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有一種生長在南方的淡水魚,魚背上長有倒刺,細條狀魚身,營養豐富,價格60-70元/斤,但是養的人卻非常少,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這種魚過去在農村很常見,這種魚叫做刀鰍魚,身上滑溜溜,最顯著的特徵就是背部有一排刺,論營養富含多種人類需要的胺基酸、蛋白質等,口感也不錯,論價格又不便宜,按說應該很好賣,但農村卻很少有人養,阿冰認為主要有3個原因:
1、刀鰍自身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養殖條件苛刻,這就導致養殖刀鰍的前期投入會很高。
過去南方農村河流、稻田等地都有很多刀鰍魚,不過隨著環境的汙染,現在一些地區已經很少能見到刀鰍魚了。
而刀鰍魚生存的環境要求嚴格,必須是流動的水域,以及有水草的淺水,一旦水被汙染,就會導致刀鰍的大量減少。
並且刀鰍非常警惕,一旦有風吹草動,就可能躲起來拒絕吃東西,曾經有老農養殖刀鰍,人不能出現在池塘周邊,投食需要悄悄地、不驚動刀鰍的情況下餵養。
即便如此,刀鰍從養殖到長大售賣也需要至少兩三年時間,所以養殖刀鰍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成本太高。
2、第二個原因則是太小眾,大多數北方人根本不了解什麼是刀鰍魚,而這種魚對環境的苛刻要求,也決定了它不會成為大眾魚,市場不是太大,養的人自然也不會太多。
3、再有就是刀鰍魚的養殖基本上屬於「特種養殖」,市場佔有率小,市場行情極不穩定,今年可能賣得好,明年可能就變得沒什麼人買了,相對於動輒兩三年的生長周期,養殖刀鰍魚的風險也是比較大的,很多農民沒有太多資金,自然也不願意貿然嘗試。
(文|李阿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