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製品知識科普:「醍醐灌頂」中的醍醐是何種乳製品?

2020-12-13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24日消息 在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仍保留著一些風味獨特的傳統乳製品。這些傳統乳製品種類繁多,加工方法不盡相同,而且也隨著現代食品工業的發展,其製作工藝也在不斷的優化。現僅列舉幾種食用廣泛、影響較大的傳統乳製品。

奶皮子

奶皮子是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乳製品。其外形厚約1釐米,半徑10釐米左右的餅狀物。顏色微黃,表面有密集的麻點,營養價值很高。其組成為:脂肪83%、蛋白質9%、乳糖3%、水分4%。

製作方法

將牛奶過濾後放入鍋中,以大火加熱,接近沸時把火勢漸弱並用勺子不停翻揚,保持其不達沸騰程度和表面不結皮;翻揚的另一目的是使其中一部分水分蒸發,並破壞脂肪表面的蛋白質膜,使乳脂集聚。經過一定時間後,乳的表面即行成密集的泡沫,這時即可將鍋取下,放置在陰涼處使其自然冷卻。冷卻的過程即是脂肪上浮的過程。經過一夜後,乳的表面即形成一層厚厚的奶皮,用小刀沿鍋邊將奶皮劃開,然後用筷子伸入挑起,即形成一個半圓形的奶皮子。為了便於保存,將這種帶有少量乳汁的奶皮子晾乾,即為成品奶皮子。

食用方法

奶皮子食用方法很多,一般是多用於拌奶茶做早點,有時把它放在牛乳中食用,冬季則將其放在火爐上烤黃再食用,具有乳香和特別的風味。

奶豆腐

奶豆腐營養價值很高。奶豆腐可直接食用,其質柔軟細膩,十分可口。由於水分含量較大,所以需冷藏。幹的奶豆腐,牧民常於旅行或放牧中攜帶作為乾糧。

製作方法

過去的做法是,在乳中加入一定數量的醋,使乳蛋白質凝固,然後用濾布過濾,去掉乳清,再用布將凝塊包紮壓榨,即成奶豆腐。現在,則多用製作奶皮子後剩下的脫脂乳製造。其方法是,將脫脂乳置於容器中,使其自然發酵凝固,然後將乳清排出,將尚含相當水分的凝塊放入鍋內,加熱攪拌,使部分水分蒸發粘度增加,最後取出放置於定型的方匣中,冷卻後即成奶豆腐。為了便於長期保存,可把製成的奶豆腐置於日光下曬乾,則可長貯不壞。

酥油

酥油是我國內蒙古、青海、西藏、新疆少數民族地區普遍的食品。因為它具有長期保存的特性,故牧民每至產奶旺季即大量製作,以供長期食用。

製作方法

將鮮乳用牛奶分離機或加熱靜止的方法,分出稀奶油或奶皮,然後倒入木桶中,在經常攪拌下發酵一星期。再把表面凝結帶有強烈酸味的凝固乳脂肪取出,並擠出其中的乳汁,放在冷水中漂洗和揉搓,最後儘量擠去水分,即成為一般酥油。再把這種脂肪在鍋內熔化,去掉浮於油脂表面的雜質,加熱至鍋內沒有水分,將其倒出,去掉底部的渣子,冷卻後即為酥油。酥油的脂肪含量約為99%、蛋白質0.1%、糖類0.7%、水分0.7%。因為其蛋白質和水分含量很低,所以耐久藏。

奶子酒

我國少數民族所制的奶子酒與一般的牛乳酒、馬乳酒不同。一般的牛乳酒都是在乳中加入一定的發酵劑,發酵1—3天製成,其酒精含量很低,約為0.6%以下,故多作為清涼飲料。而奶子酒,是用作奶豆腐所剩下的乳清,加入少量生乳,然後置於密閉的容器中,放置溫度較高的房屋中發酵。經過20——30天的發酵後,即大致釀成。取出後用釀造白酒的方法進行蒸餾,即可獲得酒精含量10%以上的奶子酒。奶子酒為無色透明的液體,略帶苦味和乳香味,少數民族地區,每逢年節喜慶大事,則必飲。

馬奶酒

馬奶酒是以馬乳為原料,經特殊發酵劑發酵而製成的含酒精乳飲料。馬奶酒中除含有乳中的固有成分外,還含有2%的酒精,豐富的維生素c、乳酸。因乳中小部分酪蛋白溶解,白蛋白變為腖,所以馬奶酒具有易為機體吸收、能增加腸蠕動、加強新陳代謝,以及增加神經系統機能等作用。

製作方法

取新鮮的馬乳或經過巴氏殺菌的馬乳放入木桶中,加入發酵劑(現主要用保加利亞乳桿菌和乳酵母,也可用啤酒酵母),攪拌約15分鐘,蓋上桶蓋,放置一夜,馬乳逐漸發酵,然後將它傾倒至另一木桶中。原來的木桶中酌留少許原乳,以備加入新馬乳發酵用。將第二桶中的馬乳經3日後再傾注於另一木桶中,如此傾倒6次,每天1次,至馬乳完全發酵成熟,即可盛入殺過菌的玻璃瓶中以供飲用。也可採用,將馬乳預先加熱,加入發酵劑,在3—5小時內,每隔15—20分鐘充分攪拌一次,然後分裝於小口玻璃瓶內,用軟木塞塞緊,放置於6—7℃的室內3天以上,即可發酵完畢。

馬奶酒同牛奶酒一樣,可分成:弱的、中等的、強的三等。馬奶酒的酸度為60—120°T,酒精含量0.9—2.5%。

乳扇

乳扇是雲南省少數民族食品之一,由於美味可口,不僅是當地群眾喜歡的小吃,而且也是宴席上的名點。

製作方法

先在鍋內加入半勺酸水,加溫至70℃左右,再將奶放入鍋內,牛奶在酸和熱的作用下迅速凝固。此時迅速加以攪拌,使乳變成絲狀凝塊,然後將凝塊撈出並用手揉成餅狀,再將其兩翼捲入筷子,並用筷子的一端向外撐大,使凝塊大致變成扇形,最後把它掛在固定的架子上晾乾,即成乳扇。在晾掛其間,必須用手鬆動一次,以免幹固後不易取下。乳扇成分為:脂肪49.3%、蛋白質35.0%、乳糖6.8%、礦物質2.5%、水分5.5%。

按此方法製作乳扇時,在每制一張乳扇後,必須將鍋內所剩餘酸水倒出,重新放入新酸水。但使用過的酸水可以收集起來,以後還可以再用。一般放入鍋內的酸水與鮮乳的比例約為1:2,每10千克鮮乳可製作1千克乳扇。

酸水的製備:利用鮮木瓜或幹木瓜加水煮沸後,經一定時間取其酸液即為酸水。在沒有木瓜的季節或北方地區,可用烏梅代替木瓜。製作時,可按烏梅與水1:3的比例,煮沸半小時,然後取其汁液即為酸水。

扣碗酪

扣碗酪原為北京地區的民族乳製品,相傳是清代宮廷的乳製品。

製作方法

將鮮乳在火上加熱10分鐘後,按鮮乳重量12%加入蔗糖,然後冷卻至13℃左右,在不斷攪拌下加入凝乳劑「江米酒」。加酒的數量則需視乳的新鮮度和江米酒的濃度而定,通常約為牛乳的7%左右。加酒後迅速將其分裝於小碗內,再分層將小碗裝入大木桶中,木桶中間放一隻裝木炭的火盆,以提高桶內的溫度,約40分鐘,即可將火熄滅,扣碗酪也就做成。

扣碗酪的成品為白色的凝固體,組織細膩,無乳清析出,以能凝結在碗璧上為最好,將碗倒扣也可以不掉,所謂扣碗酪即由此而得名。這種凝塊入口即溶化,並有涼、甜、香、嫩四大特點。如在扣碗酪中加入少量葡萄乾、核桃仁、桂花等原料,則更美味可口。用大碗製作的扣碗酪,可作為宴席上名貴點心。

凝乳劑「江米酒」的製備:取江(糯)米5千克,用水先清洗浸泡,用籠屜蒸熟,放涼以後加酒藥4小塊拌勻,放置於小缸中,用白紙密封缸口,至於溫暖處發酵,夏季4—5天(冬季10天左右)。成熟後,加涼開水25千克,再用白紙封住缸口,進行發酵,發酵時間約與第一次相同。這種江米酒與一般江米酒不同,酒精度含量高,酸味較重,用時隨用隨濾,酒渣可作飼料。

奶茶

奶茶是牛奶與茶葉完美結合的含乳飲料。喝奶茶,除了解渴外,也是補充人體營養的一種重要方法。奶茶不僅是我國的內蒙、新疆和西藏等地的傳統飲品,在歐洲也有很久的飲用歷史。

蒙古族喜歡的奶茶,是以磚茶和牛奶為原料加水熬製成的。每日清晨,主婦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煮一鍋奶茶,供全家整天享用。蒙古族製作奶茶,所用茶葉與漢族地區常飲用的茶不同,多為青磚茶或黑磚茶。因此,磚茶是蒙古族不可缺少的飲品。煮奶茶時,應先把磚茶打碎,將鍋置於火上,盛水2~3千克,燒水至剛沸騰時,加入打碎的磚茶50~80克。當水再次沸騰5分鐘後,摻入牛奶,用奶量約五分之一左右,稍加攪動,再加入適量鹽。等到整鍋奶茶開始沸騰時,才算把奶茶煮好了,即可盛在碗中待飲。

喝由磚茶煮成的奶茶,是蒙古族人們的傳統飲茶習俗。在日常生活中,蒙古族喜歡喝熱茶,早上一邊喝茶,一邊吃炒米,將剩餘的茶放在微火上暖著,以便隨時取飲。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才正式用餐一次,邊喝奶茶,邊吃手把肉等各種食品。但早、中、晚三次喝奶茶,一般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有「一日三餐茶,一頓飯」之說。奶茶不僅可作湯食下飯,也可作茶飲待客。當客人一落座,主人端上的是香噴噴的大碗奶茶;當你走進牧區的蒙古包時,主人首先給你倒上一碗奶茶,並捧出炒米、奶酪、奶油以及饊子等食品。在城市裡,奶茶也是必不可少的茶飲、湯食。在賓館、招待所、飯店裡,用早點時往往少不了奶茶。喜歡用鹽的,可拿奶茶泡過的筷子蘸取適量鹽,喜歡用糖的也可加些白糖。

奶茶還可以解乏,解酒。當您在勞頓乏困之時,當您在劇烈運動之後,當您在稍染風寒之際,當您在酒足飯飽之餘,您安安穩穩地落座,不緊不慢地飲用奶茶,幾碗下去,頭上、身上就會沁出微微汗霜。於是,勞頓乏困逐漸減退,緊張的情緒逐漸平靜,風寒感冒也會痊癒,下肚的肉食也會消化得快一些。

奶茶雖然好喝,但熬製奶茶較費時間。乳製品企業開發出奶茶粉,用鮮牛奶、磚茶、食鹽等原料,經茶汁提取、混合煮製、均質、殺菌、濃縮、噴霧乾燥等工序製成。為了適應不同消費者的口味,奶茶粉有多種風味,如香米奶茶粉、維生素強化型鹹味奶茶粉、甜味奶茶粉等。

成語「醍醐灌頂」中的醍醐,是何種乳製品?

醍醐(音tí hú),也稱「純酥油」,蒙古語稱為「夏日陶斯」。醍醐是由酥油經煎熬、過濾、冷卻後製成的液態物,是一種極致提煉的奶油製品,營養價值很高,美味可口。醍醐早在唐代就開始作為滋補飲品來製作,詩人白居易就曾作《嗟落髮》,贊其:「有如醍醐灌,坐受清涼樂」。文學作品在形容人頭腦清醒、茅塞頓開時,常用「醍醐灌頂」一詞。

元代古籍《飲膳正要》也有對醍醐的記述:「取上等酥油,約重千斤之上者,煎熬過濾淨,以大瓷甕貯之,冬月取甕中心不凍者,謂之醍醐」,由此可見醍醐的稀有珍貴。

乳品美食 每日一款

鹹味菌菇芝士撻

主料:菌菇300克,白洋蔥碎80克,馬蘇裡拉芝士80克,撻皮20個

調料:淡奶油250克,全脂牛奶250克,雞蛋2枚,蛋黃35克,鹽胡椒,橄欖油30克

做法:

1.將淡奶油,全脂牛奶,雞蛋,蛋黃和鹽胡椒攪勻成蛋撻液。

2.白洋蔥碎和菌菇放入鍋中和橄欖油一同炒熟;冷卻後放入撻皮中(20克/個),注入蛋撻液,撒上馬蘇裡拉芝士。

3.放入200°烤箱烘烤18分鐘,待蛋撻表面呈金黃色即可。(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

相關焦點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二十八)
    在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仍保留著一些風味獨特的傳統乳製品。這些傳統乳製品種類繁多,加工方法不盡相同,而且也隨著現代食品工業的發展,其製作工藝也在不斷的優化。現僅列舉幾種食用廣泛、影響較大的傳統乳製品。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六)_中國食品_食品資訊_食品夥伴網
    餐飲 在餐飲中,甜煉乳主要作為如小饅頭,水果等小點心的佐餐配料。淡煉乳也作為粵菜中各種湯類菜式的配料。  烘焙 為增加烘焙點心的奶香味,淡煉乳常在和面時便加入至麵粉中。  在現代乳製品工業中,煉乳只是其中的小眾產品,但它卻是人類最早使用工業化生產的乳製品,1827年法國人N·阿佩爾(N·Appel)首先發明了高溫濃縮牛奶製成煉乳的技術。
  • 乳製品知識科普:你的「奶商」合格麼?
    2016年一項在我國不同經濟水平的八個城市中的成年人群中完成的橫斷面調查發現,與營養知識和乳製品知識掌握較好的中老年人相比,營養知識和乳製品知識較差的中老年人不飲奶的概率顯著提升,分別升高1.5倍和2.1倍[4]。對乳製品的營養健康功效有良好認知的人群攝入的純牛奶、低脂奶和脫脂奶的量均顯著高於一般人群[5]。
  • 乳製品知識科普:酸奶發展史
    《禮記·禮運 》中記載周、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841~221年)祭品除肉食外還有乳製品,「以烹以炙,以為醴酪」、「牧羊酤酪,以佚伏臘」。秦漢(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90年),乳品食用又進一步發展,乳酪已成為西北民族的普遍食品。《漢書·西域傳》等記載「肉為食兮,酪為漿」,「胡人食肉飲酪」,《釋名·釋飲食》記「酪澤也,乳汁所作,使人肥澤也」。
  • 乳製品知識科普:從「喝奶」向「吃奶」的轉變
    央廣網北京3月30日消息 近年來,隨著國民健康意識不斷提升,對乳製品益處的認知大大加強。我國人均乳製品消費量已從二十年前的不足6公斤,提高到36公斤,喝奶已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儘管如此,中國人均乳製品消費量仍不足世界人均消費量的三分之一,不足亞洲人均量的二分之一。
  • 醍醐灌頂中的醍醐到底是什麼東西?
    技術型吃貨溫馨提示:圖文無關哦醍醐灌頂醍醐灌頂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tí hú guàn dǐng,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出自《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我國傳統乳製品介紹
    在我國一些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仍保留著一些風味獨特的傳統乳製品。這些傳統乳製品種類繁多,加工方法不盡相同,而且也隨著現代食品工業的發展,其製作工藝也在不斷的優化。現僅列舉幾種食用廣泛、影響較大的傳統乳製品。  奶皮子   奶皮子是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特有的乳製品。
  • 乳製品知識科普:乳製品——運動健身人群的健康選擇
    蛋白質廣泛存在於動植物性食物中,動物性蛋白質量好、利用率高,但同時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而植物性蛋白利用率低。因此,注意蛋白質互補,適當進行搭配非常重要。牛奶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食物來源,我國人均牛奶的年消費量很低,應大力提倡我國各類人群增加牛奶及其製品的消費[4],乳製品是運動健身人群優質蛋白質和鈣質的重要食物來源。大豆可提供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對人體健康的益處越來越被認可。
  • 乳製品營養知識小問答
    在「2019世界牛奶日·全國乳品營養周暨乳品科普宣傳走進物美」活動中,營養專家現場邀請消費者對乳製品產品進行品鑑,並發放乳品營養知識手冊,對乳製品營養知識進行了解答,摘要介紹如下:1.為什麼牛奶是最接近完善的食物?牛奶及其製品包含了所有人體需要的各種必需營養品,是營養結構最接近完善的食物。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四)
    乳製品是以生鮮乳及其製品為主要原料,添加或不添加其它輔料,經加工製成後供人們食用的產品。乳製品大致可分為:液體乳類、發酵乳類、濃縮乳製品類、乳粉類、乳脂類、乾酪類、傳統乳製品以及含乳冷凍飲品、含乳飲料。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二十一)
    近日,酸奶成了乳製品的明星產品,一次次上了網絡熱搜,在抗擊新冠肺炎病毒時期,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酸奶的營養價值。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冠肺炎防治營養膳食指導》中,明確提出「補充各種奶及奶製品,特別是酸奶」。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十七)
    而中國等亞洲國家,由於長期的飲食結構中並沒有乳製品,因此依然保持著高比例的乳糖不耐受基因人群 (Burger et al. 2007)。根據最新的科學數據顯示全球大約有70%的人口帶有乳糖不耐受的基因 (Bayless et al 2017)。
  • 乳製品知識科普:為什麼乳酸菌是益生菌的主要代表?
    在食品生產中使用的菌種(株)需經國家衛生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乳酸菌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在工農業生產中有重大經濟意義,特別是在食品生產上應用廣泛。乳酸菌除了用於傳統食品生產,也已經被應用於功能食品。乳與乳製品是乳酸菌最好的培養基,所以在乳製品生產上應用是最廣泛的。經過乳酸菌發酵所生產的乳製品統稱為「發酵乳製品」。
  • 乳製品知識科普系列宣傳(二十四)
    本文從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概念出發,闡述其調節腸道菌群,增強機體免疫的有關機制,以期為消費者如何科學選擇含有益生菌和益生元的乳製品提供參考。   1.益生菌和益生元   20世紀六十年代,「益生菌(Probiotic)」一詞首次用來指對腸道健康有益的細菌。
  • 乳製品知識科普:牛奶有助提升兒童免疫力
    兒童選擇哪種乳製品 兒童應該從小養成食用奶及乳製品的習慣。可以選擇液態奶、酸奶、奶酪、奶粉等,也可以進行自由搭配,比如早晚各一杯液態奶或奶粉,課間補充液態奶、酸奶和奶酪,還可以選擇強化DHA、維生素A、D、益生元等的兒童牛奶/奶粉,保證營養的全面攝入。
  • 乳製品知識科普:乾酪——乳品中的黃金
    我國乳業權威專家、國際乳品聯合會中國國家委員會名譽主席宋崑岡指出,乾酪將成為我國乳製品消費的新增長點,也是我國乳品行業產品研究生產的重點產品。乾酪也稱奶酪,是以乳、稀奶油、脫脂乳或部分脫脂乳、酪乳或這些原料的混合物為原料,經凝乳酶或其他凝乳劑凝乳,並排出部分乳清而製成的新鮮或經發酵成熟的產品。
  • 乳製品知識科普:「奶中極品」犛牛乳 低致敏、益智健腦
    犛牛乳與一般牛乳相比,其乾物質、脂肪、蛋白質、乳糖等營養物質含量均較高,是天然的濃縮乳,同時風味獨特、品質優良,具有開發功能乳製品和新型乳製品的潛質。  犛牛乳中的乳鐵蛋白是黃牛乳的8倍,而乳鐵蛋白作為可選則功能成分,廣泛用於嬰幼兒配方乳粉、保健食品。建議利用犛牛乳的優勢,開發乳鐵蛋白、酪蛋白肽類產品。3、乾酪類產品。我國乾酪產量很小,特別是原乾酪。犛牛乳是製作乾酪的上好原料。在尼泊爾,用犛牛乳製作的乾酪深受歡迎,成為最主要的犛牛乳製品。
  • 乳製品知識科普:奶食奇葩——奶酪
    奶酪的實際蛋白質含量可能不如其他肉類等食物的蛋白質含量高,但由於奶酪特別是成熟型奶酪中的相當一部分蛋白質,被降解成極易被人體消化吸收的肽和胺基酸等小分子物質,因此,奶酪蛋白質的吸收率在96%以上,而肉類蛋白質的吸收率約為68%,所以說,奶酪是非常重要的蛋白質食物。奶酪中鈣的含量比較高,是重要的鈣源食物。在維生素D等作用下,奶酪中的鈣更易被人體吸收。
  • 乳製品深加工產品科學發展論壇舉辦 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乳製品深...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司稽查專員畢玉安在論壇發言表示,國家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中更加明確要求,要提升產業鏈供應現代化水平,堅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分行業做好供應鏈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推動全產業鏈優化升級,這些要求和舉措就是要解決各類卡脖子和瓶頸問題。
  • 膜分離技術在乳製品加工中的應用
    乳製品加工過程中,常見的膜種類有:微濾(MF):主要以孔徑大於0.1μm多孔膜在壓力差為分離驅動力的情況下實現溶液微濾和脫微粒子的分離過程,一般能實現牛乳中脂肪懸浮物、細菌類、體細胞和酪蛋白微粒子的截留;超濾(UF):主要以截留相對分子質量範圍為1-1000KDa的多孔膜在壓力差為分離驅動力情況下實現溶液中膠體和各類大分子的分離過程,一般能實現牛乳中蛋白質、各類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