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颱風中,手術48小時未合眼

2021-01-07 海南日報數字報
  人物簡介: 林野川 海南骨科醫院醫生 推薦人(單位): 海南骨科醫院 投票編號: 3050

  ■ 本報記者 馬珂 

  實習生 吳寶琪 通訊員 向雲凱

  「熱情迎來蹣跚友,高興送歸健步人」是海南骨科醫院醫生林野川真實的工作寫照。採訪中,林野川並不是很健談,記者問一句,他就答一句。但是,一旦問到醫學方面的問題時,他就變得滔滔不絕起來。

  9月裡,記者曾數次約訪林野川,都因其有手術而推遲。採訪當天,凌晨五點,林野川要趕到醫院做手術。直到下午兩點許,他才結束手術。

  林野川是三亞人,臨床醫學畢業,第一份工作所在科室就是骨科。骨科急診病人有一個特點:傷口必須在6小時內得到妥善處理,醫護人員必須隨叫隨到。加班、凌晨接到電話趕往醫院、通宵手術……這些異於常人的工作狀態,對於林野川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從醫多年,林野川憑藉多年積累的經驗和精湛的醫術,為每一位患者交上了滿意的答卷。在林野川的治療下,康復患者眾多。他記不住康復的患者們,但是患者對這位為自己解除病痛的林醫生卻印象深刻。

  林野川說,好多次走在街上或在超市,經常有人跟他打招呼:「林醫生,你也在這裡啊。」很多時候,他的腦子一片空白,根本想不起「這是誰」。無奈之下,他只好尷尬地問對方是誰。一問才知道,原來是自己治癒的患者。

  患者普通的寒暄問候,讓林野川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所收穫的意義,並在內心更加堅定自己的職業理想。「無論之前付出了多少,無論以後還要付出多少,一切的付出都值得。」他說。

  去年7月,颱風「威馬遜」襲擊海南。受颱風影響,海南骨科醫院接診的急診患者驟然增多。林野川在短短兩天裡連續做了16臺手術,48小時沒有合過眼。正常情況下,很少有人能堅持48小時不睡,更別說48小時精神高度集中,不出差錯地為患者做手術。

  當記者談及此事,林野川說:「當時,我的腦中只有專心致志為患者做手術這件事。做完最後一例手術時,能非常清晰聽見自己的心跳聲。當時,我非常擔心自己會不會因此突發猝死。」

  林野川的孩子如今已10個月大,平時基本都是妻子在照料。手機24小時開機、隨時待命的他,從沒有休過假。當記者詢問「這麼多年來,有沒有和愛人出去旅遊過?」林野川愣了一下,搖了搖頭,面帶愧疚地小聲說道:「沒有。」

  從醫多年的林野川,工作中不僅有辛苦,也曾遇到過很多委屈:喝醉的病人無理吵鬧,將垃圾桶踢到他和醫護人員的身上;患者不了解手術之前要先檢查的正常程序,指著鼻子破口大罵他「見死不救」……

  林野川告訴記者,剛從醫時遇見這樣的情況,他會感到非常委屈。行醫救人還要受到一些患者的如此對待,心中十分難受。現在則更多的是對患者的理解。現在,面對不理智的患者,林野川首先選擇的是解釋溝通。如果解釋溝通沒有效果時,他只能默默承受,然後繼續履行一名醫生應盡的職責和義務,盡心盡力救治患者。

  林野川說,很多時候,患者及其家屬都是因為心急,才會有過激、不理性的行為。作為醫生,我們換位思考一下,就覺得其實沒什麼大不了的。在診治過程中,要給予患者及其家屬多一些信心和安慰。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泰銘的手術費用有著落了
    9月7日以來,海南日報、海南農墾報、南海網等媒體關注報導了葉泰銘的病情,在墾區乃至全社會引發廣泛關注。  在病房裡,海南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黃捷向葉泰銘的父親葉茂詢問了孩子的病情和手術費籌集情況,鼓勵葉泰銘要堅強樂觀,戰勝病魔,並轉達了苻彩香的關切問候。黃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省紅十字會十分關注葉泰銘的病情和移植手術進展情況,將聯合愛心企業施以援手。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海南日報客戶端 牽掛家鄉防風抗風
    本報海口10月4日訊 (記者陳蔚林)今天晚上,直到從海南日報客戶端上獲悉颱風「彩虹」擦過、文昌無人員傷亡和無房屋倒塌的消息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泰銘的手術費用湊齊了!
    本報海口12月10日訊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盧裕元 通訊員遊子儀)今年9月11日,海南日報曾報導過海膠集團西達分公司職工子弟葉泰銘患地中海貧血症
  • 海南日報數字報-排查隱患,落實防風措施
    對低洼地帶加強巡查監控  本報嘉積8月29日電 (記者袁宇 通訊員王啟卿)8月29日,海南日報記者從瓊海市三防辦獲悉,為防禦颱風「楊柳」,瓊海675艘漁船已全部回港避風,並對全市低洼地帶加強巡查、監控,水庫單位24小時值守,全力備戰。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從三亞「宰客門」、「天價房」輿論風波教訓的深刻記取,到西南部電廠落地時面臨「妖魔化」、引發多次群體性事件的最後成功處置;從南海網連發網評文章化解「威馬遜」颱風中「發黴麵包事件」的網上憤怒情緒、消除輿論「次生災害」,到三江鎮群體性事件的全省媒體統一科學釋疑、一錘定音;從海南廣播電視總臺所拍攝的形象宣傳片《請到海南深呼吸》經央視強勢播出,走進美國紐約時報廣場,引起包括彭博社、美國廣播公司等全球數百家媒體關注和報導
  • 海南日報數字報-與群眾血脈相連 與海南命運與共
    一年多來,海南落實中央的要求,迅速行動,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促進黨風的深刻轉變,為全面深化改革、實現綠色崛起鍛造一支思想純潔、作風過硬、人民群眾信賴的黨員隊伍。  群眾心中的「海南答卷」  數字是枯燥的,但數字的背後卻是一個鮮活多彩的世界。
  • 海南日報數字報-端午未到 粽已走俏
    近日,海南日報記者從儋州市粽子協會獲悉,儋州粽子今年通過線上線下同步銷售,訂單來自全國各地。  1  訂單來自全國各地  5月22日9時,海南日報記者打開淘寶網,輸入關鍵詞「儋州粽子」,搜索後立即出現了多個「儋州粽子」品牌的商品。  「現在,我們每天出貨300多件,有點忙不過來了,正在招聘人手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福地壽者百歲明星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王軍  1989年,我國將農曆九九重陽節這天定為「敬老日」「
  • 海南日報數字報-淡水蔬菜喝海水長大
    文\海南日報記者 王玉潔 實習生 劉妞   鹽鹼地一直都是農民和農業的夢魘。  是什麼樣神奇魔法,讓海水倒灌後的鹽漬地種出了莊稼和蔬菜?種下去的作物能長得好麼?那些能「喝」海水的蔬菜究竟是何方神聖?
  • 海南日報數字報-東水港邊的千年漁村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中午時分到東水港,正值退潮時期,漁港邊上的一對漁民老夫婦
  • 海南日報數字報-聞名遐邇的鋪前海鮮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佳飛 通訊員 潘高  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然,也孕育出一方美食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椰子渾身都是寶
    說起椰子,海南人民都知曉「椰子渾身都是寶」這句老話。但有關椰子的其他知識,你還了解多少?海南日報記者12月24日特別採訪研究椰子的專家,為大家講解椰子二三事。  椰子樹是海南省樹,是我省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而海南則是我國唯一的椰子主產區。「當前海南種植了50萬餘畝椰子,全國98%的椰子種在海南。」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所長王富有對海南椰子產業發展十分了解。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其中,海南消費者「剁手」24.1億元,全省對外銷售額2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阿里巴巴平臺上累計銷售1406個縣域的41萬款農產品,開設38萬家貧困縣網上店鋪,越來越多的農產品從鄉村走進全國大市場。  在2億元的對外銷售額中,海南許多農產品「C位出道」。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天間那一道虹影
    今天,2015年12月3日上午,一個有些涼意的冬日,聞訊趕來的各地親友、同事、同學,手捧潔白的菊花,心懷萬千個關於你的往事,強忍著眼淚和悲傷,為你的遠行祝福,目送你走完最後一程……  11月29日晚上20點20分,受病魔折磨五年的海南日報資深報人陳海虹,乘著圓潤的月色走向蒼穹,與世長辭,年僅48歲。連日來,同事們深感震驚、痛心,為她的英年早逝,為她的未盡心願而傷痛。
  • 海南日報數字報-他們的特殊年夜飯
    除夕,在萬家團圓的日子裡,海南日報記者探訪了4個堅守在崗位上的人,記錄下他們除夕夜特殊的年夜飯。  鏡頭1  急診科裡的年夜飯 為守護病患吃「冷」飯  本報海口2月7日訊 (記者馬珂)「記得回家後要吃清淡,最好喝點粥。」今天晚上7時,省人民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胡志高送走了他一天中第131名患者。終於可以吃晚飯了,而此時胡志高的盒飯已經涼了。
  • 海南日報數字報-抵禦「山竹」 海南因你們更有溫度
    ■ 韓靜  近些天,你的朋友圈可能已經被「山竹」刷屏,防禦颱風「山竹」成為海南人民熱議的話題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如何「長大長壯」
    連日來,海南日報記者走訪多家椰子產品企業和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等科研單位,聆聽各界學者、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聲音。  截至目前,全國99%的椰子樹分布在海南,海南椰子種植總面積有60餘萬畝,年產椰子約2.4億個,而我國每年需要從東南亞進口椰子約25億個,椰子產品加工原料基本依靠進口。  推廣種植椰子為何不順暢?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椰子研究所所長王富有認為,一方面,一些地方管理不善,導致椰子低產;另一方面,未選用高產高效的椰苗,傳統椰子經濟效益不高。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