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聞雞起舞 舞出雉類新氣象

2021-01-11 海南日報數字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嗨,你好!

  我們曾經見過,也許還未相互認識,但我想告訴你我的名字,和你講講我的故事——我們來自大自然,外形各異,所棲之處不一而足,山川河流是我們的家,沐雨乘風稀鬆平常;我們看過蹦出海平面的朝陽,也見過凌晨4點的城市;我們數過荒野的漫天星,也聽過人群匆忙的腳步聲;我們是樹、是草、是花、是蟲、是鳥、是獸……

  春去冬來,田林城鄉,我們總是會與你不期而遇。

  從今年2月份起,海南日報海南周刊開設「季候月曆」專欄,每個月定期向大家介紹自然界中應季的動植物物種,並邀請專家學者加入其中,以好奇之名,與動植物們相約。

  在這裡,被描寫物種或是生活中常見的,或是海南特有的,或是與節日氛圍契合的,或是詩詞歌賦裡的,或是《哈利波特》中提到的,或是新發現的,或是你感興趣的……所以,至於下個月會與自然界中的哪個小可愛見面,誰知道呢?

  原雞——

  家雞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祖先

  約1.1萬年前,河北省徐水縣。

  那隻頂著紅色雞冠、羽毛斑駁的家雞沒有再啼叫,灌叢裡尋不見它啄食的身影,它的主人發現它天黑也沒有回窩。它消失了,被土壤掩埋,與巖石化為一體,成為化石。萬年時光過去,現代研究者通過追蹤化石中的基因組,發現這些基因也出現在超市中出售的雞肉中,進一步證明了中國北方地區是現代家雞的一個重要的起源地和最早的馴化地。

  有學者指出,原雞可能是家雞最主要的,甚至唯一的祖先。但其馴化過程一直存在爭議。

  作為家雞的「遠祖」,原雞與家雞相似,只是體型偏瘦而長,在雲南、廣東、廣西南部和海南都有分布。對於它們的「外形」,人們不會感到陌生,原雞的雄鳥和雌鳥的「外形」有著明顯的不同:雄鳥頭具紅色肉冠和肉垂,上體羽多紅色,後頸和上背具有金紅色矛狀長羽,尾黑且泛著綠色金屬光澤;雌鳥上體大都黑褐色,上背黃色具黑紋,胸部呈棕色。

  資料顯示,早期原雞的棲息地與人類刀耕火種的生活方式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繫,向次生林演替的荒廢空地,耕種後的稻穀、木薯、草籽、各種種子和水果等,為原雞提供了棲息地和食物來源。它們喜歡在灌木叢中活動,而且一般是幾隻結為一群,很像一個「家族」,到處遊蕩。

  海南從東到西、從北到南以及中部的市縣,都有原雞分布的記錄,霸王嶺、吊羅山、鸚哥嶺、尖峰嶺等熱帶雨林區也是它們重要的棲息地。在海南多地,原雞被稱作「山雞」,甚至有人聲稱自己有「山雞」出售,肉味鮮美,但也有人說「現在已經沒有正宗的啦」。

  海南無雞不成宴。在過年時,一隻只肥美的白切雞更是必不可少的「年貨」,小朋友們吃雞翅,小酌兩杯的長輩端著酒啃雞爪。原雞和家雞的故事,在團圓的餐桌上以另一種方式傳遞。

  白鷳——

  「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

  在雉類中,有一種「時尚」是與生俱來的,外形上天然能引人側目。

  與原雞相比,白鷳在這一方面算得上是「時尚達人」:它們眼裸出部分赤紅,恰是最流行款的眼影;腳亦紅色,鮮豔顯眼;它們尾長,中央尾羽近純白色,外側尾羽具黑色波紋,從遠處望去,就像披著白色長「鬥蓬」,搭配著經典黑白色差的「底衣」;它們脖頸修長,體態挺拔,在林中疾走時,仿佛身邊能颳起一陣風。

  但「時尚達人」往往是高冷而神秘的,白鷳也是如此。白鷳多在森林中活動,尤其是在植被發育較好的密林中,它們在白天一般隱匿不見,喜歡在晨昏活動。還不喜「張揚」,很少鳴叫。

  《中國雉類》中記載,白鷳「一般只在受驚時由報警的個體發出長而尖利的『ji——』聲,其他部分個體會隨之發出同樣尖利的報警聲,隨之快速向上坡位奔跑,有些個體會飛走逃跑。此後集群個體會通過輕微的『gu-gu-gu』聲進行聯繫,重新聚集在一起。」

  詩仙李白很喜愛白鷳,是「平生酷好,竟莫能致」,在《贈黃山胡公求白鷳》中寫下「請以雙白璧,買君雙白鷳。白鷳白如錦,白雪恥容顏。」以詩作換白鷳。這種雉鳥歷來受人喜愛,清朝把白鷳作為五品官員朝服補子的圖案,寓以深意。現在,白鷳還被評選為廣東省的省鳥。

  海南也有白鷳,屬於白鷳海南亞種,而且是我國特有的白鷳海島亞種。有資料顯示,該亞種自1899年被英國科學家John Whitehead發現以來,除了形態特徵以及只知道它們棲息於極潮溼的山林以外,人們對它的生活習性幾乎一無所知。

  海南山鷓鴣——

  本島三種特有鳥種之一

  與白鷳相似,海南山鷓鴣也是中國的特有物種,僅分布於海南。

  在廣東省昆蟲研究所標本館,存放有採自霸王嶺、吊羅山等地的海南山鷓鴣標本。擺放著的標本軀體,已難再現海南山鷓鴣扇動羽翼的身姿,但仍可見其灰、白色體羽,體型小巧。

  更為確切地描述是,海南山鷓鴣的特徵為頭近黑、耳羽上方具白斑且上胸散布鮮橙紅色。上體略灰,具黑色鱗狀紋;腹部黃色,胸部略染灰色,兩脅具白色條紋。它的前頸及頸側基部,有淡橙紅具黑斑;黑色眉紋上方散著白點,形成一條白紋向後延伸至後頸,隱約像是戴著一條項鍊。

  作為海南三種特有鳥種中第一個被確認的特有鳥種,海南山鷓鴣在白沙、昌江、東方、樂東、陵水、保亭和瓊中等市縣有發現記錄。「只在海南有」,與海南柳鶯、海南孔雀雉一樣,海南山鷓鴣讓一些全國各地的「鳥人」慕名而來。

  2016年12月24日,福建觀鳥會的鳥友老蔡,在參加第四屆海南東寨港觀鳥節後,和大家一起到昌江、樂東、三亞等地觀鳥,「我們在尖峰嶺看到了山皇鳩、紅頭咬鵑、海南柳鶯、慄頰噪鶥、黑領噪鶥、赤紅山椒鳥、棕頸鉤嘴鶥等等,但我始終沒遇到海南山鷓鴣,『鳥品』差了點。」

  由於受原始森林生境變化、亂捕濫獵等影響,海南山鷓鴣的數量並不多。有研究者估計,海南山鷓鴣野外總數在1萬隻左右,甚至會更少。「為了海南山鷓鴣,下回可以再來。」老蔡說。

相關焦點

  • 海南日報數字報-薩爾薩舞三亞舞動
    文/海南日報記者 林容宇 圖/海南日報記者 武威  薩爾薩舞有著濃鬱的拉美風情,你既可以是觀眾
  • 海南日報數字報-君子白沙 竹鄉悠遠
    文\海南日報記者 邵長春 實習生 王歡歡 特約記者 陳志強 通訊員 王家駒  山水鄉間,竹色青立,長葉沙沙,一直是中國古往今來的名人居士,心懷所念的理想居所。
  • 海南日報數字報-農貨「出圈」
    值得注意的是,在海南電商銷售企業中,除了春光食品、南國食品、福山咖啡、尋薈記等「老字號」外,還崛起一批如勤富食品、「趙西施家的店」等電商「新星」。  尋薈記是海南一家蘆薈護膚品企業,這兩年成為天貓「雙11」蘆薈類護膚品的「銷售擔當」。去年「雙11」,他們一天發了11萬件包裹,今年11月1日當晚,他們一款主打產品在一分鐘內就銷售了6萬支。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片丹心著風雲
    ,到大型紀錄片《遇見海南人》在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播出、斬獲國內外12項大獎;從海南日報開啟《絲路話古今、尋夢萬裡行》大型跨國採訪活動,到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期間所彰揚的海南精神、海南文化,讓人更加清晰看到一個開放包容、自信圖強的海南。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藝文
    人物檔案  陳藝文,1999年生於海南海口,曾獲2015年首屆全國青年運動會一米板及三米板雙冠
  • 海南日報數字報-來海南 自由購
    6月29日,財政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發布《關於海南離島旅客免稅購物政策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明確海南離島免稅購物額度提高至每年每人10萬元,離島免稅商品種類擴大到45種,增加了電子消費品等7類消費者青睞的商品。  7月1日是該政策實施首日。雖然位於海口、三亞、博鰲三地的四家免稅店開業時間不一,但當天各店「開門營業」的氛圍是相同的——熱烈而充滿期待。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文昌雞「舞」出新天地
    ■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吳思敏  「無雞不成宴」,這是海南民間流傳的一句話,道出了雞在海南餐飲文化中的重要位置
  • 海南日報數字報-讀海南日報客戶端 牽掛家鄉防風抗風
    本報海口10月4日訊 (記者陳蔚林)今天晚上,直到從海南日報客戶端上獲悉颱風「彩虹」擦過、文昌無人員傷亡和無房屋倒塌的消息時
  • 海南日報數字報-剪窗花,享年味兒
    當黃海桃去年春節期間隨省文聯到保亭、陵水、五指山、昌江等市縣送文藝下鄉時,就考慮如何讓海南百姓甚至是少數民族百姓喜歡剪紙。  「海南百姓同樣喜歡貼窗花,喜歡剪紙文化。」黃海桃說,為了讓剪紙這項民俗文化更好地體現地方特色,她便在「福」字旁邊剪出了各類具有黎族文化特色的紋樣,比如甘工鳥、大力神等黎族文化元素,與海南百姓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心思相契合。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陳厚志:守住證據 正名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徐晗溪  陳厚志21年來無償地尋找倖存的海南慰安婦,幫助貧困的慰安婦聯繫援助解決她們現實生活中的困難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花卉引種故事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海南作為熱帶島嶼省份,又地處雨量充沛的南海中,熱帶雨林發育極為茂盛,因此萬物生長,各類花卉資源豐富。那麼,到底海南有多少花卉資源呢?其中,多少是本地土生土長,多少是北花南移,多少是外花歸化的呢?
  • 海南日報數字報-新加坡的「海南生活」
    試試儂店裡的『歌碧歐』和咖椰包羅,比起海南的味道怎麼樣?」7月29日下午,「老爸茶」店裡的幾位七旬老人,圍坐一桌,每人面前一杯被他們稱為「歌碧歐」的咖啡,和一碟蘸著椰絲椰蓉的甜麵包。他們或講文昌話或講瓊海話,你一句我一句,聊著關於海南的事情。  這些喝「老爸茶」的老人,得知我們是海南日報來採訪的記者,非常熱情。其中一位有著儒雅氣質的老人,招呼我們落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電影《戰斧行動》美國獲獎
    本報訊 (記者衛小林)第36屆美國邁阿密國際電影節日前舉行華語電影單元頒獎盛典,由海南樂鏡影視公司聯合公安部金盾影視文化中心等出品的原創公安題材電影
  • 海南日報數字報-小泰銘的手術費用有著落了
    9月7日以來,海南日報、海南農墾報、南海網等媒體關注報導了葉泰銘的病情,在墾區乃至全社會引發廣泛關注。  在病房裡,海南省紅十字會黨組成員黃捷向葉泰銘的父親葉茂詢問了孩子的病情和手術費籌集情況,鼓勵葉泰銘要堅強樂觀,戰勝病魔,並轉達了苻彩香的關切問候。黃捷告訴海南日報記者,省紅十字會十分關注葉泰銘的病情和移植手術進展情況,將聯合愛心企業施以援手。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情 赤誠心 芒果甜
    ■ 本報記者 昂穎 通訊員 胡詩鈞  四月中下旬,正是海南芒果豐收的季節。
  • 海南日報數字報-瓊味濃濃 回味無窮
    「我們力圖在有限的時間內全方位展示海南文化精髓。」央視狗年春晚海南分會場舞蹈總監姜鋼說。演出現場熱情的竹竿舞、鬥笠舞,都盡顯海南文化的魅力。  海南風情驚豔亮相  今晚,央視狗年春晚海南分會場格外璀璨,具有海南韻味的歌曲《萬泉河水清又清》《請到天涯海角來》《乘風破浪》唱響神州大地,來自省歌舞團、省民族歌舞團、三亞市歌舞劇院、海南大學、海南師範大學、海南熱帶海洋學院、三亞學院、海南中學、省文化藝術學校等近千名舞蹈演員將海南少數民族風情、國際旅遊島魅力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
  • 海南日報數字報-「百花嶺」名稱由來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位於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腹地的營根鎮,四周環繞著大大小小的山嶺十餘座
  • 海南日報數字報-最美紅燭映天涯
    今晚,由海南省教育廳、海南日報報業集團、光明日報海南記者站聯合推出的2015年度「尋找海南最美教師」大型公益活動頒獎盛典在海南大學思源學堂隆重舉行。10名最美教師用他們的動人事跡,向大家展示了三尺講臺上所演繹出的精彩人生。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羅保銘對此次評選活動十分重視。在晚會現場播放的事先錄製短片中,羅保銘向全省奮戰在教育一線的老師們道了一聲誠摯的「老師們好!」
  • 黎族經典舞蹈《草笠舞》 - 海南日報數字報刊
    在廣東畫報社1959年10月出版的《廣東》畫冊裡,刊登了一幅名為「海南少數民族歌舞團排演《草笠舞》」的照片。照片上的四位女演員身著具有黎族特色的服飾,頭戴色彩鮮豔、造型別致的草笠,正在戶外排練。她們身後濃密的椰子樹、芭蕉樹以及腳下茂盛的草坪,都清楚地傳達出海南特有的熱帶風情。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椰子冷歷史
    文\海南日報記者 陳耿  「嶺水爭分路轉迷,桄榔椰葉暗蠻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