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合模壓制的假古玉

2021-01-10 玉痴王紅旗

合模玉,想必很多朋友都聽說過。在多年以前就已出現在市場上,其主要成份是樹脂,玉粉以及多種小劑量的輔助劑按一定的配比混合後,用模具壓制而成。為了方便脫模和外表美觀,會在模具上塗抹油脂或液體蠟。最初此種方法用來做一些比較大的陳設器,如風水擺件等等,但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最終還是用到了製作假古玉上。

那如何去分辨此種假古玉?在這裡教朋友們幾個小方法:

一、目前市場合模玉以片體浮雕件居多,年代以仿春秋、戰漢及明清件居多,同時符合兩點要多注意;

二、因是合成玉石,與天然玉石比重相差不大,敲擊聲與天然玉石相似,但玉質硬度略微偏軟;

三、在壓制合模時,雖然會放入抽空廂中真空處理,但是在邊角線內還會留有細小的氣泡,如下圖;

四、表面包漿生澀,尤其是在後添工的陰線內,無包漿,如下圖;

五、合模玉脫模後,個別由於模具配合不好,會在孔洞、內輪廓邊緣留有合模痕(外輪廓的一般都會被作假者打磨掉),要多注意觀察,如下圖;

六、顏色比較單一,多見於同一塊玉上出現黑色及土黃色,無沁門,而且盤玩沒有任何變化;

七、用熱水燙過之後,沒有氣味或有刺激性化學氣味;

八、陰線多為寬「U」字型,主是是為了方便脫模,有的造假者會根據情況再後添工;

九、很重要的一點是:這類產品用強光手電打過,沒有玉石的肌理結構。一些玻璃仿玉石產品也是如此。

這是一件仿漢代龍鳳雞心佩的合模玉,而且已經做到像極了古玉的「飯糝」現象,不得不佩服現在日新月異的造假技術,若朋友們遇到這種有整體「飯糝」現象的玉器,要提高警惕。此件玉器的破綻:一是鏤空處的合模痕沒有打磨掉;二是陰線無工痕;如下圖:

雖然現在的造假技術也不斷在更新,但無論怎麼仿,也無法完全達到真品古玉特徵的統一性,只要我們從入土特徵和加工工藝兩個最基本的特點入手細心研究,綜合分析,還是能找到它的破綻。

相關焦點

  • 來看看 —— 古人純手工制玉
    良渚制玉的線刻秘訣雖然隨著考古發掘的不斷進展有所發現,但究其刻製法至今仍然是一個還沒有被完全解讀清楚的未解之謎(圖1)。良渚線刻是成品工藝,此工藝如何刻製成型有待進一步研究發現,本文則側重介紹自文化期至漢代的徒手刻制玉工藝之一斑。
  • 古玉翁仲有什麼寓意?怎麼分辨真假?
    但是,王公貴族的身份不同,闢邪的選擇和材質也不同,用玉製成的闢邪用品,不僅僅是當時社會文化的一個縮影,也是玉文化的傳承中,獨具特色的一種闢邪佩飾,這些闢邪佩飾,經過千百年的流傳和沉澱,除了形制上的改變之外,飽含著人們祈求無病無災,安康順利的美好心願卻一直沒有消失。
  • 「假玉」千萬不可佩戴
    豈料戴了它沒幾天,皮膚就紅腫脫皮,又痛又癢,而那塊古玉不但沒有變得亮麗有光澤,反而暗淡無光。為什麼會這樣? 下面有幾張假玉或經過做偽的照片供大家參考:仿古專家解釋,這位讀者購買的玉佩極有可能是經化學處理的假玉。購買這樣的贗品,不僅會造成經濟上的損失,而且經常佩戴會損害健康。
  • 【新疆玉】教你全面了解和田玉並學會如何分辨和田玉真假
    所以將玉種全部冠稱「和田玉」,對鑑定部門來說還是商家來說,都是有好處的;但容易誤導消費者。甚至有很多人慕名新疆的「和田玉」,在到新疆出差時專門帶兩塊和田玉回去,送親朋好友,對玉不是很懂的,大部分帶回去的是青海料器,俄料等等~~~帶回去的這些玉並非新疆地產的新疆和田玉。(包括鑑定證書上的和田玉)。怎樣分辨是否新疆地產「和田玉」  如何來分辨是不是新疆真正「和田玉」呢。
  • 藏玉之人的古玉之路
    從誤打誤撞中識古玉,在沸水中煮古玉,在緣中求古玉,王的這條古玉之路沒有因為現存的行話而變。  行話很赤裸地劍指深渾之水,「材料比成品貴,新的比老的貴,假的比真的貴。」「越來越值錢」的字眼在玉器行業裡暫時行不通了。  南潯之寶  早年初涉收藏的王敬之,將橄欖枝拋向了瓷器。
  • 仿古玉的歷史演變:玩玉的你知道夠多嗎?
    宋代之前在歷史上,仿古玉和假古玉的情況是相互交叉又相互影響的。尤其是宋代之前的情況,從文字上還找不到確鑿的根據,主要原因是由於唐、五代的玉器發現很少,因而是否存在一定規模的仿古玉和假古玉製造,還有待專家破解。
  • 一個古玉手鐲現在能值多少錢,古玉鐲子圖片及價格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玩玉也是一樣,一定要多看多上手,看得摸得多了,上手一塊玉第一時間就能感覺到對不對。                 一手和田玉在新疆,因為地理位置太遠,所以外地很多玉友都會在網上來購買。在網上購買玉件時一定要多問多了解,千萬不要因為價格便宜而買到假玉或殘次品。
  • 戰漢玉龍——辨偽存真才是玩古玉的正道
    每個歷史時期玉器的造型、紋飾和使用方式都不一樣,收藏者不但要熟記大量玉器特點,而且還要了解各時期的歷史知識以及考古資料,辨別玉料,認識不同時代的制玉藝特點;3.鑑定玉器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積累經驗。僅僅翻閱玉器圖錄是不夠的,一定要上手看古玉,多參觀博物館藏品,多與專家交流,持之以恆,必有收穫。
  • 古玉收藏的看門道,你知道嗎?
    三、識其工  要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生產力發展水平不同,琢制玉器的工具也不同,這些都會在玉器上留下不一樣的加工痕跡。比如,新石器文化晚期的玉作上,仍然沿用石器製作工藝,主要是靠刮磨(良渚文化玉作可能已經使用原始砣機和管鑽,而凌家灘文化在制玉時已經掌握了實心打孔掏膛的技術)。
  • 為何古人叫「治」玉而非「制」玉?
    而是先用硬度高於玉石的金剛砂、石英等礦物製成「解玉砂」,然後將解玉砂輔以水使用低轉速的人力工具來慢慢研磨琢制堅硬的玉石,並最終將玉石琢製成所設計的器型,因此才有了治玉、琢玉和碾玉之說。這裡不僅對解玉砂的產地、成分和特徵進行了介紹,而且明確指出「若無此物碾不成」,由此可見宋代以來就將古法制玉形象地稱之為「碾玉」。
  • 玉器鑑定:傳世古玉辨偽的方法比較!
    #玉器鑑定#傳世古玉辨偽在偽古玉面世之後應運而生。造偽與辦偽是一對矛盾的雙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矛盾雙方相互鬥智,不斷較量,彼此都在逐步提高。要調查了解如何用偽,用何伎倆造偽,其造偽伎倆或日「術」,辦偽者掌握了造偽術並加以揭露,使其真相大白於天下,這種辦偽方式或曰「法」,所以說偽與造偽之爭是法與術之較量,也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看穿了則甚簡單,沒有什麼神秘。
  • 古玉光氣光澤是怎麼樣的?
    眾所皆知,玉器油潤,但這是針對新玉來說的,古玉並不油潤,而是硬朗。
  • 【古玉那些事】《古玉辨》藏玉必看聖書--劉大同著
    據所見夏商之玉,與秦漢六朝之玉,未曾有一缺痕者,即此可斷尾周時所制也。餘存有碧玉瑗一,白玉琮一,皆一刀之缺痕,系璧一,黃玉璜一,皆有兩刀之缺痕。而其拙樸之氣,令人生羨。若偽造周器者,多仿其缺痕,但有意為之,刀痕明顯易露,愈顯其醜,此人人所易辨者也。 三十二,辨水火幹三坑凡古代帝王之陵寢,其穴寬大,含殮之玉甚多。
  • 【古玉春秋】古代玉器雕琢(三)
    古玉被所有人獲知,但真正涉獵收藏的人又很少,追其根本原因就是假貨仿品猖獗,無人倖免地被其所害。 同時,我們又見到了大量被盜掘出土的新石器時期和兩周時期的高古玉,真真假假,如內耗的春秋混戰,兩面夾擊使得處於隱形的高古玉收藏不振。中國人視玉石為最珍貴的材質,尤勝金銀銅。早於新石器時代,製作玉器和石雕的技術已相當精良,對玉石的喜愛乃中國文化的重要特徵。
  • 古玉審美 頂級高手只需要看一眼
    古玩收藏要先學後買,本領沒學到家,不能天天想撿漏,造假賣假的人就是等著你這樣的人養活他們一家老小呢!例如,古玉學習要專業,了解掌握材料是很重要的一點,掌握材料不是說只會辨識和田玉,而是要掌握每個時期使用的玉材特點,一件紅山時期古玉,拿去鑑定為和田玉,那肯定是不對的呀,文化期幾乎都是地方玉,那個時候是沒有和田玉的,商朝才有了和田玉,但是現在的仿古玉器當中大部分都是用青海料和韓料等低價位玉料在製作仿古玉,而這些玉礦都是90年代以後才開採的,一定要熟悉玉料才行。
  • 古玉學步(105):此地無銀辨仿真
    鑑賞古玉的真仿不是僅僅憑感覺,辨真有看真的道理、識仿有看仿仿的理由,真仿都有客觀的依據,而且這個依據是放之古玉而皆準。
  • 古玉界:古玉出土時的模樣,難得一見!
    我們平時看到的館藏出土古玉基本都是出土後擺放在博物館裡的樣子,亦或者是躺在博物館的庫房裡的樣子,很少看到古玉出土時的場景。
  • 世上沒有人能收藏玉,一直是古玉的靈性在尋找主人
    宋代呂大臨的《考古圖》、元代朱德潤的《古玉圖》、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論》、清代吳大的《古玉圖考》等都是古玉收藏與研究的論著。而玉的溫潤色澤象徵仁慈,堅硬質地象徵智慧,不傷人的稜角表示公平正義。對於古玉,可以工精、質優、色巧、形奇為標準進行收藏。
  • 古玉收藏步入黃金時代
    而發生在改革開放初期的臺灣著名機構曾收進一批高仿古玉,當時東南亞、臺灣、日本、新加坡等一些大收藏家都曾跟風買進,這著名的"造假古玉事件",給當年國際收藏界造成很大的衝擊波,使得國際古玉投資者的信心遭受重創,高古玉風光不再,事件最終殃及了整個玉市,資金游離古玉市場,曾導致古玉器國內外市場多年一蹶不振。
  • 古玉造假、層出不窮的現代科技手法,以製作工藝為著眼點辨別真偽
    #古玉#近年來,假古玉呈泛濫之勢,其實古玉作偽早在北宋就有。據《玉紀補》記載,玉器作舊的主要方法有:將玉件用火燒烤,使其顏色發白,稱為「偽石灰古」;把活羊腿割開,置入小件玉器,用線縫好,幾年後玉上有血色細紋,稱為「羊玉」;將狗殺死,將玉器放入其腹中,縫好埋入地下,數年後玉表面產生土花、血斑,稱為「狗玉」;用烏梅水煮質地鬆軟的玉,冒充「水 坑古」;將玉器用鐵屑拌之,用熱醋澆之,埋入土中經數月取出,宛如古玉……現代高科技手法更是層出不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