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武談兵|美國F135發動機再創歷史:發動機增推有多難?

2021-02-08 澎湃新聞

近日,美國航空工業巨頭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宣布,為F-35戰機配套的F135渦扇噴氣式發動機增推計劃取得了實質性進展。經過兩年的努力,普拉特·惠特尼公司成功實現了第一階段的目標,將F135渦扇噴氣式發動機的最大加力推力由191.27千牛提升至204.12千牛——這是世界航空史上第一次出現最大加力推力超越200千牛的戰鬥機用渦扇噴氣式發動機,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更為驚人的是,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第二階段目標,其計劃在204.12千牛的基礎上繼續增推5~6%。以增推6%計算,F135渦扇發動機的第二階段改進將達到216.37千牛的最大加力推力。而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終極目標則更為遠大,那便是在F135渦扇發動機不斷改進的基礎之上,為將來的美國空軍的下一代戰鬥機(或者更為準確的稱為「空中作戰系統」)研製真正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第五代軍用噴氣式發動機。

航發增推到底有多難

與戰後噴氣式戰鬥機的發展歷程一樣,戰鬥機用噴氣式發動機的發展也經歷了四個階段(國標四代劃分法)。從早期的第一代噴氣式發動機J57、AL-7F到第二代J79、J85、M53和R29,到第三代F100、F110、AL-31F、RD33以及EJ200、M88,再到目前最先進的F119、F135等型號,可以說無論每一代的技術標準和特徵如何變化,增加推力都是一個亙古不變的主題。

增加噴氣式發動機推力的基本原則,就是儘可能增大單位時間內發動機的進氣流量、更好地利用燃料燃燒後產生的熱量,並對發動機各個部分進行更為有效地控制。從這三個方面出發,那麼就產生了增加噴氣式發動機推力的三個基本途徑。

首先,需要增加發動機進口圓截面的直徑,進而增加發動機進口面積。發動機進口面積越大,單位時間內吸入的空氣也就越多,產生的推力自然也就越大。而對於目前世界各國先進戰鬥機普遍採用的渦扇噴氣式發動機來說,涵道比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單位推力(發動機推力與進氣流量質量的比值)的大小。為了儘可能提高單位推力,就要降低涵道比,從而增加風扇壓比。此外,增加風扇與壓氣機的總壓比和每一級的壓比,也有利於增加發動機推力。

其次,在燃料熱能利用率上,一方面要儘可能提升渦輪進口溫度,另一方面則要對燃燒室以及加力燃燒室的結構設計進行改進,優化噴油系統的設計,等等。

再者,噴氣式發動機控制系統也要進行不斷地升級和改進——從最初的機械液壓式到模擬式電子控制系統,再到目前最先進的由計算機負責的全權限多通道數字式電子控制系統,其效率已經呈幾何數量級的提高。

雖然方法和原理都是通行的,但是當噴氣式發動機發展到第三代以及第四代時,增推技術已經是越來越難以攻關了。

事實上,噴氣式發動機增推技術除了結構設計的優化以外,更多的則是依靠新製造加工工藝以及新材料的出現才能有所突破。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渦輪盤以及葉片材料、加工工藝的難關

美國F-135發動機增推的實現,與其在基礎科學與研究領域長時間的積累緊密相關。

提升渦輪進口溫度是增加噴氣式發動機推力最為直接和有效的辦法,比如第三代噴氣式發動機M88的渦輪進口溫度已經達到1850K,而第四代噴氣式發動機F119的渦輪進口溫度更是高達1973K。這麼高的溫度實際上已經達到了當今渦輪盤以及葉片所用的耐高溫材料的極限。未來,第五代噴氣式發動機的渦輪進口溫度預計將突破2000K大關。如果無法研製出能夠達到這一要求的耐高溫材料,那麼第五代噴氣式發動機也只能是一個空談。

目前,世界上正在研究和使用的噴氣式發動機耐高溫材料包括高溫合金、鈦合金、金屬間化合物、難熔金屬材料、金屬陶瓷材料和複合材料等。這些耐高溫材料的各種元素配比組成、製作工藝以及成本、耐用性和可靠性等等,都需要長時間以及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攻關試驗。而且,試製出成品器件之後,還要安裝在噴氣式發動機上進行長時間的考核試車,考察其性能。如果一個國家的航空工業沒有及其強大的技術儲備、人才隊伍、配套試驗設施以及雄厚的財力支撐,很難想像能夠突破這一難關。而當今世界上真正具備這一實力的,也只有美國。其他幾個航空工業大國,如俄羅斯、中國、英國和法國等,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短板和軟肋。

反映在型號研製上,便是上述這幾個國家的航空工業還徘徊在第三代噴氣式發動機並努力向第四代邁進的時候,美國已經在第四代噴氣式發動機改進上取得了極為傲人的突破性進展,並且正在從容不迫地將發展重心轉移到第五代上。可以說,雖然中國和俄羅斯已經研製成功與F-22A同一代的殲-20和蘇-57重型隱身戰鬥機,但是這兩個國家在噴氣式發動機方面與美國的代差不僅沒有縮短,反而在以更快的速度擴大。這一點是我們在為殲-20的研製成功和服役歡呼的同時,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的殘酷的事實。

航發增推意義何在

除了增加噴氣式發動機的最大推力這一主要目標,其實增推技術還包括了很多更為廣泛的內容,比如

減小噴氣式發動機的尺寸和重量、降低各種推力狀態下的耗油率、延長發動機全周期使用壽命以及提高發動機工作可靠性等

諸多方面。這一點是很好理解的,如果噴氣式發動機在增加推力的同時,全重也大大增加、耗油率飆升、壽命和可靠性大幅下降,那麼所帶來的性能損失將大大超過增推帶來的性能提升。而且,這樣的噴氣式發動機,戰鬥機研發單位也完全不可能接受。

美國航空工業之所以能夠研製出一代又一代性能非常出色的噴氣式發動機,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能夠更好的把握推力、尺寸和重量、耗油率、壽命以及可靠性等幾個方面的平衡。因此,美國才可能長期佔據世界航空發動機領頭羊的位置。英國以及法國航空工業在噴氣式發動機的其他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但是在推力性能上並不十分出色。反過來,蘇俄航空工業研製的噴氣式發動機一直以推力大、推重比高、可靠性好而著稱,卻在耗油率和壽命方面存在非常明顯的短板。這就導致了很多原本設計比較出色的蘇俄戰鬥機偏偏「腿短」(作戰半徑和航程小)、後勤保障費用高(頻繁更換壽命到期的噴氣式發動機)。

如今,俄羅斯航空工業也早已經意識到自身噴氣式發動機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並力圖加以改善。在AL-31F渦扇噴氣式發動機後續改進和升級型號的研發中,俄羅斯航空工業除了繼續提升最大推力外,重點則放在了改善使用壽命和降低耗油率等方面上。利用此前從蘇聯時代繼承下來的噴氣式發動機技術儲備,再加上俄羅斯航空工業近年來與西方的技術交流,使得AL-31F後續型號(包括蘇-35裝備的AL-41F系列)以及最新一代「產品30」渦扇噴氣式發動機的各方面性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是,與美國第三代以及第四代噴氣式發動機所取得的進展相比,差距仍較大。

有分析認為,AL-41F發動機是中國引進蘇-35戰機的考慮之一。

從目前美國普拉特·惠特尼公司在F135渦扇噴氣式發動機增推項目上所取得的進展來看,在第一階段最大加力推力突破200千牛的同時,耗油率竟然能夠降低5~6%。而在第二階段,F135渦扇噴氣式發動機的耗油率將再降低5%。此外,由於採用了先進的模塊化設計,已經交付的F135渦扇噴氣式發動機通過更換相應的模塊,就可以得到與新生產的改進型發動機相同的性能提升。這也就意味著目前幾乎所有出廠和服役的各型F-35戰機都將很容易獲得更為出色的飛行性能以及更遠的航程。

中國航發何去何從

面對美國航空工業在噴氣式發動機研製上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和進展,我國航空工業應當如何追趕呢?前不久,中科院院士、殲-20總設計師楊偉對於第四代以及第五代戰機總結的三個技術標準: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其中,機械化所指的很大一部分就在於高性能噴氣式發動機的研製成敗。

楊偉院士提到殲-20採用了獨創的升力體邊條鴨式布局。

關於殲-20戰機的研製,楊偉院士提到我國在世界上獨創了升力體邊條鴨式布局。事實上,這既是中國航空工業的驕傲和自豪,同時也是出於噴氣式發動機性能短板的無奈之舉。無論是在殲-20戰機的研製時期還是正式服役,中國與俄羅斯的航空工業都拿不出一款能夠媲美F119以及F135那樣推力大、壽命長、可靠性高的第四代量產型高性能渦扇噴氣式發動機,只能以現有的第三代改進型渦扇噴氣式發動機湊合用。在這樣一種局面下,面對國內用戶提出的高標準、嚴要求,殲-20戰機的設計團隊也只能想方設法在氣動設計布局上做到極致,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違背了隱身戰機設計的基本理念,即氣動布局越簡潔、可動翼面越少越好。這也導致了殲-20戰機雖然比F-22A晚服役了15年,但是在全向隱身性能上卻不及後者。

如今,美國航空工業以及空軍已經開始啟動下一代戰鬥機的預研論證工作。同時,在下一代戰鬥機用噴氣式發動機關鍵技術方面,美國航空工業也早已有所儲備和探索。那麼,我國航空工業在完成當前型號研發生產任務的同時,也應當未雨綢繆,將一部分人力和物力投入到第五代戰機及其配套噴氣式發動機的相關工作上來。用楊偉院士的話說,就是「積極探索一條彎道超車的技術路徑,創新開發滿足國家戰略需要的全新戰機」。這也是我國航空工業未來真正騰飛的希望所在。

「講武談兵」是由知名軍刊資深編輯黃國志為澎湃防務開設的個人專欄,以客觀嚴謹的態度,輔以活潑精煉的語言,力圖「破除防務迷霧」,為讀者更好地認識我國與國外在裝備技術上的差距提供參考和借鑑。每周一或二傾情奉獻。

相關焦點

  • 美國「發動機大戰」的可靠性PK,給中國的啟示
    文︱現代兵器雜誌社資深編輯黃國志本文摘編自《澎湃》「講武談兵」欄目,圖片均來自網絡,作者觀點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按照美國空軍和海軍組成的「發動機選型聯合管理委員會」的要求,普惠公司需要同時研發空軍F-15使用的F100發動機和海軍F-14的F401發動機(替代性能有缺陷的TF30),兩者的核心機都源自該公司競標成功的JTF22。
  • 印度再涮美國一把,LCA可能放棄美國發動機
    F404渦扇發動機前不久印度空軍先是放棄單發戰鬥機項目,放了美國人鴿子,現在又傳出消息可能又要再涮美國人一把,這次還捎上了以色列人。根據海外媒體報導,印度可能會與法國聯合研製一型基於M88渦扇發動機的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用於配備LCA戰鬥機,另外泰利斯公司也在研製一型基於RBE2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新型雷達,這型雷達也將配備在LCA戰鬥機上面,配備新發動機和雷達的LCA戰鬥機將被命名為LCA MK1A。
  • 「全球最強渦扇發動機」——F135-PW-100
    但根據普惠公司最新的官方資料,F135-PW-100均裝配於F-35A/C,不同的是,裝配於F-35C的發動機採用了耐鹽腐蝕材料。在美國聯合攻擊戰鬥機(Joint Strike Fighter,JSF)項目中,美國國防部一直致力於尋求一種全壽命周期耗費低廉合理、並且能夠同時滿足三個不同軍種使用要求的設計方案。
  • 一代神機F135發動機,被美國人吹上了天,但真正性能到底如何?
    在當代的戰鬥機使用的航發當中被吹噓得最嚴重的大概要屬美國F-35戰鬥機上裝備的那臺F-135渦輪風扇發動機了,該機不僅構造新穎,性能可靠,更是以高達20噸以上的強大推力讓一大幫軍友為之頂禮膜拜
  • 【成長路】外國發動機 VS 我國發動機
    能自行製造洲際彈道飛彈的國家有5個(美俄中英法)能自行製造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的國家有3個(美俄中)能自行製造大涵道大推力高性能民用渦扇發動機的國家 則就只剩2個了(美英:GE 羅羅 普惠 或者我打腫臉再撐死算你一個IAE)(我知道以上標準裡爭議太多 咱可以評論區慢慢討論請輕拍。。
  • 取消F136引發惡果,F135發動機拖累F-35的全速生產
    上世紀70年代,F-15和F-16兩種戰鬥機先後服役時,其普惠F100發動機暴露出嚴重的可靠性問題,導致大批飛機趴窩。吃過普惠發動機的苦頭之後,美國空軍決定從F-16C/D開始引入第二種發動機,這不僅是為了在普惠發動機出問題時不會波及整個機隊,也是為了給該公司樹立一個對手,通過競爭來降低發動機成本。
  • F-35戰機面臨普惠F135發動機短缺問題
    美國國防部官員在2月12日表示,F-35戰鬥機項目辦公室正在努力解決普惠F135發動機的短缺問題,但可能需要幾個月情況才會有所改善。根據該項目辦公室的說法,這一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位於俄克拉荷馬州廷克空軍基地的F135發動機維護中心無法按計劃完成該發動機的維護;其次是維護人員在「少數」F135發動機的動力模塊中發現「轉子葉片塗層過早損壞」,這帶來了更多的工作量,造成積壓。
  • 又買發動機!馬上2021年了,中國怎麼還從各獨立國協國家搞發動機?
    俄羅斯VK-2500PS-03型渦軸發動機先說由俄羅斯媒體爆出的這100臺VK-2500PS-03型渦軸發動機好了。雖然這一筆合同可能會讓一些讀者認為「咱們的直升機用發動機有問題」、「FWZ-10性能不行」,但我反而覺得,這筆100臺VK-2500PS-03型渦軸發動機的合同,反而是最沒那麼玄乎的:
  • 自適應循環技術與下一代戰鬥機發動機
    與此同時,單發的F-16也選用F100發動機,使美國空軍對發動機可靠性問題更加憂心,而普拉特·惠特尼處於事實壟斷的地位,成為美國空軍高低兩端第三代戰鬥機發動機的唯一供應來源。美國空軍要求改善F100的可靠性和增加推力,但在軍方撥款不到位的情況下,普拉特·惠特尼百般推託。
  • 航空發動機不為人知的工作原理
    一、歷史  在五十年代未、六十年代初,作為航空動力的渦噴發動機以經相當的成熟。當時的渦噴發動機的壓氣機總增壓比以經可以達到14左右,而渦輪前的最高溫度也以經達到了1000度的水平。在這樣的條件下,渦噴發動機進行部分的能量輸出以經有了可能。
  • 紐約日增病例近3萬 再創紀錄!醫護不夠了 這些檢測站關閉
    ★世界日報獨家授權 轉載請聯繫報社★紐約州日添加病例數已接近3萬例,再創歷史新高
  • 火箭發動機之王:俄羅斯RD-180發動機,性能讓美國都驚嘆不已
    火箭發動機,是航空工業的關鍵裝備之一,還跟飛彈發動機技術一脈相承。在世界範圍內,雖然有不少國家都有發射火箭的能力,但真正掌握火箭發動機核心技術的國家,可以說寥寥無幾。在這一領域,美國的RD-180發動機是真正的王者,就連美國SpaceX公司的「獵鷹火箭」,其發動機也不過是簡單的噴口堆砌,在先進性上遠遜於RD-180發動機。追溯歷史,RD-180發動機最早誕生在上世紀90年代,其源頭可以追溯到蘇聯時代的RD-170系列發動機,它採用了雙燃燒室,雙噴嘴的設計,主要推進劑為煤油和液態氧,至今為止,它仍是俄羅斯在火箭發動機領域的扛鼎之作。
  • 殲20發動機之謎終於真相大白:美俄專家這次選擇沉默了
    據媒體報導,我國殲20新一代的批量生產型已經開始裝備渦扇10-IPE型增推發動機,推力達到了14噸以上,兩臺發動機讓殲20初步擁有了超巡能力
  • 變循環發動機的研發會有意外驚喜?
    提前開始變循環發動機的技術突破,避免像5代重型隱身戰機項目,長期機體等目標發動機的狀況再現。自適應變循環航空發動機最大的優點,就是從理論上就突破了現有渦扇和渦噴發動機的最大性能極限。比如目前最強的戰機大渦扇的加力推重比只能做到9,未來的極限加力推力也不過可以做到11左右;而最強的中推渦扇加力推力目前可以實際做到11,未來的理論極值可以做到13。
  • 中國最先進航空發動機,距離美國有多遠?專家:渦扇-19是關鍵
    先學會製造別人現有的,再自己搞。好在今天我們已經走出來適合自己的路子,取得了一定成績。有了完全國產的渦扇-10「太行」發動機,才讓中國繼美國和俄羅斯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先進大推力小涵道比軍用渦輪風扇發動機的國家。推比為10一級的WS-15第四代發動機正在進行上機試飛。不過,在最頂尖的小涵道比軍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領域,中國與美國還有20年的差距。
  • 俄拒售中國火箭發動機:結果這東西令俄倒吸涼氣
    所以,就有了題圖中這條大船帶著中國的運載火箭的「希望之星」,揚帆起航。它就是我們的「遠航21號」運輸船,中國第一艘運載火箭運輸船。它的出現不僅一舉扭轉了中國運載火箭只能依靠陸地運輸的歷史,更讓中國大推力火箭應用再上一個臺階。
  • 全球13款金屬3D列印的火箭發動機
    那你知道全球有哪些火箭製造商採用了3D列印技術嗎?他們的製造水平又到了何種程度?要知道,大多數航空航天相關企業已開始進行相關研究,以實現全3D列印的火箭。南極熊在這裡就為大家匯總了國內外3D列印火箭發動機的案例,以供參考。
  • 殲20開始裝備國產發動機,推力超130千牛,大於俄制發動機
    殲-20戰鬥機採用了獨特的鴨式布局+大三角無尾氣動的設計,是全球第一款裝備鴨翼的隱身戰鬥機,並且採用了包括AESA、飛火推一體化、全動式垂尾等等多種全新技術,堪稱是集中國多年航空工業技術之大成者。在建國初期,得到蘇聯的大力援助,為中國的航空工業,特別是航空發動機工業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是很快隨著中蘇關係惡化,中國無法再從蘇聯得到技術支持,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的發動機技術都處於"寒冬期",等到90年代,中國軍工開始再一次和國際接軌時,依然發現,咱們的發動機技術水平早已落後世界30年。
  • F35發動機推力首次超過20噸!對華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
    就在中國積極研發渦扇-15大推力發動機的時候,位於大洋彼岸的美國佛羅裡達棕櫚灘的普惠公司近日宣布,其旗下的F-135發動機經過兩年的研發和一年的地面測試
  • ——美國發動機大戰(Engine War)的回顧
    作為「戰爭的發動者」——美國軍方使出了拿手的平衡策略,最大限度地鼓勵競爭,成為了此役最大的贏家。「戰爭」的結果使得發動機壽命期成本降低,(F100 和 F110)兩系列的可靠性、耐久性大幅提高,發動機貨源又有了「雙保險」,可謂一舉多得。時至今日,這場大戰仍在繼續……本文根據公開資料編譯而成,提供大家參考。