丹族。本是契丹酋長,武則天時期,依附唐朝,娶李楷固之女。唐朝將領,名將李光弼父親。

延和元年(712年),以左驍衛將軍參與冷陘之戰。開元初年,累遷左羽林大將軍,冊封薊國公。出任朔方節度副使,率兵擊退吐蕃於河源,得勝還朝,卒於道上,獲贈營州都督,諡號忠烈。憑藉兒子李光弼兄弟的功勳,累贈司空。

李光弼:

李光弼,營州柳城(今遼寧省朝陽)人,契丹族。唐朝中期名將,左羽林大將軍李楷洛第四子。

李光弼出身「柳城李氏」,初任左衛親府左郎將,襲封薊郡公。天寶十五載(756年),經郭子儀推薦而任為河東節度副使,東出井陘,參與平定安史之亂。乾元二年(759年),任天下兵馬副元帥、朔方節度使。上元二年(761年),以河南副元帥、太尉兼侍中出鎮臨淮,震懾諸將,次年又命軍鎮壓浙東袁晁起義,以功進封臨淮郡王。次年,安史之亂平定,李光弼「戰功推為中興第一」,獲賜鐵券,名藏太廟,繪像凌煙閣。晚年為宦官程元振、魚朝恩等所讒,擁兵不朝,聲名受損,因此愧恨成疾,終於廣德二年(764年)在徐州病逝,年五十七。追贈司空、太保,諡號「武穆」,世稱「李臨淮」、「李武穆」。

李光弼足智多謀,治軍威嚴而有方,善於出奇制勝,以少勝多,與郭子儀齊名,世稱「李郭」,被譽為「自艱難已來,唯光弼行軍治戎,沉毅有籌略,將帥中第一」。著有《將律》、《統軍靈轄秘策》及《李臨淮武記》,今已佚。《全唐文》錄有其文。

你還知道哪些朝陽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家風故事」功蓋天下——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家風故事
    家風故事「功蓋天下」這個成語出自《史記》,是一位謀士用來勸告韓信謀反的說辭。而在唐朝,有一位功績不亞於韓信的名將,也是功蓋天下,卻不僅沒有謀反之念,還能逃過帝王的猜忌迫害,得以善終,子孫後代也能保有平安。他就是郭子儀。
  • 中唐名將郭子儀與靈臺縣的西原大戰
    郭子儀平「安史之亂」,多次平定外夷入侵和國內藩鎮作亂,他年過八旬還帶兵徵戰,獨力撐天,後世評曰:「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就是這樣的一位讓後人頂禮膜拜的傳奇人物,在1200多年以前就在靈臺縣的西原,即現在西屯鄉的土橋以西的上良鳳翅塬一帶率領1萬殘軍,擊敗30萬回鶻、吐蕃聯軍,創造了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
  • 三千字解讀名將郭子儀:唐朝最能打的武狀元,功高一代而主不疑!
    朝中無人,這就導致了從716年就入宮宿衛的郭子儀,直到11年後才升遷到正五品的折衝都尉。唐朝武士復原圖727年,郭子儀離開京師,受命前往嶺南的桂林城任職。後來的歷史耳熟能詳,聽聞潼關之敗的唐玄宗為躲避劫難跑到了四川,並在臨走前默許了太子李亨「散夥單幹」。史載李亨稱帝靈武后,立即便從河北前線召回了郭子儀,並委任其為靈州大都督府長史、朔方軍節度使。郭子儀來的很及時,他讓安史叛軍聯合塞外騎兵奔襲靈武、擒拿唐肅宗李亨的計劃成了泡影。
  • 再興大唐的名將郭子儀,年逾80仍縱情酒色,如履薄冰活到85歲
    引言:唐朝在我國古代的歷史上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開啟了開元盛世的局面,把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推向了高潮,促進了我國文明向世界的傳播,後世對其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即使是很多外國人,他們也喜歡唐朝的文化習俗,直到今天,還有很多人喜歡稱中國人為唐人。
  • 唐朝的五大名將排名,李靖排第三,第一位眾望所歸!
    唐朝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繁榮昌盛的朝代,有「大唐盛世」之說。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大將。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唐朝的五大名將排名。
  • 運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古代四大女名醫之首!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柳宗元:柳宗元,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
  • 出人意料的郭子儀.
    唐朝名將郭子儀,打破了這個死循環。他的一生,活得實在太漂亮了。史書裡找不到第二個人。幾次當大元帥,皇上喊他乾爹(尚父),保四朝皇帝平安,滿朝文武皆部下。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以84歲的高齡笑別沙場。……他很懂朝堂與政治。政治這玩意兒像座火山,越往上爬,越往中心靠,就越熱乎。
  • 他享年85歲 是大唐的中興名將 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得以善終的名將
    他享年85歲 是大唐的中興名將 也是歷史上少有的得以善終的名將 他歷經七朝天子 是大唐的中興名將 於武則天當權時期考取武狀元 卻等到58歲才被重用 他就是郭子儀
  • 重慶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愛國民族女英雄!
    這裡不僅吸引了眾多文藝界的名流,這裡也誕生了很多名人!三毛:是秦始皇陵裡大量水銀的主要提供者之一,因其在政治軍事上的特殊地位,與另外一位大商人大牧主烏氏倮被國家當作上賓禮遇。其後,秦始皇強迫六國豪強貴富共12萬戶遷到國都鹹陽,以便於帝國的監視和控制,寡婦清亦在此之列,不久後寡婦清死於鹹陽。
  • 回紇人見了都得叫「爸爸」,作為大唐戰神,郭子儀是如何煉成的
    說到唐朝名將郭子儀,人們基本上能夠脫口而出是他平定了安史之亂,不過,仔細翻閱史實,卻發現其實老郭只是在安史之亂前期參與了平叛,準確地說是前三年,而安史之亂卻持續了八年。後面5年的平叛戰爭基本是由諸如李光弼、僕固懷恩等人打的,但是,這並不妨礙後人將平定之功算在郭子儀身上,因為在當時,郭子儀就是一面大旗,就連彪悍的回紇人見了他,也得叫聲「郭爸爸」,可見其威望之高,而且,郭子儀還是少有的活到了85歲,最後能夠善終的將領,其子孫後代也是位極人臣,享盡榮華富貴。就讓我們來看看郭子儀作為大唐戰神是如何煉成的。
  • 晉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北地三才子」之一!
    這裡的晉州鴨梨除了栽培歷史悠久、梨果面積較大外,梨果品質也堪稱一絕,果實呈倒卵圓形,因其果梗部狀似鴨頭而得名。其質量優良,色澤金黃,皮質如玉,果肉細膩,酸甜可口,清香多汁,素有「落地酥碎,嚼後無渣」之美譽,具有清肺、化痰、潤燥、利便之功效,對咳喘病、高血壓等病症有輔助治療作用,享有盛名,號稱「三大果霸」之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郭子儀接待宰相,把侍女藏起來,到底為什麼?800年前就有了答案
    唐太宗李世民還是皇子時,被李淵封為尚書令,因此,等李世民登基之後,唐朝「尚書令」這個職位就一直空懸,「三省」中尚書省的最高長官變成了尚書僕射。100多年後,唐代宗封太子李适為尚書令,李适也就是後來的唐德宗。其實,除了李世民和李适,唐朝還有一個人差點當上了尚書令,此人就是郭子儀。不過,以郭子儀的智慧,他是無論如何都不會接受尚書令這個職位的。
  • 郭姓歷史上的十大名將
    —1472年),字元登,明朝靖邊名將,明開國名將郭英的孫子。  郭登儀表雄偉,美髯過腹。他智勇雙全,紀律嚴明,預測敵情,相機而動,克敵制勝。正統十四年,他因功任都督同知、大同總兵,瓦刺屢次來犯,均被郭登一一擊退。
  • 德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特級英雄」、民族英雄!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高節:高節,字公秉,號竹亭,別好大鶴,四川羅江縣人 。明嘉靖十一年(1532)林大欽榜進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編修。高節與其兄高簡、弟高第俱以文章馳名,人稱「三高」。嘉靖二十三年(1544),高節出任會試同考官。被捲入科場作弊案,發配充軍。
  • 唐朝郭子儀為何要打開府門,讓外人自有出入?他有何目的
    文/瑞瑞聊歷史從古至今,「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幾乎已成「客觀規律」,但凡功高震主,賞無可賞者,大都逃不過君主的「清算」,遇到仁慈一點的君主,比如宋太祖趙匡胤,可能還會來個「杯酒釋兵權」,把實權收回去也就算了
  • 馬姓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楚開國皇帝!
    馬姓不僅歷史悠久,還出現了很多歷史名人!馬援:馬援,字文淵,扶風郡茂陵縣。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新朝末年,馬援投靠隴右軍閥隗囂麾下,甚得其器重。後歸順光武帝劉秀,為劉秀統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戰功。
  • 平定安史之亂的三大名將,其中兩人突然暴斃,僅有一人得以善終!
    直到叛軍兵鋒直指東都洛陽之時,唐玄宗才幡然醒悟,急調入朝的名將,時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坐鎮洛陽,但是此時的唐朝的軍事布局經過了數十年的開邊,已經完全從唐初的內重外輕轉入了外重內輕。因此,封常清手中並沒有什麼像樣的精銳,再加上楊國忠的無能,使得東都洛陽迅速陷落,封常清以戴罪之身成為了老長官高仙芝的副手。
  • 唐朝重臣郭子儀,功高蓋主之後全身而退,竟然與宦官有關
    前言唐朝自安史之亂之後,問題頻出,不僅有藩鎮割據,還有宦官專政,想要在這個時期有所作為,的確十分艱難,做到這一點的夜寥寥無幾,不過郭子儀恰好正是做到這一點的人。準確地說,正是郭子儀結束了唐朝的安史之亂,他在疆場馳騁,獲得了無數戰功,儘可能地減緩了唐朝的衰落,權勢極大,最後卻沒有被皇帝清算,實在是十分難得。
  • 郭姓歷史上的十大名將
    —1472年),字元登,明朝靖邊名將,明開國名將郭英的孫子。  郭登儀表雄偉,美髯過腹。他智勇雙全,紀律嚴明,預測敵情,相機而動,克敵制勝。正統十四年,他因功任都督同知、大同總兵,瓦刺屢次來犯,均被郭登一一擊退。
  • 歷史名將排名:關羽僅62位 最輝煌竟是他
    82、曹彬北宋初年將領,敗契丹、北漢,滅後蜀、滅南唐,為北宋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其軍軍紀嚴明,秋毫無犯,但是後來和遼軍作戰,因糧草不足敗於岐溝關,導致北伐失敗,南北分離。81、劉方隋朝大將,平叛亂高手,不管是尉遲炯,還是突厥,都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