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垂釣文化發源很早,2000多年前《詩經》的《竹竿》一詩中便有「籊籊竹竿,以釣於淇」的記載。海釣,如今更被稱為「海上高爾夫」,正成為越來越多人的時尚休閒方式之一。據業內人士保守估計,青島海釣人群已達10萬人以上。作為最早發展休閒漁業的城市之一,青島佔據著得天獨厚的海洋優勢,再加上近年來青島躋身熱門旅遊城市前列位置,海釣作為一種深度遊特色項目,正以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海內外的八方釣客,青島的海釣經濟凸顯。
青島海釣族至少10萬
「青島是最早興起海釣的城市之一,」青島市市南區釣魚協會會長李海青介紹說,青島有很多有特色的釣點,從最早的釣魚點西部小港、後海,主要釣一些黑頭、黃魚、八帶,魚獲種類和個頭都有限,再往東有大公島、竹岔島、朝連島,魚獲就豐富多了,能釣到一些刀魚、鮁魚、鱸魚、黃鰹牛、煙仔魚、鱈魚等。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魚種魚群在青島附近的海域活動。
相對於舟山、廈門、三亞這樣南方海釣城市,青島屬於北方海釣城市。北方和南方的差異是水溫、魚種都不一樣。南方的魚群顏色鮮豔,五顏六色比較好看,魚群多,魚種也多;北方水溫低,魚肉比較厚實鮮美,北方海鮮口感更好。
「青島有一些特殊的魚群,像黃鰹牛,也叫黃旗金槍,是洄遊魚群,每年9月份經過青島朝連島附近的海域,在釣友圈裡算是一個很大的魚獲,是非常吸引人的。一些北京、上海、廣州的高端客戶會慕名而來,租船去釣大的魚獲。」李海青介紹說,再加上青島作為熱門旅遊城市,夏秋季節氣候舒適,外地釣友來青島釣魚的人群也在逐年增多。
釣友們上岸曬釣上來的魚獲
青島航銘海釣俱樂部總經理王濤介紹說,俱樂部每年接待的海釣釣友有四五萬人,這其中有60%是青島本地人,40%是外地遊客。保守預估青島海釣人群已超10萬人。
「青島造」釣魚艇銷全國
圍繞海釣人群的逐年遞增,青島的海釣經濟逐步凸顯,也促進了船艇經濟的發展。
青島市市南區釣魚協會會長李海青介紹說,最開始釣友們是在岸邊釣,後來慢慢出海釣,因為海裡可以獲得更多的魚群和魚種。隨著釣友們出海釣魚的需要不斷提高,釣魚船也經歷了一個演變過程:海釣前期大家都是趁封海休漁期漁民的漁船閒置不用,包一個柴油機的小木漁船約上幾個好友一起出海釣魚。
上世紀90年代遊艇業開始興起,有條件的釣友們為了追求更高端、更舒適的釣魚方式,開始包遊艇出海釣魚,因為畢竟遊艇能提供休息和遮風擋雨的設施,船的速度、船艇的大小,都要優於木漁船的體驗,而且遊艇的載人數量也比木漁船要多。再後來遊艇已滿足不了釣魚的專業性,一些青島本土的船廠開始引進日本釣魚艇的設計理念生產釣魚艇。這對於船舶製造行業也是一個發展,現在能看到的釣魚艇基本是帶活魚艙、釣位更加寬敞,更適合遠海和近海的海釣。
青島昊運遊艇製造就是一家生產釣魚艇的船艇企業,副總經理周兆軍介紹說,釣魚經濟催生了釣魚艇的需求,目前公司生產的釣魚艇有20英尺到80英尺不同型號的船艇,銷往全國各個沿海城市,一年訂單生產量就達300多艘。
海釣成深度遊名片
「海釣最直接的經濟效益就是帶動了旅遊產業。」青島市市南區釣魚協會會長李海青說,隨著消費者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那種走馬觀花式的旅遊方式已經漸漸失去吸引力,像釣魚這樣帶有運動性質、休閒性質的主題遊則會是旅遊的一個深度發展方向。「外地人來到青島,就是來看海玩海的。那海裡有什麼特色項目?海釣、潛水都是比較有吸引力的,海釣相對來說門檻更低、適應人群更廣。」
據了解,目前海釣價格因出海的距離、出海船隻的大小而不同,從小港、後海出海,一般行駛到膠州灣大橋附近的釣點,每位釣客價格在200元左右。去大公島或者朝連島一些比較高端的釣場,每位釣客的價格在四五百元。
李海青介紹說,「我們還會不定期組織釣友們去國外海釣,釣一些幾百斤、幾十斤一條的大魚,這就要求漁具抗造能力更高,魚竿、電輪過萬元的很常見,有些客人有要求還會定製漁具。在行程規劃上,我們會提前在國外包一艘釣魚船,帶著釣友們在船上住宿,行程有三五天的,也有半個月的,完全吃住在船上,到相應的海域去釣大的魚獲。一批10人左右成團,一位釣友交1~2萬的基礎費用。」
青島航銘海釣俱樂部總經理王濤介紹說,青島的休閒漁業從上世紀90年代就開始起步了。不管是客戶存量、釣友數量、船隻數量、船隻的品類、船隻的檔次,在山東都是最有優勢的,在全國是首屈一指的。往年都會吸引很多韓國、日本等國外的釣友來海釣。
休閒漁業正在成鏈
釣魚這項運動最終要向資源去要效益的,但是近年來漁業資源越來越少也是不爭的事實。
「我們建立了兩家海洋牧場,五丁礁海洋牧場和金海富源海洋牧場。五丁礁海洋牧場位於嶗山區,金海富源海洋牧場位於朝連島附近。每年一個牧場投入就在300萬左右。海洋牧場的盈利點目前主要依託3個項目:底播養殖、潛水和釣魚,這三個項目的收入幾乎是均等的。通俗地說,就是在海洋牧場的盈利中,釣魚、潛水這樣的休閒漁業項目要大於賣魚所得的收入。」王濤解釋說,釣魚經濟產生的是連帶消費,比如一個釣友來海釣,首先會有住宿、餐飲、漁具購買、租船等消費,來釣一次魚帶動的是一個產業鏈經濟。
王濤的俱樂部自2016年起,每年都會在金海富源海洋牧場舉辦全國範圍內規模最大的路亞船釣大賽,在今年9月份剛剛結束的海釣比賽中,就有15支來自全國各地的釣魚隊伍參賽,「賽事也是海釣經濟的一個主要拉動途徑,一場比賽的盈利不但有贊助商的投入,還有來自釣友們的參賽、消費費用。」王濤介紹說,今後準備把一年一度的海釣賽事,增加頻次至一年兩三次。
海洋牧場上為垂釣搭建的平臺
據了解,青島西海岸新區積極發展海洋牧場,已有國家級海洋牧場10處,總面積8萬餘畝,已形成山東省最大規模的海洋牧場產業集群。位於琅琊港和靈山島之間的英豪集團智慧海洋創新產業綜合體就是一處今年新建成的國家級海洋牧場,150平方米的海上平臺剛剛搭建完成。平臺上設有環幕世界、戶外燒烤、海上垂釣、海洋科普、VR體驗等娛樂休閒項目。「除了底播養殖,休閒漁業也是我們很大的盈利點。」青島英豪集團智慧海洋創新產業綜合體項目建設現場負責人肖輝說,「我們還打造了以『漁文化』為主題的海洋特色民宿,為釣友們提供住宿和餐飲服務。希望打造一座『海上驛站』,在這個海上平臺可以旅遊、觀光、垂釣,形成一個完整的休閒漁業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