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為扶貧畫添上一抹色彩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陽方居委...

2021-01-10 天眼新聞

2017年9月,根據組織安排,我入駐安龍縣春潭街道陽方居委會,開啟的我的扶貧旅途。  「要想富先修路」進村後,我便協調開展通組路和串戶路的硬化,從這以後每天都在組裡面轉動,通過小組會、院壩會、座談會、談心會頻繁地同群眾見面,不斷的交流打消了群眾顧慮,讓每一段串戶路和通組路順利完工。  解決了出行問題得謀求產業發展,陽方老百姓得有自己的產業。  於是我開展產業市場調研,通過多方的努力,引進了久誠道地中藥材有限公司發展中藥材種植,景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發展食用菌種植,豐富了陽方的產業。

胡白入戶走訪

我也是農民出身,心繫农民,有幾個寨子不通自來水,部分農戶還在挑水吃,感謝政策的支持,讓我省去了不少心,自來水全覆蓋工程讓我只需要去同群眾談心,2018年終於讓全部人吃上政府統一管理的自來水。  吃水不忘挖井人,感恩當要回饋社會。2020年,我爭取了上陽方和下陽方的高效農田改造項目,包括排洪溝、高位水池、產業路,項目正在施工中。  生活是靠不斷的努力不斷的付出,只有通過辛勤的汗水去澆灌,慢慢的細心的去呵護,工作成效才會出來,生活才會變得豐富多彩。  在這個平坦而富饒的土地上,人們積極勞作,奮勇向前。大秦光伏的迸發發展和金蕙花卉的匍匐前進讓我看到產業發展的重要性,看到一車一車的烤菸進入菸葉站,我就知道又是群眾錢包鼓鼓的一年。

陽方的烤菸種植

進入居委會看到居委會常務幹部的熱情地待人,絡繹不接的群眾進來辦事後滿意的回去,我就知道我來到了一個充滿希望的村,前面是一片美好的油畫,充滿了蓬勃發展的生命氣息。  從2017年至今,在今天看來就是彈指一揮間,但過去的點點滴滴也讓我收穫不少,也成長了不少,雖然感覺辛苦,但是看到平坦寬闊的水泥路和蓬勃的產業,我心裡很欣慰。  看到百姓的笑容,我的疲憊就一掃而空,聽到百姓在漂亮的房子裡面的笑聲,耳畔感覺我的精力更加充沛,我必須幹下去。  【人物小傳】  胡白,男,2017年9月擔任安龍縣春潭街道陽方居委會幫扶幹部。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劉朝富 整理編輯 朱登芳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語重心長暖人心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阿興村幫扶幹部...
    我是一名普通的鄉村小學教師。2018年8月,我到安龍縣春潭街道阿興村下雷莊組,進行學生的就學信息臺帳建立和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資料收集。此外,包保阿興村上井科組鄭純芬戶。  作為一個鄉村小學教師,走村串戶是我的基本功。
  • ...扶貧故事」真心換真情 親如一家人丨安龍縣春潭街道青龍村韋成金
    在安龍縣招堤街道青龍村哪坡組青龍山一線天景區山麓,萬畝良田保護區旁,居住著一戶韋姓農家,他家就是我的扶貧戶。  韋友明今年三十八歲,小學文化,為人剛正不阿,是一位勤勞樸實的農村青年。韋成金和前沿工作組在青龍村哪坡組召開群眾會韋友明還懂得木工技術,近年來他跟著包工頭走南闖北,先後到新疆北城、山東臨沂、廣東廣州、貴州凱裡、湖北嘉魚等地承接建築、橋梁方面的木工作業,為家庭經濟收入奠定基礎。
  • 「我的扶貧故事」「稅官」算好脫貧攻堅帳丨安龍縣春潭街道下扎村...
    2018年12月,我被派駐到安龍縣春潭街道下扎村,擔任第一書記。  從稅務幹部到「第一書記」,面對的情況千頭萬緒,難以著手。為儘快轉變角色,吃透摸清村情民意,我第一時間組織村「兩委」班子召開工作會議,了解掌握全村基本情況,進村入戶、踏田下地。
  • 「我的扶貧故事」把愛帶回家丨安龍縣巾幗志願者岑麗
    我叫岑麗,是安龍縣的一名巾幗志願者。2017年,我同丈夫羅紅在安龍縣城開了一家醫院叫「安龍愛德康醫院」。平時,我和丈夫很忙,但我們都很喜歡參加一些公益活動。今年元旦,我參加了安龍縣婦聯組織開展的「把愛帶回家」寒假結對關愛留守兒童活動,讓我收穫滿滿。
  • 「我的脫貧故事」汗水澆開幸福花丨安龍縣春潭街道石灰村村民熊玉超
    黨的扶貧政策那麼好,我也不能當懶漢,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去奮鬥出屬於我們這個家庭的好日子。我叫熊玉超,今年46歲,家住安龍縣春潭街道石灰村後寨組,我家有五口人,妻子張明英在家務農,我有3個孩子,大女兒叫候豔,現在在廣東東莞打工,二女兒叫熊光玉,現在在石灰小學讀四年級。長子叫熊龍,現在在石灰小學讀三年級。
  • 「我的扶貧故事」用勤勞雙手創造美好生活丨安龍縣萬峰湖鎮江坡村...
    我叫王功益,2017年10月,受組織安排,我成為了安龍縣萬峰湖鎮江坡村江坡組前沿工作組組長。  面對陌生的群眾,一切從零開始,我的心裡十分忐忑,甚至惶恐。  我所包保的潘國祥,為解決人居環境,2018年2月,幫助其向政府申請實施了改廚改廁項目。  此外,幫助申請參與了合作社黑山養羊養殖項目的實施,得到了能繁母羊10隻、公羊1隻及種草、改圈資金補助合計折合資金2萬元的補助。
  • 「我的扶貧故事」愛在雨中行丨安龍縣錢相街道打凼村扶貧幹部周繼剛
    2017年11月27日,我和單位的10餘個兄弟姐妹在安龍縣人民會場參加了全縣脫貧攻堅工作動員大會,就這樣踏上迄今還在脫貧攻堅之路。那時,我被安排到安龍縣錢相街道打凼村這個人傑地靈的少數民族村寨,我擔任的是打凼村河對門組的前沿工作組組長。
  • 「我的扶貧故事」幹部思想齊 群眾貧困移丨安龍縣錢相街道黨工委...
    安龍縣政協主席、錢相街道指揮長梅俊說。 圖為黨工委書孫健(中)察看五福社區佩鳳服裝廠新市民就業情況2017年11月27日,縣脫貧攻堅指揮部一聲令下,幹部下沉,全員參與脫貧攻堅。生產條件落後,其餘的村條件相對較好,但6個非貧困村也有扶貧任務。
  • 「我的扶貧故事」這些年,那些事丨安龍縣海子鎮古裡社區幫扶幹部王燕
    我根本弄不清楚我到底要進行什麼樣的工作,我不得不向網絡新聞、同事、組長等求助,做任何一件事,必須弄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我叫王燕,安龍縣海子鎮初級中學一名教師。2018年9月底,我成為古裡社區喬地坡組馮玉琴戶的包保責任人。
  • 「我的脫貧故事」一搬天地寬|安龍縣五福街道村民吳成國
    我叫吳成國,今年55歲,原來住廷必村,得到幫扶幹部安龍縣編辦陳吉超同志的幫助,2018年2月搬遷到五福街道福苑21棟3單元501號,現在我一家人有吃有穿有錢用有房住,最為高興的是我們已經是新市民了!我「牯」不過我兒子,我兒子吳光益新交的女朋友也希望結婚在新房子裡面。搬!於是我最終同意搬遷到安龍縣五福街道五福小鎮福苑21棟3單元501號(面積100平方,實際共同生活人口為4人,按每人20平方計算應享受80平方,多出的20平方我自願補差價)。
  • 「我的脫貧故事」吃水不忘挖井人 脫貧不忘感黨恩丨安龍縣招堤街道...
    「國家的扶貧政策讓我們一家搬到了縣城,日子是越過越紅火啦!」逢人我都會跟朋友說。我叫王發芬,家住安龍縣招堤街道打江村。幫扶幹部為了能讓我家過上好日子,時時刻刻都在替我們家脫貧出謀劃策。我兒子景詩周有輕微的智力殘疾,但農活積極肯幹,兒媳婦是聾啞人,雖然是二級殘疾,但也是個勤快人,一家5口人生計全指望著兒子兒媳。2018年9月,幫扶幹部聯繫我家以後,得知我家困難,建議我們搞養殖。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修了「小洋樓」丨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村...
    我叫韋配勇,是安龍縣招堤街道銅鼓井村村民。我家房子前面是大路,後面是綠海子水庫,坐在院壩就可以欣賞美景,很涼爽,很舒服。現在家裡也沒有什麼負擔,生活輕鬆了很多。前些年,妻子生病,子女也還在上學,我獨自一人挑起家庭重擔,既要照顧常年生病的妻子,又要為子女們籌備一切費用,恨不得分身來掙錢。泥水工、搬運工這些都做過,哪裡有活,我就到哪裡去。現在和以前比起來,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面貌,都好得太多。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更多的是收穫丨晴隆縣三寶街道新寶社區...
    2019年9月,我被調整到晴隆縣三寶街道新寶社區參與扶貧工作,主要負責幫扶社區的兩戶貧困戶。新寶街道一角有一戶叫楊文畢,家有5口人,屬於國家兜底扶貧對象。楊文畢老人身體不好,常年需要人照顧,家裡年輕人要外出務工增加收入,所以經常是老人自己在家。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丨貞豐縣豐茂街道...
    我和單位的劉關張老師一道,被安排到豐茂街道辦事處對家寨村工作。駐村扶貧是一項細心的工作,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不然,群眾的困苦就會在不經意間被忽略。沈壽翔(右一)走訪貧困戶記得有一天,村主任胡洪美的手機收到一條簡訊:「主任奶奶,能申請貧困戶嗎?」胡洪美主任把這條簡訊拿給我看,我馬上撥打電話過去。
  • 「我的扶貧故事」居民貼心人,溫暖千萬家丨岑鞏縣水街道大榕涼塘...
    我叫王楊洪鑫,是一名中共黨員,2018年3月到貴州黔東南州岑鞏縣水街道工作,並派駐到大榕涼塘移民小區社區服務中心工作,2020年1月,被選舉為社區的第一屆黨支部書記。  大榕涼塘社區是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建設31棟,已安置1053戶488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017戶4716人。
  • 「我的扶貧故事」山高水長,陪伴風雨陽光丨安龍縣招堤第五小學教師...
    「倒點溫開水給爺爺喝,把上次我買的藥給他吃了,我馬上趕來,等我,別怕!」  我趕緊穿上了棉衣,輕吻了身邊熟睡的女兒,輕手輕腳地把門掩上,便往停車場奔去。張煬(右一)到九龍小區陪貧困老人一起做飯外面冷極了,下著凍雨,引擎蓋上還積了一層白白的冰。我的心頓時涼了一下,我一個女生,獨自開車前往40公裡外的安龍縣龍山鎮拉坡村,不知道行不行。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陳文學:扶貧,轉輾駐村十三載|羅...
    2007年,我開始駐村扶貧,第一站就是望謨縣的麻山,緊接著輾轉望謨的郊納鎮和復興鎮等地多年,2015年,又從望謨縣的郊納鎮鐵爐村轉戰到安龍縣的龍山鎮坡利村、肖家橋村,一直到2018年6月結束。駐村扶貧期間,我就一個想法:幫助貧困鄉親早日脫貧,儘早過上好日子。
  • 「我的扶貧故事」轉輾駐村十餘載|黔西南州人民醫院陳文學
    2007年,我就開始了駐村之旅,第一站來到望謨縣麻山鎮,緊接著轉到郊納、復興等鎮。2015年,我又從郊納鎮鐵爐村轉戰到安龍縣龍山鎮坡利村、肖家橋村,一直到2018年6月結束。我去駐村扶貧的地方,大多山高坡陡路難行,晴天一身汗水,雨天一身泥,但這一些都沒有難住我前行的腳步。
  • 「我的扶貧故事」一路奔跑的「女漢子」|仁懷市蒼龍街道扶貧站負責...
    2017年的我,24歲,那時大學剛畢業沒多久,就被分到蒼龍街道扶貧站工作。剛進去時,老前輩們就告訴我,扶貧工作要當家事來做,當事業來做,而不是完成任務,你還小,如果承受不住壓力,可以馬上寫申請調其他部門。我毫不猶豫地說:「我可以。」
  • 「我的扶貧故事」帶著真情抓扶貧丨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第一...
    我是許莉,2018年8月,我被組織委派到興義市豐都街道永安社區任第一書記,永安社區是一個較為特殊的社區,這裡既有易地扶貧搬遷的新市民,也有當地拆遷安置的群眾。用心觀察了幾天發現,她經常把鞋子穿反,還經常端著一盆洗過的衣物往小區外跑,一會又回來了;一到飯點就端著一碗飯到社區的院子裡轉悠……經過走訪,我了解到,她是從興義市則戎鎮花郎村搬遷過來的易地扶貧搬遷戶龍仁秀,家裡還有兩個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