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模玉,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在多年以前就已出現在市場上,其主要成份是樹脂,玉粉以及多種小劑量的輔助劑按一定的配比混合後,用模具壓制而成。為了方便脫模和外表美觀,會在模具上塗抹油脂或液體蠟。最初此種方法用來做一些比較大的陳設器,如風水擺件等等,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最終還是用到了製作假古玉上。
那如何去分辨此種假古玉?在這裡教朋友們幾個小方法:
一、目前市場合模玉以片體浮雕件居多,年代以仿春秋、戰漢及明清件居多,同時符合兩點要多注意;
二、因是合成玉石,與天然玉石比重相差不大,敲擊聲與天然玉石相似,但玉質硬度略微偏軟;
三、在壓制合模時,雖然會放入抽空廂中真空處理,但是在邊角線內還會留有細小的氣泡,如下圖;
四、表面包漿生澀,尤其是在後添工的陰線內,無包漿,如下圖;
五、合模玉脫模後,個別由於模具配合不好,會在孔洞、內輪廓邊緣留有合模痕(外輪廓的一般都會被作假者打磨掉),要多注意觀察,如下圖;
六、顏色比較單一,多見於同一塊玉上出現黑色及土黃色,無沁門,而且盤玩沒有任何變化;
七、用熱水燙過之後,沒有氣味或有刺激性化學氣味;
八、陰線多為寬「U」字型,主是是為了方便脫模,有的造假者會根據情況再後添工;
九、很重要的一點是:這類產品用強光手電打過,沒有玉石的肌理結構。一些玻璃仿玉石產品也是如此。
這是一件仿漢代龍鳳雞心佩的合模玉,而且已經做到像極了古玉的「飯糝」現象,不得不佩服現在日新月異的造假技術,若朋友們遇到這種有整體「飯糝」現象的玉器,要提高警惕。此件玉器的破綻:一是鏤空處的合模痕沒有打磨掉;二是陰線無工痕;如下圖:
雖然現在的造假技術也不斷在更新,但無論怎麼仿,也無法完全達到真品古玉特徵的統一性,只要我們從入土特徵和加工工藝兩個最基本的特點入手細心研究,綜合分析,還是能找到它的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