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倍股星巴克的秘密:舒爾茨《將心注入》讀書筆記

2020-12-16 和訊網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點拾投資。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文|王海天

  導讀:翻了一下星巴克股價,從金融危機的2008年最低的4美金,到今天的57美元,八年的時間上漲了10倍。最近讀舒爾茨的《將心注入》,講述了這個十倍股CEO如何從0到1。在這本書中,舒爾茨探討了一個消費品的產品、體驗以及品牌的建設。除此之外,還可以看到:一個企業,在不以利潤為本的情況下,如何還能做成一個全球的品牌。

  重新定義咖啡:體驗而不是咖啡豆零售

  「我接過咖啡喝了一小口,一股濃烈的味道滑過我的舌頭。喝了三口,杯子裡的咖啡就沒了,但我還能感覺到它的暖意和力量。」

  這是1983年,已在星巴克工作一年的舒爾茨去義大利出差時,在米蘭當地一家咖啡館的體驗。在米蘭,舒爾茨看到了休閒和生活對於人生的意義所在。在享受生活的同時,也明白工作的意義。而舒爾茨喝的咖啡:手工調製的卡布奇諾,上面浮著一層有人的白色乳沫。這種「濃縮咖啡」是舒爾茨在美國從來沒有體驗過的。1983年,僅米蘭一地,就有1500家咖啡館,義大利有20萬家咖啡館。在小型咖啡館,老闆一遍調製咖啡,一遍和顧客聊著、笑著。氛圍愜意。

  星巴克錯失的正是這一點!完全錯失了!

  舒爾茨意識到,咖啡館的線下體驗,才是真正的吸引力以及一種紐帶關係。把喜歡咖啡的人們聚在一起,而不是買咖啡豆回家裡。在義大利,咖啡喝咖啡館以及是生活的一個方面,而星巴克顯然忽略了咖啡事業的真正意義。舒爾茨說,義大利的體驗,就像一道閃電,直穿心靈,全身都為之震撼。因為過去的星巴克,為顧客提供的只是優質的咖啡豆,並沒有提供一杯杯香濃的咖啡。從固態的商品到精神的服務,星巴克離義大利的咖啡精神還差一大截。

  如果把義大利的咖啡文化移植到星巴克,或許會成為美國人生活中的偉大體驗。舒爾茨在米蘭待了一周後,決心把義大利的濃縮咖啡浪漫情懷帶到西雅圖。

  舒爾茨對星巴克的這段改變,我覺得是真正「顛覆性」的。可以說,舒爾茨重新定義了星巴克的賣點:賣體驗而不是咖啡豆。客戶需要的不僅僅是香醇的咖啡豆,還有彼此的交流。而舒爾茨的角色,可以說是星巴克的超級產品經理。比如新鮮的烘焙原粒咖啡豆。星巴克把提供優質的咖啡豆,作為公司的精神遺產。舒爾茨在投入星巴克時,烘焙都專心學習。舒爾茨可以通過機器裡的「噼啪」聲,來檢視咖啡豆的顏色,分辨出不同品種咖啡的微妙顏色。

  首席產品官的舒爾茨,通過義大利的咖啡館旅程,讓星巴克從一個咖啡豆零售店,變成了一個品味咖啡的交流空間。星巴克花了15年才是優質咖啡流行起來,使義大利這種濃縮咖啡被人接受,只花了5年。

  每一次與顧客的接觸,都是加深品牌「我們不是靠咖啡做人的生意,而是靠人做咖啡的生意。」

  在星巴克的理念中,顧客之所以找上門,主要有三點:咖啡的因素、人的因素、感覺因素。從零食店開始,星巴克就精挑細選全世界的優質咖啡豆,並且把每一個品種都烘焙出特有的味道。而一杯咖啡中98%是水,水如果不好,會把優質的咖啡豆毀了。星巴克的每個門店櫃檯的後面,都有專門安裝的水過濾裝置。每個地區和門店,星巴克都能穩定保持咖啡的品質。

  舒爾茨認為,員工在接待顧客時,需要把咖啡的知識和星巴克的激情傳遞給顧客。所以,星巴克在招聘中,重要的一點是:聘用高素質的人才。服務人員,需要用星巴克的熱情影響顧客。而要把星巴克全球的服務人員標準化,大量的培訓是必須的。星巴克對每一個新入職員工,會進行24小時的訓練課程。之後,會學習注入「咖啡知識」、「如何烹煮一杯完美的咖啡」、「顧客服務技巧」這些課程。

  甚至,星巴克還訓練咖啡師怎麼用眼神跟顧客接觸。

  感覺的因素,星巴克一直被稱為「家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在舒爾茨定義的星巴克空間中,門店需要洋溢一種「星巴克式」的體驗:空松、時尚、愜意以及獨具風格的優雅。在這樣的空間中,顧客可以緩解來自工作和家庭的壓力。或是撫慰心情,或是休閒小憩片刻。核心的追求就是:讓顧問覺得來著很值。在營造環境氛圍上,星巴克絲毫不亞於對咖啡質量的關照。

  同時,經過精心營造的環境,會再次傳導到品牌上。因為門店是最好的品牌。顧客在店裡所有看到的、問到的、聽到的,或者品嘗到的每一樣東西,都有助於加深品牌印象。幾乎所有的顧客走進星巴克,首先問到的都是咖啡香。因為咖啡很容易吸收其他氣味,所以星巴克很多年一直禁止在店裡吸菸。並且也不出售五香肉片、湯羹等滷製品。

  星巴克只有做的目的只有一個:讓你問到的只有咖啡香。

  在門店的商品擺放上,星巴克會將生咖啡豆放到金屬槽裡,這樣會讓顧客產生好奇,引發提問。

  而隨著企業的發展,星巴克逐漸需要一位專門的品牌事物專家。1995年,星巴克挖來了耐克的廣告總監斯科特· 貝伯瑞。在耐克,他創造了「just do it」的slogan。星巴克從一個專注咖啡質量的公司,逐漸把自己往一個偉大的品牌商靠攏。

  舒爾茨,平民出身,從加入星巴克的那一天,就把對咖啡的激情轉化為事業。不管是烘焙咖啡豆還是引入義大利的咖啡屋。舒爾茨一直都在「跟隨內心」。舒爾茨在最後一章《跟著心靈前行》中說,星巴克的使命就是將優質咖啡的福音帶給每一個人、每一個地方。而在價值觀上,星巴克並不追求利潤第一,而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品牌。星巴克把員工叫做合作夥伴。即使是兼職員工,星巴克也為每個人購買社會保險。把心交給合作夥伴,顧客感受到這些,會給予同樣的回應。

  「成功不應該由金錢衡量,應該關注的是你以何種方式達到目的,你的終極目標定於何處。」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點拾投資

(責任編輯:鄧益偉 HN006)

相關焦點

  • 《將心注入》: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自傳
    《將心注入》一書是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的自傳,他說:   「我的最終目的是通過這本書,能夠讓人們重新振奮起來去追求自己的夢想,聽從自己的心靈,即使遭人譏笑也無所顧忌
  • 舒爾茨徹底離開星巴克,他在 31 年裡把賣咖啡豆的小店變成 28000...
    在加入星巴克、買下星巴克、領導這家公司三十多年後,霍華德·舒爾茨宣布將從星巴克公司董事會執行主席的位置上退下來。 「2018 年 6 月 26 日,我將正式離開公司並成為榮譽主席,」舒爾茨在給「星巴克夥伴」(員工)的信中這樣寫道。
  • 星巴克舒爾茨:用夢想成就的事業
    最老的星巴克店藏在一個農貿市場深處,有人在門口用小提琴演奏莫扎特的曲子,琴盒敞開著接受饋贈。推門的瞬間,一股濃鬱的咖啡香味飄逸而出。舒爾茨走進去,看見了一個古色古香的咖啡的殿堂,磨損的櫃檯後面立著一罐罐來自蘇門答臘、衣索比亞、哥斯達尼加等世界各地的咖啡豆;在另一面牆上,陳列著自己替瑞典公司銷售的幾種咖啡機。  這個店賣咖啡機和烘焙得發黑的咖啡豆,人們拿回家自己研磨煮製。
  • 霍華德·舒爾茨月底卸任星巴克董事會主席,或將競選美國總統
    幾個小時後、美國當地時間周一下午,舒爾茨向全球35萬名員工發送一封信、宣布了他辭職的決定——他將於今年6月26日辭去星巴克執行主席和董事會成員職務。在此情境下,克制情緒不是件容易事。「我已經做了近40年。」舒爾茨說,「我比我想像得更加激動。」此前,在接受紐約時報的採訪時,64歲的舒爾茨承認,他可能會考慮競選美國總統。
  • 星巴克成功背後有什麼秘密?
    1985年以40萬美元種子資金起步;1992年6月經過四輪私募後登陸納斯達克,融資2900萬美元;從此年均銷售額增長20%、利潤增長30%以上,股價上漲超過三十倍,原始投資獲利數百倍,1986年霍華德·舒爾茨購買並改造星巴克。15年後,星巴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咖啡。
  • 「星巴克之父」霍華德.舒爾茨的經營哲學
    在初中的咖啡店中,我最早認識的和印象深刻的,莫非星巴克莫屬。相信很多人也和我一樣,接觸咖啡最早也是從星巴克開始的。但是最早的星巴克,不是一家咖啡店,他的業務僅局限於銷售袋裝咖啡豆,並且也向老客戶提供郵寄服務。使星巴克發生轉變的關鍵人物,就是被稱為「星巴克之父」的霍爾華德.舒爾茨。
  • 舒爾茨徹底告別星巴克 卸任的星爸爸真要競選總統了?
    舒爾茨在消息被報導後,發表了公開信,確認辭職將在6月26日正式生效,此後,他將徹底退出董事會,僅保留星巴克榮譽董事長頭銜。1992年,舒爾茨已經在全美開設了165家星巴克,並將公司上市。從那個時候開始,咖啡作為飲料之外,成了新的生活空間、社交模型的代名詞。雀巢開創廉價速溶咖啡,逐漸退出潮流,星巴克將喝咖啡改造成了可接受的奢侈生活的代表。
  • 星巴克舒爾茨:把咖啡豆磨成金沙
    在2月初央視《對話》欄目的錄製現場,舒爾茨用他招牌式的微笑對一位自稱從未喝過咖啡的現場觀眾遊說著。在對話的過程中,他幾次不自覺地撫摸一下自己的臉。這個輕微的舉止讓人感到眼前這位身材高大、相貌英俊,並在十幾年時間裡創造出星巴克商業傳奇的美國人原來不失可愛。 「海盜」船長 「我現在主要的工作,就是到全世界的星巴克店去看望我的夥伴。」
  • 舒爾茨憑什麼把星巴克打造成全球咖啡第一品牌
    恰在工作期間,星巴克在Hammarplast定製了大量咖啡壺,大訂單讓舒爾茨很好奇。他便決定與當時星巴克的所有者Jerry Baldwin和Gordon Bowker見面,這次談話讓他對創始人身上散發出的創業熱情很是欽佩,不禁萌生了想要加入星巴克的想法,雖然當時這家小咖啡館名氣不大,受眾也很窄,對舒爾茨個人而言,更是意味著薪水驟減,然而他的直覺告訴自己,這是一次正確的選擇。
  • 如今的CEO霍華德.舒爾茨,不是星巴克創立者, 在美國已悄悄賣酒了
    星巴克是由兩位教師和一位作家建立你以為星巴克最初是霍華德.舒爾茨創立的?,其實是由三個沒有MBA學位的小夥子創立的。他們分別是Gordon Bowker(作家)、Zev Siegl(歷史教師)和Jerry Baldwin(英語教師)。1971年開設了第一家星巴克店。當時只銷售咖啡豆,但霍華德.舒爾茨一進入公司,把星巴克賣到了全世界!
  • 「星巴克之父」霍華德·舒爾茨:用創造力和同理心共度艱難時刻!
    無論是否身處星巴克,我們都正在用創造性思維和同情心來解決棘手而普遍的社會問題。這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星巴克的書,也關於我們所有人都擁有的潛力,一種能創造積極變革的潛力。總的來說,《從頭開始》這本書希望表達的是,展現的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擁有改變世界的潛力,不僅僅只在商業世界範疇,只要我們懷有同情之心和創造的激情。
  • 「領軍教育」《將心注入》第一期
    作者:【美】霍華德舒爾茨等 | 譯者:文敏 這是一部霍華德舒爾茨與星巴克的真實奮鬥史。舒爾茨和一群熱愛咖啡的人從西雅圖開始,與咖啡籤下生死契約,將鮮明的價值觀融入星巴克。幾十年來,他們共同判斷是非、克服困難,並在企業發展的重要時刻完成自我顛覆和自我更新。
  • 高中生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的格式
    高中生讀書筆記怎麼寫 讀書筆記的格式讀書筆記是指讀書時為了把自己的讀書心得記錄下來或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來而做的筆記。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讀書筆記的寫法,供參考!讀書筆記的格式是什麼樣的(一)提綱式讀書筆記。以記住書的主要內容為目的。
  • 霍華德·舒爾茨:在星巴克逆襲人生 | 人物
    但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獲得了中國消費者的認可,相信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門店規模未來有望超越美國。」星巴克咖啡公司董事會執行主席霍華德·舒爾茨(下稱「霍華德」)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神採奕奕,他對落戶上海,剛開業的星巴克海外首家臻選烘焙工坊信心滿滿。事實上,霍華德在上海的工作行程非常緊,緊到每天幾乎只睡3~4個小時。
  • 舒爾茨回憶星巴克中國首店:美國人說在華賣咖啡肯定失敗
    騰訊財經 作者 李偉在習慣喝茶的中國市場,星巴克取得了成功。2017年4月中旬,星巴克創始人、董事會執行主席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再次來到中國,他剛剛卸任CEO職務,專注公司長期發展計劃、開發高階咖啡店市場。
  • 星巴克新任CEO:我不會成為下一個舒爾茨
    去年12月,全球最大的連鎖咖啡店Starbucks(星巴克)的執行長Howard Schultz(舒爾茨)宣布,將會在2017年辭去CEO一職,專注於發展集團旗下的Reserve精品咖啡館業務。當被問到這一點時,Johnson 開了個玩笑:「我是個自私的人,我希望 Howard 一直呆在我隔壁的辦公室裡幫我管理星巴克。是否競選總統是他個人的決定,但我會始終支持他。」星巴克將繼續關注各類社會問題雖然 Schultz 和 Johnson 都表示,星巴克在社會問題上的行動都是是基於自身的原則,而不是政治傾向,但依然引來了一些非議。
  • 「星巴克之父」霍華德·舒爾茨:貧困影響了我的經營哲學
    從星巴克董事長兼執行長位置上退休後,霍華德·舒爾茨終於有時間回顧自己的人生和事業經歷,於是有了《從頭開始》這本書。書中透露了霍華德很多不為人知的成長經歷,也道出了他的人生信條和商業價值觀,這正是支持星巴克走向成功背後的價值體系。星巴克的成功表明,盈利與社會責任二者可以兼得。
  • 1971年才開第一家店 星巴克的崛起之路
    1971年,星巴克在西雅圖開了第一家店,主要出售高質量的咖啡豆和咖啡器材。在成立的前十餘年,星巴克僅僅是西雅圖地區的本土咖啡豆零售商。  其中1983年發生的故事,讀過現任CEO舒爾茨自傳《將心注入》的讀者應當印象頗深:當時的星巴克員工舒爾茨遠赴米蘭出差,在參觀國際家具展的途中偶遇意式咖啡吧,便隨即沉溺於濃縮咖啡的口感和店內的氛圍中。
  • 讀書是寫作的另外一種形式(讀書筆記書單)
    人生不同階段對讀書的需求不一樣,少年時期為增進知識而讀,不但要讀,還要讀懂、讀通,十餘年寒窗苦讀,只待金榜題名之時。成年後為工作務實而讀,彌補不足,拓寬認知領域,期待成為某專業領域或博聞強識的通用人才。
  • 《股票大作手回憶錄》讀書筆記1--6年2000倍
    接下來一段時間,我會把每章的讀書體會作出筆記。第一章 第一桶金傑西出生貧苦,打工於股票經濟行,由於對數字敏感且極感興趣(而非處於對財富的渴望),偶然也是必然開始交易。他發現行情總是在無休止的變化,且無論上漲還是下跌股價都會有一定的規律特徵可循,並且循環往復。投機是人類的本性,無論今天的股市何等瞬息萬變,其實都是在上演著昨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