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引進國際人才 助推海南對外開放

2020-12-19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本報記者 王玉潔 周元 金昌波

  「海南給我的事業提供了很好的發展平臺。我的小兒子在海口出生、上小學,我和家人都有長期待在這裡的計劃。」海口市人民醫院全科醫生沈義揚是美國人,6月28日,在省委引進國外(境外)人才資源工作座談會上,他認為海南的發展很有前景,也愈發覺得選擇海南是正確的。

  說起海南這6年間的變化,沈義揚感觸最深的是,他們有更多機會參加國際會議、學術交流,這對一名醫生的成長和一個地區的醫療健康發展都很有幫助。

  處在新一輪發展階段、持續擴大開放的海南需要更多國際人才的加入。國際人才連接著國際服務、國際項目、國際資本,人才的國際化程度越高,服務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能力就越強。

  一年多來,省委、省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推進國際人才管理體制改革試點,招商更注重引進外資,引才更注重引進國際人才。全省新增外資企業304家,5445名外籍人才來瓊創業就業居留,他們活躍在旅遊、教育、醫療、海洋、科技等行業一線,為海南建設發展注入更多「國際活力」。

  暢通引才渠道,引進國際人才參與海南自貿區建設

  「2018年7月我第一次來海南,這是一座空氣清新、環境優美、人民友好的花園海島,也是充滿生機活力、正在崛起的經濟特區。」喬治·斯穆特是200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如今,這位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頂級科學家,有了一個新的身份:博鰲國際醫院學術顧問。他願意把研究成果獻給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助推海南健康醫療產業發展。

  發展是第一要務,人才是第一資源。儘管海南自貿試驗區、自貿港建設擁有區位優勢、政策優勢及後發優勢,但短板之一是人才匱乏,尤其是產業人才和國際化人才缺口較大。

  從國家層面來看,中央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建設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就是希望海南不僅自己發展好,更為國家大局作貢獻。這就要求海南不能光打自己「小算盤」,更要打全國「大算盤」,而且要提高站位、擴大視野、立足全國、放眼世界,把引進國際人才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吸引更多像喬治·斯穆特這樣的國外人才(境外人才)參與海南建設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在「4·13」重要講話中明確指出,要支持海南探索建立吸引外國高技術人才的管理制度。今年召開的省委七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海南省委關於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全島自由貿易試驗區 為建設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打下堅實基礎的意見》,又一次強調了引進國際人才的重要性。

  海南不能與國內其他地區搞惡性競爭,不能通過政策窪地把資金和人才吸引過來。對國家來說,這是從左口袋換到右口袋,沒有實際意義。海南要從國際上引進資本,並且力爭人才的增量。

  海南引進的國外人才和境外人才,不僅要服務海南,也要服務全球,這些人才不僅包括高學歷高水平的國際高端人才,也包括境外專業技術技能型人才。但引進國際人才是有政策壁壘的,不是一件隨隨便便的事,海南必須積極應對、精準施策,才能在海外引才競爭中佔領一席之地。

  這一年來,為了破除壁壘,省委、省政府加緊研究,開展國際人才管理改革試點,探索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全球人才招聘、服務管理制度,研究實施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探索外籍實用型人才來瓊便利化,開展高端人才服務「一卡通」試點等,不斷暢通引才渠道。

  海南歡迎港澳臺籍人才共享歷史發展新機遇。結合港澳臺僑有關的交流聯誼活動、聯繫旅居世界各國的海南同鄉、搭建「海南境外華僑工作站」,省委統戰部積極向港澳臺宣傳海南人才政策。去年年底,我省制定出臺了「惠臺30條」,吸引240餘名臺灣青年來瓊投資、創業、就業。

  發展重點產業,推動國際人才與產業融合發展

  市場主體是最敏感的。澳大利亞邱氏律師事務所在海口設立辦事處,是因為海南值得投資,他們能在這裡找到服務對象,開拓國際法律服務業務,努力讓外企在海南投資有更大的安全感。

  產業發展薄弱,市場活力不足,一個地方的發展就如同「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想要吸引外資企業和國際人才到海南來,最根本的還是要有產業支撐,有市場需求,這樣才能給國際人才提供更多的就業創業機會,讓人才來了有事幹。

  海南的產業發展方向是什麼?按照習總書記「4·13」重要講話和中央12號文件精神,當前海南積極圍繞「三區一中心」的戰略定位,以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著力培育十二個重點產業,並謀劃了18個先導性項目,這些項目無疑給國際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才華的舞臺。例如建立海南自由貿易帳戶、舉辦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全國5G網絡部署及商業化應用、設立中國(海南)國際智慧財產權交易所、實施瓊港澳遊艇自由行、實施服務貿易出口先導性計劃等。

  產業集聚人才,人才助推產業發展,更好的產業又能吸引更優秀的國際人才參與,聚集更多國際資源,幫助海南提升經濟外向度,從而實現良性循環。

  本著這個原則,聚焦重點產業發展,過去一年,省委、省政府實施團隊引才,著重引進外資,海南實際利用外資增長了113%。此外,海南協調引進中旅集團總部、中海油區域總部,以及普華永道、畢馬威、德勤等一批國際知名企業。

  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人才發展局局長張應端介紹,其中僅中海油區域總部一次就引進2500多名油氣領域人才,其中外籍近100人。特別是在中海油區域總部的輻射帶動下,一些跨國企業即將進駐我省,形成油氣勘探、開發、科研、人才為一體的全產業鏈,提升海南油氣產業的國際化水平和科研能力。

  越來越多的國際人才加入海南,不僅優化了海南現有的人才隊伍,調整了海南的人口構成,更提升了海南的國際化水平。各類國際人才能在適合他們的崗位創造價值,將成為海南各大產業取得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體現。

  做好人才服務,激發國際人才「主人翁」意識

  「在海南生態軟體園,我們企業註冊只花了不到一天時間,很多朋友都不敢相信。」白俄羅斯人康津晟在海南創辦了一家文化傳播公司,他後來知道,這是海南全島上下都在進行的「極簡審批」服務,目的是為企業提供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這一服務,讓康津晟對海南的好感度不斷提升。

  座談會上,康津晟分享了一份有關海島旅遊現狀的分析,從俄羅斯的角度看海島旅遊,給海南旅遊的國際推廣帶來更多啟發,「海南給了我很多溫暖,只要是有助於海南建設發展的意見和建議,作為『家人』,我都會毫無保留。」康津晟說。

  只有在海南感受到了溫暖,享受到了便利,得到了進步,國際人才和留學生才會真正融入進來,為海南的建設發展獻智獻力。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每年不定期召開外國人士座談會,充分傾聽和吸納人才意見,不斷優化海南的硬環境和軟服務。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便捷的交通是國際人才進出海南的基礎條件,這一年來,得益於59國人員入境旅遊免籤政策的實施、新增境外航線等舉措,我省以更加開放的姿態、不斷加密的航線、優化升級的旅遊產品迎接各地遊客,當前共有70餘條境外航線,力爭直航航線2020年達到百條以上。

  此外,海南也在積極打造配合國際人才引進的國際學校、國際社區、高水平的醫療機構等,滿足國際人才對高品質公共服務的需求,並支持國際人才在海南購車購房,推進國際人才在公共服務和社保方面的無縫銜接,建立完善國際人才就業許可、職業資格認證、出入境、居停留等政策,提升國際人才在海南工作生活的便利化程度。

  什麼樣的環境對國際人才更有吸引力?「硬舉措」固然重要,而以包容和多樣的文化氛圍為核心的軟環境也不可或缺,例如公共場所的中英文服務和標識,專門為外籍人才服務的交流中心、外語政務網站等,都能提升國際人才的幸福感。

  當政策環境、產業空間、文化認同、人居環境、人力資源服務等因素都逐步完善起來,國際人才才能更好地融入到海南建設發展,匯聚成無形的國際資源,推動海南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全球事務發展,真正體現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的優勢。

  (本報海口6月28日訊)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港)重點招商任務表
    10.深化文化領域對外開放  11.大力發展動漫遊戲、網絡文化、數字內容等新興文化消費,促進傳統文化消費升級  12.在海南省內經批准的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設立演出場所經營單位  13.發展沙灘運動  14.發展賽馬運動  15.打造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區  16.發展競猜型體育彩票和大型國際賽事即開彩票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9年前,國家在海南開展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如今海南離島免稅新政開始實施。時間在變,時代在變,時局亦在變。站在當下看未來,離島免稅政策之於海南的意義與作用也在不斷與時俱變、尋求更大突破。  免稅店銷售火爆 電子產品受追捧  7月1日,海南日報記者前往三亞國際免稅城,了解新增酒類、手機等免稅商品銷售等有關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納百川人才聚 梧桐花開鳳凰來
    ■ 本報記者 徐慧玲  「當時忙得不可開交,有20多人達成了意向,引進了5名人才。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目前,海南日報報業集團衝入全國報刊廣告投放價值排行榜省級黨報前三甲,全媒體中心運作機制已經成熟,形成「六微一端一網一手機報」的新媒體傳播矩陣,區域傳播力首屈一指,下一步必須抓住戰略機遇期,搭建全媒體「中央廚房」、24小時視頻直播平臺、推動南海網新三板上市、構建海南雲智慧平臺集群,力爭建成具有強大實力和傳播力、公信力、影響力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
  • 海南日報數字報-廖虹宇
    海南自古以來就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和重要中繼港、避風港,更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博鰲樂城,設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
    這裡,將興起一個動人的夢:將總面積20平方公裡的大樂城區域,打造成一個低碳低排放生態社區、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21世紀新的國際組織聚居地。  夢起博鰲,夢圓樂城!樂城,將為海南吹來更強勁的國際風!  今年,博鰲又迎來了一件大事。  2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覆海南設立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並量身定做了9項含金量極高的特殊政策。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  「這是文椰3號,是從馬來西亞引進後經篩選改良培育出的新品種,我們管它叫『金椰子』。」羅世傑告訴海南日報記者,新品種的椰子樹不僅個頭矮,容易採摘,而且產量高,價格比較穩定,平均每個果的地頭收購價可達6元,一畝地的年收益在1.5萬元左右。  以前,羅世傑並不種椰子,他延續父親的老路子,在萬寧老家種植水稻和檳榔。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花卉引種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作為熱帶島嶼省份,又地處雨量充沛的南海中,熱帶雨林發育極為茂盛,因此萬物生長,各類花卉資源豐富。那麼,到底海南有多少花卉資源呢?其中,多少是本地土生土長,多少是北花南移,多少是外花歸化的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滿滿「科技範」濃濃海南味
    ■ 本報記者 邵長春   特約記者 單雲鵬   通訊員 劉澤群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二期擴建項目T2航站樓8月26日順利通過竣工驗收,計劃年內投入運營,8月27日海南日報記者探訪了T2航站樓,提前體驗T2
  • 海南日報數字報-創新推動瓊臺農業融合發展
    臺灣優質百香果和可可種苗繁育技術正是在我們的努力下,成功引進海南。」近日,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海南省臺資企業協會會長謝文盛表示。  小小百香果,飄香致富路。記者從海南省臺資企業協會獲悉,目前,海口、昌江、屯昌等地建成的百香果無毒優質種苗繁育基地,年生產能力可達300萬株,可輻射帶動農戶種植百果香3萬畝,年產值可突破4億元,為海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有效抓手和技術支撐。
  • 海南日報數字報-澄邁以全產業鏈助推全域旅遊建設
  • 海南日報數字報-美食文化節豐富對海南美食認知
    本報海口9月8日訊 (記者葉媛媛)9月9日,由海南日報報業集團主辦的2016海南美食文化節將在海口名門廣場拉開帷幕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山咖啡「越品越有味」
    11月26日,2018年(第十九屆)海南國際旅遊島歡樂節澄邁旅遊推介活動在澄邁縣福山鎮舉行。活動上,一座總投資達1600萬元、可實現日加工咖啡豆1500公斤的福山咖啡體驗中心正式宣布啟用。這標誌著澄邁打通了福山咖啡從採摘、儲運到粗加工、深加工等環節的完整產業鏈。  海南日報記者了解到,福山咖啡體驗中心佔地面積21.9畝,建築面積2230平方米, 集生產、研發、觀光體驗等功能於一體。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天貓「雙11」新品牌熱賣榜中,「李子柒」農產品品牌排名躍居第三。在李子柒天貓旗艦店,一款速食螺螄粉成為爆款,月銷售量超90萬單。  「很多年輕人喜歡買李子柒牌農產品,它所代表的是綠色健康、田園鄉愁。」
  • 海南日報數字報-全力服務海南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
    本報海口1月25日訊  (記者劉操)1月24日下午,省政協主席毛萬春到海南中邦律師事務所就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發揮優勢 做足海南房車露營旅遊文章
    本報海口12月22日訊 (記者羅霞 通訊員王金強)海南發展房車露營旅遊潛力如何?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農業史上風雲之變
    文\海南日報記者 況昌勳  如同今天的人們在努力摸索著有機農業之路,一百多年前,在海南島上,也有一群致力於改變海南農業面貌的探索者。
  • 海南日報數字報-食品產業創新發展讓世界感知海南味道
    其中,中食集團計劃投資5億元,在園區內設立中食投資(華南)中心,規劃建設「中食保健科技園」等項目,並引進生產國外先進功能性飲料,利用海南獨特的海洋漁業資源和熱帶果蔬資源深度開發微生物保健品,建立生物新產品研發中心,以及建設倉儲冷鏈物流電商工業園等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