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隨著技術的發展,戰機所採用的設備也越來越複雜,摔機自然是常有的事情,印度便是因此而得名「摔機大國」,據悉,在過去的數年裡,其空軍一共摔毀的戰機高達上千架,更是創下7架連摔的紀錄。而令人感到疑惑的是,美國在飛行史上摔機次數絲毫不比印度差,為何從始至終大家都只嘲笑印度,而不說美國呢?
01.摔機大國可以讓位了?七年摔壞186架飛機
據媒體稱,美國國家軍事航空安全委員會早先曾公布過這樣一份數據表,從2013年至2020年,美國空中力量一直在不斷喪失,其中主要原因則來自於摔機,截至2018年時,美國光發生事故的飛機就高達6000架,其中157架全部因為摔機,造成198名飛行員死亡。隨後的1年裡,摔機事件有增無減,再次損失29架飛機和26名飛行員。也就是說,在這短短7年時間中,美國就有186架飛機墜亡,224名寶貴飛行員喪命,總損失金額高達210億美元,近乎1360億人民幣,這樣的數據實在可怕。
要知道,世界上幾乎每個國家都會大力建設空軍,美國7年時間耗費的經濟總額足以支撐起一個中小型國家的空軍總資產。不過,之所以大家更加關注印度摔機,主要是因為對方飛行技術問題,而美國卻不一樣,其安全記錄相比下要更好,一來是不少戰機出廠時間都超過30年,不少零件都比較老舊,這才導致故障率不斷提升,二來則是這些年來美國飛行員缺口正在逐漸擴大,軍方只能儘可能彌補人數劣勢,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質量。
02.想維持頭號空軍強國?沒那麼簡單
從報告中可以得知,每一名優秀飛行員的背後,都是無數人心血和財富堆砌起來的,至少高達數百萬美元,其中最便宜的要數F-16戰機飛行員,大概要用到560萬美元,而F-22這類五代機則超過了1000萬美元。至於轟炸機飛行員,則平均每人所耗費用在730萬-970萬之間。
要知道,美軍一向自詡頭號空軍強國,其戰機類型眾多,規模龐大,所有的總成本加起來絕對是驚人的。由此可見,想要繼續維護這一空中力量優勢,並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有時候就算花上錢,也不一定能得到回報,難怪蘇聯當年解體前如此為經濟發愁,軍費簡直稱得上一場燒錢大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