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紅糖年糕

2020-12-09 海南日報數字報
  ■ 段萬義

  當溫潤的海風消散了一歲煙雲,眷戀之心便迅猛入駐了瓊島故園。喜聞那金雞報春,樂觀那爆竹花開,咬一口紅糖年糕,海南人即咬住了美好的新年。

  年前的晨光含著花草香,猶如孩童般歡愉,蒞臨了祖母已守望多年的老石磨。從前操縱磨把的祖母,而今換成了勞作的母親,她只能坐在旁邊,按照她的節奏向磨孔中投放一定量的大米,似乎也投放了老人家的樸實心願和流逝的光陰。大米是放在水缸裡浸泡了一天一夜的糯米和秈米,一般採取八斤和六斤的比例搭配,方是製作一個特大年糕的最佳選擇。母親勻速地推著,祖母慈祥地伴著,一幅溫馨的鄉情和親情畫面便定格在了審美的影像裡,成為悠遠而深沉的記憶。在石磨的規律旋轉聲中,白花花的溼米粉順沿而出,跌撒於預設的容器內似落英繽紛,舞動著豐收的歌唱;又像遊子出遠門時母親回頭默默溢出的眼淚,使得你我還沒離開,便思念起故鄉來。

  母親取來土法製作的紅糖條,說是這種糖的味道更加純正,將其煮水逐漸化成了「糖清」。棗紅色的糖清,可以觀照出過年時甜蜜且燦爛的笑容,與壓幹水分後的細軟米粉反覆攪拌和揉搓,使之充分融合,仿佛完美了一樁門當戶對的姻緣。架起扁形竹筐蒸籠,採用新鮮的嫩綠芭蕉葉襯壁墊底,好讓天然的植物香直接滲入粉內,添了葉香的米香很微妙,味道更能增加誘惑力。然後,抹一層食油,以防易粘。連按帶撫,填充和鋪平了整個竹筐,像母親鋪平了兒女年少時的被褥,滿滿的溫暖豐盈了前行的旅途。擱於十八寸大鍋裡,至少隔水蒸上兩個小時才能熟透。偶見母親用筷子插入米粉後迅速抽出,假如沒有沾上粉漿,便可大功告成。母親說,海南人一定要在大年三十之前做出這樣的紅糖年糕,有的通宵達旦地完成這項神聖的使命,中間需要不斷地添水和加火。等到除夕時,全家人再各自按量所需,共同分享,這便是瓊地人特殊的「開年」之一。

  蒸熟的紅糖年糕,呈現一塊碩大的圓盤,雖似屠夫專用的巨型砧板,但其表面光滑誘人,仿佛可以映現最美的自己。忍不住輕撫,被微微彈回的手指像觸及了當年一場猝不及防的愛情。試欲品嘗,卻無從下口。母親慈愛地笑著,像變魔術般拿來一根紅絲線,兩頭纏手,模仿木工師傅拉起鋸條來,不一會兒便將整個大年糕分成幾份,且線直量均,似是給予我們每個兄弟姐妹平衡的愛,此時不禁為母親的手藝深情地點個讚。年糕粘性大,開始以為刀切方便,然而適得其反,還是線「割」更方便,真可謂高手在民間。

  剛出籠的紅糖年糕,不僅挑逗你的視覺,而且熱軟香甜,不斷犒勞奢侈的舌尖,牢牢抓住你的胃也就順理成章。生活漸次陽光,煎、炸、炒和煮的紅糖年糕逐漸搶灘了年宴貴席。母親將放涼的年糕切片煎軟後,刷上一層薄薄的搗均的雞蛋,而後再煎。隨著滋滋的油聲,金黃色迅速外現,仿佛擁有金玉滿堂,步入金光大道,人們久遠的期盼也不過如此。半脆半糯的紅糖年糕,原香流轉,韻味悠長,倘若配上一壺絕色佳茗或是一份海南齋菜煲,一大家人圍坐暢談,足以問候和祝福整個新春。

  被海南人稱作甜粑、筐粑的紅糖年糕,成為迎新的重要寄託,只因那是家鄉質樸的真滋味,滲著故土的情,透著故鄉的願。鄉人常說,日子壞好,都吃年糕。吃了,好日子更加甜蜜,壞日子除魔驅鬼。而今,其花樣也日益翻新,加了椰汁、橙汁,添了紅棗、腊味或花茶,紅糖年糕無不顯露出美好生活的不斷激進。

  慢嚼細品,一份紅糖年糕,鴻運當頭,步步高,年年高。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古法紅糖:甜蜜又暖心
    ——古法紅糖,那入口香濃的味道,勾起了無數海島人的童年記憶,也給遊客留下了深刻的海南印象。  海南古法紅糖原料選自生長在海南火山口萬年火山灰土壤中的老秋雪蔗,經檢測富含硒、鐵、鉀等微量元素,同時,為保證品質,熬製者通常只選冬至節前收割的節長兩丈的優質雪蔗,熬製使用古法九連鍋工藝,無化學物添加,純天然,口感醇香。但由於高昂的製作成本與複雜的熬煮工藝,同時在工業化赤砂糖產品的衝擊下,這一古老的技藝一度陷入瀕臨失傳的尷尬境地。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過年 跟島民一起備點傳統年貨吧!
    ,何不跟著海南人一起備些「海南味」的年貨呢?這個時候,海南的商場、超市、農貿市場、年貨一條街都已經是人山人海,擠滿了前來採購年貨的人們。在琳琅滿目的眾多年貨中,紅糖年糕、餃子酥、信封餅、京果等食品是許多海南家庭必備的傳統年貨。  紅糖年糕  在海南,許多地區都有做年糕過年的習俗。美味的紅糖年糕寓意「一年比一年高」,是許多海南居民春節期間必備的佳節小吃。香甜的年糕味道,是很多異鄉遊子心中真正的海南年味。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夜宵江湖
    編者的話:  如果說海南的早餐很特別,那麼海南的夜宵則更「紅」!卸下一天的忙碌與疲勞,在寧靜的夜幕下走進海南喧囂、熱鬧而又煙火氣十足的夜宵「江湖」,是許多海南人和外地遊客的一種嚮往。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山蘭稻香伴手禮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笑非  在白沙黎族自治縣,對於黎族群眾來說,過年是頭等大事,不在異地他鄉過年也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海南日報記者注意到,在今年天貓「雙11」新品牌熱賣榜中,「李子柒」農產品品牌排名躍居第三。在李子柒天貓旗艦店,一款速食螺螄粉成為爆款,月銷售量超90萬單。  「很多年輕人喜歡買李子柒牌農產品,它所代表的是綠色健康、田園鄉愁。」
  • 一塊紅糖年糕,一份家的思念!海南人,你多久沒有吃甜bua了?
    紅糖年糕是海南民間著名年糕的一種,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 海南人過年都有吃年糕的習慣。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
  • 海南日報數字報-定安「爭鮮美食匯」今開席
    本報定城5月24日電 (記者鄧鈺 特約記者司玉)5月25日,2019海南·定安端午美食文化節
  • 南國都市報數字報-海南人每年春節都少不了的小吃糕點
    在海南很多地區,紅糖年糕是過年必備的節日甜品。  在海南,從大年初二至正月十五,陸陸續續走訪拜年的親戚朋友都會送上一個個香甜的紅糖年糕作為拜年禮。紅糖年糕不光是味蕾的記憶,還有許多海南人傾注其中的綿長情意。  但其實,海南人過年過節除了紅糖年糕外,還有好多風味獨特的小吃糕點,今天小編就為你搜羅海南小吃乾貨大全,給你預備年貨啦。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海南日報客戶端 牽掛家鄉防風抗風
    本報海口10月4日訊 (記者陳蔚林)今天晚上,直到從海南日報客戶端上獲悉颱風「彩虹」擦過、文昌無人員傷亡和無房屋倒塌的消息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紅糖年糕是海南人記憶裡最甜美的味道,看得流口水了
    海南最懷念的味道「紅糖年糕,海南人記憶裡最甜美的味道 !用了椰漿(或者牛奶),聞著濃濃的奶香味,太贊了。比外面賣的更好吃而且也很容易,老少皆宜,這麼簡單又好吃的美食自己做就夠啦,不到一個小時就搞定!食材準備:糯米粉500克椰漿牛奶400克紅糖240克食用油50克廚具準備:調料的碗 1個 不鏽鋼鍋 1支 玻璃碗 1支 不鏽鋼碗 1支第1步: 準備要用的材料,電子秤稱好裝碗備用。
  • 海南紅糖年糕是海南人記憶裡最甜美的味道,看得流口水了!
    海南最懷念的味道「紅糖年糕,海南人記憶裡最甜美的味道 ! 用了椰漿(或者牛奶),聞著濃濃的奶香味,太贊了。比外面賣的更好吃而且也很容易,老少皆宜,這麼簡單又好吃的美食自己做就夠啦,不到一個小時就搞定!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年味:雞、年糕、打邊爐
    海南日報記者 李幸璜 攝  「相隔千裡終團圓,共坐檀桌前。舉筷入口皆思念,同襯此時意。」在古人的詩句中,吃和團圓一直是一個不朽的話題。  又一年春節即將到來,人們的身心就像是被無形的力量控制,那一桌年夜飯會讓人想盡辦法在特定的時間回到老地方,經歷一次儀式,內心才覺得完整。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泰銘的手術費用有著落了
    9月7日以來,海南日報、海南農墾報、南海網等媒體關注報導了葉泰銘的病情,在墾區乃至全社會引發廣泛關注。  在病房裡,海南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黃捷向葉泰銘的父親葉茂詢問了孩子的病情和手術費籌集情況,鼓勵葉泰銘要堅強樂觀,戰勝病魔,並轉達了苻彩香的關切問候。黃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省紅十字會十分關注葉泰銘的病情和移植手術進展情況,將聯合愛心企業施以援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9年前,國家在海南開展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試點,如今海南離島免稅新政開始實施。時間在變,時代在變,時局亦在變。站在當下看未來,離島免稅政策之於海南的意義與作用也在不斷與時俱變、尋求更大突破。  免稅店銷售火爆 電子產品受追捧  7月1日,海南日報記者前往三亞國際免稅城,了解新增酒類、手機等免稅商品銷售等有關情況。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百花嶺」名稱由來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腹地的營根鎮,四周環繞著大大小小的山嶺十餘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今晚,由海南省教育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聯合推出的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隆重舉行。10名最美教師用他們的動人事跡,向大家展示了三尺講臺上所演繹出的精彩人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對此次評選活動十分重視。在晚會現場播放的事先錄製短片中,羅保銘向全省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道了一聲誠摯的「老師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