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7日,我和單位的10餘個兄弟姐妹在安龍縣人民會場參加了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動員大會,就這樣踏上迄今還在脫貧攻堅之路。
那時,我被安排到安龍縣錢相街道打凼村這個人傑地靈的少數民族村寨,我擔任的是打凼村河對門組的前沿工作組組長。
周繼剛(中)到農戶家採集農房信息
我們的職責是在錢相街道指揮部和打凼村級指揮所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對包保村民小組的脫貧攻堅、社會穩定、貧困人口精準識別和貧困戶精準退出及群眾滿意度等工作負責。至今,在3年多的扶貧工作生涯中,遇到過許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處理,也遇到很多感到溫暖的事,都已成為我人生的經歷。
周繼剛(右一)與村主任韋殿文(中)到農戶家中宣扶貧政策、看望群眾
讓我記憶最深刻、感到最溫暖的一天,是2018年8月8日,由於持續的強降雨,第二天一大早我就下村了,每個人都憂心忡忡,擔心村裡的水災情況。我很擔心我負責的河對門組,因為河對門組,是打凼村最低洼的地帶,那裡有一戶特殊的貧困戶王登友家,王登友才10多歲,他父親過世,母親改嫁,家裡還有一位77歲的祖母和一個10來歲的小兄弟。 一下車,我連忙喊上駐村幹部和河對門組小組長往王登友家趕去,許多路段都已經被水淹沒,變成了一條條水道。大家擼著褲腳在水裡行走,最深的地方甚至已經到了膝蓋處。看到這情況,大家更加擔心,加快速度往王登友家走去。 「老太、老太,您在家嗎?」我呼喊著老人。 「誰啊,來了。」老人顫顫巍巍的來開門,「噢,小周啊,你們來了,快進來。」我們進門後和老人說明了情況,了解房屋裡面是否受到水災影響。幸好屋裡影響不大,但雨一直在下,為了老人安全著想,我和老人商量:「老太,因為連續幾天的大雨,村裡面的道路都被水淹沒了,雨勢又大,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停,你家住這裡是打凼村最低洼地帶,為了您和孩子的安全,我們想帶你們轉移到王登友的大伯家,您過去那邊,大家也放心點。」老人同意了。 我考慮到老人年齡大了,路上又積滿了水,路滑老人行走不方便,且老人穿的是解放鞋容易浸水,於是主動提出背老人過去。老人聽到後連忙拒絕:「這太麻煩了你們了,我自己可以走的,從這裡過去有1公裡多路,你們背我太累了。」「沒事的老太,我力氣大。」我連忙說到。在我的堅持下,老人終於同意了。 於是,我背著老人、撐著傘,其它兩位同志一人拉一個孩子,開始了雨中轉移之路。經過一番折騰,我們終於成功地把老人和兩個孩子平安轉移到了王登友的大伯王子剛家。剛進屋,老人再次表示感謝,兩個小孩也齊聲說到:「謝謝叔叔!」在眾人的感謝下,我們幾個初涉世的小青年還有點不好意思。我說:「不用謝,如果有什麼事情或者需要幫助的地方,記得給我們打電話。」 老人熱情地邀請我們坐下來避避雨,我們婉言謝絕,讓老人好好休息,囑咐王子剛對老人和孩進行照顧,轉身又去別的地方查看災情。 雨,依舊在下,愛心仍在繼續前行…… 【人物小傳】 周繼剛,男,2017年11月,任安龍縣錢相街道打凼村河對門組前沿工作組組長。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整理
編輯 顧航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